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1

她啓蒙我的心智,她伴隨着我成長。

記憶中的小書房貼滿了識字表、聲母表,一張書桌,掉了漆的兩把椅子,兩支不長的鉛筆和覆蓋在桌上的白紙。記憶中的媽媽,做完一天的工作回家,總會和我在小書房裏玩耍,讓我在沒認字前,就愛上了那裏。後來,我四歲了,媽媽開始在燈光下教我識字了。她坐在一把小木椅上,手拿一支鉛筆,“媽……媽。”她邊念,邊用鉛筆在紙上寫着,我跟着她輕聲念“媽……媽。”她點頭,指了一下鉛筆,示意我寫。我手裏攥着鉛筆,似乎要捏斷鉛筆了。她像是早就預料到了,輕輕一笑,把她握鉛筆的手遞過來,讓我學。我模仿着她的樣子,握緊了鉛筆,剛寫兩畫,筆就不聽使喚的在紙上飛舞,畫成了一個大櫻桃。“媽媽可不是櫻桃!”她笑着說道。“媽媽是櫻桃,是這裏。”我指着媽媽的臉。“好啦,是櫻桃。”她淺笑出聲。“還是先教你寫女吧!”她覺得有點難,讓我先寫簡單的。“女”她邊說邊寫。“媽媽是女的,所以先寫女。”她解釋完後,我開始寫,雖然寫得不好看,但字型還是相像的。我練了兩天,終於練好一個“女”字。“再教你寫馬,媽媽很辛苦,既當牛又當馬。”她解釋完寫着,我跟着也寫。過了兩天,我能把“媽媽”兩字練得不錯了,都在媽媽面前展示“媽媽”邊念邊寫給她看。她每次都滿意地點點頭“真棒!”

幾年後,我長大了,快要到十歲生日了。那個週末,她帶着我去逛街,準確地說是陪她去書店看書、買書,說是要買一本適合的書送我作爲生日禮物。經過半個下午的選購,她挑了一本《安妮日記》。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看到了一個衣衫破舊的乞丐,懷裏抱着兩個髒兮兮的孩子,那個乞丐少了一隻胳膊,臉色黝黑。媽媽一開始停了一下,然後丟下我走向乞丐,詢問一番,是一個可憐的失去丈夫和雙親的女子。媽媽實在不忍心,掏出口袋裏的五塊錢,輕輕地放進乞丐的破碗中,還一步三回頭地打量着她們。她跟我說:“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一點貢獻也是貢獻,一點愛和一點愛可以匯成一片愛!”那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十歲生日禮物。

如今,她看我的目光依舊溫婉,性格依舊溫柔。只是她原本奇黑的頭髮,增添了一縷灰白。我知道,那是花在我身上的時光。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2

我的母親有世界上最美好的笑容,於我而言。而母親的半生,匆忙而已。

母親生於二月,冬季尚未脫去春暖即將來臨的時節。那個時節,稍帶了點兒雨,頗像天空遺棄的眼淚。那年代,中國還未完全強大,生下來的孩子吃不飯,穿不暖,更何況我們這種地方的人家。偏生倒黴,家中一添便是兩個女兒,經濟上的負擔更加沉重,又因重男輕女的老思想仍在,母親免不了被冷落。於是,母親的一生便在這樣的一種時代開始了,或許這正昭示了她接下來的命運。

古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老一輩的人仍堅持這個思想。然爺爺奶奶好面子,眼看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學堂,自然也想將母親與小姨送去。雖然家中算不上富,但母親二人仍順利讀頭顱收。直到高三那年,一切都開始於那年。

不知爲何,爺爺從小偏愛小姨一些。於是在高三那年,在家中經濟承擔不起,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大學時,爺爺選擇了小姨,放棄了母親。僅僅一個孩子的學費,家中承擔仍嫌有些吃力。這時母親選擇去了繡花廠,她決定打工,幫助承擔小姨綿學費。我未曾見,但她無數次聽如今的母親用意味不明的眼神同我講起過。那一雙本該寫字的手,在常年累月與繡花針爲伴的情況下,逐漸起了泡,出了繭,成爲一雙粗糙的手。

在母親的工資資助下,小姨順利讀完了大學。如今,坐在舒適的辦公室中,房子與車皆具。而母親呢?供完小姨上完大學後,母親獨自一個去揚州打拼,全身上下僅有五十元錢。夜晚睡在網吧門口,日日艱辛,也就在那些潦倒艱辛的日子裏,母親結識了父親。父親是一名本科生,從吉林去到上海,又離開上海,選擇揚州。母親感恩於潦倒時父親給予她的那些溫暖,她眷戀於那些溫暖,心意相通下,兩人成了家。

母親嚮往大城市的繁華,於是去上海打拼。如今奔波勞碌,卻將身體落下了病根子。每每提起,母親總含着傷心。縱使我曾多次公園她放棄工作,她卻總不當回來。好在母親選擇放棄上海的工作回揚州休息。我記得母親同我談起這件事時,臉上含着微笑:“寶寶,媽媽想回來了,身體才最重要。”

而現在,今天母親仍喜愛讀書,每每讀到好書,總要與我分享,而我始終不敢忘記母親對我的期望。

我想,如今已經釋然的母親方纔是世上最美好、最幸福的女子。她的半生,充實而已。

我的母親初一作文800字3

我母親的孃家離她生下我與弟弟後所居住的地方也就隔上個兩公里。

那個小社區裏塞下了近百戶人家,他們大都是在旁邊紡織廠裏工作的員工和親屬。

我母親的家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大了,同輩有六七個兄妹,他們從事着各行各業。

本應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可每個子女都有一顆“放蕩不羈”的心,在成年以後散佈於城市的各處。反而是我母親,最小的那個,到還選了一個離孃家近些的地方。

我總覺得有些生不逢時。姥姥、姥爺已經垂垂暮老,姨姨舅舅也都步入花甲之年。

可偏偏就晚生了這麼幾年,錯過了最熱鬧的那麼些時光。送走了熱鬧,迎來了和諧。少了親戚間的那些個形式又有了種疏遠的感覺。逢年過節,也會聽她抱怨幾聲。

兒時,父親業務繁忙,再加上親戚間的“和諧”關係,她總是“形隻影單”的。但她的臉上沒有顯出孤獨和寂寞。

在我和弟弟的眼裏,她總是開心的——至少是笑着的。

她不封閉,但很保守。她很有風趣,但也很重視原則。即使和鄰街大媽爲伍,也不和“正人君子”同流。

她經常讀書,但她總是隻翻閱那一本書。比起書中的情節、故事,更多的是心中的孤獨和無奈。

在那個“諾基亞”、“小靈通”遍地的年代,我家裏只有一臺同我父親聯繫的座機。孃家人也要求她置辦一臺手機,但她一直在應付此事,她覺得把錢用在孩子和生活上會更切實。

上了小學,面向了更多的人。我有時候會覺得她與別人的母親不大一樣。逛街、化妝、美甲,這別人的生活習慣到她這就成了年輕時候的回憶了。

每每看到她的雙手,總是會懷疑她真的有這般蒼老麼。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也是一個勞動好手。

她的生活規律就是比我們起的早些,睡得晚些。她十幾年來的經歷就是一個人、兩個孩子。

她的工作內容與衆多家庭主婦別無不同,但他這十幾年只幹了這麼一件事。

這大好時光的投資不比那雨中的一把傘、雪中的一件衣要來的切實嗎?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

我的母親,她是溫柔的、開朗的。生活的磨難沒有使她臉上的笑容褪去,四周的誘惑沒有打破她的原則和底線。

日子如機械一般的逝去,時光如沙粒一般的流走。但她對孩子的感情是一如既往般的真摯。

面對生活的樂觀,面對寂寞的忍耐,面對困難的不屈。這些,都是她教於我最爲重要,最爲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