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端午節作文15篇(優)

小學端午節作文15篇(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端午節作文15篇(優)

小學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來了。

一大早,我和爺爺奶奶去超市買菜、買水果。下午,爺爺奶奶就忙着殺雞、殺魚、切肉,還忙包糉子。爺爺奶奶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歡笑。

不一會兒,爺爺奶奶把豐盛的晚餐做好了。爸爸媽媽回來了,望着爺爺奶奶做了一大桌子豐盛的晚餐,高興極了。我們一家馬上坐到桌子上吃飯,奶奶端出一盤糉子,我挑了一個最大的吃,真香啊!這時候,爺爺給我講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爸爸又給我講屈原的'故事。我們邊講故事邊吃,爸爸又給我們背了一首南宋楊萬里《小池》這首詩。爸爸很認真背:“泉眼無聲惜細流,早有蜻蜓立上頭。”我哈哈大笑說:“錯了,錯了。”全家人都笑了。

我們在這歡樂的笑聲中,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2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今年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外婆家去,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到集市上去買了一把艾草,媽媽說艾草是端午節的一種驅邪物品,然後媽媽又帶我去買了香包。

中午外婆和我一起去小河邊,把糉子扔到河裏外婆說把糉子扔到河裏是爲了防止魚蛟蝦蟹吃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下午,我、妹妹和外公一起去收集五端,五端就是菖蒲、艾葉、龍船花、蒜頭、石榴花。

夜幕初垂,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我們一起包糉子,可熱鬧了。我發現桌子上有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黃豆瓣包的糉子,外公說這是端午節那天要吃的五黃。晚上我和妹妹一起假裝睡覺,發現媽媽和舅媽在我和妹妹的頭上用雄黃酒一人寫了一個王字。

端午節要快結束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外婆家。

小學端午節作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節前,奶奶都會準備好糯米、糉葉和包裹繩,準備裹糉子。奶奶可是個裹糉高手,只見她飛快地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尖底朝下,將米和佐料塞進去、壓實,把糉葉裹好,用繩子紮緊,一個漂亮的糉子就誕生了;我也總會上去幫忙,學着奶奶的樣子包。可是,出現在我手裏的總是一個造型古怪的糉子。

那一天,我們家門口總會多一束用菖蒲和艾葉做成的“寶劍”,大人們都說這是用來避邪的。可我覺得,每天進出家門時,最先鑽進我鼻孔裏的`都是這束植物發出的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滿屋的糉香和家門口的清香。

小學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到了,媽媽說要包糉子給我們吃。

媽媽把泡好的糯米、花生、蜜棗、蜜豆、葡萄乾放在盆子裏,把泡好的糉葉放在另一個盆子裏。媽媽開始包糉子了,我纏着媽媽要學包糉子,媽媽無奈地說:“孩子,你還小,媽媽怕你做不好。”我拍着胸脯說:“媽媽,我能行的。”

媽媽開始教我包糉子,首先,把糉葉折起來,折成一個小漏斗形狀,然後把糯米用勺子放到小漏斗裏,糉葉向上折,把米包住,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起來。我照着媽媽說的做了,可我包得很難看,就泄氣了。細心的`媽媽發現了我的變化,鼓勵我說:“孩子,別傷心,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有句話是怎麼說的?”我和姐姐異口同聲地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媽媽開心地笑了。

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1個多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們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真香啊!

小學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每一個孩子一直期盼的節日,那就是端午節,是每個孩子的最愛,由於又可以吃到那香甜可口的糉子了。

在每年,媽媽都會自己做糉子、買糉子,可是,今年媽媽怕自己做的不好吃,決定今年不做了,要買糉子。

中午了,忽然,廚房裏傳來了一股濃厚的清香的味道,這讓我着個小饞貓一下子猜出了糉子的`味道。

媽媽說∶“端糉子”我端起糉子,媽媽拿着果汁、端着涼菜,姐姐端着肉、拿着筷子,我們把菜放在桌子上我拿起筷子正要夾一個菜一塊試試時,糉子似乎在說∶“快來吃我吧!”我情不自禁的神向糉子那裏,忽然,我發現有兩種糉子,一種是黑米的,一種是八寶的,我想黑米的一定好吃,我一嘗,果然好吃,似乎吃了一塊蜜糖一樣。就這樣,我們邊吃涼菜邊吃肉,還喝着果汁,說那個好吃,那個不好吃,一起有說有笑的吃飯。

我真想每天都可以吃到厚味的糉子。

小學端午節作文6

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如果你不知道,就聽我說:

據說,屈原投河汨羅江後,當地人立即去划船打撈,一路前往洞庭湖,但屈原的屍體一直沒有見到。當時正好是下雨天,湖上的船隻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搶救賢臣屈博士時,又冒雨外出,衝進了茫茫洞庭湖。爲了悼念,人們在河上划船,然後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人們怕河裏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把飯糰帶到河裏,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這後來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怎樣?我說夠了嗎?

小學端午節作文7

清晨被地震搖醒,躺着牀上,懶懶不想起來,看着天花板,自己跟自己講着話,跳下牀,打開窗戶,昨晚的雨下了一夜吧,空氣中都有雨滴的味道,把頭探出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給了自己一個開心的笑臉。整理牀被、把電腦打開,開了音樂,然後把昨晚燜的粥煮上,然後洗澡,洗完澡之後擦地板,這時粥已經好了,盛粥吃早餐。

一個人的端午節,也可以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是不是?

但不會很輕鬆,因爲給自己安排了很重的任務,要在這三天裏寫出兩篇文章,答應了別人的一篇,還有自己的.一篇任務,必須是要完成的,所以,也許輕鬆的時刻並不多,但我想這樣的過節方式對我也許更好吧?一個人的節日,唯有工作纔會填補空虛和孤獨吧?

也許看似無奈,但其實是自己已經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了,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的生活了。在未遇到真正有緣的那個人,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生活的,雖然“寧吃鮮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矯情,但我們何必要委屈自己呢,是吧?

小學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爲端午節的習俗是我最喜歡的.,有些人吃糉子,有些人喝黃酒,還有很多人都在看賽龍舟。

我放學了,我馬上跑回家,我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糉子味,我發現原來是媽媽做了很多好吃的糉子吃。

糉子吃起來口感感覺粘粘的,糉子裏面含有肉,含有紅棗,還含有鹹蛋黃,特別好吃。

我們吃完糉子了,之後我們就要去看賽龍舟了,賽龍舟可真是有趣啊,有一次特別的搞笑,我發現兩條賽龍舟撞到了,打了一個死結,頭卡在裏面了,怎麼撥都撥不岀來,費了好大勁才把頭拔出來,當時可真是笑死我了。

端午節可真好玩啊!

小學端午節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我起得很早。因爲我的朋友和我約好了一起玩。電話響了,我的朋友打電話給我。

我拿起滑板,快步下樓。果然,他們都帶着滑板。我們去了鳳凰廣場的假山,玩了“卡丁車”遊戲。我們都是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山頂滑下來,很有挑戰性,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調皮的包包,在這種“卡丁車”上增加了“攻擊”和“防禦技能”。現代的攻擊手段真的'很有創意,所以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中午,我們到家的時候,我媽已經做好了糉子,說要好好過端午節。我最喜歡糯米紅棗餡的糉子。我一次吃了六個。香甜可口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糉子後,媽媽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古代,人們把煮好的糉子扔進汨羅江,以避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因此,吃糉子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愛端午節。

小學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中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你一定知道是端午節來了,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掛上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吃糉子。

糉子用翠綠的葉子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很是好看。糉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味道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到了夜晚,孩子們將準備好的火把帶到野外點燃,一簇簇火光劃破了夜晚的黑暗,照亮了大地,讓人們感到了光明和希望,孩子們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來臨。

小學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我希望可以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小學端午節作文1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你們知道它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年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糉子。

賽龍舟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人拼命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糉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愛國詩人屈原。將糉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遺體。

小學端午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又能吃到糉子了。

媽媽用翠綠的葦葉捲成了一個小鬥兒。她往小鬥兒裏放進了雪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兒,然後又把葦葉一折,給小鬥兒蓋上蓋兒,再繫上紅線。一個小巧的糉子就出現在我的眼前。

媽媽一邊包着糉子,一邊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他悲憤地投江自殺。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想起他。噢!小小的糉子還有這麼動人的故事。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掛着紅紅的紙葫蘆,下面還串着幾片綠色的桃葉,遠遠望去格外耀眼。是呀,這不正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紅紅火火、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真實寫照嗎?

啊!端午節,我們的生活像你一樣豔麗多姿,美味香甜……

小學端午節作文14

在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但國王從不聽他的`意見,只聽一些奸臣的意見。有一天屈原提出新意見,國王不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於是把他趕到汨羅河。屈原非常傷心,但他並沒有因此不愛自己的國家。

有一次,突然知道一個消息,楚國滅亡了,他十分痛心,於是他跳江自盡,百姓知道了,非常傷心。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了他,人們撒了一些米飯,目的是讓魚、蝦吃飽,不在去碰屈原。

慢慢的人們開始用蘆葦葉包糯米,然後綁上線成了糉子,划船撒米,變成了賽龍舟。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小學端午節作文15

你覺得端午節可怕嗎?天真爛漫的.李祥就這麼認爲,畢竟他才四歲。

端午節到了,媽媽帶着李祥去觀看賽龍舟。當李祥看到龍舟快速地朝他划來時,他大驚小怪地叫道:“龍來吃人啦!”緊接着,他抓住媽媽的手,試圖把媽媽拽走。媽媽不緊不慢地說:“鬆手,兒子!這只是一艘有龍頭的船,叫作龍舟!”李祥恍然大悟!

中午,媽媽帶着李祥去吃糉子。糉子一上桌便清香四溢。李祥好奇地把手伸到糉子裏,又趕緊縮了回來:“廚師把膠裹在葉子裏了!”媽媽哭笑不得地說:“哈!那不是膠,那是粘粘的糯米,可以吃的!”

糉子吃完了,媽媽對服務員說:“拿一瓶雄黃酒來!”服務員立刻拿了一瓶雄黃酒來,媽媽剛要喝,李祥阻止她說:“別喝毒藥啊!”媽媽笑道:“這不是毒藥,這是雄黃酒,大人在今天多要喝一瓶!”李祥想:端午節好可怕啊!以後還是先做好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