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初中作文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初中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3K 次

  第一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開始時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解放軍戰士,卻被全國人民所熟知。可見,平凡的人往往能夠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平凡也是一種風度。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初中作文

媽媽從來都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信奉佛教,走到哪裏都會做好事,她能感染別人也積德行善。她總說:人要學會積德。”

那是一個酷熱的夏天,知了在樹上“吱”“吱”地叫着。爸爸帶我們一家人去北京玩,我們走上了一個大橋,準備去那歇歇,可讓我意外的是,橋上有許許多多的窮人、殘疾人在那要錢,更悲慘的場面是他們竟被來去的人們歧視、嘲笑。可接下來的一個場面使我驚呆了:媽媽竟讓把他們扶起來,並從褲兜裏拿出錢給他們分,那些人們紛紛向媽媽點頭鞠躬。我彷彿被媽媽的所作所爲感染了,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拿出錢來送到他們手中。我看到他們流出了眼淚,有的人竟然給我們跪下了,他們和媽媽說:“大妹子,我該怎麼謝你啊”。我不禁想起了雷鋒,心裏想:“和雷鋒比起來,這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媽媽不僅愛幫助人,而且是一個有菩薩心腸的人,就算一個小小的生命她也捨不得殺,並經常幫助小動物。那是五月的一天,媽媽和我準備去姥姥家,正好路過一家飯店,看見兩個人走出來,他們揹着一個大袋子,袋子裏關着許多東西。媽媽問她們是幹什麼的,他們說:“捉了一天的麻雀,送到飯店裏賣了換點錢,飯店不要”。媽媽沉默了一會,說:“我全買了,你說多少錢吧”。那兩個人說:“這是20只,40元賣你了”。媽媽沒有思考,把錢給了他們。媽媽把那些麻雀們都放了,最後有一隻小麻雀不會飛了,媽媽把它放到了草叢裏,並給她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媽媽的所做作爲,使得那兩個人目瞪口呆。那兩個人說:“大姐,這錢我們不要了”。而媽媽說:“不要哪行啊,如果你真有那份心的話,以後就不要在傷害那些小生命,保護它們”。那兩個人好像也被媽媽感染了,目送着我們離去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自我懂事以來,媽媽的所作所爲,一直在有意無意地感染着我,使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想媽媽應該是:“媽媽經事百千件,好事感染百千人”。媽媽就是一個平凡的婦女,但她能創造不平凡的事,感染她所認識的人。我相信,社會上一定還有許許多多的“雷鋒”,我們要“學習雷鋒好榜樣”。

  第二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今天下午我們有幸聆聽了錢江晚報記者樑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聽了樑老師對於通訊報道的介紹,我明白了寫通訊報道並不是一定要重大的、影響很廣的事件,其實也可以寫一寫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情,寫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平凡的人和事也有許多不平凡的地方。比如我們班就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程有爲。

程有爲,也許他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也不大愛說話,但他卻有着一顆幫助別人、願意爲大家服務、積極向上的心。這些很多同學都做不到。

那一次是選值周班長,這是一個爲大家服務的小崗位,一開始一個人都沒舉手,忽然,只聽“嗖”的一聲,一隻小手舉了起來,大家聞聲望去,不禁驚呆了,竟然是最不起眼的程有爲,回想起平時的點點滴滴,想起了一直默默幫助別人的他,我不禁有些慚愧,每個人雖然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缺點,但同樣有着我們需要學習的優點,他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平凡的他有着不平凡的特點。

  第三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平凡的人,但他們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

他沒有警察的威風,沒有偉人的風度,也沒有歌手的名氣、氣度非凡。他就是一個很平凡的老大爺——小區中的清掃員。

我們小區中的這位老大爺,姓張,大家都叫他“張大爺”。張大爺有一頭黑白相間的頭髮,兩鬢斑白,六十歲。張大爺有一副和藹親切的面孔,慈祥的笑容。劉大爺身高一米六五,不是很高。

張大爺在小區中同時擔任這兩項任務:晚上當警衛,白天清掃街道。他的任務很重,每天起早貪黑。張大爺就住在警衛室裏。屋內很簡陋:一張桌子,一張牀,還有鍋具這幾樣簡陋的生活工具。每當媽媽早晨七點送我上學時。,張大爺早已在自己的崗位上忙起來,清掃垃圾;爸爸晚上十點多回家後,說:“張大爺還在崗位上;沒休息,真是愛崗敬業的好老漢!”

有一天,張大爺的幾句話,讓我更加喜歡張大爺。

這天,我和“曹大頭”(曹申奧)去康華的小廣場滑滑板,剛走近門口,張大爺出來,說:“小子,出去玩呀!”“嗯!”我回答,張大爺又說:“過馬路時走斑馬線,小心點,安全第一。”聽後,我便出發了。張大爺的幾句普通的話,讓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出去買菜。這天,天陰沉沉地,烏雲密佈,天邊偶爾劃過一道閃電,偶爾傳出可怕地轟轟聲,令人毛骨悚然。我和媽媽心想:只要我們快點買菜,雨應該不會下大。我和媽媽狂奔起來,買好菜後出來的情景讓我們大吃一驚,簡直就是傾盆大雨,像潑,像倒。我心想:怎麼辦!怎麼辦!我們又沒帶傘,現在只有一個辦法——頂着菜,跑!我與媽媽又飛奔起來,跨過水坑,跳過小水窪,終於回到了小區門口。這時,張大爺看到我們,急忙打上傘出來迎接我們。我們在警衛室裏烤着火爐,張大爺給我們擦臉。張大爺舉起傘對我倆說:“走,我把你倆送回去!”打着傘的張大爺半個身子在淋雨,清瘦的臉上淌這雨水,我看後,心裏很過意不去,張大爺把我們送回家後,一步步又打着傘回崗位去了。

看着他那蒼老的身影漸漸在雨中消失,我心想:真是一位好大爺。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張大爺一心只想着服務大家,不求回報有多少,真是一個好黨員!

  第四篇:平凡的老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啊啊啊啊……”大清早,誰在亂叫呀?隨着聲音望去,哦,是聾爺爺啊。瞧!他又拿着那把大掃帚在掃地呢,彷彿不知疲倦。

歲月的風霜在聾爺爺臉上刻下一道道皺紋,蠟黃的臉上有着一雙幾乎要迷成一條縫的眼睛,頭髮“所剩無幾”,他的手有小蒲扇那麼大,每一根指頭都粗得好像彎不過來,皮膚皺巴巴的,有點像樹皮。每當他見到熟悉的人時,總會咧開大嘴,發出“啊咦呀呀”的聲音,雖然聽不懂,但誰都知道,這是一種與衆不同的友好的表達方式。

聾爺爺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因爲他有着一股不平凡的魔力,雖然大人們討厭他,但我們小孩卻喜歡他,親切地叫他“聾爺爺”,因爲,他常常幫助別人。有一次,中午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忘了帶鑰匙,爸爸媽媽又不在家,肚子已經唱起了“空城計”,還急着要上學,那孩子急得“哇……”一聲哭了,聾爺爺看見了,把他迎進屋裏,端出白米飯和香噴噴的菜給他吃,發出“啊咦呀呀”的聲音,好象在說“快吃吧,吃了去上學,別耽誤了學業。”

聾爺爺不僅熱心助人,還每天堅持打掃花壇邊道路的衛生,如果你在清晨來到那條小路,你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聽到掃帚掃地時發出的“沙沙”聲,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總是默默地爲大家創造一份乾淨、清新的環境。

聾爺爺,他不是一個科學家、偉人,但他卻是一個不平凡的老人。

  第五篇: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我們一直有一個糾結,那就是組織到底是要平凡的人?還是要不平凡的人?如果要的是平凡的人,那還要什麼招聘?招聘不就是儘量在選擇優秀的人嗎?如果要的是不平凡的人,那公司豈不成了超人的世界?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德魯克對這一糾結的問題有着明確的回答,他說,組織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用人所長,而所謂用人所長,講的並不完全是用某個人的所長,而是要建立起一種機制,去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強調,如果公司要求的都是卓越的天才,那天下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持續。

爲什麼德魯克要這麼說?我的理解是,第一,他是用客戶價值作爲標準來衡量人的優點與缺點,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優點是什麼?不是基於人對人的評價,而是基於客戶價值標準。這就是德魯克所說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這麼一個道理:員工領取工資是因爲他們創造了有效產出,而不是因爲他們討上司歡心(please)。”

第二,德魯克講的用人所長是基於制度設計的角度,而不是從個人才能的角度而言的。德魯克強調,組織的效能是由組織本身創造的,而組織創造效能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作文 每個人管理好自己去爲客戶創造價值。如何管理好自己?方法有三個,一、學會合作;二、學會在制度制約之下行動;第三、學會做最擅長的事,而儘量不要去做不擅長的事。

有了這兩點,公司就建立起了一套客觀的用人標準,建立起一套制度化流程化的工作體系。而這同時也就是人才招聘的標準,因爲每個公司所提供的客戶價值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樣的客戶價值,側重點與服務方式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招聘的時候,要去尋找在這方面最擅長的員工。所以,招聘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

事實上,要真正理解德魯克這一思想,可能我們要深入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所謂“原罪”,講的是每個人都必然會犯錯,既然每個人都必然犯錯,那麼,組織如何建立在個人“原罪”本性之上?結論是基於“人性之惡”來建立行爲的制約機制。這就是德魯克所說的,我們可以在組織屬性與組織管理的結構體系上下功夫,讓組織績效與個人長處相關(We can so structure as to make the strength relevant),而讓人的缺點與組織績效無關。

有了這樣一個入口,我們就不難理解德魯克下面這番話,他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相信這樣的觀點:“我不能放棄某人;沒有他,公司便會陷入困境(in trouble without him)。”他們知道,如果某人“不可缺少”,那麼大概只有三個原因:

其一,此人實際上並不是個稱職的管理者(incompetent),因爲他只有在上司特殊放鬆的關照下(carefully shielded),他所謂的才華才能在公司中發揮。

其二,此人的長處被誤用(mis-used)來支撐一個軟弱的上司(weak superior),這個上司沒有別人的支撐,自己就站不住。

其三,此人的長處被誤用(mis-used)來掩蓋某些嚴重問題的存在,這些問題因爲此人的存在而被人爲地掩蓋了。

不管是哪種情況,這種“不可缺少的人(indispensable man)”應該立即調走(moved)纔好,否則,這種誤用長處的做法將會毀掉此人。

由此我們也就懂了,爲什麼很多民營企業喜歡“超人”?這是因爲這些“超人”可以用個人才能,來彌補公司的制度缺陷、組織缺陷與流程缺陷,公司的管理越缺乏規範化,超人的作用就越大。但問題是,這些“能人們”在公司時間越長,公司在制度與流程體系方面就傾向“人治”,可“能人們”總有一天要離開公司的,一旦他們離開,公司會如何?

更重要的是,與“超人”對應的是下屬的依賴與平庸,既然凡事都有“超人”,碰到困難或衝突,總有超人能夠擺平,整個體系依賴的就是“能人”,而不是共同認可的戰略或方向,或者是客觀的制度與流程,而這必然會導致下屬的依賴。從另一方面講,超人的存在讓下屬缺乏獨擋一面的機會,下屬的所長自然就發揮不出來,而這必然會導致下屬的平庸。所以,在一家常常感嘆缺乏人才的公司,往往是老闆太強,或者重用能人,其他人沒有機會成長,人才自然出不來。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先做人後做事”,這種典型的中國式用人方式,表面上歌頌“以人爲本”,但用人問題上,一旦缺乏客觀的客戶價值標準,一旦缺乏共同認可的制度與流程,“做人”的標準是什麼?或者說在“做人”問題上,領導的標準與員工標準發生衝突的時候,按誰的標準?要知道所謂“做人”本身,就是一種人對人的評價體系,可以想象出來的結果是,最終勝利的標準大多是“領導標準”,我想,這恐怕也是不少管理者很喜歡成天把“做人”放到嘴邊的原因吧。

從更深的角度上看,“先做人後做事”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或者說,“做人”是倫理道德標準,“做事”是商業交換的價值標準,一家優秀的公司,當然要把倫理道德標準置於商業交換標準之上,世界上優秀的公司莫不如此。但這裏存在的問題是,我們存在兩類倫理道德標準,一類是企業倫理道德標準,這就是所謂的職業化標準;另一類是社會的倫理道德標準,這是所謂的人際關係倫理,這兩個倫理有相同,更有不同。

比如對人的尊重,對公平正義的強調,都是兩個倫理在提倡的,但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國家的發展,背後便有這兩種不同倫理的作用。中國是一個有着長期傳統小農文化的國家,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的社會倫理強調的是“家長文化(人治文化)”、“親情文化”與“熟人文化”,而建立在市場經濟之上的商業倫理強調的卻是“自由競爭”、“契約誠信”、“合作共贏”等等。

對於一個致力於建立持續增長的企業組織而言,首要的任務就是警惕那些在智力與能力上都卓越不凡的“超人”致力於發揮組織的獨特屬性,即在組織屬性與組織管理的結構體系上下功夫,讓組織績效與個人長處相關,而讓人的缺點與組織績效無關。一句話,真正的用人之道,並不是去發掘超人,而是致力於去創造一種機制,讓平凡的人能夠做出不平凡的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