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習俗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習俗作文

家鄉習俗作文1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熟悉新年。這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的家鄉福建,新年問候可以分爲兩種類型:

第一,年輕一代在家裏依次向長者致敬。在舊社會,人們不得不跪拜。雖然有人鞠躬,但大多數人只說“新年快樂。、“長壽”或者類似的東西。在收到年輕一代的新年問候後,長輩應該送紅包或紅橘子。

第二是親戚朋友之間的新年問候。除夕之夜,客人們向主人鞠躬,祝他和家人萬事如意,安森新年繁榮。主人鞠躬以示祝賀。孩子們也會得到一份工作。新年錢”至少有兩個紅橘子。親戚和朋友用新年互相問候,當你開始時,你應該大聲說“新的是最好的,對方回答“每個人,每個人”爲了表示對方滿意。兩個紅橘子和一些糖果將被帶來迎接新年。另一方將接受禮物並歸還紅橘子,以示雙方都很幸運。但是,首先要向長輩和親戚的老師拜年,否則是不合適的。然而,第一個去的家庭不是王,吳或桑。

目前,迎接新年的習俗仍然盛行,電話迎接新年的新內容已經增加。新年鐘聲一響,人們就拿起電話問候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它既及時又方便。電話拜年的習俗也變得很流行。

家鄉習俗作文2

大年三十那天,我坐了三個小時的車回到了河北寧晉的老家。

當天下午家族裏所有的男人都要去上墳,包括我們小孩。到了村外墳地裏,我見到爺爺和伯伯拉來一車鞭炮,其他人也都到齊了。爺爺等人把鞭炮擺成一排一排的,點燃了。在噼裏啪啦的鞭炮和二踢腳聲中,爺爺燒着紙,伯伯把一瓶白酒倒在墳上。我不懂大人爲什麼這樣做,爸爸說這是懷念逝去老人的傳統儀式。

我們回到家,村裏下餃子的炮聲也陸陸續續響起來了。爸爸伯伯趕緊把春聯和福字貼上。我沒什麼事可幹,就跟着大人瞎轉,等春聯貼好,香噴噴的羊肉餃子也下鍋了。我們家下餃子放的是二踢腳,真響啊,把媽媽嚇得捂着耳朵,閉着眼睛不敢看。餃子煮好了,爺爺卻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供了神位。要知道爺爺家供神位的碗摞起來可有一尺多高呢!

第二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出去了,中午回來的時候,雙膝已經沾滿了土。因爲他們得入鄉隨俗,見到村裏的長輩就要磕頭的。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習俗!

家鄉習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顧名思義就知道居住的哈薩克民族比較多。

哈薩克族是個遊牧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見識了他們的熱情,在草原上有個小男孩教我騎馬,還給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好吃極了。

哈薩克族也有着他們的節日,就像我們的春節和中秋節一樣,他們的節日是“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在節日裏他們會有很多的節目表演,如:叼羊,賽馬,姑娘追……我最佩服他們的是阿肯彈唱,“阿肯”就是他們的民間歌手,特別有才華,即興編詞,出口成章,一問一答有趣極了。

去年7月在昭蘇正好趕上第十六屆阿肯彈唱會,我和爸爸媽媽當然不能錯過。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帳篷,到處可見身着節日盛裝的哈薩克姑娘小夥,就連那些馬兒也給配上了大紅色的馬鞍,馬尾也紮上了紅色的綵帶,頭上的馬鬃也被梳上了一條條小辮,漂亮極了。不一會大會開始了,我個頭小站在後面怎麼也看不見,就從人羣的夾縫中鑽了進去,一直鑽到了最前面,嘿,這下可看得清楚了,前面坐着一排懷抱冬不拉的女阿肯,後排是男阿肯,唱的很好聽,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哈哈)。

回來很久了,可我還是經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阿肯彈唱會。

家鄉習俗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裏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着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習俗作文5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着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爲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着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裏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裏,院子裏,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小學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小學生家鄉的習俗作文400字。

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習俗作文6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回到老家去掃墓。

我走在山路上,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雜草,草叢中不時冒出滾滾青煙,忽然,一陣風把煙吹來,薰得我眼睛都睜不開,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許多人在墳頭前燒紙錢祭祖。

轉了個彎,我又路過一個墳,墳上都是鮮花。站在山頂,極目望去,鮮花零零落落地點綴在山間,與大多數墳墓上的冥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看到了這,我想:清明節祭祖雖然延續了幾千年了,現在我們應該提倡文明祭祀。燒紙錢祭祖,不但有山林着火的危險,冒出的煙還會破壞臭氧層呢,這多不環保,多不文明啊!要是我們每個人都用鮮花祭祖,那該多好,讓祖先天天生活在花海里中。

雖然,大多數人們還在燒紙錢,不過,這零零落落的鮮花也說明了文明祭祀的種子正在萌發……

清明節又來了,讓我們用文明方式祭祖吧!用鮮花祭祀來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思念,用網上祭祀來表達我們對先烈的緬懷,用清明詩會來表達我們對古人的哀思。

家鄉習俗作文7

中國的習俗有很多,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但我最喜歡的是元宵節!

我喜歡元宵節不僅僅是我喜歡吃元宵,更是因爲吃元宵代表着團團圓圓。

元宵它有很多口味兒有:黑芝麻,巧克力,草莓,杏仁,紅豆沙,花生碎等等好多好多的口味,而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黑芝麻和巧克力味兒的元宵。

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一個問題,困擾了他們很久,就是元宵和湯圓是否是一種食物,其實他們並不是一種食物:元宵是包出來的,表面光滑粘糯;湯圓是滾出來的,表面乾燥鬆軟。所以他們兩個真的不一樣。

自我國古代,每年農曆的正月成爲”元月“,月圓之夜成爲”宵“,所以正月十五成爲元宵節,自此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春節的延續,人們採取各種方式來慶祝,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上風上水,所以也成爲”上元節“。

元宵節的習俗其實並不是只有吃元宵一個,還有:吃湯圓、賞燈、猜燈謎、耍龍燈……

在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當中,我最喜歡元宵節。

給你一碗元宵,裏面放點糖,然後加點鹽,分開是鹹的,見面是甜的,最後才知一切都是幸福的!

家鄉習俗作文8

家鄉是溫暖的懷抱,是生命的搖籃,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的風俗,更是別具一格。我的家鄉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通津埔鎮二五臺村,那裏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清澈見底的河流,鬱鬱蔥蔥的森林,還有獨特有趣的風俗――凌晨吃年飯。

說到年飯,大家都會想起香噴噴的雞肉,熱騰騰的火鍋和鮮美的蔬菜,可是“年飯”又稱“年夜飯”應該是夜晚吃呀!爲什麼是凌晨吃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爲上個世紀時,家鄉的`人都很貧窮,總是欠外債,可是他們又想過個好年,不受打擾。爲了避免有人在吃年飯時來討債,就只能早點兒吃年飯,趕在債主來之前吃完飯過個好年。雖然現在我們沒有欠債,但這個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

二是因爲老人們說,除夕吃年飯吃的越早,孩子下學期的成績就越好,大人這一年就能夠升官發財。爲了圖個吉利,大家都很早吃年飯,凌晨一兩點鞭炮聲就不絕於耳,四五點時就響得不用說了,弄得我們都睡不好覺。不過,在鞭炮聲中,我們是快樂的,幸福的。我們憧憬着新的一年,期待着新的一天。

無論怎樣,家鄉都是美好的。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溫馨幸福的,我愛你,我的家鄉。

家鄉習俗作文9

一直以來,我最盼望的就是春節。春節不僅有好吃的好喝的,有煙花,還有家長們包的壓歲錢……這些都是過春節家家必走的流程,但在不同的地區,總存在着一些獨特的習俗。

令我最難忘的家鄉習俗,是春節那幾天每次出行奶奶都要點上一節爆竹。我們就坐在車上在爆竹聲中出行,就像一位公主一樣。

曾經對此不以爲然,知道某天某次,又一次鞭炮聲響起,奶奶親切的話語又一次響在耳邊:“平安歸來哦。”

心底的某根弦突然被觸動,我突然懂得了奶奶話語中所包含的某種意思……

自古以來,逢年過節放鞭炮都象徵着一種喜慶,代表着紅紅火火,象徵着一種美好祝願。

平安歸來哦……

這不僅是一種家鄉習俗,這是奶奶對兒子,對孫子孫女的祝願。

平安歸來哦……

我想,這也同時象徵着奶奶的一種希冀。她辛辛苦苦地將父親拉扯長大,看着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去往別的城市安家,看着他娶妻生子……看着他一年中只能偶爾回家看自己一兩次。但每次回家她總是笑着,噓寒問暖。可那笑容背後,多少也包含着一種期望,一種失落吧?她期望他能帶着孫子孫女門多回家看看。

平安歸來哦……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看着那張笑臉出行。

家鄉習俗作文10

喜歡喝擂茶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之一,擂茶可以解渴消暑、健脾養顏,擂茶它是由花生、茶葉、芝麻、白糖配製而成的。

夏天來了,好客的家鄉人,只要有客人到了他們都會笑臉相迎地說:“來、來、來,喝幾碗擂茶再走,不會耽誤你幹活的時間。”客人們也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我就不客氣了,好好地品嚐一下你的手工擂茶吧。”於是那熱情的主人就擺出了擂鉢,拿來了擂茶棍,正式開始擂茶了。只見他們熟練地把花生米、茶葉、芝麻、綠豆、白糖放進擂鉢裏,用擂茶棍用力地擂,將茶料擂成糊狀,擂得爛碎如泥,再放少許涼開水,一邊擂一邊放,這樣的擂茶味道纔會清香爽口。甜潤入喉。好了,擂茶擂好了,客人們嚐了讚不絕口地說:“這擂茶味道甜甜的,喝了真讓人神清氣爽,請再來一碗。”

擂茶不光是一種很好的飲料,還是一種理想的保健藥方。它能養顏提神,還可以健脾開胃,滋心潤肺。擂茶本來就有解毒歇火的功能,喝起來自然讓人神清氣爽,餘香滿口。瞧:那乳白色的液體閃着耀眼的銀光,瓊漿玉液色澤誘人。遠方的客人喲,喝一碗再走不遲!

我喜歡家鄉人的熱情,我更喜歡喝家鄉的擂茶。

家鄉習俗作文11

我家住在一個河北小鎮,大門大院大平房,而且當時爺爺奶奶和爸媽家住一個院的,兩間房,共走一個大門,家鄉的中秋節習俗作文200字。那時每年中秋節一家人都在一起過,節日晚上的九點多鐘,一輪圓月升起來後,爺爺奶奶就會搬出個桌子放到院子中間,再擺上幾樣水果和一盤月餅,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擺上滿滿一桌。接着正式的“願月”儀式開始,也就是年輕人給月亮磕頭祈福,在月下許願。拿出個椅墊鋪到院子中間,然後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按年齡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頭,都磕完了,我們大家就開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餅了,當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衝月亮的方向遠遠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給月亮吃了。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晚上,天氣就挺冷了,往往我們都是邊吃東西邊凍的瑟瑟縮縮的,然後就趕緊搬桌子端盤子回到屋裏。

後來,只要每年中秋節我們能聚到一起,仍然會在節日當晚延續這樣的習俗,當然,我們隊伍也在漸漸壯大。

家鄉習俗作文12

在潮州,春節最忙的就是拜神,拜祖宗,訪友。

每到年三十,所有人都會準備鮮豔顏色的新衣裳,這樣能夠在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平平安安。每家的主人都要把屋子打掃好,把美味的食物準備好,迎接從遠方來的親戚朋友。

這天晚上,差不多十二點鐘,就要在家門前掛上一串長長的禮炮,還要在十二點整點燃。據說這樣是爲了新的一年踏進家門送來福氣

大年初一,大人們帶領着小孩們登門拜訪。一大早就要拿上禮品,封好紅包。至少要上五六家。孩子們收到紅包都會跑到小店鋪買吃的喝的玩的。

初一晚上,我們都會聚在一家人裏吃團圓飯。我的伯母很會做年糕,馬鈴薯糕和蘿蔔糕,這些都是用各種材料和麪粉做出來的。咬起來很脆,雖然好吃,會上火,所以不能吃很多。

初二和初三這兩天是最忙的。我們早晨七點多鐘就要起牀。拿好貢品去拜神。

我們先到黃氏祠堂。 拜完後要到土地廟和財神廟等……

第二天,就要到老屋裏拜老祖宗。我們家所有親戚都要來到這裏。不管老少都要一個一個跪拜祖宗。

拜完祖宗後,還要放一次禮炮,燒大經。

初四初五都是去玩。

初六幾乎都要回自己家了。

這就是潮州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習俗作文13

在我的家鄉許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漢族火把節:火把節是許昌孝山漢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爲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羣結隊地舉着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我們都玩得很開心很快樂!

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我的家鄉!今天可真快樂!

家鄉習俗作文14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讓我來講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吧!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想起餃子那美味的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一家出去買麪粉,買完麪粉後就開始包餃子了。首先把麪粉倒入盆子裏,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麪糰,再用保鮮膜蓋上醒一會兒。在羣面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裏,放入香油,生抽,老抽,鹽,十三香,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和嬸嬸擀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首先,拿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夾起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邊上最後把餃子皮合起來,兩邊一捏就包好一個餃子了。這個像金元寶一樣的餃子,有很多寓意呢!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有着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團圓,早日歸來的寓意。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你們那裏有什麼特別的春節習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鄉習俗作文15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人稱爲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竈。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

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團員。到了晚上,鞭炮聲徹夜不絕,人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親朋好友來年快樂平安。

家裏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很開心,因爲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魚燈、有福娃燈、有火箭燈......。人們都從四面八方來涌來,圍到廣場上看煙花

各種各樣的煙花將夜空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彩。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