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所寫的,指引大家實現成功的方向,下面爲大家分享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一起來看看吧!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1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我從中看到李開復博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中國青年的關愛以及鼓勵。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用通俗的語句及例子向我們提出了他對成功的理解、方法等。事實上,李開復博士也是一個普通人,他所用的例子也都是身邊發生過的,也許只有這樣,我們才比較容易接受並喜歡讀,也才能將自己融入那個情景中,體會那個故事所蘊含的意義。

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也讓我們反省自身。他希望我們這些青年能成爲:一個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均衡自己的價值觀、態度、行爲的人;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的人;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虛,既聰慧又善於表達的人;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一個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的人;一個“擁有選擇的智慧”,並用智慧選擇成功的人;一個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一個最好的自己。他的這些話也深深錯動我的心靈。

然而,在現在這種一元化的成功模式下,我們總是被動的接受在學校看成績、在社會看名利的評價標準。試問現在的我們,從我們讀幼兒園開始到現在步入大學,我們有哪一個不是隻爲考高分而去學習,有哪一個不是被逼着考第一名或者希望自己是那個第一名,又有哪一個是把學習當成一門興趣?這種一元化的成功模式下,我們獲得快樂和幸福了嗎?這種一元化成功的模式扼殺了我們的想象和自由,是很多人失去了正確的奮鬥方向。

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多參加一些活動,找到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理想,確定自己的目標。然後,我們應該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以及大學這四年要學什麼,爲自己的目標的實現做最充分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在認真完成每一件事,力求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積極學習新知識,按時完成每一件事,勇敢的嘗試及超越原本的自己。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同時,我們也應倡導多元化的成功模式,從不同角度理解成功,不管是什麼行業,只要是最適合的自己就行了,社會上的成功是不分等級的。我們要完整和均衡的理解好李開復博士講到的“成功同心圓”規則,並將其付諸實踐。這樣社會纔會均衡發展。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2

《做最好的自己》的作者是李開復,他以自身的成功經驗來中國的青少年,爲他們指明瞭成功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顧名思義是指有自己的思想,跟着自己的步伐走,並且做到最好。

李開復先生寫的這本書不是說教,如果只是單單的說教,那麼只會招來罵名而不是無數的追捧。我認爲李開復先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的例子。學生時期的他考入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並獲得博士學位。工作後曾被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錄用,這兩所公司都是全世界青年所向往的,他就是全世界的佼佼者。再後來他加盟了谷歌成爲了谷歌的中國區總裁。他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都做到了最好,不能說是歷史上的`最好,但確實是自己的最好。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的意思與“做最好的自己”的意思是相似的。不管自己做什麼,不要總是與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要跟着自己的腳步,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我小時候總會輸給一個人,那個人個、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考第一,我不行;別人家的孩子會彈琴,我不會;別人家的孩子知道孝順父母,我不知道。總之是次次輸給他,從來沒贏過。我活的很累,但又能怎樣,想要打敗別人家的孩子除非我是喬布斯。六十億人中出一個喬布斯,我沒有那麼幸運去成爲他,我只能是我自己。我能做的只有成爲最好的自己。

現在的老師在考試前不會要求你考第幾,他們肯定會說:“盡力考,考出你們的最高水平。”第一隻有一個,如果老師要求都要考第一,那和都考倒數第一有什麼,而且那時不可能的。人的智力、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水平又怎能完成的一樣完美呢?所以纔有了做最好的自己,就算比不過別人,但只要自己盡力做到最好了,那對自己來說也是巨大的突破。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那無論他從事什麼,學歷高低,他將成爲三百六十行中的狀元。一個公司如果能做最好的自己那這個公司將成爲開拓創新的先行者。一個國家如果能做最好自己那這個國家一定會成爲一個不倒的國家。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從哲學上講就是主觀因素。主觀因素的影響力大於客觀因素。每一個成功者的身上總有許多讓我們學習的地方,積極、自省、自信、勇氣、胸懷都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把握好自己才能成功。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作文3

最近看了李開復所著的《做最好的自己》合作溝通篇,其中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蘋果公司本來每隔一年左右發佈一次新的操作系統版本,從1984年到1991年從未間斷。但在1991年到1996年這5年中,在一種"不合作,也不說實話"的環境影響下,公司內的研發、市場、銷售乃至管理人員相互推諉,只知道追究他人責任,軟件研發工作一拖再拖,始終沒能推出新版的操作系統,結果在市場上耽誤了戰機,直到1996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並將他在NEXT研發的操作系統移植到蘋果後,蘋果公司才於1998年推出了新的操作系統,重新確立了自己在市場上的形象和地位。這個例子說明,當一個團隊陷入"負面"競爭時,就會陷入拖延、內耗的泥潭,當有魄力的領導帶來成功的希望,並營造出相互支持和鼓勵的工作氛圍時,團隊成員就可以很好地團結在一起,顯示出無窮的力量。

李開復堪稱信息產業的精英之才,曾在微軟、蘋果、谷歌等IT類企業擔任要職,最後在谷歌離職後創辦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本以爲這也是一本成功人士空談勵志的書,翻開後我卻發現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翻開它的同時就像在審視自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再告訴我解決的方法。這本書是他的親身經歷,每一個小故事都發生在他身邊,每一個小故事的點點滴滴都能讓我受益匪淺。

就像開頭摘錄的那個小故事,我才知道原來現在炙手可熱的蘋果手機也曾危機過,而化解危機的關鍵詞是團隊合作,化解危機的關鍵人物是團隊領導,最終成功化解危機的助力也就是團隊合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溝通。有效溝通=有效傾聽+有效表達,這樣一個簡單的等式立刻讓我產生了共鳴,先傾聽後表達,溝通不能拘泥於去訴說自己的觀點,要先去聽,先去尊重對方的觀點,而後再去表達自己,往往能達到更佳的效果。我記得書裏說的有效溝通的四個祕訣,悉心傾聽、大方積極、直截了當和不同的藝術,首先悉心這個詞也是戳中了我心裏的要點,現在給小組安排的工作的時候,組長基本都能做到傾聽,卻很少了"悉心",所謂悉心必定是全身心投入的,不僅是在聽聲音,也是在用心去感受思想,與此同時在自己的內心積極接收信息並做出思考和判斷,揣摩語言的引申義,目前大部分人只負責"聽"而沒有真正花心思,只是機械的記錄下需要完成的任務,少了思考的過程,所以在銷售方案和業績上並沒有進步。最後不同的藝術也讓我印象深刻,講的是"但是"和"而且",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能會說"我們真以你爲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數上再努力點的話那就更好了",在聽到但是之前,我想孩子是很高興的,但馬上他就會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讚許只是在要批評他失敗的引線,反而讓他更加偏離去認真讀書這個最初的目標。在我們的工作中完全一樣,當"但是"出現,我們就會更在意後半句話,從而忽略了一開始的讚許,或者和孩子一樣,對這個讚許持懷疑的態度,員工會認爲前半句的鼓勵只是領導在爲接下來的批評意見做鋪墊。如果不用但是,而是說"我們真以爲你爲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你的代數成績也會很出色。"這個讚許很快就會被孩子接納,成爲他努力用功的動力。之後在與員工談話的時候,我會注重細節,選擇儘量減少"但是"一詞的使用率,我們每個員工也都是孩子,需要更多的是真誠的鼓勵,而不是批評教育前的鋪墊。

書裏不僅僅說了合作溝通,還有他的價值觀、人生態度和成功經驗等等,李開復先生運用了他身邊大量的故事來闡述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其實每個故事都很生活化,卻也能真實反應出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推薦每一個有困惑的人去讀一讀這本書,你總能在其中的某一個章節裏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