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九篇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四年級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元宵節四年級作文九篇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也就是我們這兒的十六夜。下午放學,我第一個衝出校門,一口氣溜家裏恨不得立刻把作業做完。我急急忙忙做完了作業,狼吞虎嚥地吃完晚飯後,就拉着媽媽和舅舅上街了。

一到了街上,哇!簡直是個煙火的世界。街旁到處可見賣煙火的小攤。小攤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煙花,有飛衝火箭、流星雨、聖誕老人等等。這些數不勝數的煙花中我最喜歡飛衝火箭、流星雨和呱呱叫了。瞧!那“呱呱叫”噴出來的煙火直衝雲霄,遠看,彷彿一束煙火噴泉,異常壯觀。再看那“流星雨”騰空而起,遠看好像一架輕盈的飛碟穿越夜空,留下一道美麗的狐線。“飛衝火箭”點燃引火線後,只聽“轟”的一聲,火箭便發射出去了,在遠處看還以爲是一道罕見的流星雨呢!

最神氣的還是那一種像龍在天空揮舞的煙花,這種煙花非常好看,它的色彩、氣勢蓋過了其它的無數種煙花,真是難得一見。元宵節的夜空煙花朵朵,無比的美麗!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2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

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爲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爲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了。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大街上張燈結綵,人們猜燈謎、鬧花燈、賞煙花,團團圓圓共慶佳節,好不熱鬧!

吃完甜甜蜜蜜的元宵,爸爸媽媽帶我上街去猜燈謎。商店門口懸掛了許多彩紙,上面寫着各種各樣的謎語,如:拜年(打一作家名),媽媽猜是舒慶春;金銀銅鐵(打一城市名),爸爸

說是無錫。有一條謎語難住了我們:竹子不長在土裏(打一物品)。我苦思冥想,終於猜出來了:哈哈!是空竹,因爲竹子不長在土裏,就長在空中呀!爸爸媽媽豎起大拇指誇我真聰明。猜謎語既有趣,又可以增長知識,真是一舉多得啊!

不知不覺,夜幕漸漸降臨,我們全家向漢江河堤走去。八點整,隨着幾聲轟鳴,整座安康城上空頓時變得火花滿天、璀璨奪目。看!放煙花啦!煙花的顏色真美:紅的似火,黃的如菊,綠的像草,藍的若海;煙花的形狀真多:有的好似拂堤楊柳,有的如同一顆巨大的愛心,有的彷彿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還有的宛若天女散花。花照着水,水映着花,流光溢彩、絢麗多姿,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孩子們的歡呼聲、大人們的讚歎聲,和這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觀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卷,預示着國泰民安的美好前景。多麼美麗的景象!多麼快樂的元宵佳節!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4

今天是2月6日,風和日麗、萬里無雲,爲了慶祝元宵節,老媽領着我們去公園玩。

我們首先去了青銅器廣場,這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在欣賞着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花燈,忽然我的眼前一亮,我看見一隻猴子依偎在一匹馬的身旁,看上去特別幸福,我急忙告訴老媽,你屬馬, 我屬猴,這很像咱倆。老媽開心地說,馬和猴子是最好的搭檔,就像你和老媽一樣。旁邊是熱鬧的猜燈謎活動,我們也很快的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然後我們又去了美食一條街,這裏有許多特色小吃,比如說,新疆羊肉串、湖南正宗臭豆腐、鐵板魷魚、炸串、麻辣串……真是應有盡有。這裏還有琳琅滿目的玩具以及各種各樣的圖書和影像製品。

最後我們去了鐵西公園,這裏有各式各樣的花燈。比如說,“二龍戲珠”,就是兩條長長的巨龍,中間頂着一個圓圓的大球。“龍馬精神”,就是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身旁站着形態各異的馬。“畫龍點 睛”,就是一條巨龍的頭部放着一支長長的毛筆。還有我們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多啦A夢以及各種縮小版的魅力東勝。這些“龍”的成語是對大家的美好祝福。

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公園,這是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5

今日是元宵節,我跟爸爸、媽媽在11點左右吃完元宵就一起去河津看熱鬧,到了那裏後,只見人山人海,擠得都喘不過氣來了!“咚咚”,演出開始了!我帶着好奇的心向裏面走去,人好多呀,什麼都看不見,我只好向前走,走了好長時間,也看不見……

沒辦法,我們只好不看了,可是,也不能不到一個小時就回去吧!於是,我們一家三口人到了九龍公園,九龍公園的人相對來說較少,我們抄近路走,近路就是土坡,我們爬呀爬,經過十幾分鐘的奮鬥,終於爬上了坡頂。在最高處往下看,好美啊!淡淡的霧氣裏“漂浮”着許多房屋,彷彿是童話裏的仙境。今日雖然沒看到熱鬧,但是卻領略了人間仙境,也算是一種美的享受。再見了,九龍公園。

下午,爸爸開始裝火鍋,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看得入了迷。

原來,裝火鍋是這樣的:一層白菜,一層肉丸子,一層海帶,一層瘦肉片子,一層木耳,一層肥肉片子,最後澆上用醬油、味精、生薑粉、鹽等調成的汁子。這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善於動腦,勤于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

夜幕落下,炮聲陣陣、禮花聲聲,還來不及看元宵節晚會,媽媽說:“快去寫作業了”,於是我提起了筆,寫下了這篇見聞。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6

今天是元宵節,我媽媽燒了一大鍋的鹹羹,鹹羹特別香,我吃了三大碗呢!我是很牛氣沖天呀!

吃完後,我們全家一起向目的地崇和門走去,在路上我看見一盞孔明燈漸漸地飄上了天空,我邊走邊看着馬路上方的大紅燈籠,從遠處看像一座座的小橋。來到崇和門廣場,在廣場上方飄着許許多多的孔明燈。走進廣場我第一眼看見的是兩條龍燈,可大了呢!龍頭的前面是兩條龍鬚,在須上有兩個球,它們跟着人的動作一擺一擺的很好看,第一節龍身上有兩隻爪子可威武了,後來的龍身一節一節的好像在表示新的一年來了,祝大家芝麻開花——節節高。過了幾分鐘後,突然響起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央又讓了個道,兩條龍從中央走過,我看見在每條龍的第二節都有五個大字。我看着別人手中的孔明燈,真想買一個來玩,我們跑過去問賣孔明燈的人說這孔明燈多少元,他說十元一個,可是賣光了。我又向天看,發現天上的孔明燈少了很多,但還有人在放。我們在人羣中逛來逛去,發現很多大人和小孩子頭上都戴着牛角,我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可好看了,我選了個藍色的,我拿出來戴在頭上可真像一頭大公牛呀!

你們看我今年過的元宵節是不是牛氣沖天呀!哞!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7

20xx年的元宵節特別熱鬧,爺爺買了很多湯圓。家家掛着紅燈籠,張燈結綵。農家社火對敲鑼打鼓,炮竹齊鳴,走鄉串社,有耍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擺長龍陣、玩花燈、耍綵船的,大街小巷人人歡騰。

又是一年元宵節,窗外月兒圓又圓。我們全家聚在一起吃湯圓。奶奶給我們煮好了香噴噴的湯圓,我們邊吃邊猜謎語,家裏我最小,所以我先說他們猜你也可以投稿,爺爺、爸爸、姑姑他們每人說的都很精彩。輪到媽媽說的時候,電視上的燈謎節目一下把我們吸引住了。瞧,一盞蓮花燈上有這樣一個謎語:身體白白的、圓圓的、下鍋一煮黏黏的、吃在嘴裏甜甜的。

這是什麼呢?全家人都讓我猜,於是我就動動腦筋想啊想,終於想出來了,我對全家人說是湯圓啊!全家人都誇我真棒。爺爺奶奶獎勵我說要帶我去看花燈,可是我想了又想,農村那裏有花燈呢?可能是爺爺奶奶逗我玩呢,明年我們全家一定要到城裏去看花燈。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8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爲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9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閤家團圓喜慶的節日。人們在元宵節裏放鞭炮、吃元宵,真開心啊!

晚上七點在邢侗公園放禮花。我們全家六點三十分吃飽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去看禮花,在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有城裏的、有農村裏來的,有開車的,有騎三輪車的等等,我們一家邊說邊聊。到邢侗公園你會看到公園門前,是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禮花和燈會的,其中有拄着柺棍的老人,還有咿咿呀呀不會說話的孩子,熱鬧極。時間到,瞬間禮炮齊鳴,百花綻放,美麗的禮花姿態不一,變化多端,有的是半圓形、有的是扇面形、還有的是圓形、還有說不出來的一些形狀;有的像小燈籠、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還有的像垂柳,最可愛的是像那一羣羣得小蜜蜂在百花叢中辛勤的採蜜,漂亮極!真是五彩繽紛,火樹銀花,美麗極啦!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禮)花開”。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燦爛美麗的時刻——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