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故事裏有你的夢想》讀後感作文

《故事裏有你的夢想》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寒假裏我讀了《故事裏有你的夢想》這本書,感慨萬千,甚有“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書中真實地記錄了一位位名師獨特的成長曆程,他們的起點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們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是相同的,鐵杵成針的勤奮是相同的。

《故事裏有你的夢想》讀後感作文

浸潤着《故事裏有你的夢想》的書香,我彷彿在實施新課程的“驕陽”下,找到了一片綠蔭,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一位位名師奮進的足跡中,與他們展開坦誠的心靈對話……當我和一位位"名師"對話時,不難感受到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一個 "愛"字。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過程都充盈着愛。愛,是教育永恆的話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愛化爲教育者的教育行爲,讓愛走進校園、充盈課堂、觸摸到一個個靈動的生命,讓愛產生智慧,讓愛在孩子心中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我要從《故事裏有你的夢想》中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理,,構築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想必我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瞭解學生、認識學生,我才能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內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學生心底,影響一個學生整個人生的夢想與追求。這是一個學生成長的動力,是師愛的根。當我觸摸着自己的愛心,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的旨趣。

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幅精美的圖畫。臨摹是可以的,但複製和仿造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學習名師的教育思想和經驗,也不能簡單地臨摹,重要的是要領悟這些名師的精神,認識教育的真諦,經過自己的鑽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創造出新思想和新經驗。

在書中記載了建國以來的18位名師,其中有教育界的'老前輩呂型偉;有精神世界的跋涉者錢夢龍;有畢生耕耘的馬芯蘭;有追尋教師幸福的劉可欽;還有追求情智教育的孫雙全等等,其中給我留下極其深刻印象的是:帶“高帽子”進課堂的孫雙金和“寬容”學生的劉可欽。

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學生精神不集中的情況,於是我在耐心提醒過他幾次之後,如果依然沒有改變的話,我便要批評甚至怒其不爭,憤其不要,然而效果卻並不如意,正當我彷徨的時候,我讀了孫雙全老師的故事,在孫老師的課堂上卻少有這樣的現象發生,究其原因,是孫老師總揣滿了“高帽子”進課堂,因爲他知道賞識能使學生愉悅,能使學生快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在戴了老師的“高帽子”之後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於是,我便如獲至寶地也試着將“高帽子”——小紅花、小星星等帶給學生,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師生關係融洽了,課堂氛圍有了極大的改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很多。非常感謝孫老師的“激勵”教育法。

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上課鈴聲響過好久,教室外面傳來一聲“報告”聲?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我總會有一股無名之火從心底升起,聲調也會隨之高出幾度。即使這樣,學生遲到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然而劉可欽老師遇到同樣情況卻是這樣說的:你瞧,我們都在等你呢!簡簡單單一句寬容的話語卻說的那個本來因遲到而不好意思的孩子覺得更加不好意思了,我想,這個孩子肯定會記住這樣的一個早晨,也肯定不會再遲到了。想想自已升高八度的厲聲斥責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作用,自己還生了一肚子氣,學生也會因此而疏遠你,真是得不償失。教育是一門藝術,讀了劉可欽老師的那一部分,我突然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當孩子昨天沒來上學時,你是不是可以誇張地說:“嗨!你昨天怎麼了?我們都很想你呢!”準備上課了,有學生還在說話或玩自己的東西,你不要去責備,只有善意的期待:“沒關係,我們都會等你。”當學生近來學業不佳的時候,你是否可以主動詢問:“你有什麼困難,讓我幫助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