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我喜歡孔子作文(通用20篇)

我喜歡孔子作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喜歡孔子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喜歡孔子作文(通用20篇)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道路中,有許多歷史名人,他們都被世人所讚頌。而我只喜歡一個人——孔子。

孔子大家想必都知道吧!他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我喜歡孔子的“仁”。孔子提出了“仁”的學說,人包括了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爲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看出他很有同情心,體諒百姓。

我喜歡孔子的樂觀開朗。孔子曾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鼓吹“仁”的學說,但他四處碰壁,沒有一位國君聽他的,但他毫不在乎。但在後來,孔子的學說成爲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極大。他還創辦私學,他招學生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富,廣收門徒。他先後培養的學生有三千多人。

我喜歡孔子的“以財施教”。不像現在,不想學哪門都不行,老師讓我們都得會,不許偏科。他的學生哪裏學得好就教他哪裏。他還教育學生時常複習所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孔子晚年回到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他還整理古籍,根據魯國曆史材料編成了《春秋》一書。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論都記錄到《論語》這本書裏了。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認爲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啓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爲“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爲,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我喜歡孔子,喜歡他的“仁政”;喜歡他的樂觀開朗;喜歡他的“因材施教”。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2

孔子離開我們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我們當中也許有人不識字,也許有人一生都沒有閱讀過孔子的書,他的道德觀念、人生理想、處世方法,就不可能不或多或少的烙上孔子思想的烙印。他實在是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他是我們全中國人的老師。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降生可樂壞了他那六十六歲、頭髮花白的父親叔梁紇。但他並未能看着他長大,在孔子三歲時,他留下了孔丘與他的母親相依爲命。爲了養家餬口年少的孔子幹過許多苦差:下地種田,放牧牛羊,給人看守糧草,替人做辦喪事的吹鼓手?但這些困苦的生活並沒有把他塑造成普通勞力。因爲它生長在一個並不普通的國度——魯國。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環境造就人才吧!魯國是周公的封地,是唯一一個能用禮樂祭祀祖先天地的諸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淪爲二等諸侯國,但在文化上仍保持着最多的周文化傳統,以致到春秋晚期還享有“周禮盡在魯”的名

聲。幼年的這種文化氛圍薰陶下對禮儀制度非常感興趣。他和小夥伴們做遊戲時,常把玩具當祭祀品擺設起來,模仿大人們祭祀時的各種禮儀動作。從十五歲起,孔子發奮讀書,此後刻苦好學,熟練掌握了禮節、音樂、騎馬、射箭、寫字、算數六藝,精通六經。到三十歲左右,孔子已是遠近聞名、學優品高的大師了。

但在那個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孔子主張各諸侯在治理國家方面要用德治,同時還應正名,在思想方面,他提出了仁和禮的學說,這些中的一些觀點顯然觸犯了那些掌握諸侯國大權的大夫們的權利。因此,孔子的才能一直沒能發揮。直到他五十一歲那年,他憑藉他的才識與膽魄,在夾谷之會中,使齊國企圖借會盟的機會羞辱和綁架魯定公的陰謀破產。孔子初露鋒芒,但它並未讓孔子在政治上平步青雲。魯定公的沒主見,貪圖享樂,陽虎的叛亂掌權,終於讓孔子明白,時不待己,若不趁年輕,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呢。因而在他五十五歲那年,他領着他的一批學生踏上了十四年的周遊列國的生涯。

十四年中,孔子和他的學生東奔西顛,奔波勞碌,在陳國、蔡國斷絕了糧草,差點就餓死,有時又被形容爲到處流竄的喪家犬,最終卻一無所獲。然而孔子卻活得自在,他所到之國,必能聽取那國的政事,就是憑藉他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來得到的。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們每個人,尤其在他的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學精神和快樂精神。

這說到好學,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爲學也已。”而孔子自身也做到了發奮忘食的境界。的確,孔子這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孔子曾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連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的說;“彈得不錯。”讓孔子另學一首新曲,孔子卻搖頭說,曲調雖然是掌握了,但技巧運用很不嫺熟,又過了幾日,孔子已彈得行雲流水般動聽,卻仍不滿意,因爲曲子的蘊含道理還沒有領會,直到有一天,孔子體會到曲子的作者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時,他才興高采烈地認爲他學好了一首曲子。還有我們孰知的成語韋編三絕,不也正是孔子勤奮好學的典故嗎?孔子晚年讀《易》,古時候的書是用牛皮繩把竹簡編竄起來的,孔子反覆讀,《易》的牛皮繩竟斷了好多次。還有一次孔子聽韶樂的演奏聽得細緻入微,如醉如癡,以至“三月不食肉味”

如果我們認爲孔子是一個刻板、無趣的老學究,那就大錯特錯了。孔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創造快樂哲學的人。有一次,葉縣的縣尹對孔子的個性也很好奇,就問子路,說:“你們先生孔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呀?”哪知子路一時答不上來,只好回來告訴先生。孔子他說:“你爲什麼不這麼回答他呢:這個人呀!心中感到快樂時,就會把一切憂慮全忘了,連自己已經到了老境也渾然不覺。”還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在路上碰到一鄰居,對他大喊大叫道:“偉大呀孔子!你好像什麼都會,卻沒有一樣可以讓你成名。”孔子聽了,戲謔地對弟子說道:“是啊,我會點什麼呢?是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算了。”那神態既是自嘲也是玩笑。孔子對快樂的要求也極爲簡單,他曾說:吃着粗飯,喝着白水,曲着臂膊當枕頭用,快樂就在其中了。所以,他對顏回的讚賞就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見,在孔子的心目中,快樂多麼容易達到。所以當他的弟子曾哲說出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遇到暮春三月的天氣,穿着新縫的單夾衣,約上五六個朋友和六七個童子,一起結隊去沂水邊,清洗面手,一路吟風披涼,直到舞雩臺下,大聲歌詠一番,然後再慢慢地回家。”曾哲的這番話還沒有說完,孔子就大聲地嘆道:“你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呵。”從孔子的這個理想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一直追求的是一種快樂而率真的生活。

與其他文化中的大思想家相比,孔子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的教誨都是集中於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他教你怎麼做一個人,怎麼培養自己的修養。他的思想不是拒人於外、與普通人無關的,他教你的東西,就像是祖父與孫女的對話。因此我心中的孔子真真切切的是個偉大的老師!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3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一生堅持自己的理想,雖四處碰壁,卻決不放棄,他被人稱爲亞聖。他的人生很悲慘,3歲喪父;16歲喪母;19歲娶妻;52歲擔任司空、司寇出席峽谷之會55歲,同遊列果;68歲,會到魯國;69歲,獨子去世;71歲,顏回去世;73歲去世。他的人生也很豐滿,他是周遊列國的閒人,勸國君聽從他的“仁”的忙人,寫書智慧的強人。他是誰呢?他就是春秋的教育家孔子。

他巨頭凸出,像堯。一雙豆子小的眼睛充滿智慧;一張和善的面孔上長滿了鬍鬚,蓋住了像天一樣大的嘴巴。孔子的頭頂是平的,兩邊是尖的,他在他父親68歲時纔出生,有些營養不良,長得略醜,《苟子》如此評價他:“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孔子常穿着青色外衣,袖子特長像青雲,裏面穿着襯衫,一雙白鞋在下,時隱時現。

他52歲才戴上人生中第一頂官帽,當時魯國的國君成就了他的“仁義”,擔任過司空、司寇等職務。

孔子及其弟子給我們留下了多部儒家經典著作,其中,就包括現在我還在學習的《論語》。

孔子還留下了許多文化知識,帶我們走向君子之道。如今,在山東有孔廟,在孔校有孔像,在清華北大有孔像,在北湖有孔像在許許多多的地方都留存有孔子思想的印記。

我最喜歡得的孔子的學生有:顏回、子路、子貢這三位。

子貢自知不及顏回,他說:“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也非常高,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顏回學習擅長觸類旁通,學一道題,就會十道題,子貢頂多會二道題,顏回聽一次就會做十道,子貢只會二道題,孔子連連點,子貢雖聰明,但不會變通。比如,有人知道5+1=6卻不知道1+5=6有人還知道2+4=6、3+3=6。

第二位是子路,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覺得天不由我,子路陪我去大漂流。子路很高興,孔子說:“你太勇敢,也不可以。”子路雖然勇敢,但不謙厚。子路明明知道官立有戰亂,他還冒着生命危險去救朋友,最後因爲帽子丟了,他去撿帽子,被人殺了。

第三位是子貢,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孔子說子貢是一個器皿,一個有用的器皿雖然他很聰明,但不謙虛。人家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

《論語》中的“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告訴我們做人的方法。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品行高尚,小人愛利益、愛金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孔子的理想。

我的目標是:“質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要堅持自己的本質,文質彬彬,然後就可以成爲君子。

孔子的《論語》深深的刻在我心中像寶貴的黃金一樣,收藏它,使用它。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4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裏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爲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

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

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看開人生,絕非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世人只發現物質的落寞,習慣性的忽視夫子背後的偉大,所以他們是“世人”。正如奧運會上奮鬥的健兒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5

自古以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西方哲學家層出不窮。但在衆多聖賢中,我最佩服的還是我們東方的聖賢:孔子。

孔子生於春秋時期。他叫邱,來自。他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三千弟子。關於他的故事太多了!所以今天就來說說我心中的孔子吧!

首先,我覺得他是一個一輩子問問題,搜腸刮肚毫無羞恥心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導師。從道教創始人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生動的例子自然體現了孔子的謙虛和努力!但這還不夠深刻,因爲孔子仍然是一個終生好學、好學的人。子曰:“50立有無30,40不亂,50知天命,60唯命是從,70爲所欲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算算吧,孔子80%的人生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完美的體現在孔子身上!

其次,我覺得孔子是一個人,一個禮義之人,一個國家,無視生死。孔子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了國家,他可以“滅三都”,爲了國家,他可以親自帶兵。然而,魯的君主爲了自己的利益把孔子趕出了魯。但是,孔子並沒有放棄。在與門徒一起流浪的十九年裏,他仍然沒有放棄。他幾次差點丟了性命,卻早已口口聲聲的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無畏不僅僅是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教育不怕一切困難的老師!

第三,我認爲孔子仍然是一個具有偉大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有一部很受歡迎的電影叫《孔子》,裏面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利用國聯刺殺,以爲孔子早就預料到了這一招,派了500人乘坐運兵車,但是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運兵車沒有出動。然而孔子準備好了,國聯開始了。齊用戰車五百輛,魯連戰車五百輛。看到這種情況,齊不得不撤退。說到這裏,有些朋友會問,魯的戰車是從哪裏來的?哈哈!五百輛戰車不在。因爲站得高,看不清下面的景象,於是孔子集中一百輛牛車,拉着身後的掃帚,霧霾瀰漫地開始奔跑。就這樣,形成了“五百輛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策略是這樣的:兵者有理,出奇制勝!

這是我心中的孔子,這是孔子。愛妻愛己。就像它的第一任老師,生產博士說的:“想在你的國家生老病死,離不開勇者和仁忠。”孔子不愧爲真正的君子!他的弟子們已經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全世界!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6

在我心中,孔子長着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個小巧的嘴巴,最有特點的是他那頭髮和鬍子,好像長在了一起,讓人不知道這裏是頭髮還是鬍子。他戴着一個黑色和紅色組成的帽子。穿一身青色的衣服,袖子很大很大。

孔子有很多學生。他最喜歡的是顏淵,最不喜歡的人是子路。因爲子路很大膽,有時我也很大膽。我和朋友玩的時候,有些樓梯他們可以跳下去,我就會想我也可以。學了《論語》後,我後來又想到了子路因爲太莽撞不怕死,反而被砍成肉醬的事。所以我沒有去逞能。

孔子活到70多歲,他16歲時,母親就死了。19歲時結了婚,後來孔子有個兒子,也死了,他本來想把學問傳給他的,但是他死了,他又想把學問傳給顏回,可顏回後來也死了,孔子大哭起來。孔子死後,他的另一位學生曾子和孔子的孫子子思,編了《論語》,傳播儒家思想。

孔子還有一位學生,他也很喜歡,就是子貢,因爲孔子死後子貢在他的墳前造了一座簡陋的草房子,每天陪着他,像兒子一樣守了三年。後來子貢也死了,他的墳葬在了孔子旁邊。

孔子雖然離開了,但是《論語》一直受人歡迎。《論語》裏的學問一直得到傳承。北湖公園的石柱上刻着孔子的話;在九思橋旁邊,也有孔子的話;在人們的心中,也有孔子的話。

孔子的話珍藏在我心中。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7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說的“仁”與“恕”爲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麼是仁?孔子說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你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一些事,你幫助他一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祕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麼,恕又是什麼呢?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你能告訴我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一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一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你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一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彆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一直流傳到今天,還一直影響着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宏大量的胸懷。小學的時候,因爲什麼也不懂,和一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彆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一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一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麼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8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衆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一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爲什麼相差甚遠呢?

其中一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着兇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嘆:這,怎麼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說的口氣非常堅定,彷彿她見過孔子。她說,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麼。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盪,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芸芸衆生,有着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着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一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裏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着一襲長衣衫,鬚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一種風煙俱淨後的淡然,那是一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一個小故事,說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一起參禪悟到,一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麼的問題。蘇東坡說佛印像是一坨牛糞,而佛印卻說蘇像一尊佛。可見,一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衆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9

我是孔子的弟子,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師兄弟們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我和平常一樣去學堂,可是老師突然把我叫到了一邊:“陳一琪,你最近上完課有和師兄師弟們一起嬉戲嗎?”老師,有啊!”我不以爲然道。“那你最近有忘記了什麼事嗎?咦?老師怎麼突然問起這個?他不會已經知道我失約於師兄的那場算數比賽吧?

“沒沒有啊!”“陳一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師兄已曾報告於我,你失信於他,這是怎麼一回事?老師平時是怎麼教育教育你的?”

“老師,四日前我一時衝動與師兄約定三日後來一場算數比賽。可是師兄的算術在衆師兄弟中是出類拔萃的,我怕比不過他,受到大家的嘲笑,纔會失信於他。”

這時,子路師兄站了起來,笑眯眯地看着我:“原來如此,師妹比賽總有輸贏的,就算輸了,我們也不會嘲笑你的。”

老師看了看我:“陳一琪,一定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失信的話別人今後就不會再信任你了。再說了,比賽講究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講信用,明白了嗎?”

“老師,弟子明白了,以後謹記老師的教導。”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老師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使我刻苦銘心,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老師一樣守信用的人。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0

孔子是每個人都瞭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爲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念讀的同時要反覆地思考,思考作者爲什麼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裏,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覆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牀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裏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爲聖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爲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着呢。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1

你可曾聽說一個人,他願意將一生都耗在一項許多君王不認可的學說之上;你可知一個人,他的學問可以經受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反而日久彌新?這個人就是孔子。

逝者如斯夫,往事猶可追。隔絕了兩千年,畢竟只剩下一鱗半爪的真實感,九成九倒是後人評說的高山仰止或者譭譽謗興。當無數的西方人懷着迷惑與驚歎揣摩這東方的傳奇,我們這些傳人們似乎更多了一份“身在此山中”的茫然。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默默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有很多文字出自他手,他的出現似乎就是爲了傳承中華古文明中遺散的智慧,爲那個號稱天下大亂的時代保留一些更久遠的文明與記憶。而他自己只是教教書、遊遊學,就這樣開啓屬於未來兩千年的興與亡,真或僞……而他最真實的生命卻變得漸漸模糊起來。

理解一個影響了文明史的人,若不是親身用心去聆聽,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有“矛盾”二字。幾千年的輝煌可能在一百年中面目全非,而冰凍三尺之下又有幾人能夠不問寒暑與寂寞,僅僅爲了與他仰視同樣的星空呢?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2

寬厚的臂膀承受太多不屑,額間的縱橫體現歷史深邃,相合的雙掌表達大愛思想。“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艱難困苦,更能體現不屈不撓的堅強品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希望人人互相體諒,寬容大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了“思”的重要性,無“思”之學只爲死學,無所益……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用心纔可品味深刻內涵。

儒家思想的代表當推孔子,他給我們後人留下許多精神養料,從中對比思考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價值觀和道德修養,怎能不深受啓迪?如北人吃南方菱,整吞菱而食之,又信心十分地說:“我知此物,整吞不過爲清火,我家鄉山上到處都長着這個呢!”明爲不知,卻硬要掩蓋面子將生於水的菱說爲長在山上。“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智也。”如果他有自知之明,還會做這麼荒唐可笑的事嗎?然而,古人畢竟已成爲歷史,現實社會中難道沒有這樣虛僞自高、自欺欺人之人嗎?讀了這篇古文,難道沒有受到點滴啓發?難道不應自省?

孔子作爲政治家,不斷遊說奔波於諸國之間,試圖讓好戰的君王轉變思想,體恤百姓。雖說沒有功績,但也竭盡全力,爲那個混亂動盪時代的穩定探索過。作爲教育者,他則是貧苦勞作子弟的恩師,用畢生心血培養三千桃李,把他們從無知無聊的生活中引領出來。

儒學,在當代中國人心中仍佔有不少份量,但儒學發展並不順暢。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不過是其中一份子,而秦始皇統一六國,焚書坑儒則給儒家滅頂之災。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家”讓儒家地位脫穎而出。至於明清,儒家被奉爲正統思想,“四書五經”、“八股取士”,儒學成爲殘害中國古代書生的一把利劍,成爲魯迅先生的耙子,進步青年唾棄的對象。

然而,儒學並無過錯,錯於腐朽統治者和一味追逐功名利祿的讀書人。儒學所提倡的仁愛思想,仍可作爲當今人的思想行爲準則。而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就是現在提倡的教育觀嗎?

儒學是中華智慧的結晶,在不斷涌動、翻騰的現代潮流中,更需要我們華夏兒女的守護。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3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在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我國,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與許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並非聖人。

孔子非聖,他與普通人一樣有着喜怒哀樂。對於子路的輕率勇莾,他哂之;對於宰予的違禮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對於顏回的簞食瓢飲,他也會由衷感嘆“賢哉回也”;他有時也會小小地偏心,將點視爲知己……然而,無論他斥責也好,嘲笑也好,師生間的關係總是如此和諧。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們也畢恭畢敬。“萬古師表”,這是今人們對孔子的評價。在師道尊嚴日漸淡化的今天,孔子師生間的和諧關係值得我們提倡。

孔子非聖,他是一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孔子周遊列國,出發前可謂信心滿滿,又怎料回來時兩手空空。不管孔子將他的大同世界描繪得多麼美好,不管仁、義、禮、智、信聽起來大義凜然,不管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是多麼鮮明,這一切,仍抵不過尖兵利刃,峻法嚴刑。孔子失望了,對這禮樂崩壞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終究沒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氣概,也慶幸沒有,否則這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道不行,也不能放棄。將它傳遞吧,歷史會挑選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聖,他被舊的事物緊緊地縛住了。春秋時間,諸候紛爭,周王朝的繁文縟節已無法適應於時代。而孔子,卻死死地抱住這禮樂制度,將這即將朽爛的船當作救世的諾亞方舟,試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維護搖搖欲墜的禮樂制度。但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執,要知道,是階級的侷限造成了孔了對周禮的推崇。孔子的禮,這一通向仁的途徑,是無法被諸候們接受的,這便註定了孔子學說在當時的失敗。然而,他在杏壇播下的種子歷經千年的滄桑,已成爲參天大樹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孔子的思想顯得越來越重要。

孔子非聖。我無法想像被供在廟堂之上的孔子。也許我們紛紛稱孔子爲“至聖”的時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4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文化的創造者,是我們大家印象中的聖人。

在我的印象中,孔子是一個嚴格、嚴厲、嚴謹的人。但在周國平寫的《孔子的灑脫》中,看到孔子在和四個學生聊天時,有三個學生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學家和外交家。只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若干朋友,到河裏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歌唱。孔子聽罷,竟謂然嘆道,他曾和曾點的理想一樣。我很驚訝,在我印象中孔子是很嚴謹的人,沒想到他也那麼追求自由。不過孔子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怎麼會不灑脫呢?

有人說孔子的外貌其醜無比,甚至還有人說孔子像個喪家之犬。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外貌也罷,人類最重要的不是內在嗎?孔子的外貌可能不是很好,但他的內在很美,孔子他公正、有修養、有常識、知分寸、謙虛,遇到不懂的知識也會不恥下問地請教別人,就算成爲了老師,有三千弟子也不會驕傲,這讓我足以崇拜他了。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5

他,一個普通人,哲人,聖人。

他和他的思想站到了世界的頂峯,他的思想已經開始發展,從封建禮教到現在的和諧,他已經不知不覺植入人心。

他就是那個可敬可愛的孔子。

在那微言欲色、大義難抒的年代裏,在那禮崩樂壞、信義掃地的世風中,在那隨波逐流、拋仁棄義的人羣中,他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用一雙智慧的眼看透一陣混沌的塵。他沒有躲避,周遊列國,廣收門徒。杏壇前的三千弟子見證了他的辛勤,荒原野道上來往的車轍記載了他的不息。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有着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他爲人處事親切得如春風化雨,緩緩流進人們乾涸的心。他僅僅是一位老師,僅僅是一位老者,他有普愛衆生、厚德天下的思想,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一身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鑄造了中華民族的魂魄。“仁、義、禮、智、信”成爲了儒家亙古不變的主題。他像一隻大鳥,在空中盤旋,一聲長鳴,撕開了混沌的天空。從古至今,多少人用儒家的思想、大義凜然救人民於危難水火之中。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虎,他是真正的哲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佩服他在匡人之圍那種泰然自若,聖賢之勇,不人能擋。他就像一隻大鳥,儘管危機四伏,卻要一飛沖天打破渾濁。千年前的歲月如斯,春秋的風如斯,周天子的光如斯。我佩服陳蔡受厄時孔子的堅韌從容、泰然自若。泰山腳下,巍巍泰山中哀民生多艱喻猛虎;黃河岸邊,湯湯黃河旁惜時易去嘆逝川。就這樣,一個哲人成爲了一位聖人。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於是從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受儒家思想感染。唐雎發志士之怒,挺劍而起;荊軻以豪傑之氣,箕踞而笑;賈誼因“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杜甫大蔽天下寒士,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嶽鵬舉銳旅請纓,鄭成功鐵劍東指。孔子的哲思氤氳出多少人格之崇山,尊嚴之滄海,匹夫仍有天下之責。孔子如一隻大鳥鳴徹長空,縱橫萬里,橫貫古今。

梁啓超“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秋瑾“他年成敗不計較,但恃鐵血報祖國”,儒家的魂魄在磨練中鑄造,在鑄造中昇華。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6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爲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爲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爲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爲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爲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爲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爲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7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着語文老師背誦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一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鑑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一。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麼事,都是從一點一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爲“聖人”,是因爲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一個神,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麼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麼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着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8

在孔子墓前,凝視着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裏、在世人的譭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着,“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裏,他的思想維繫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爲“爲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裏,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說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就如同一個坦誠長者,把愛推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他的弟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今日,極端利己主義的膨脹帶來了人類精神家園的荒蕪,自私、焦慮、仇恨如同瘟疫威脅着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在這樣一個呼喚安全、責任和道義的世紀裏,孔子的思想便更加顯得光輝燦爛,面對戰爭和恐怖,孔子所說的“和爲貴”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19

倔強的孔子也有多次絕望的時候,他曾憤悶悲哀地感嘆:“我的主張行不通了,我將乘桴浮於海了!”“我衰老得多麼厲害啊!好久好久沒有夢到周公了。”“鳳凰不來了,黃河也沒有圖出現,我這一生也快完了吧!”憑藉這種對理想的執着,孔子永遠銘記於我們心中,其精神世代永傳。其形象是多麼的偉岸啊!

可能,我們認爲孔子形象太高大了,使我們只有崇敬之情,而缺少了對其另一面的瞭解,其實通過史料我們不難看出,孔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孔子曾坦言自己喜歡富貴的生活,但是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能強求,更不能通過不義的手段來達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而即使是清貧的生活,孔子也會樂在其中,生活得有滋有味,“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還說可以通過任何正當的途徑追求富貴的生活,他甚至願意去做趕馬車的營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在齊國聞《韶》樂,一下子癡然入迷,渾然忘我,身心處於一種最寧靜最舒適的境界,竟達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其純真的赤子之心可見一斑。這也是孔子一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寫照。

敢愛敢恨的孔子平日的孔子平易近人,隨和達觀,知錯就改,但孔子也是敢愛敢恨的人,也有氣極敗壞的時候。因爲他說過“唯仁者能愛人,能惡人。”這句話閃着多少人性的光輝啊,因爲只有仁者纔不懼怕惡的方面,纔敢能向惡的一方挑戰。他曾大罵興起陪葬風俗的人會斷子絕孫,對白天屢次睡覺的弟子也恨鐵不成鋼地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而孔子心愛的學生顏回死了,孔子大慟,哭得肝腸寸斷,“天喪予!天喪予!”。有一次孔子家的馬廄失火,孔子慌急地問有沒有傷人,而不過問馬傷了沒有。

可見,孔子是個充滿人情味的人,他不僅有光輝的形象,他還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

綜上所述,對孔子的教育思想,治國理想,以及其生活中大愛大恨,大喜大悲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孔子是一個一生的風塵僕僕,出身卑賤,爾後自強不息,揹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鴻志的人;是一個爲了萬民蒼生的福祉,向各統治者宣揚“仁義”、“禮樂”、“德治教化”的人;是一個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人;是的,他還是一個和普通一樣具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人。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一個穿越了千年的孔子,一個使我崇敬萬分的孔子。

我喜歡孔子作文 篇20

孔子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對中國的文化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東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直喜歡孔子,通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

我 們心目孔聖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麼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着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 文化變得格外燦爛。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大臣趙普,很有才華。幫助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政權。有一天,趙匡胤 看趙普很有才華,以爲他家一定有很多書。便叫人去看看,誰知士兵到處找,卻只找到了半部論語。趙普用半部《論語》就可以幫助趙匡胤治理大宋。可想《論語》 的重要。因爲趙普知道了沒有知道是多麼丟人的事情。如何學習,他身爲丞相沒有瀚林大學士學問高,所以努力學習論語,最後他幫明朝成爲最強的國家。

我很喜歡孔子,因爲他讓我看到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古代人們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