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六篇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端午節四年級作文六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1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賽龍舟,但是在其他地方端午節是要撞雞蛋的。俗話說“端5”就是撞雞蛋的意思。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互相撞雞蛋。有兩個人,一個叫喜馬拉,一個叫青藏雅。喜馬拉和青藏雅共同拿起雞蛋的後半邊,用尖頭互相撞。滿分是10分,最低分是零分。兩個人你撞我躲,好不熱鬧,……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還剩最後兩分鐘了,青藏雅看着要從上面攻擊了,喜馬拉就往下面躲,而青藏雅立刻往下衝去,喜馬拉還沒來得及看一眼他的雞蛋,它就碎了。獲勝的一方是一個完整的零,前面再加一個“1”,哦,是一個“10”分喲!相反雞蛋碎了的一方只剩下個“0”了,呵呵!

獲勝者都是有獎品的,獎品就是——竹桶糉子。竹桶糉子是用竹根上部做的,因爲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得先把兩個口住封住,分別在兩邊各打一個眼,往裏面灌好米、豆之類的,再加上三勺白糖,在爐上蒸半個小時就變成以香又甜的竹桶糉子了,他即有糯米的香味,又有竹子的營養和清香。

吃的時候用一根筷子插到事先打好的眼兒中,用手抓筷子剩餘的部分,用小刀一劃,竹桶應聲剖成兩半,香噴噴的竹桶糉子就呈現眼前了。

這就是端午節,我要過遍天下的端午節,看看還有哪些我未消化的、未嘗過的美食。

山西臨汾堯都區東關小學四年級:周宇欣02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要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比如說插艾草、賽龍舟、佩戴香包、喝雄黃酒、包糉子。糉子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有蜜棗、花生、臘肉、魚肉、火腿腸。其中,我最喜歡吃蜜棗的,首先要把糉子裹成一個錐子形,然後抓一些米,放裏面,再放一些餡,蓋些米,然後順着一個方向裹去,要裹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還不能露米,接下來,我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看。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可是屈原向楚王說要加強兵力,使國家不被欺負,使國家富強,這個說法遭到了一些小人的強烈反應,最終,讓屈原開始流放,流放期間,他寫了《離騷》、《九歌》,而《離騷》是屈原的著作。當屈原聽到了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心就如刀割一般,便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跳江自殺了。一聽說屈原死了,楚國的鄉親們萬分哀痛,漁夫們便去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一個漁夫把家裏的雞蛋、米飯扔到江裏說:“魚兒吃了這些東西,就不會吃屈大夫了。”還有一位年長的醫生把雄黃酒倒到江裏,說這樣水裏的猛獸就被薰暈了。從此以後,就在這天包糉子。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應該世世代代去紀念他。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呢?爲什麼每家每戶都要在這一天包糉子呢?這兩個問題我能夠來回答: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是因爲紀念屈原。

今天,我們家也一起包糉子。媽媽早上很早起牀,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三分之一處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糯米。最後,我想用竹繩把糉子包起來,但是香腸和糯米總是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是媽媽說:“不可以這樣,待會兒怎麼煮啊。”

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最後,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糉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後,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裏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裏飄來飄去。吃完糉子,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糉子,便舉行了一個小遊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糉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嚐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嚐不出我做的糉子。最後,我發現最後一個糉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着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4

街邊那一個個圓圓的飽滿的糉子,散發着香氣,我的記憶也隨着這味道飄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從早晨開始,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麼美好。今天是端午節媽媽一大早便帶我去菜市場挑選糉葉,媽媽帶我來到一個攤位前,買糉葉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給我們挑選了一捆糉葉,媽媽年年都來這買,他家的.糉葉十分新鮮,幽綠的葉子上還帶着幾滴清晨的露珠。隨後媽媽又去買了糯米等其他材料,買好東西我們便回家了。

媽媽今天要教我包糉子,等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們都會來我家吃飯。媽媽讓我把糉葉和糯米都洗乾淨,晶瑩圓潤的糯米在我的手裏翻滾着,我用手輕輕擦洗着糉葉,絲絲的冰涼傳到我的心尖。我看着媽媽一連串行雲流水的動作羨慕極了,媽媽的手彷彿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兩片小小的糉葉裏,還包出了一個美麗的形狀。後來外公外婆他們都來了,也參與進了包糉子裏,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大家分工合作,齊心協力的包糉子,將絲絲親情融進了一個個細緻飽滿的糉子裏。

不過一會兒香香的糉子便出鍋了,晶瑩的糯米與清新的糉葉包在一起散發出一股獨特的清香,我挑了幾個剪斷繩子趕緊送給爺爺奶奶他們,“爺爺奶奶端午節快樂!快吃糉子吧。”爺爺他們直誇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順了,我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顧冷熱就往嘴裏放,香甜的糯米旱災口裏直呼“燙”,長輩們在一旁細心的把糉子吹冷,再送給弟弟妹妹們吃,不一會兒,幾個糉子就被消滅了。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糉子,看着電視上直播的賽龍舟比賽,弟弟妹妹們在一起玩着小遊戲,爺爺奶奶們互相噓寒問暖…….那畫面好不溫馨!

我將思緒收回,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糉子上,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也會如往年一般那麼溫馨吧!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媽媽帶我去逛超市,迎面撲來陣陣清香。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味道的糉子,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呀?”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叫屈原。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由於受到奸臣所陷害,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石投汩羅江而亡,以此表達他的愛國之心。老百姓爲了防止魚兒吃他的屍體,就包了很多糉子扔到江中。爲了紀念屈原大夫,我們每年端午節都要吃糉子。”

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家家戶戶的房門上還要掛艾草,求平安。而且這天還要吃很多帶黃的東西,比如:黃鱔、黃瓜、黃魚、黃酒等等。有些地方還有賽龍舟比賽呢!”

哇!端午節的風俗可真多,今天不僅品嚐很多帶黃的美味,還讓我明白很多知識,真開心啊!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 篇6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所以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是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更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塗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餵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農曆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把糉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