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實用】《家鄉的春節》作文三篇

【實用】《家鄉的春節》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家鄉的春節》作文三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1

我們中國的節日是傳統的節日,是我們的長輩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而在這其中最熱鬧的節日,也就是春節了。

春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吃餃子,放鞭炮,貼春聯,看春晚,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坐在一起。春節有個傳說:在古代有一隻在深山後面沉睡的怪獸。他叫做“年”這隻怪獸只在冬天甦醒,他每天都來到村莊裏吃人。一天,一個老人說:“這隻怪獸怕紅色和巨大的聲音。”人們等到這些夜晚。在門上貼好了紅紅的對聯,放起了鞭炮,於是這隻怪獸聽得頭昏眼花給嚇跑了。這一天人們高興高興興的。又把這一天稱爲過年,每到這一天,人們就開始放鞭炮,開始貼春聯。

等到正月初一,人們都去各家的親戚家拜年,而小孩兒是去收自己的壓歲錢,到了這一天,人們穿新衣,穿新鞋。頭髮也是要剪的,因爲這天是新的一年,要重新開始。等過了正月初一,小孩子們都要買新玩具。大人們要買吃的,喝的,穿的。到了這一天,鄭州都是人山人海,到處是車。每個人都大提小包,很興奮,很高興。

這一年中最興奮,最高興的時候,過了這幾天,小孩子們都該上學了,大人也該上班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春節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春節是一個高興的節日,春節是一個團聚的節日,我愛家鄉的'春節。

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日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一(春節),說明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鄉只有一個,而我們一家三口卻有兩個家鄉。我生在杭州,長在杭州,是個南方杭州人;而我的爸爸從小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他的出身地:北方天津長大的。所以,我們一家能感受到南北兩種不同的過春節的氣氛。

以前,人人都說春節是熱鬧非凡的,我也是很贊成的;可是,現在我就不那麼認同了。因爲,以前春節的鞭炮聲哪兒都聽得見,還隨處可見有人在買賣鞭炮;可現在呢?不光禁放、買賣鞭炮,人還越來越少,跟個空城一樣(都回自己老家過年了)。杭州原來是越熱鬧越像過春節,而現在卻是越冷清越像。

再來看看北方過春節,北方過春節多有意思: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着對聯、門神、福字;窗戶上貼着鯉魚、生肖的窗花;窗檐上掛着極具北方特色的“吊錢兒”;還有各條大街小巷上都掛有大大小小的紅燈籠……等等各式各樣中國紅的吉祥物件兒。大街上行人如織;小孩兒人手一盞大紅燈籠,三四個小孩兒,邊吃糖葫蘆,邊在院兒裏跑鬧了起來;大人們忙着包餃子,三鮮、韭菜、大白菜……什麼餡兒都有!邊吃餃子,邊放炮,大雪紛飛,整個兒城市,都被雪裹了起來。夜裏竄天猴兒一放,夜空中就像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放完炮後,鞭炮散落成了一片片紅紙片,就像雪白的地毯上鋪上了一層紅色的小花兒。讓人們陶醉在一片紅色的海洋中。

兩者一對比,你說是哪兒過春節更有意思呢?

《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2

“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大家歡聚一堂,熱熱鬧鬧的,一派祥和。

“放鞭炮,吃年夜飯”可謂是過年的“重頭戲”了。瞧,現在才下午五點鐘,奶奶卻已忙活起來了。再看看客廳裏,大人們正開心地談天說地,小孩們則聚精會神地盯着電腦……隨着一盤盤佳餚陸續上桌了,我們才意識到準備放鞭炮了。看着爸爸從箱子裏拿出了一大卷的鞭炮往門外走去,我趕忙攔住爸爸,說道:“爸爸,這回讓哥哥來點燃鞭炮如何?”爸爸看向哥哥,卻見哥哥正使勁地搖頭擺手。爸爸看着他說:“一個男子漢,這麼怕死幹嘛!”說着,把手中的鞭炮遞給他並把他往門口推。見他那十分無奈的樣子,我不由的覺得好笑。在看看他的動作:還沒點燃就跑的遠遠的。第二次點鞭炮時,幾分鐘過去了,怎麼還沒點燃?原來啊,這緊要關頭打火機卻“掉鏈子”了。第三次終於點燃了,只見哥哥早已經跑到一棵大樹後面,探出顆腦袋遠遠地望着那鞭炮。我們看着他的.樣子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鞭炮聲漸漸消失了,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原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吧!回到家中,看到那滿桌的菜餚,數了數竟有十八道菜,大家都驚呆了,入座後,只見爺爺拿出了一瓶茅臺酒來,與大家品嚐、分享。只見大人們紛紛拿出了紅包遞給我們並送上祝福,我們也互相的道謝、祝福。然後,便美美的吃着年夜飯,其樂融融。

瞧,這就是我們家充滿歡笑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 篇3

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民風民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傳統文化,每個地區也有自己生活習俗。不一樣節日,不一樣穿着,不一樣食物,不一樣民俗……生活中點點滴滴,無不體現着民族文化獨特魅力。

按照我們這裏規矩,春節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要吃麪條、祭竈,祭竈時候還要用我們俗稱“竈糖”,這是用長方形狀糖,又甜又黏,外面裹着一層香香芝麻,大人小孩都愛吃。

過了臘八,就是臘月二十三,就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過年用東西已經準備差不多了,夜晚,各個電視臺都會播出跨年聯歡晚會。

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這一天半夜十二點,年就會出來搗亂,人們害怕極了。但是,隨着時間推移,人們漸漸發現了年特別怕紅色和響聲。於是,每逢這個時候,家家就會放鞭炮嚇唬年。終於,年被打倒了,人們就把這一天稱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寓意來年家人都會團團圓圓。這一夜,我們是要吃餃子。我們還會在餃子裏放一枚硬幣,大人吃到它,來年就會財源滾滾;小孩吃了它,來年就會聰明機智;老人吃了它,來年就會健康長壽。家人邊吃團圓飯,邊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一起說說笑笑,談談在這一年裏碰到一些有趣事情。另外,大人還要給小孩壓歲錢。到了十二點,鞭炮響起來了,

春節終於到了,春節這幾天,是不準用刀。吃是春節前準備食物。商店也要關門,到初六才能開張。這天,我們會去拜親訪友,如果小孩去了,還會得到些紅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處處都是一片紅火,特別美麗。有敲鑼、有打鼓。夜深十二點到了,爸爸一口氣衝到了院子裏,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煙花筒。

說時遲,那時快。一聲聲響亮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時常熟,被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旋律包圍着,真是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