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不許人間見白頭的作文

關於不許人間見白頭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不許人間見白頭

關於不許人間見白頭的作文

唐朝,一個讓國人驕傲自豪甚至神往的時代,唐詩飄灑、牡丹竟放、盛世繁華、萬國來朝。其中名將,人們耳熟能詳的也不少。

凌煙閣的那幾位,李靖、秦瓊、程知節、尉遲恭,拜《隋唐英雄傳》所賜,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之後又薛仁貴,同樣拜小說《薛仁貴徵東》所賜,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甚至還有所謂的“家住遙遙一點紅,飄飄四下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主跨海鎮西東”這樣純屬虛構的應夢賢臣之說。

後來有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再造唐室之譽的李光弼、郭子儀,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的哥舒翰,甚至於高仙芝的名字,大家也不算陌生。唯獨他,很少有人知道。

他叫王忠嗣。

大多數人都沒聽過這個名字。允許我稍加列舉一下他的事蹟。他是唐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擔任四鎮節度使的人,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曾手握26.7萬精兵。一人佩四將之印,掌控萬里邊疆,手握天下勁兵重鎮,史稱“自國初已來,未之有也。”

安史之亂的創造者安祿山,在造反前夕也只是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史之亂中,安祿山稱自己有20萬大軍,但據史料記載,至多18萬。

幾乎所有的史學家都相信,所幸王忠嗣是忠臣,否則,天下之禍早已發生。

他知人善任,安史之亂中的名將哥舒翰、李光弼都是他一手提拔,郭子儀也曾受他提攜。

他立下赫赫戰功,戰吐蕃,北討奚怒皆,三徵漠北,遠征突厥,回訖,烏蘇米施,戰必勝,攻必克,“自是虜不敢盜塞”,七年間,萬里邊疆,皆無戰鬥。

難能可貴的是,他善用兵,卻不喜挑戰事,史書說“持重安邊”“平世爲將,撫衆而已。吾不欲竭中國力以幸功名”。很小的時候,認識一個字,“武”,古人造字,止戈爲武,這道理我懂,王忠嗣懂,但有人不懂。

若只是這些,他也該淹沒於荒蕪的歷史長河中,喜歡他,是因爲一句話,“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乎!”

我自認不是什麼有血性的人,可每次讀到這句話,都能覺得血液上涌,能給我着這種感覺的話不多,可以列舉。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爲?”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宋文帝的“若使吾有道濟在,安使胡馬濟此哉?”馬援的“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我開始有點相信,中國人,骨子裏,其實是很有英雄愛國情結的!

故事的起因是石堡城,石堡城算作一個戰略要地,唐朝與吐蕃爭搶過數次,此時,石堡城在吐蕃手裏,唐玄宗命令王忠嗣將其奪回。

石堡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本來,若是戰略要地,肯定要拿下,但是此時王忠嗣發動積石山戰役,重創吐蕃,瓦解吐蕃的防線,此時,石堡城已經不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了。

忠嗣上書回答,石堡城地勢險要,吐蕃全力守衛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死傷數萬人,之後戰事才能完成。所得的不如所失,還請三思。唐玄宗不聽,另派了別人來打,要求王忠嗣從旁協助。李光弼提點,既然皇帝要打,打便罷了。何苦得罪聖上?他回答,“得一城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吾忍以數萬人命易一官哉!”爲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城,何苦死傷數萬人?

石堡城沒打下來,王忠嗣被李林甫誣陷,獲罪當斬。哥舒翰願意用自己的官爵換王忠嗣一命,才得以免罪。

最後由哥舒翰攻打石堡城,血染沙場,屍橫遍野,攻克。不出所料,死傷一萬,而對方全部兵力竟只有六百人,所得果不如所失,一切都如他所言。之後哥舒翰名聲大噪,真正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白有詩曰“君不能學哥舒,橫行西海夜帶刀,西屠石城換紫袍。”這評價有失偏頗,哥舒翰是被皇帝逼的,畢竟,他沒有膽量跟皇帝叫板。

王忠嗣被罷兵權,貶官,兩年之後暴斃。“貶漢陽太守。久之,徙漢東郡,卒,年四十五。”短短几個字,大唐盛世最耀眼的將星墜落。

暴斃,偏偏是暴斃,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暴斃而死就是死的蹊蹺,但那又如何,他已經不在了!

只能對唐王朝說四個字,自毀長城!

曾有人說,若王忠嗣沒被貶官,根本不會有安史之亂,若王忠嗣沒死,即使有安史之亂,也只會是場鬧劇,王忠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平息。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安史之亂延續八年,完全是唐王朝咎由自取!

王忠嗣死後,再沒有一個有足夠號召力的將軍,安史之亂中郭子儀是朔方節度使,李光弼是隴西節度使,兩人官職相當,互不信服,不聽彼此的指揮,浪費了許多戰機。在兵力遠勝於敵時,仍打了八年!

王忠嗣死後,再沒人敢反抗唐玄宗,皇帝的好大喜功自以爲是發揮到極致,釀成許多悲劇。安史之亂初期,因兵力懸殊,高仙芝封常青退守潼關,堅壁不出,唐玄宗不明所以,命令出征,不出,然後被唐玄宗殺死。之後哥舒翰據守潼關,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哥舒翰沒辦法,有高仙芝的前車之鑑,無奈“慟哭出關”,戰死。

他生於開元盛世,都說,亂世出英雄,作爲名將,出生於盛世,不知是幸或不幸。盛世的武功,從來只是錦上添花的作用。玄宗後期的好大喜功發揮到了極致,可惜他不懂,只有他會去珍惜那一萬人的性命。

還想再說一點他的死因。石堡城是導火線,但不是根本原因。

自小父親戰死,唐玄宗愛憐他,讓他與肅宗李亨一起長大。一般名將都是自己打拼出來,或子承父業,但極少與皇室中人過分親密,王忠嗣能與唐玄宗唐肅宗關係如此親密,是他的悲劇。

作爲皇帝,最忌諱的是邊將與大臣勾結,最最忌諱的是,太子獨大,與朝臣或邊將勾結。處在那個至高的位子,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一旦有一點點覬覦自己位子的念頭,都會毫不留情。歷代有無數借此殺人於無形的例子,如嚴嵩殺夏炎,亦如康熙惡胤禩。

這一點在唐朝尤爲厲害。大約是老祖宗李世民玄武門開了一個不好的頭,歷代太子都做的不安穩,要麼造反,要麼成爲廢太子。唐太宗的承乾太子、魏王李泰接二連三造反,最後無奈選了仁厚的李治,同樣的唐玄宗第一位太子爲李瑛,因被武惠妃李林甫陷害造反而被廢。所以他對太子李亨的提防之心可謂不言而喻。

而王忠嗣與李亨一起長大,關係不同尋常,不管李亨有沒有貳心,玄宗心中嫌隙已生,李林甫隨便兩句讒言便能讓王忠嗣死無葬身之地!

王自以爲忠心爲國,卻連這點都沒看透,“自古忠賢,工謀於國則拙於身,古今同慨,可爲之一嘆。”

英年早逝,將星隕落,真應了那句話,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