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優秀作文範文:紅土嶺上的追夢人

優秀作文範文:紅土嶺上的追夢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1

優秀作文範文:紅土嶺上的追夢人

芹菜塘,地處祿勸縣中屏鎮東南,距縣城60公里,全村17戶、75口人,承包土地面積400畝,人均經濟收入2000元左右,村長王羣明,是寨子裏唯一的那棟“小洋樓”的主人。

2016年2月26日上午9點30分,雪後。

我跟隨着作家池也等人,向着那片充滿溫情的土地進發。

早上的一場大雪,讓人倍感高原空氣的清新,一行人連路拍照、看雪景,興致不錯!

“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忽聞數聲“喈喈”的鳥叫,有幾隻山雀踏雪而飛,我用柔軟的目光親吻泥土,感受到了白雪覆蓋下的大地的心跳,雜亂的思緒漸漸清晰。

半道上,亮得刺眼的雪地,若隱若現的草叢,銀白色的樹苔乾淨得如同老人剛剛梳洗過的鬍鬚,天際是一片濛濛的灰藍,道路和遠山的線條顯得柔和而充滿詩意。

路口,標有“芹菜塘”的藍色路牌,在雪光映襯下格外顯目!

山坡上,白雪鋪地,曠野茫茫,沒有了癡情的牧人,沒有了奔跑的牛羊,沒有了口哨,沒有了歌聲,沒有了鞭梢劃破長空的脆響,只有一條染着少許紅泥巴的硬化道路向山頂延伸。

走近苗寨,一棵古樹守在道旁,碎碎的葉片託着雪花,猶如久違的記憶,零零散散地掛在枝頭,交叉扭曲的樹幹,好似紅土地裏伸出的手,截住了從天而降的一場大雪,猶如迎客一般,在芹菜塘的路口等候着。

村頭,孤立的兩座幹欄式畜廄,標本一般藏在幾幢瓦房之間,彷彿要告訴我們關於這座寨子的許多過往。

作家池也對村委會幹部說道:“要好好保護這兩座垛木房,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不要因爲村裏的建設就把它給毀了,如果不得不拆除的話,也要把它複製到村邊的樹下。”

濃濃的鄉土情懷,溢於言表。

2

進寨後見到他,我們才發現,皮膚黝黑的王羣明,穿着一件皺巴巴的上衣,灰頭土臉,普通得好像村口的那兩座垛木房。但他確實是這個寨子七十五口的當家人,是芹菜塘村執掌牛角的漢子。

因爲牛角是苗家人精美的酒器,也是力量、膽識和權力的象徵!所以,自從成爲當家人之後,他就用牛角表情意、用牛角爲羣衆代言、用牛角爲鄉親們奔走呼號,向黨、向上級轉達着村民們的訴求。

“喝最辣的酒,做最好的事!”當選村民小組長後,他發下了鐵一般的錚錚誓言!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帶領羣衆一步步地踐行着自己的諾言。

1994年,在樂施會的支持下,王羣明帶領羣衆投工投勞,架通了1000米的輸電線路,給松明火把點了幾輩人的芹菜塘帶來了光明!

2007年,芹菜塘爭取樂施會的支持,修通了總里程1500米的進村硬化道路,不論颳風下雨,寨里人的出行變得暢通無阻!

2013年,王羣明積極地向上級政府反映,取得支持,歷時一個月,一條長5.5公里的引水管路,將清泉引進了村中;爲了積水抗旱、澆灌土地,他又帶領全村人修了35個水窖,保證了種植業用水。

2014年,在樂施會的支持下,投資25萬元,修建了佔地250平方米、擁有會議室、廣播室、廚房、農產品加工房、廁所、垃圾收集房、宣傳欄、院子等設施的村民小組活動室,購置了桌椅,安裝了村村響,改善了苗寨的辦公條件。

產業發展中,在樂施會的鼎力支持下,王羣明帶領羣衆種植玉米85畝、洋芋51畝、豌豆40畝、烤煙50畝,在以寨子爲中心的周邊旱地裏種植了核桃200畝,2013年又引進外資,建立了60畝三七試種基地和80畝重樓種植基地,爲當地闖出了一條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同時,在村裏組織養豬專業合作社,統一購買仔豬、統一購買飼料,精心飼養,共同致富!

“他是我們的主心骨,又是個好心人,只要一有空,都要和他喝幾牛角燒酒才心落呢!”芹菜塘的男人們都這樣說。

開拓創新需要勇氣、拼搏進取需要堅定,但作爲一村之長,王羣明更需要心繫羣衆、更需要風雨兼程。“我們村的苗族都生活在高山頂上,種着最瘠薄的土地、頂着最寒冷的風霜、祖祖輩輩生活在偏僻閉塞的惡劣環境中,他們是最苦的人,也是最無奈和無助的弱勢羣體,作爲一個村的‘頭’,我得替他們說話!”這是在村委會開會時,王羣明說得最多的話。

在他的帶領下,芹菜塘落寞的村貌早已作古,寬敞整潔的硬化路、路邊新建的綠化帶、還有垃圾收集房,嶄新的村民小組活動室;到目前爲止,村裏已經擁有5輛麪包車、11輛輕型小貨車、12輛摩托車,有力地保障了村民們的運輸和出行;昔日有些荒涼的土地,已經變成了種滿核桃、洋芋和中藥材的美麗田園。

2016年春節,王羣明組織全村人在村民小組活動室院子裏過年,8桌人,一直從除夕夜吃到正月初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追夢的路上,他,就是苗家人心裏那顆燦爛的啓明星!

近年來,他又以舉辦花山節活動爲契機,頻頻高舉牛角酒杯,廣交朋友,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從中尋求爲苗族同胞們謀取發展的機遇。每當他向貴賓們敬酒之時,村民們都興奮得大叫:“王村長又要拿牛角挑人了!”因爲他們知道,酒文化也能給他們帶來好運。

也許,一個苗寨的村長,一輩子都不可能出現在亮麗的舞臺上,但他就像一粒默默無聞的土豆,被深埋在泥土裏、卻飄香在人們的口碑中。

3

太陽,年復一年地照在紅土高原的山脊上。

在外人稍帶蔑視的語氣和目光中,芹菜塘的苗家人坐不住了,他們無法再在貧窮的陰影裏保持平和的心態,無法再在脫貧致富的大潮中安守破牆倒壁的家園,他們得尋找更美好的生活出路,向世人打開它迎接春色的門扉。

“這幾年,你們靠什麼脫貧致富?”坐在老屋前的石階上,我問他。

“三棵樹、兩棵藥,還有四腳落地的豬和牛!”王羣明風趣地打着順口溜回答了我的問題。

爲了擺脫長期以來的貧困,挖掉窮根,他們在自己祖祖輩輩翻刨的紅土地裏,種了“三棵樹、兩棵藥”。“三棵樹”是蘋果樹、蠶桑樹、核桃樹,“兩棵藥”是三七和重樓,“四腳落地的豬和牛”就是現在正在飼養中的肥豬和肉牛。

“三棵樹中的頭兩棵,還是你帶着我們種的嘛!”是的,那時年輕,我剛參加工作,有點熱血沸騰,總想爲他們做點什麼,因此,頂霜冒雨地跟他們跑遍了山山嶺嶺,選地、測量、挖塘、種植,扛着鋤頭,甩開膀子,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幹到哪家、就在哪家就餐,幾個洋芋,一碗老白乾酒,外加鹹菜和幾大塊臘肉片,吃得有滋有味,幹得熱火朝天。

可惜,這些產業延續時間很短,沒能改變得了他們的命運!

春夏秋冬,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伴着清脆的鳥音,芹菜塘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多少美好的期望和夢想,正在曾經走過的路上開花發芽!他們在勞作、憧憬和嚮往中,一代又一代地奔跑在追夢的路上。

“在慣的山坡不嫌陡”,出門就看見如詩如畫的青山,開窗就看見如煙如海的森林。但自然美景的深處,卻隱藏着這塊土地的愁容:貧窮與苦難。

當年,走入芹菜塘,沒有一家有食油、有臘肉、有米飯,沒有一家能拿得出百十元人民幣。每一家都是和畜禽同屋居住,連像樣的牀和被子都沒有,有的鑽草窩,有的蓋蓑衣,有的圍着火塘過夜。由於飢餓和疾病,身體虛弱,連幹活的力氣都沒有了。

想起吃的東西,他們除了過年時能吃上幾頓米飯外,幾乎一年四季都吃苞谷飯、洋芋、蕎麪疙瘩,遇上災荒年,景況就更加悽慘,黃花菜、棠梨花、棕樹花、杉櫟根、鬆筆頭、觀音土,草根樹皮,哪樣沒吃過?

身上穿的呢,是麻布水褲頭,“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衫一穿就是十多年。“那時候,墊的是肋巴骨,蓋的是肚囊皮,慘哪!”王羣明說起過去的事,神情黯淡而憂傷。

過去,苗家人都住幹欄式的垛木房。“小時候就記得,一家人住在茅草房裏,土牆都沒有,牆是砍木頭搭起來的,中間用一牀破破爛爛的草蓆隔着,有的甚至隔都不隔,說句害羞話,一家人睡覺都得穿戴整齊,否則麼互相看着不雅觀。由於房屋飄風漏雨,圍坐在火塘邊,儘管柴火燃燒得非常旺,但也是烤前邊麼後邊冷、烤後邊麼前邊冷。特別是下雨天和寒冷的冬季,就更難熬了。”王羣明的話憂鬱而傷感。

“有一年,村裏有個老人去世了,裝老人的棺材板,都是東家湊一塊、西家湊一塊,連油漆都買不起,亂釘在一起擡上山,心寒得很啊!那些事,提都不想提了……”話還沒有說完,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錚錚鐵漢趕緊轉過頭藏起了眼淚,喉嚨哽咽得泣不成聲。

“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就是芹菜塘苗家當年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感謝政府!現在麼變好了。大米飯不斷,一年殺兩頭豬,腸子裏隨時都油淥淥的,衣衫麼,爛一個洞就丟了。這幾年,村裏又修起了硬化路,苗家人也有了車,豬雞牲口都坐車上街,人麼就更不消說嘍,出門一趟,腳底板上連泥巴都沾不着!”緩和了一下情緒,村長王羣明又變得一臉陽光。

4

“他是我們芹菜塘的第一能人,是寨子裏第一個蓋洋房住的苗家人!”旁邊的羣衆提起王羣明,一臉驕傲的神情,語氣中充滿了自豪感。

在“小洋樓”前坐下的那一刻起,村長王羣明赤着雙腳、袒胸露背、在烈日下汗流如雨地頂着茅草屋踏歌起舞的身影,以及那些如煙的歲月,總在我的腦海裏不斷浮現.

聽他述說:前十年,建房的材料,蓋頂的茅草茂盛地長在山坡上,筆直的木頭長在密林中,越密的林子樹越直,長長短短的木料,全部來自於深山老林;後十年,用作房屋構架的木料採自山上,蓋三間房需要150根左右的木頭,得買3000多匹瓦。

“那時蓋房子相當麻煩呢!料子一切備好,還得請木匠,還要菸酒糖茶地招待好,不然,狡猾的木匠一磨佯工,時間就拖得長,造價就更高了。”王羣明村長感嘆道。

“現在方便多了嘛,只消花點錢,就不受那份罪了!”我引導着他的話題。

“是呢、是呢,現在方便多了,就是有點費錢!哈哈——”他的笑,讓人異常舒服。

按照作家池也給我的主意,採訪這位看上去其貌不揚,甚至個頭都顯得有些矮小的村長,我就是想用心接近他的生活,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探訪他那有些令人心酸的奮鬥歷程。

隨着交流的深入,他那不平凡的過去,也漸漸地顯現在了我的面前——

在窮得丁當響的日子裏,這個有點“犟”的苗家漢子,曾經抱着酒罈子、吹着蘆笙曲解悶,以減輕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被別人譏諷爲“窮歡樂”!那樣的日子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酒醒之後,他開始了孩童般的想象和思考:破敗的家園,如何才能夠實現它的華麗轉身?老祖宗蒼涼的蘆笙舞啊,怎樣在變調中,跳出新時代最壯美的樂章?

命運總是垂青於勤勞而有準備的人!在時光不經意的掃描間,幸福,它說來就來了!

苦幹十年,王羣明的家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跟我講講,怎麼弄的錢?怎麼蓋的小洋樓?”我把話引上了採訪中的主題

“種幾棵核桃、種幾畝洋芋、栽幾畝烤煙,養幾頭豬、幾條牛,攢了好幾年都沒攢夠呢!”

“那咋辦?”

“自己苦得7萬,向親戚朋友借了2萬,貸了1萬元貸款,再加上政府給的重建房補助1萬,才蓋起來呢。”

“那時候幾口人吃飯?一年的經濟收入有多少?”

“五口人吃飯,那時候的收入少得可憐啊!一年苦到頭,也就萬把塊錢。”

“帳還清了嗎?”

“全部還清了!”王羣明一身輕鬆地說。

“房子有多少面積?”

“總的有75平方米。”

“現在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現在麼多起來一點點,4萬左右。”聽他的口氣,說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呢!

“小洋樓”拔地而起,又還清了外債,王羣明一家的小日子過得糖一樣甜蜜,直至今日,他家的.“小洋樓”依然是村中的唯一。

在古老的蘆笙聲裏,不畏艱難險阻的耕耘者,將古經念成了新篇,口中的蘆笙曲吹得更加響亮而悠遠!

“這就是山村的中國夢啊!”同行的人感嘆。

“哈哈哈,中國夢?說大了!我們心裏的夢想,只有三句話:口袋裏有錢花、睡覺有洋房、出門時手裏握着方向盤,就這麼簡單。”王羣明大笑着回答。

“還簡單呀?照你的說法,得有好幾十萬呢!要多久才苦得那麼多錢?”妻子咪笑着打擊他。

“照現在的發展勢頭,快嘍!”王羣明回答得底氣十足。

是啊,在路上,信心,就是一盞照亮前程的燈。

5

春日裏,站在芹菜塘鬥牛場,沐浴着煦暖的陽光,你就閉上眼睛聽吧,松林裏,還有那未曾散盡的山歌在唱響,還有那未曾消逝的歡笑在迴盪,還有那雄健的鬥牛們在高昂地怒吼。

2013年冬,芹菜塘得到上級支持,投資32萬元,修建了這座佔地約3000平方米的鬥牛場,圓形的主建築,鑲嵌在蒼松翠柏林間。從此,這裏,成了中屏鎮花山節的主會場。

節日一到,參加盛會的車輛,在山道上接成了一條蜿蜒的長龍。離寨子不遠的山頂上,鬥牛場周圍人頭涌動、彩旗飄揚,鑼鼓齊鳴,鞭炮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一派濃烈的節日氣氛!

在這喜慶的日子裏,王羣明昂着頭吹響了嘹亮的牛角號。

牛角號一吹響,滿山滿凹地,紅土中瘋長的核桃,那一樹樹青皮的碩果都炸開了,裂成幾瓣的小嘴,笑哈哈地看着瘋跳瘋唱的苗家人;一棵棵茁壯的烤煙,拍着綠色的小巴掌,爲鬥牛場上的“勇士”們吶喊助威;奮蹄的馬兒、撒歡的黑山羊,一窩窩、一羣羣爬滿了山坡;草坪上一叢叢、一簇簇芬芳的野花,激動得微微發顫;歡樂的歌舞,盛情的美酒,醉倒了綠茵如海的山巒。

苗家歌舞醉彩雲啊!踏着歡樂的蘆笙曲,風,在苗家少女色彩斑斕的百褶裙下旋轉,舞,在苗家小夥飄起的下襬裏飛動。在悠揚的歌聲裏,人們好似聽到了野生菌破土的聲音,聞到了草根之上雞樅的香味。

偶然一瞥,你會發現一幅令人驚喜的畫面:鬥牛場旁邊的樹蓬中,隱隱約約地暴露出一絲青春的祕密,好幾對羞澀的情侶,在遮掩着戀情的花傘下竊竊私語;清涼的枝葉下,盤着錐形頭髮、撒開長裙的美麗少婦,正敞胸露懷地亮着飽滿的乳房給嬰兒餵奶;青煙繚繞的湯鍋邊,圍坐着六七個抽菸的漢子,一邊喝酒、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羊肉;頂着綠葉的麻慄樹疙瘩下,頭戴草帽、身披棕衣的老漢們,正嘬着啤酒,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閒聊;涼粉攤上,幾個打扮時髦的女人帶着“小少爺”,正坐在小五眼凳子上“哧溜、哧溜”地吃得有滋有味。

豎起的花杆頂端,小夥們輕如狸貓,快如猿猴;花杆底下,美麗的少女們,抖開裙子,舞成了花的海洋。

鬥牛場中央,高大威猛的“鬥士”精神抖擻,以高超的武藝贏得了榮耀與輝煌!

“踩花山喲踩花山,快來苗家踩花山。太陽升起來,彩旗迎風展,花山場上喲,歌飛舞翩翩。打架的蘆笙,唱亮天上日月星;歡樂的舞蹈,舞出苗家好心情。

踩花山喲踩花山,踩得日子紅似火,踩得愛情比蜜甜,踩出一條幸福路,踩出一片豔陽天!哦伊耶………啊伊耶……幸福快樂苗家人,天天象過年!”

歡快的蘆笙舞,是芹菜塘久已發酵的苗族經典,是刻在他們骨子裏的文化符號,是這座苗家山寨的精魂所在。

“一碗燒酒兩塊肉,一夜跳到太陽出。”

王羣明帶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將這株 “草根藝術”,演繹得出神入化!瘋狂的舞蹈,直跳到雄雞三唱、直跳到噴薄的紅日照遍了山岡。

6

2016年,芹菜塘的苗家人,被推上了雲南省脫貧攻堅的風口浪尖,決策者深情的目光又一齊聚焦在這塊貧瘠的紅土地上,聚焦在改變苗家人前途命運的行動中。

走入寨子,我們在“芹菜塘村民小組扶貧項目簡介碑”上,看到了歷年扶貧攻堅取得的成績和汗水反射出的輝芒!刻在石頭上的碑文,也許會消逝在風雨侵蝕之中,但一種作爲,一番善舉,卻永遠都不會離開老百姓的心坎。

2016年2月26日10點30分,由昆明市人大副主任馬鳳倫任組長、市人大祕書長吳慶昆任副組長的市人大第三視察組和縣人大副主任吳明澤一行抵達芹菜塘苗寨,王羣明向視察組彙報了村裏的易地扶貧搬遷和扶貧項目實施情況,聽取了視察組領導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2016年3月1日下午,昆明市委副書記劉智、市委辦公廳副主任杜文、市扶貧辦主任楊凡、市委農辦副主任劉正海一行來到芹菜塘村民小組,調研扶貧攻堅工作。王羣明向各位領導詳細彙報了易地扶貧搬遷、村組道路建設、產業發展、宜居農房建設等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情況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宣傳動員工作,並帶着他們走訪慰問了4戶建檔立卡戶。

2006年5月9日,雲南省委副書記鍾勉一行赴芹菜塘調研,對建檔立卡、掛圖作戰、項目建設、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出列等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考察。

短短數月,雲南省委副書記、昆明市委、市人大等領導數次蒞臨芹菜塘,給寨子裏的苗族同胞們增添了無窮的信心和強大的動力。

在和煦的春風中,村長王羣明,正帶領着全村人,養肥豬、養肉牛,種核桃、種藥材,拆老屋、蓋新房,在脫貧摘帽的征途上,吹響了催人奮進的衝鋒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