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作文集錦15篇

端午節作文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集錦15篇

端午節作文1

端一盤糉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曆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爲端午的重要內容。

爲什麼選擇5月5日作爲“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甦,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爲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爲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後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迴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徵,是人們寄託美好的願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採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糉米;深夜了,母親升一臺竈,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着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隻虎——額上有一隻大“王”;門前掛着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爲,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願:甲型H1N1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端午節作文2

我過的端午節,沒有賽龍舟,沒有包糉子,更沒有扔糉子。我只有坐在家裏乾巴巴地啃着買回來的糉子……唉,我多希望在這端午節過得有節日氣氛一些!

如今,端午節的習俗已經被人們漸漸淡忘,人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賺錢、上網、旅遊等方面。現在,你還會在湘江河面上看到那千舟競發的壯觀景象嗎?還會體驗到包糉子和扔糉子的樂趣嗎?

“端午節要給小孩子系五色線呢!”“等等,端午節還有這風俗?!”我驚訝地看着侃侃而談的媽媽。將信將疑的我趕緊請教了“度娘”——這在以前確實是真的!可是,親愛的朋友們,請您看看,現在端午節的大街上,有哪個小孩子會繫着五色線呢?唉,我們許多的文化遺產爲什麼會銷聲匿跡呢?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它有特定的節日習俗。人們淡忘了千古流傳的習俗,便是對愛國詩人屈原的侮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漠視!那麼,我心目中的端午節是什麼樣子的呢?就讓我爲你們來描繪一番吧!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激烈的:一艘艘龍舟像魚兒一般地貼在濤濤的江水上急速地行駛,龍舟上,每個人都在賣力地划槳。他們身上溼漉漉的,不知是被汗水浸溼的,還是被那激起的水花打溼的,而在湘江兩岸觀看龍舟賽的人們則大聲喊着“加油!”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溫馨美妙的:大家歡歡喜喜,圍着桌子包糉子,老人們就是最好的老師,三兩下就將糉葉、糯米、紅豆、蜜棗、五花肉裹成了一個棱角分明而又胖嘟嘟的糉子。小孩子們在一旁拍着手嚷嚷着也要來試試。結果,糯米、配料灑了一地,那一串糉子的身影裏也多了幾個“四不像”。笑聲伴着糉子出鍋了。解開包着糉子的麻繩,剝開糉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甜棗,鹹糉子裏白白的肥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特有的蒸糉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看着棒,吃着更棒,真是人間美味啊!

我心中的端午節是有趣的:衆多的人站在江邊扔糉子,劃成一條條美麗的弧線,這條條弧線中寄託着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追憶……我也拿起一個又肥又大的糉子,胳膊一揚,用力地向江中心扔去,然後看着它在江面上劃出道道漣漪,迅速地沉入江中。

期盼着我的願望成真,期盼着我心中的端午節早早到來。

端午節作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清早,奶奶帶我去市場採購過節所需物品。一路上奶奶給我講解了端午節的習俗和由來:原來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人們都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草的習俗。難怪剛纔出門時看見鄰居們的大門上都插上了艾草呢!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熱鬧的市場,人人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喜悅。跟往日相比,市場裏的商品增加了各種飄着糉香的糉子,三角形,四角形,菱形的,還有賣糉葉的呢!不遠處,人們圍在一起爭相挑選着一束束紮好的艾草。奶奶說我個子小讓我也擠進去買了一束。我們還買了糉葉、糯米和紅棗,準備回家包香香甜甜的甜糉。

回到家,奶奶把糉葉、糯米洗乾淨泡着。過了半小時,奶奶招呼全家人過來一起包糉子。我坐在奶奶旁邊,心裏很好奇:怎樣用薄薄的糉葉包出形如寶塔的糉子?只見奶奶拿起一片糉葉,熟練地捲成圓錐形,放入一些糯米後,在中間放了一顆紅棗,再放入糯米,然後將上半部分的糉葉向下折以蓋住糯米,最後拿一根棉線把糉子纏起來,再系一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甜糉就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地說:“我來包一個!”奶奶笑眯眯地遞給我一片糉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結果不是糉葉散了米漏了出來,就是繩子捆不緊,要麼包的糉子放在盤子裏,就像一個大包子站都站不起來,再看奶奶包的卻在盤子中直挺挺地立着呢!逗得媽媽哈哈大笑。奶奶鼓勵我說:“彆着急,慢慢學!”說完,手把手地教我。我靜下心來,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成功!在全家人的努力下,糉子終於包完了。奶奶將它們放入鍋中,大火煮了二十分鐘後,揭開鍋蓋的瞬間,一股糯米混着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人陶醉。而再看看我包的糉子,有的已經咧開嘴笑了。奶奶剝開一個糉子給我,輕輕咬上一口,香香的,糯糯的,甜甜的。“哇,真美味!”我忍不住讚歎道。

全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完糉子,奶奶又讓我在門口插上那束艾草。我問:“爲什麼這天要在門口插艾草呢?”奶奶笑着說:“端午插艾草能驅趕蚊蟲、辟邪消災、招百福呢!”“哦!我明白了。”我高興地點點頭。

今天真是糉香艾香滿堂飄啊!更開心的是,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作文4

端午是太陽的節日,端午節是在中午過,是驅邪的節日。太陽可以驅邪。在屈原投江前,中國就有了這個節日,這是一種戰鬥的圖騰,是向邪惡進軍的,艾草代替的是劍。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爲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爲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爲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糉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糉子才成爲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爲“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爲“角黍”的糉子,因爲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爲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端午節作文5

端午,是吃糉子的節日,但我卻獨愛雞子餜。因爲在外婆家,端午從不吃糉子,吃的卻是那溢着滿滿香味的雞子餜。

外婆家兩層的小樓傍着山腰,環着屋子有一個院子。外婆家的院子裏藏着一個大自然。前院裏種着各種蔬菜、花草。春末夏初,許多花兒綻放開來,花香溢滿院子。後院養着雞鴨貓狗,小動物的糞便這一塊,那一堆的散落着。空氣中瀰漫着花草的香味,混合着各種小動物的糞便的氣味,這是外婆家的獨特味道。

我們小孩嘻嘻鬧鬧,從雞窩裏撿來母雞剛下的蛋,割來種在豬槽裏的小蔥。外婆已經和好麪糰,蓋着一塊溼布等着麪糰發酵。肉餡也已經剁得碎碎的。外婆怕我切到手,至今不讓我切小蔥。幸好我們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打雞蛋。我們經常是敲雞蛋時把雞蛋殼打了進去,又直接用手把蛋殼撿出來,外婆會批評我們:“不能用手,用筷子。”臉上卻滿臉的笑意。我們最期盼的是可以打到一個雙黃蛋,要是誰打到雙黃蛋,會高興一整天,並要求外婆把那個餅做上記號,那可一定是要自己吃的。

外婆切好一塊塊拳頭大小的麪糰,用一個啤酒瓶稍稍擀了一下,鋪上油亮亮的肉餡和細碎的小蔥,像包包子一樣打褶子包起來,中間留了一個洞。外婆把餜放入油鍋裏,用手指輕輕按壓,餜有一面已經煎得差不多的時候,外婆將筷子伸進小洞裏,把餜稍微撐起來一點,便把我們打好的雞蛋“哧溜”一下灌進洞裏去。兩面煎一煎,那“滋滋”聲伴着肉香,雞蛋香就已經飄滿了整個廚房。

雞子餜起鍋了,早已垂涎三尺的我們,也不管燙不燙便迫不及待的拿起來吃,邊吃邊呼呼地吹。一口下去,脣齒留香,吃的滿嘴油光,眼睛還盯着鍋裏的。外婆直罵我們小饞貓。

每個端午,我們和外婆端個小板凳,坐在院子裏,吹着暖風,吃着皮薄香脆的雞子餜,聽着院子裏花在說話,鳥在唱歌,還有外婆的家鄉童謠:“喔喔喔,天亮光,媽媽起來燒米湯……“

端午節作文6

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媽媽便大聲喊:“今天是端午節,快起來包糉子嘍!”當我聽到這句話,一骨碌爬起來,準備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邊包邊問:“鵬碩,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誠實地說:“不知道。”媽媽說:“那我來給你講講吧!”我高興地說:“好的,謝謝你,媽媽!”媽媽開始講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人,爲人正直,憂國憂民,因被小人陷害而被流放。秦國攻打楚國,楚國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悲痛萬分,五月初五這天,就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當百姓得知此消息後,便紛紛把米團投入江中,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久而久之,流傳下來,便有了如今吃糉子的習俗。”

媽媽接着說:“鵬碩,你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嗎?”我自信地說:“當然!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賽龍舟、系五彩繩、插艾葉等習俗。”媽媽開心地笑了。

看到媽媽的笑容,我心裏甜滋滋的,當我正得意時。媽媽又說:“鵬碩,你知道這麼多,想不想動手包糉子啊?”我連忙點頭,說:“好!”媽媽說:“包糉子是個技術活,首先要把糯米和糉葉泡好,再把糉葉洗乾淨。包糉子時,先把糉葉的底端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放入一勺泡好的糯米,然後放入八寶餡料,再放入一些糯米,之後用勺子拍平,最後把糉葉裹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繫繩子,一定要繫緊哦,這樣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按照媽媽說的,學着媽媽的樣子,慢慢地,我把糉子包得越來越好了,我開心極了。

我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裏,煮了半個多小時,糉葉夾雜着糯米的清香撲鼻而來,饞得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媽媽剛把熱騰騰的糉子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匆匆剝開它碧綠的“外衣”,頓時清香四溢。此時,糯米糰就像一個撐破了肚皮的小孩,圓溜溜的。媽媽剛說:“可以吃了。”我就狼吞虎嚥地吃完了一個美味的糉子。這個糉子可真是太好吃了,因爲那是我自己親手包的。

端午節的糉子脣齒留香,這個端午節令我回味無窮,因爲我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真希望來年的端午節能快快到來。

端午節作文7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我國的滿、朝鮮、白、苗、哈尼、納西、瑤、蒙古、布依等少數民族,也流行過端午節,又各有其風俗。如滿族的拜天、射柳、擊球;朝鮮族的盪鞦韆、踏跳板等活動。

我國幅員遼闊,風俗各異,端午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習俗。其中以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和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的“蘇州端午習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xx年中國端午節將三省四地習俗“打包”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成爲唯一入選的節日類項目。

江蘇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市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山東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裏。

安徽含山縣端午,每人要吃幾個杏子和桑葚,民諺說:“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瘡。”湖北宜昌端午競渡。農曆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糉、飲蒲酒,例同端午。

陝西興平市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爲“耍娃娃”。銅川市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爲“鎮病”。廣東從化市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

端午節作文8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來臨了。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把糉葉、糯米、肉、雞蛋、蘑菇準備好。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把糉葉捲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雞蛋依次加了進去。最後,她的手靈巧地轉了幾下,用繩子把糉子給捆綁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出臺”了。真像一個打了勝仗的中國士兵。我們全家稱讚不及。爸爸見了不甘落後也來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說:“我的大糉子要出世了”。我和媽媽笑哈哈的看着這個“假廚師”。呀!真是“真人不露相”呀,只見爸爸左捏捏右捏捏,一個“方頭大耳”,“威風凜凜”的大糉子就“誕生”了!我們拍手稱妙。

我一看,這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嗎,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竹葉捲起來,我卷的可比老媽的大好多倍了,狠狠地裝了幾勺,可沒想到,手沒抓好,一粒粒糯米像一個個逃犯似的溜了出來,又像一個個“跳水運動員”落了下來。幸好,我手疾眼快,把洞包了起來。這時,我才發現這個糉子瘦巴巴的,真像是個“瘦老頭”。爸爸媽媽見了更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哼,我再包一個,就不信包不好,這回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暗自說道。我小心翼翼地包着糉子。這一回,可真要有一個“糉子樣”了。

包完糉子之後,糉子就下鍋了,過了兩三個小時,糉子熟了,一陣撲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裏的饞蟲吸引出來了。

糉子,飄動着陣陣濃香,我還沒來得及動口就被陶醉了,我張大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滿嘴生香,那味道:妙哉妙哉。吃着這香甜的糉子,我的心也被這糖一樣的糉子融化了......。

“哈哈......”歡樂的笑聲 在我們家的上空迴盪着。小小的糉子包含着家人多少濃濃的愛意啊。如果說古人包的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包的糉子就是表達親人美妙的祝願。

端午節作文9

離端午節的日子愈加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母親籌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母親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母親包糉子,我不解地問母親:“端午節爲何要吃糉子呢?”母親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到今天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主張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我們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一直不忍捨棄我們的祖國。在農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我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觀秀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母親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母親繼續說道:傳聞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籌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醫生的身體了,大家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醫生。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大家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進步成糉子。”母親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大家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5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如此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大家常常過的節日,居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認真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了吃糉子和賽龍舟了;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糉子,午飯我們就吃糉子。

吃過糉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了。我們本想早點去佔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了人,把這條几里長的湖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了,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了。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後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了,賽場邊上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了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着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了。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了,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衝了上去,超過了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託,在預賽中得了個冠軍。

接着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大雨好像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來越大,人們紛紛打起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彙集成了海洋,紅的,黑的.,綠的,花的……給節日添了許多喜慶。

雨絲毫沒有要減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賽也進行得越加激烈,這大雨沒有給人們帶來任何阻擋,沒有一個人看見大雨返身回家的。

總決賽比完後,雨卻停了,太陽出來了。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遠處出現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正在看賽龍舟呢。

端午節作文11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就唱起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可在我的家鄉,一進五月就能聞到濃濃的“端午香味”。

五月初一,從村子裏走過,你會發現各家各戶門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傳說這樣可以避鬼神。其實,這些植物都有刺鼻的香味,插它們可以驅蚊驅蟲。初二、初三大人們就會送給孩子形態各異的香包,孩子們看着形態可愛色彩斑斕的香包,都愛不釋手。香包的濃香隨着孩子在村子裏飄來飄去。有講究的人家,大人們還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做成的平安符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這個平安符被稱爲“長命符”那五種亮麗的色彩,給節日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備一盆水,水裏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第二天早晨,全家人都用這個水洗臉。聽大人們說:“艾水洗臉可以避邪,保健康。”我每次洗完臉,臉上留着清香味,心裏總有一種安全感,我會說:“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端午節那一天,老人們都忙着煮糉葉,洗糯米,醃豬肉……從廚房裏飄出了糉葉濃濃的香味。午飯後,老人們開始包糉子,只見,一位老奶奶左手拿着糉葉,先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椎體,然後用右手在盆裏抓米,放進那個椎體裏,直到裝滿爲止。裝滿米後,奶奶裹住椎體,用一根線緊緊包住糉葉。這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出爐了。接着,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在大鍋里加上水煮,大火燒。奶奶不斷地往火堆裏添柴,在大鍋里加水。糉子足足嘶叫了3個小時後,終於噴出了異香。

晚上,我們一邊聽着老人講糉子傳說,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糉子的品種很多:有肉的,有棗的,有火腿的……我們可真有口福。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它既非常喜慶,又充滿了神奇!

端午節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牀。

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爲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嗎?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記得小時候你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編的網兜裝着,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着。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發現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着幾簇綠色的植物,咦,這綠綠的東西是什麼呢?

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也懸掛着那種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着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還散發着淡淡的香味呢!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外婆回答,“這樣可以防止蚊子進到家裏,還可以避邪呢!”

我走進房間,廚房裏飄出的糉香令人垂涎欲滴。外公,外婆正在熟練地包着糉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糉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候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的告訴我們,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呵呵。”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捨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百姓們哀痛異常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發展成划龍舟,人們想出用莖對葉子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夠了夠了,過來吧!”外婆說,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糉葉卡在手虎口,滔一勺泡號的糯米倒入糉葉卷中,滔一小題拌 好的陷放在米上,在蓋上一層米,將葉未蓋下來,葉未搓籠,將多餘葉子上卷,接着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的葉子。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糉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糉子,又理解了端午的一引起風俗,更重要的是這小小的糉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曆史文化的博大深遠,讓我更爲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端午節作文13

過個特別的端午節,一直是我期盼的,沒想到今年就夢想成真了,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早上一起來,便是美妙的讀書會,主持人就是程世龍。第一環節是好書介紹,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介紹好書。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小升升介紹的《大森林與小木屋》。聽着小升升的講說,我也不禁的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我介紹的書,就是《紅脖頸的林中悲歌》。書中的紅脖頸十分感人,臨死前也沒有忘記兒女。在講的時候,我特意突出了愛與奉獻的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陣子的緊張:“一定要堅持住啊。”除了最後的結尾稍有倉促,我這次介紹還是很成功的。

接下來又是介紹端午節的故事,大家紛紛發言。當然了,都離不開屈原。其實端午節應該是南方少數民族先開始過的節日。但是,這次關於端午節的小故事介紹還是令我大開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的事。第三環節,自然是重頭戲——才藝表演。我之前也沒有準備,一到這個環節,腿肚子可有點轉筋。好不容易想起來一個好辦的才藝——講評書。因爲平時天天聽評書,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記住了,就給大家說了一點百年風雲的開頭,還真獲得了成功。

讀書會結束後,就是瘋吃的開始了。先是兩盤開胃西瓜、後是程世龍媽媽包的糉子、然後可樂雞翅,大家吃到興頭上,大人們包的餃子也熱騰騰的出鍋了,又是對着餃子一頓風捲殘雲,摸摸舒服極了的肚子,不由得感嘆道:“真乃美味耶。”飯後就開始玩了。快樂一心給大家一人發了一根五彩線,戴在胳膊上,還別說,真有端午節的味道。程世龍最夠意思,成功的當了主持人不說,還給大家準備了不少筆,拿在手裏,更是美得合不攏嘴。

玩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學一段英語,內容當然是關於端午節的知識了。還是表姐想的周到,在網上找到了一篇美國日報關於端午節的報道,給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我、丁一笑、小升升、吳泳翔、周昱、程世龍等人都開始學習這篇文章。經過表姐的認真講解,半個小時左右,大家都學會了這篇文章。王子衿姐姐自然是最厲害的,幾乎過目能誦,真是令我們自行慚愧。大家都只好以“她比我們多學一年”的理由安慰自己。

怎麼樣,這個端午是不是很充實,既吃的美,又玩的開心,最重要的是還學到端午節很多知識,真是特別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來自於屈原的故事:屈原,一個愛國詩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來豐富國家和加強人民,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被逐出了皇宮。他非常生氣,跳下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船,把竹筒裏的米順着汨羅江撒向屈原。後來,爲了紀念屈原,每個人都把裝滿竹筒的米飯變成糉子,把划艇變成了龍舟。每個人每年都慶祝端午節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真正的糉子製造者,我的母親。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很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葉包糉子是最美味的。因此,她用蘆葦葉做糉子。她在做糉子前做了準備:將蘆葦葉放入水中煮沸,將準備好的糯米和紅棗分別洗淨,準備就緒。

蘆葦葉涼了之後,她開始包糉子。首先,她拿了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放在桌子上,一片放在另一邊,夾在中間,把三片葉子捲成一隻圓雉形狀,然後把糯米放在裏面,中間夾幾個棗子,最後用線把葉子綁起來,包一個糉子。她又胖又大,看起來像一個正在睡覺的老佛爺。當她包好糉子後,在高壓鍋裏蒸40分鐘,然後放上3到4個小時,讓糉子美味可口,可以隨時食用!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原料非常簡單,但是包的糉子很好吃。它是如此的芳香,你一聞到它就會激起你的食慾。只要你桌子前面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下去。因此,每當我吃糉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不合我的口味了!說到我的口味,我不知道我媽媽做糉子有什麼祕訣。她每次做糉子,總是很美味,能激起人們的食慾,讓他們變得貪婪,並準備吃很多。

除了吃糉子,賽龍舟對於端午節的慶祝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我最喜歡的是龍舟比賽。幾十名水手手裏拿着槳,用手在全身划動。擊鼓的水姿勢很高,而且他們有規律地敲打。快點,快點!體育場邊上的啦啦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大喊大叫,歡呼雀躍,迫使水手們更加努力地划船。整個龍舟競賽如此壯觀和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糉子和賽龍舟,這兩個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古老習俗。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在家鄉掛艾蒿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灑雄黃酒,戴香包。端午節不僅是爲了紀念屈原,也是爲了紀念做糉子的樂趣,吃糉子的甜味,還有賽龍舟的興奮。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做了糉子。首先準備糉子餡。有各種各樣的餡料,包括豆沙餡料、棗子餡料和肉餡。helliphellip準備香蕉葉,清洗葉子,然後把它們切成對稱的葉子。媽媽把糯米洗乾淨,捲起香蕉葉,放進糯米里,用手輕輕按壓,取出餡料壓入糯米里,然後包成鑽石,用絲線綁好,小糉子就在她手裏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就可以吃了。撕開樹葉。此時的糉子不僅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香蕉葉的淡淡香味。口感清涼,略帶甜味。

端午節的早晨,我媽媽要買些新鮮的青蒿葉掛在門楣上。如今,每戶人家門前都要插上艾草,以驅除邪靈。事實上,懸掛的艾草也能驅趕昆蟲和螞蟻。晚飯後,媽媽會燒艾草給我們洗澡。我聽說它有祛寒、除溼、消炎的功效。這時,屋子裏瀰漫着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

在端午節,一定會有龍舟比賽,但是爸爸說我們很久沒有在這裏划船了。因此,他向我們講述了往年的龍舟競賽在端午節的中午,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穿着;香包以及;雞蛋袋高興地跟着大人看龍舟比賽。他們會聚集到碼頭或河邊,鼓掌、叫喊、尖叫、吹口哨、敲鑼打鼓,讓你聽不到你在說什麼。橫幅、波浪、赤裸的黑色手臂和破浪的龍舟讓你眼花繚亂。紅旗高舉着,從深深的柳樹中飄出。鼓聲敲響了春雷,驅散了濃煙,回到了遠方。這種喜悅震撼了大地,嚇退了成千上萬人的戰鬥精神。沒有親眼看到的人無法體會到這種激動和興奮Rdquo

在這一天,人們可以放肆地大笑,孩子們可以放肆地玩耍。他們不必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必研究明天的計劃。這是一個民間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