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集錦15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集錦15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

在歷史的文化豐碑中,鐫刻着無數立下豐功偉績的人物,是他們推動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發展。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以其智、勇、忠、貞、廉等諸多美德贏得了身前生後名,世世代代爲之傳頌。

我驚歎——驚歎於他的雄才大略,身居草廬之中,卻能將天下三分的形勢分析得如此透徹。

我驚歎——驚歎於他的足智多謀,他並不擅武,卻能不費一兵一卒退敵兵千里。他造木牛流馬,他名成陣圖,他革新連駑,他留給世人太多太多的驚喜。

他有呼風喚雨之能,未卜先知之才。他憑藉鬼神莫測的謀略威震八方,他任借三寸不爛之舌名揚四海。奸臣爲之驚心,國賊爲之喪膽。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裏閃着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徵,“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建安十二年,諸葛亮27正值風華正茂之時,是劉備的三顧茅廬結束了他的隱居生活,正如《出師表》中所說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險之間。他開始輔佐劉備完成他的統一天下之大業,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病逝于軍中,時年54歲。整整二十一年,諸葛亮用它的忠心幫助劉備一步一步打開統一天下的理想之門,可是就在最後一步中卻未能完成劉備的臨終託孤,遺憾而去。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在漢中前線向北徵軍團公佈的檄文,公開表示希望今後請將士能勤於攻擊諸葛亮的缺點,纔算忠於國家的人。他曾聽從楊洪的建議,急速派兵馳援在漢中和曹操陷入若戰的劉備,以穩定北方防務,徵求鄧芝和孫權的策略;遵從馬稷“攻心爲上”的戰略,以爲南征蠻夷的主要精神指導。或許這些也是他個人心中早作的決定,但他絕不居功,讓優秀的部屬不要被自己的光芒所掩蓋,使每個人才都能樂於發揮自己的才幹,用心於公事。

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時,蜀漢力量最小,但人才最多,所以纔有力量屢次向曹魏攻擊。這些優異的人才,的確都是因諸葛亮“不居功,不情才;虛心納諫”的作風,才能獲得。

我欣賞他的智慧,他的忠心,他的廉潔,他的偉大人格深深影響了我。天時、地利、人和無不樣樣精通。我常把它想像成自己心中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戰場上的每一場戰績都證明着他巧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智慧,他的一生無人可及。但可惜的是最後一步失敗了,他帶着遺憾結束了他的一生。

一篇《出師表》見證了他偉大的一生,一部八卦圖勾勒了他卓越的智慧,一場空城計再現了他的指揮。是他——一個完美的偉人諸葛亮,讓我如此欽佩,如此仰慕,如此想走近他!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2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佔有顯著而醒目的一頁,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出生在東周末年。當時東周已經開始衰敗,有7個比較強大的諸侯國,他們之間發生了歷時幾百年的“以強凌弱,以衆暴寡”的征戰,歷史上稱之爲“戰國七雄”。在當時的分裂割據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後,秦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戰國末年(秦始皇誕生)時,秦國在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都已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基本條件。公元前238年,秦始皇親政後,選拔了許多得力武將,對其它六個國施展遠交近攻,分化離間,各個擊破的策略,於公元前221年滅掉了最後一個國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即秦王朝,自號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立即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廢除了商周以來的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宣佈郡官職位不能繼承,國家大事由皇帝親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調動位置,以防他們建立勢力範圍;修建馳道、直道,連通首都與各郡。秦始皇所確立的這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政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外,秦始皇還推行了許多維護國家統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統一法律,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這些政策和措施對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文化融合和文明發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時期,改革後的小篆文字及隸書文字開始興起,並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轉變。以後雖改朝換代,各地語言不同,發音各異,但統一的文字卻把整個中華民族始終聯繫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圓錢形制在中國貨幣史上沿用了兩千年之久。

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爲了推行新王朝制度,採納了法家學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工、兵、農書、法書、醫書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國史書和其它書籍,使全國各地紛紛燃起了燒書的烈火。焚書的第二年,秦始皇爲了進一步打擊異端思想,藉故將在咸陽的460餘名讀書人活埋,將其餘的人全部流放到邊遠山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焚書坑儒”不僅將中華民族千餘年文化發展的結晶付之一矩,更嚴重的惡果是扼殺了學術探討的自由,中斷了春秋以來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局面,而且從此開了中國曆代王朝大興“文字獄”的先河。

在對外政策上,秦始皇開展對南方和中國所屬其它地區的大規模征戰。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擊了“匈奴”。爲了阻止“匈奴”對北方邊境的騷擾,秦始皇調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趙、秦原修築長城的基礎上,重新修補,新築,把北方長城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牆,這就是代表中國悠久歷史見證的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秦始皇爲了求得長生不死藥,不惜數次花費鉅萬錢財,還將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屍餵魚鱉;爲修自己一座陵墓,發70萬刑徒,終年累月地去營造;修阿房宮、築長城、擊匈奴、戍邊塞……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賦稅負擔。人民在橫徵暴斂,苛捐重稅和無休止的徭役下已無法生活下去。剌殺秦始皇的事多次發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公元前209年,農民陳勝、吳廣帶領廣大不堪忍受剝削的農民起義,天下雲集響應,秦王朝很快就崩潰滅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國歷史長河轉折點上的偉人,又是後人眼中的暴君。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3

狄仁傑,我特信大家並不陌生。我們從他主演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和《神斷狄仁傑》中可知,他是一位心胸寬闊,秉公辦案,從不讓罪人逍遙法外的一個歷史人物。

他的事件流傳至今,有多少人讚揚他,欣賞他。

約630年,狄仁傑出生在今太原南郊區。他家在當時是達官望族,祖父曾任唐太宗時的尚書左丞,父親爲夔州長史。狄仁傑小的時候,常聽父親講一些奇聞軼事。聽到好官爲百姓伸了冤,便高興地手舞足蹈,聽到更多的是,官員們貪贓枉法,把好人屈打成招,而讓真正的罪人逍遙法外,他氣得咬牙切齒。父親常說:“世上有很多的冤案、錯案,需要真正有正義的人來審斷!”他聽到父親這麼一說,緊攥拳頭,信誓旦旦地說:“要想成爲一名好官,做到秉公辦案,必須要明事理,要明事理,就要多讀書!我一定要成爲一名好官,爲百姓真正地伸冤。”於此,他銘記父親的教誨,從此以後,開始努力讀書,用知識開化自己的大腦,用事理擦亮自己的眼睛。正因爲狄仁傑從小有着這樣的志向,便築就了他的成就。

狄仁傑在當豫州刺史時,辦案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讚。於是,武則天把他調回京城,任命爲宰相。他初任這一職務便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便是武則天。武則天對狄仁傑說:“你知道你在江南時,有人經常向我說你的事情。你想知道嗎?”狄仁傑立刻反駁到:“陛下,千萬別告訴我。”“你不相信我?”武則天驚訝地問他。狄仁傑一本正經的說:“不是,而是我不相信自己的雅量。”接着又說:“陛下以臣爲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爲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聽後,覺得他氣量大,胸襟寬,有政治家風度,更加賞識他,敬重他,尊稱他爲“國老”,還贈給他紫袍和腰帶,並親自在上面繡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面前不說人?”對於他的議論,如果太在意,那勢必勞神傷身,與事無益。狄仁傑以他的寬宏大量,在別的朝員中建立了偉大的形象。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別人的非議,很重要的一條是,把別人議論看成是生活中的常事。只要自己行得正,就不必管他人的議論。

狄仁傑在維護國家的法律上,狄仁傑鐵面無私,從不屈服於任何的權勢,甚至敢犯龍顏。有一次,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爲不知情,砍斷了先帝李世民陵墓上的一棵柏樹。唐高宗聽到此事後,大發雷霆,下令要斬權善才。狄仁傑瞭解到,權善才並不知情,按照大唐律法,他罪不及死。於是,狄仁傑便拿出大唐律法,請唐高宗收回聖明。唐高宗怒火沖天地說:“權善才砍斷先皇陵上的樹,這是在羞辱先祖,而且還使我蒙上了不孝之名,必須要殺之!”狄仁傑略一沉思,說:“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桀、紂時期,我二話不說,因爲他們生性殘忍,根本就不會念及官員的性命。而現如今,大唐,以仁政取信於天下黎民,如果僅僅只爲一株柏樹,便要殺掉一員大將,那豈不讓文武百官認爲,自己連一株柏樹都不如,以後誰還會爲朝廷效力?”唐高宗思想再三,赦免了權善才。

公元697年,狄仁傑輔佐武則天治理天下,成了她的左右手。狄仁傑當時已年近七旬,兩眼昏花,行動拙笨,但他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依然拖着年邁之體,爲朝廷獻計獻策。

狄仁傑以他自己的所作所爲,贏得了後人的讚揚,他的事件,讓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公正纔是民心想要的。

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以認真,嚴謹,秉公辦事,給大家一個滿意的回報,也給自己留下了芳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4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項羽!”自古以來,項羽就以一個力能扛鼎氣壓萬夫,英雄豪傑的人物形象出現。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亡後自立爲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樑、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爲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他是一個少年英雄——在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慘遭屠殺,少祖父項堇被車裂於家鄉吳中。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籍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樑大怒!籍曰:“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樑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樑只好順着他不再管他。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爲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今蘇州)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他是一位超羣的軍事統帥——他能征善戰,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寡擊衆,全殲秦軍主力,客觀上爲漢高祖進入咸陽,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楚漢戰爭中,破田榮,救彭成,救滎陽,奪成皋,一生大戰數十次,多獲勝利。所以,古人稱他“有百戰百勝之才”。

他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秦朝滅亡後,他自稱霸王,忙於分封諸侯,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他行爲殘暴,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入關後,火燒秦宮,大火三月不息。他燒殺虜掠的暴行,違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衆叛親離,軍心渙散。軍事上,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良言。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由盛而衰。所以,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他不注意團結,敵軍一個非常簡單的反間計,他居然也會上當,將身邊唯一的一個智囊也趕跑了,如何不失敗。任何時候,團結都是最重要的!從項羽身上,我們可以學到:謙虛,知識和團隊精神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牢記並好好運用這三點。 當然,雖然項羽失敗了,但他對歷史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無論怎麼講,他都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5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浩浩長河中涌現過許許多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巍巍崑崙,浩浩黃河孕育了那一個又個令人耳熟能詳的悲情故事。—題記

爲何,零丁花勝去年紅?那是文天祥忠魂的澆灌。

爲何,野菊花勝去年紅?那是陶淵明傲骨的親撫。

爲何,芳草花勝去年紅?那是屈原志節的召喚。

爲何,青蓮花勝去年紅?那是李白深埋的才情。

只因,如果沒有了血淚的付出,沒有了傲骨的積澱,又怎能換得花開時的香氣四溢及“今年花勝去年紅”?

忠魂的澆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

好一句“天祥爲大宋宰相,宋亡,只死不活”。你寧做大宋忠魂而不爲元朝宰相,你用你的忠魂昭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你用你的傲骨頂起了大宋的脊樑。於是,纔有那百姓跟着囚車,奔走相告,爲你送行;於是纔有了那零丁洋中泛起的層層細浪,久久不能平靜;於是,纔有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忠魂。

你的丹心留給了汗青,你用忠魂澆灌了一江的零丁花。

看!今年的零丁花勝去年紅,只因它記得天祥的忠魂。

傲骨的親撫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好一句“田園將蕪胡不歸”?你用你的傲骨滌盪世間一切的污濁,用五斗米鑄造你錚錚鐵骨的腰板,在不苟於世中讓人性的大旗在生命的上空高高掛起,不停張揚。你把大印掛在朝堂,用傲骨輕嗅泥土的`芬芳。於是,纔有了那菊江岸上野菊的陣陣幽香;纔有了那後世文人的隱逸灑脫;纔有了那中華民族高潔的傲骨。

你的美名流傳百世,你用傲骨親撫着一片野菊。

看!今年野菊花勝去年紅,只因它記得陶淵明的傲骨。

志節的召喚

衆人皆醉,我獨醒。

舉世皆濁,我獨清。

好一句“餘獨好修以爲長”。你用你的志潔捍衛了你的忠誠,讓那汀芷流芳至今。當秦軍把旗插上龍門城樓的那一刻,你的心破碎了,淚水也被風乾了。你雄獅般地怒吼着,瘋狂地奔跑着,抱起那塊赭黃色的岩石縱身一躍,水花四濺,留給汩羅江的只是越蕩越遠慢慢消失的圈圈漣漪。可那水花飛越了時空,濺到了後人的心裏,千年仍覺鹹澀;那圈圈漣漪悠悠盪漾開去,盪到了後人的心中,千年從未曾平靜。你用生命昭示了爲國爲民的赤膽忠心,用鮮血孕育了芳草的清香。

看!今年芳草花勝去年紅,只因它記得屈原那清高的志節。

深埋的才情

會稽愚婦輕買臣,

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好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用你的才情讓人們看出了你的桀驁不遜、一身正氣與豪氣干雲。好一個青蓮居士。你就如同一朵青蓮,出淤泥而不染。但這朵青蓮卻一度被人們所遺忘在那個大大的池塘裏,後來才被人們發現,發現了那映日的荷花、誘人的蓮子以及那碩大的藕根。當這時,人們才故獲至寶。你帶給人們的永遠是怡人“清香”。那淡雅的清香穿越時空的隧道,一點一點的印入人們的心間永不逝去。

你用你深埋的才情說明了你心中的一切,種出舉世矚目的青蓮。

看!今年青蓮花勝去年紅,只因它記得李白那“清”香的才情。

忠魂的澆灌、傲骨的親扶、志節的召喚、深埋的才情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今天。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人不遠,只因他們永存於人們的心中。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英雄上百,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爲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孫權則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我認爲,三國英雄,曹操莫屬。

我覺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姓劉者可當帝?曹操的一生,有不少罪過和錯誤,但正如魯迅所說的。他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他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除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還稱王不稱帝,說“天下爲定,不得遵古”。是多麼有先見之名!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圖書,資料,文件,書信,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應,這是通敵的證據,這是背叛的證據,應該把它拿出來,一個一個按圖索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動搖份子都給我揪出來,而曹操沒有。曹操發現這些一堆書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燒燬,曹操做得很漂亮,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就問曹操,爲什麼把這麼重要的證據都毀掉了,因爲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勝強,老實說,自己心裏都沒底,何況大家呢,這勾結袁紹又不是一個二個,三個五個,可能是幾十個,上百個,這都清算不過來,何必要清算呢,這個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當着全部人的面把這些證明全部燒燬,讓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衷誠,以前的事我不知道。可見他的政治才能甚高。曹操很會裝糊塗,裝糊塗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的天下。

他還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火燒赤壁使他元氣大傷,但他毫不氣餒,真乃帝王之大氣也!然而,敗仗並不能掩蓋他的計謀。也有書說道,空城計乃曹操所設,當時,一個叫郭衝的人十分崇拜諸葛亮,才編是諸葛亮出的空城計。

他又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投死爲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

他還有好多的故事,什麼望梅止渴,煮酒論英雄,割須棄袍,割發代首,敗走華容道……劉備雖有三顧茅廬之故事,曹公卻有跣足迎許攸之美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只有胸懷坦蕩,立志高遠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曹操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太多疑,誤殺呂伯奢,成爲後人反感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有一點自私。他夢中殺人之事,也足夠兇狠。因不信任華佗,將他殺害,自己也因病去世。可是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那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總之,我認爲,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總之,曹操是應該給其一個公正的地位的時候了,就象文革以後,咱們也給劉將軍等人平反一樣,咱們應該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實說話。不能人云亦云。這樣,咱們的社會纔會更有發展。最後,我得出結論,三國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爾。曹操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榜樣!,我永遠以他爲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7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要說人才最多的是哪個時代?恐怕所有人都會想起那短暫卻又精彩、輝煌的三國。亂世出英雄!三國時代的英雄豪傑多得數都數不過來。而其中我最喜歡又最敬佩的,便是蜀漢名臣——諸葛亮。

說實話,三國之中最不喜歡的便是蜀國。“劉皇叔”靠着坑蒙拐騙佔來的地盤建立了國家,我更喜歡曹操那樣靠着“真本事”打天下的人。但就在這讓我討厭的蜀國之中,卻有一個三國之中無人能比的大政治家,諸葛亮。諸葛亮從小就是一個天才,能力不下於管仲、樂毅。他一直想輔佐一位明主成就霸業,只是懷才不遇,直到劉備三顧茅廬。那時他才20多歲(在現代也就是個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卻能將天下形勢看得清楚透徹並制定出老總的路線,足可見其天賦。

我一直不明白,這個諸葛亮爲什麼不主動去投奔曹操或孫權?其實這便是他聰明和偉大之處——如果他投奔了那些強大的勢力,謀士如雲的主公們根本不會把他放在眼裏;而這位“德才兼備”的劉皇叔處於困境,自己的幫助一定會像久旱之後的甘露得到重視。於是,他開始自己精彩的人生。

接下來他的事蹟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用兵如神重創敵軍、赤壁一戰大獲全勝、幫助劉備奪取荊州……可以說,每一場的勝利都有他的功勞。

劉備當初被數十萬曹軍追得到處逃跑的時候,他沒有離開;兄弟諸葛瑾三番五次勸他投奔孫權時,他沒有動搖;前方茫茫大軍氣勢洶洶涌來時,他沒有畏懼……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面對所有困難,他只是輕搖羽扇,談笑間便將其解決。這便是天才的能力和品質。他選擇跟着劉備,便永遠跟着劉備,不論這位主公是強大還是弱小。這份執着,恐怕在現在這個追求利益的時代已經很難找到了。於是,他用青春換來了蜀國的崛起。十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年輕俊傑逐漸老去,但諸葛亮的心卻並未老!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依然對蜀漢、對無能的劉禪忠心耿耿,勵精圖治,要“匡扶漢室”。先是七擒孟獲,用仁慈和寬容平定了南蠻;然後六次北伐,從未斷絕過伐魏的心,即便是每次北伐都無功而返,他仍然不放棄。這是爲什麼?因爲他有着一個漢臣的赤膽忠心!

可是,也正是他的淡泊、認真、勤奮、細心讓一生料事如神的他敗給司馬懿。他再有文韜武略,老弱的身體也會被繁雜的軍務拖垮。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當然知道這一點。於是,在五丈原的一個雨夜,諸葛亮隨着那墜落的明星帶着遺憾走了。

他的離世讓蒼天都爲之愴然涕下。司馬懿贏了,但他在精神上真的贏了嗎?諸葛亮對昏庸無能的從未動過取代的念頭,倡導節儉、淡泊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做到了嗎?同是帥才,兩人的智慧相差無幾,可品質和秉性卻截然不同。這便是後人更喜歡、讚美諸葛亮而非甚至比諸葛亮更聰明的司馬懿的原因。

諸葛亮的爲人的確讓人歎服,不愧爲千百年來人們所讚美的蜀漢第一功臣,他的優秀品質是華夏子孫的典範。我敬仰他!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8

歷史的車輪碾過公元前771年的時候,開始變得沉重,刀光劍影中。一羣兇蠻的犬戎人圍住了鎬京,鎬京淪陷,西周滅亡。“禮樂征伐天子出”的狀況一去不復返。諸侯們征戰不絕,整個社會演繹着“武君五十二,亡國三十六,諸侯奔走,不得不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的鬧劇。於是此起彼伏的戰鼓顫慄着華夏,四起的狼煙籠罩了大江南北。一個還未成熟的社會在戰火中開始迷茫—拯救它的將是哲學。

於是衣帶飄飄的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緩緩走來,帶着一種神聖的憫世情懷,帶着一種似乎是上天賜予的責任感開始關注這個世界——惱人的戰鼓,恢復它的一片寧靜;驅散吃人的狼煙,還原它的一片透明。

從此神州大地上便出現這樣一個忙碌的身影。他一遍一遍地教導他的學生諸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方法,“不恥下問”的道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不厭其煩地說服他們,他還身體力行,以自身爲典範,向廣大民衆表演他的“食不言,寢不語”,坐在車上則不張望,不大聲說話等有着衆多規範的行爲,然而在繁縟的禮儀下,他卻如同戴着腳鐐的舞者般自由而灑脫,因爲這一切只爲了心中的“烏托邦”。

那裏沒有戰爭和苛稅,那裏一片祥和安寧。人們自覺的用道德規範着自己,因此就無所謂偷盜、搶劫。君主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讓大家信服,因此就無所謂征伐、權謀,人們的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還是這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讓他做着這一切,成爲他一心的信念,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並未使他沮喪,反而使他對理想更加渴望,他的原始的人道主義與博愛精神告訴他實現這種理想不能靠武力,只能靠“仁政”。

於是,這個倔強的老人便開始了無休無止的講學與說服。他沒有莊子持竿而不顧的不屑與灑脫,他同下大夫說話,溫暖而快樂,同上大夫說話,正直而恭敬,他沒有阮籍的放蕩不羈,他喝酒從來都適可而止,生活有規律,他甚至衣着打扮都很講究,不用深青色的布鑲邊黑色的罩衣配黑色的羊皮襖,白色的罩衣套白色的鹿皮襖,他的禮儀與規範數不勝數。

他自信一片陽光可以照亮哪怕再黑暗的角落,他也自信每人都是一片樹葉,對道德的渴求如綠葉之下的陽光,他以爲整個世界就是暫時進入了黑暗的一片土地,道德的恩澤將使它生機勃勃,容光煥發,於是他盡力發光,然而他換來的卻是其他學派的冷眼相看,國君們的一笑了之,就連勞苦大衆對他的理論頂多也只是擡頭仰望,但他從未放棄。

這個執着的老人又一次揮鞭驅車前行,下一站將在哪裏?或是永無盡頭?一切都是如此迷茫,然而老人毫不在意,黃昏中,他微笑着遠望,或許他以看到理想中的聖地……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9

清冷的月光給萬物抹上一縷銀輝,我漫步走進幽寂叢林深處的一個古亭裏。只見李白一襲白衣,坐在石凳上,輕抿着小酒。李白是我最愛的詩人

我走上前,禮貌地說:“久仰您李太白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三生之幸,有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我從小拜讀您的大作,您的大作使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歎爲觀止、敬佩不已?我深深地爲您那‘安能摧眉折腰’;深深地爲您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折服。”

“幸會,幸會,如此之讚揚我乃愧不敢當啊!”

我連忙作揖:“您言重了,何來愧不敢當?我可是您忠實的‘粉絲’啊!”

“粉絲?”李白疑惑了。

“噢,這是我們現代人的語言,有崇拜、崇敬之意。我和您一樣,喜愛賞月,再次之前我特地作了一首關於月的現代詩。晚輩想請您指點指點,不是您是否願意?”

“這是自然,我必洗耳恭聽!請!”

“那晚輩便獻醜了!月兒緩緩升起,有雕歸巢的聲音,魚兒躍出碧潭;有琴聲演繹的美麗傳說,浪兒輕怕海岸。清亮的心曲繪成河上的倒影,激動的心絃匯成詩的情緣。虔誠仰望月之清亮,感悟月之風韻。”

一陣掌聲響起,李白捋了捋鬍子:“好好!好一首月之詩!完全不拘尼格式和韻律,頗有風範啊!那我也即興來一首!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

“多謝您的讚揚,我與您乃是差之甚遠!至今,我有一事不明。我聽說了您辭官之事,試問,酒,乃是歷代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吟頌,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您也可謂詩壇中以愛酒而著名的人。您是否亦是爲了逃避政治的黑暗而用酒來麻痹自己的心靈,用酒爲自己的處境訴不平,用酒爲自己的靈魂療傷呢?爲何不學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爲何不像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地四海遊走,不如去與那污濁的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可留得千古美名啊!”

“蓮,好啊!蓮可以淨化我愁怨之心靈;梅,好啊!梅可以陶冶我不屈的心志;酒,好啊!可以忘卻亂我之今日,可以找回棄我之昨日。奸臣當道,政治黑暗。即便滿腹經論也是無用功,我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生活,我胸中的大志未得以實現。我李白傲視權貴,最後縱酒山水,我李白直言相諫,最後流落他鄉;這一切,又未嘗不是一種宿命?寧可辭官不做,四處遊走,享得清閒,我也不願阿諛權貴。我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那如炬的雙眼異常明亮。

“原來如此,晚輩之前未能明白,真是慚愧啊!”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幕。

李白,這個如詩如謎、才華橫溢、心懷壯志的浪漫主義詩人,實在令人折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0

"記得有一位思想家、文學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當中,他的思想和論著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卻以自己的成仁取義讓後人景仰。這就是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最初瞭解他是因爲六百年前的那場,那時便認爲他是一個殺身殉道的了不起的人物,可之後又讀了一些書,纔出一個完整的他。

唐代的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很好,而方孝孺,卻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家鄉人稱爲“小韓子”,可見其天資聰穎。父親方克勤對他一生的爲人立世有着深遠影響。父親簡樸,體恤百姓,言傳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觀形成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父親死後,方孝孺又遵照父親生前的安排,師從“開國之臣之首”的宋濂學習。宋濂稱讚他是百鳥之中的,認爲他才思敏捷、端莊凝重,以後所取得的成就必然會超過自己。

一介書生,一代才子。在我看來,他應該在自己的家鄉過着閒適的生活,著書立說,教書育人;與名人隱士談古論今,寄情于山水。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渴望着有所作爲。正是這樣的想法,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記得他在洪武朝就想爲國家盡一份力,不料兩次碰壁,最終也只落得一個漢中府學教授的小官。“三十知未老,已難同少年,謝時輩,心事愧前賢”便是他當時的真實寫照。到了建文朝,他終於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可這卻是一條不歸。

我時常在想,如果他當初沒有步入,或許我們現在就能讀到他更多的學術著作。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他當初在漢中府學教書,或許一切的一切就不會發生。

在六百年前的那場中,明成祖朱棣從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成功奪取了皇位,可這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朱棣就想讓德高望重的方孝孺給他寫即位詔書以裝點門面。方孝孺對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對於朱棣的篡權很是不滿。他沒有理會朱棣,存心要爲建文帝鳴不平。他在要寫詔書的紙上寫下了“燕王”四個大字,說:“你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給你起草詔書的”,朱棣問他怕不怕誅九族,方孝孺卻說誅十族也不怕。朱棣本身就是一個的人,聽到方孝孺這麼說也很生氣,就把方孝孺的門生故舊也算作一族,全部殺掉,造成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族之誅。

誅方孝孺十族,死者達八百多人,七日方止。

“降亂離兮孰知其由?三綱易位兮四維不修。骨肉相殘兮至親爲仇,得計兮謀國用猷。發憤兮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這是他臨行前的《絕命詞》,詩中悲憤的心緒令人不細讀。曾經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爲方孝孺是中國封建愚忠思想的代表。我卻認爲他是一個英雄,一介書生爲了和自己的,無懼的者,坦然死亡。他死時只有46歲。生命的長度無法掌握,但生命的寬度卻可以擴展。滿腹經綸的才子,成仁取義的英雄,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方孝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1

我常常在想,李易安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緻善感,是“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婉約輕愁,還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灑脫酣然。亦或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東江。”的豪邁沉靜……

我與她時隔將近千年,本應是西風不相識的人。可每每讀到她的詞卻恍惚間能看到她從風花雪月中走出來,淡雅柔婉靜靜站立,含蓄而自然的笑容從她的嘴角氤氳開來,那樣淡雅脫俗。

她出身貴族,擁有美好的童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嫁爲人婦,與丈夫趙明誠又琴瑟和諧。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嫉妒了,還是非要給她個美好的開始,又扔給她一個國破家亡的淒涼收場。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後,丈夫去世,也是李清照流離顛沛的開始。

殘花落,幾人憐;聞人語,何處見?幽幽小舟泛漣漪,楚楚悽歌醉蠟顏。思君碧葉間,燭影淚連綿。亂世中,懷才不遇,顛沛流離的遭際,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我再不忍看,怕又想到她是如何悽苦的度日。

想必她晚年在讀到早年那些簡單快樂的詞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吧,只有離別,才更令人憂傷。當年的餘花漫天舟清泛,一楫碧波水凌亂。最終卻也變成了香沉落絮人長嘆,曲終人散終成憾。然而這兒女情長的離別之愁,怎能與她南渡後那些淒涼的詞作對比?

彼時的宋朝早已是搖搖欲墜,幾近滅亡。徽宗父子等人的決定卻更令大宋雪上加霜,他們的腐朽無能,令李清照的愛國感情最終落空,她主張收復中原的希望成爲泡影。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將對宋王朝的憤恨表達的暢快淋漓,那些在燈紅酒綠中度日的統治者還不及一個弱女子。而爲什麼易安身爲女子卻又這樣勇敢。

難道就是爲了讓她的詞變得雄渾奔放,憂國憂民,就一定要讓這個女人,隨着朝廷南渡,在人間顛沛流離,流徙飄泊,直至孤老死去?我不解

然而雖然丈夫故去,親人離散;即使國破山河破,任是自身窮困潦倒,仍念念不忘國恨。寫下《永遇樂。元宵》一面懷念昔日風光,一面因末世繁華感到悲傷。塵世的驚濤駭浪沒有將她湮滅,國破家亡的哀痛不會將她摧毀;浮生浮世,終是還要踏碎這場盛事煙花,待到枯藤長出枝椏,她最終也拔節而出。這樣出色的女文人,再沒第二個了。

楊柳依依依幾株?慘絮悽悽,只覺秋盡苦。冷風切切寒蟬噎,思愁迢迢梨花月。羣芳過後空笙歌,簾卷窗攏,彼岸夕陽散。索飄蓬蓬不止,留雲不住雲已換。

時光依舊,任思緒穿越千年。亂世中,易安仿若有恨無人省,在蕭索飄蓬中黯然消逝,而今生今世希望她能做一個快樂自在的人,在江南的淡煙輕雨中,盛開如花。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文化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然而在古代衆多的才人佳子,帝王上將中,我鍾愛一個人物,他不是別人,就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梟雄——曹操。

無論是在京劇中還是在人們的談論中,只要談到曹操人們總會把他歸爲白臉一類,說他是奸詐狡猾的小人。

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度過。然而,在那樣一個時代更迭,殺戮漫天,不斷在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在那樣的環境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誰還敢去奢求那樣的生活呢或許曹操的陰險狡詐是他的性格,但他也是靠着那樣的性格來保護自己和自己一手建立的國家。

所以,無論他是怎樣的一個人都是無可厚非的,我依舊最喜歡他。

當然說到曹操就不得不說起官渡之戰,這官渡之戰打得可所謂是驚天動地,精彩之極啊。

在當時,袁紹的兵力是羣雄之中最強大的,曹操預作佈置,解決一切狀況後,親自率軍隱在官渡,準備迎擊袁紹。

劉備也曾一度投靠過曹操,但那僅是權宜之計,失敗後又投奔了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勢力本就很大,之後又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因袁軍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裏。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袁紹自率大軍向曹操發動進攻。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得多,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還沒有完全恢復,物資比不上袁紹那樣豐富。曹操的兵力也遠不及袁紹,他的總兵力大概不過幾萬人而已,遠遜於袁紹。

袁紹大軍來攻,許都震動。曹操卻安慰衆將,在袁軍逼來之際殺向劉備。

袁軍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了大戰的序幕。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迷惑袁軍,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迅速趕往白馬。曹軍的突然殺到,讓袁軍措手不及,袁軍大敗,白馬之圍被解。而後又用一記,戰勝了袁紹另一大將文丑。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

幾個月後,袁軍向曹營發動的各種方式的戰鬥,都被曹軍同樣以各種方式破解。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而久之,曹操處境變得極爲嚴峻。

袁紹運來糧草停留在烏巢。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而來投靠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攻破烏巢卻又保得曹營,而袁軍幾名大將全部投奔曹操。曹軍大獲全勝。而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結袁紹的信,卻全部燒燬,不去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雖然曹操本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事態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扭轉了戰爭的趨勢。從而終於贏得了勝利。官渡之戰,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統一了北方。

我喜歡曹操不僅僅因爲他身份顯赫,更因爲他有着清晰的頭腦,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怎麼做,這是常人沒有的。然而,史實不也是證明了這一點嗎。

寬容忍讓的曹操;臨危不懼的曹操;善用人才的曹操;聰明智慧的曹操;威嚴於世的曹操……都是我喜歡的曹操。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3

又是艾葉飄香的季節,輕輕咬上一口黏香的糉子,糯米的香味在口中氤氳開來,在嫋嫋的燃艾煙氣中,我恍惚看到了迤迤邐邐的淚羅江,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奔流不息。

一個枯槁的老者蹣跚走向江邊,花白的雙鬢,憔悴的臉色,悽慘而又悲壯。一個打漁的隱者佇立於江邊,漁夫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沐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老者望着咆哮的江水,淚無聲地滑落,國已破,他無能爲力,可他更不願背離國家,苟且於世。於是,縱身一跳,永遠陪伴死去的國家。他就是屈原。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於政他是一個失敗者,他的理想,他的事業都被無情的扼殺。二十多歲,他風華正茂展現不可估量的壯志才華,得到楚懷王的賞識,升至左徒。然而,卓越的人往往遭小人的嫉妒,以公子子蘭爲首的貴族便將爐火燒在他身上,屈原極力主張的六國聯盟共同抗秦卻被奸人拆散,自己反遭誣陷。

在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奸臣當道,忠良被迫定,夢國註定要毀滅。在頃襄王二十一年,秦攻打楚國。次年,眼看就要國破人亡,屈原於悲憤之中,抱石自沉汨羅江,一顆閃耀異彩的明星在浪濤中隕落。杜甫曾有計雲:“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猶履,月斷更雲沙。山鬼迷春竹,汀娥倚暮花。

湖面清絕地,萬古一長嗟。”屈原未能在政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或許上天就註定他成不了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他的錚錚風骨卻是後世拼搏抗爭的楷模。他不會不明白忠貞耿有會遭奸諂所害,但卻始終“忍而不能捨也。”在“楚材晉用”的時代他完全可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摯愛他的楚國,他用自己的全部去愛,哪怕是生命。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可與日月爭光”的意志,在縱身一跳的那一刻被定格。屈原亦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很難想象,一個仕途如此坎坷的詩人卻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氣息,這是因爲他把熱烈追求的抱負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他的《離騷》以其大膽、豐富的幻想被後人推崇。他開創了新詩體—楚辭。極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爲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創了一片新天地。近代學者梁啓超首推他爲“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字”。魯南辭賦協會主席韓邦亭先生所作《屈原賦》須曰:“詩家元祖,輝映彼蒼。其文麗雅,其氣恢張。層出錦句,饒有蘭香。幼能濟困,志在興邦。德垂千祀,韻布一方。形隨野老,思憂廟堂。舉身赴水,可鑑衷腸。”屈原的一生像一本奇光異彩的浪漫書冊,令人嚮往。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剝開糉子,投入水中,在心中默唸:“屈原,請慢用!”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4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陽原山野不隨流年更迭,西北風悲壯矣,聞訴稼軒河山之志。

“挑釁而起,以紓君父所共戴天之憤。”他生長於金疆,卻深知遍體大宋熱血。自幼無數次地目睹金朝對漢人殘酷的欺壓,這些畫面早已刺痛他的雙眼,他的拳在默默地握緊、握緊……雪洗國恥、還民山河,凜然是他生命至高的追求,他絕不卸載的抱負!

“燕兵夜娖銀胡錄,漢箭朝飛金僕姑。”時年二十餘二,他率家鄉二千父老兄弟毅然起兵抗金,二十載的金戈鐵馬,他氣吞萬里如虎。他的軍政雄才、報國壯志,流灑在塞下明晃的利刃尖槍,傾瀉在《九議》、《美芹十論》的字裏行間。無奈朝廷昏庸無道,投降派操掌大權,他屢遭掣肘被迫中止滅金大業。但他心中的烈火又何曾熄滅了?重重複復的閒職流轉,即使革職賦閒長達二十年之久,即使被放逐到南方作個手無實權的小官,他也依舊兢兢業業,整軍練兵無疑是他生命的全部!

“秋江上,看驚鴻雁避,駭浪船回。”既光復大宋無施展,則一腔豪情注詩詞。賦閒年間,他遊靈山賞帶湖,鵝湖山上抒逸興,博山小徑覽幽境,揮毫墨成千古芳。他的文風清爽灑脫,質樸而大氣的文字彙聚成他心中波瀾壯闊的大江,澎湃不息地流淌、流淌!若他從來如此詩詞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賦閒的他道是遊山玩水,盡享怡然之樂,心中抱負又何曾擱置在旁了?他的一生矛盾錯綜,時而心潮澎湃,爲理想橫溢激情;時而捶胸頓足,爲現實就此頹然;時而又強自寬慰,重新描摹褪色的追求…..

句號畫在開禧三年,他裹挾着未酬的大志,溘然睡去了。

他是宋金戰場上的辛棄疾將軍,也是帶湖莊園裏的稼軒居士。

我喜歡他的才能,他熟稔軍事、勇冠三軍,是沙場真英雄;我喜歡他的天賦,他予筆下文字大志之勢、豪情之魄、至真之情,他是文學天生才;我喜歡他的愛國,他從未訴說過他多愛大宋,卻用一生去力書這“愛國”二字,他是真正的大宋子民;我喜歡他的執着,世道的黑暗阻止不了他一輩子行走在光明的崎路上,他的一生是真真正正的有意義!……

辛棄疾,他在華夏文明的扉頁閃耀永恆的光輝,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世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一箇中國人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合了《稼軒長短句》,我坐望祖國大好河山,耳畔分明傳來一男子雄渾的聲音,他念着我最喜歡的詩詞,道:“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

驀然回首,恍惚中我見稼軒他就在我身後,會心地微笑。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15

踏着青石路,我追尋着當年你留下的氣息,水墨丹青,我依舊沉浸在你的過往之中。

——題記

家庭背景的優越使你從小就飽覽羣書,書籍是你清新的詩詞來源,也讓愛國情懷在你的心裏深深地紮下了根。幼年時期,你隨父母遷至東京汴梁。雖然你不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你可以划着小舟,嬉戲於藕花深處;可以跟着家人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你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子所不能欣賞到的風景,這爲你的詩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你的詞,你的思想,衝破了那個時代令人窒息的禮教。你用細膩的筆尖將風景繪於詩詞之中,你大膽地歌頌愛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滿懷至情,連篇癡語,自然率真地體現出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你在詞中流露出的感情,貴得其真。“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些詞句,在紙上暈開了淡雅的色彩,繪出了你的如花姿容——似是那空谷絕美的蘭,又似是那多愁善感的秋棠。

你的人格和你的詞一樣令人崇敬。你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那一年,金兵攻破了汴梁,你流落江南,漂流異地,多年蒐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你心力憔悴,曾經語新意雋,清俊疏朗的詞風也被留在了回憶中那個繁華一夢的汴梁。淒涼、低沉之音漸漸瀰漫了你的詞句。你的心緒在“瑞腦消金獸”的煙霧裏消失殆盡。同樣的事物,一個隱逝在繁華之中,另一個卻處亂世動盪之中,你的心境可想而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必更多言語,心碎不思則明。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你“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你強烈的愛國情感,你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爲幻影。你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你是那麼深愛着自己的國家,無奈國破家亡,你憤恨卻無力挽回,於是滿腔的憂國之心化作了短短二十字的精華。《武陵春》、《聲聲慢》,字字血淚,聲聲嗚咽,一派悽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悽悽慘慘”的情懷,元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沒有半點雕琢矯飾。最終,你還是在這樣憂愁中離去,再也無法將思緒宣泄,可是你留下的不只是千古佳句,還有你不朽的精神。

這就是我喜歡你的原因。踏着青石板路,淋着江南的小雨,你留下的文字之香若有若無,我在聆聽你依舊在傳遞的心聲,體會你溫婉而偉大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