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小學精選作文:端午節的味道650字

小學精選作文:端午節的味道6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屬於自己的味道,那麼大家認爲端午節是什麼味道呢?下面是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端午節的味道”,歡迎大家過來查閱。

小學精選作文:端午節的味道650字

  【作文一:端午節的味道】

在我的眼中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它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願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的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的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你最終一躍詮釋了你的愛國之情,人們爲了不讓你的身體被魚蝦侵蝕,就往汨羅江裏扔糉子和雞蛋。便有端午節吃糉子和雞蛋的習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我還在熟睡的時候,爸爸總是將小段的艾草夾在我的耳朵上,讓蚊蟲遠離我。當然,這一天,媽媽總會給我的胳膊腕和腳腕繫上吉祥的五彩線。早上起來,看見胳膊腕和腳腕繫着五彩繩,再看看媽媽的一臉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繩原來是親情的延伸。

農曆端午節,除了系五彩繩,家鄉還有插柳條,採艾蒿的習俗。艾草有一種特別的清香,據說端午前後的艾草最好,老人們從山上採集很多很多,回來擰成艾草繩,曬乾後點燃,這是夏季驅逐蚊子和其它飛蟲的最管用的土辦法。

到了中午,我們便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把糯米和糉葉洗乾淨,再把糉葉一張張碼起來放進裝着涼水的盆裏。幾個大人便開始團坐包糉子了

糉子包好後,結成一串放進鍋裏,過了一會,糉子終於好了,剛出鍋的糉子色味俱全,嚐起來香甜可口,其味無窮。

端午的味道是糉子的香甜,是親情的延續,是艾蒿的清香。

  【作文二:端午節的味道】

今天端午節,一大早起來,煮上糉子,給遠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一個電話。問媽媽煮雞蛋沒有,媽媽說天天吃雞蛋。老家的端午很少吃糉子,一到端午,家家煮上一鍋雞蛋加大蒜,快快樂樂過端午。

給媽媽打完電話,我思索飛揚,飛回到了老家,飛到了媽媽的身邊,老家過端午情形歷歷在目。

端午的前一天,我們都開始忙着準備了,大人們到田間地頭個割一捆艾草,綁成小捆分別插在門框上,有驅蚊的功效,家家戶戶都要插,所以整個村莊都瀰漫着艾草的濃濃的藥香味兒,這端午的味道至今也揮之不去。

我們小孩子到街上買回香藥,手巧的奶奶便穿針引線用不同花色的布給我們製作香囊,有時我忍不住也會自己動手做,雖說針線粗糙些,但也是愛不釋手。小小的香囊花花綠綠,有心形的,蝴蝶形的,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圖案,那時候覺得香囊很特別,掛在自己的脖頸上可以避邪,甚是喜愛,節日過了很久也不肯取下。

媽媽喜歡把她用作繡花的彩色棉線,選取五樣顏色纏繞在一起,這叫做五色線,把它們套在我們子妹們的手腕上,象徵平安祥和,是代代相傳的習俗,小小年紀便心存神奇與敬畏。香囊和五色線,已深深烙在童年的記憶中。

端午節早上最隆重。媽媽早早起來,煮上一鍋雞蛋,平時捨不得吃,到這一天決不吝嗇。雞蛋分甜的和鹹的,煮在一起,爲了區分鹹甜,在甜的雞蛋上用竈臺下的小灰抹一黑道。雞蛋煮好後,自己先不吃,先給鄰居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彼此相送,雖說都是雞蛋,但這其中純樸的風俗,回想起來倍覺親切。送完雞蛋,盆子裏的雞蛋大小、顏色不一,媽媽給我們每人分上十多個,敞開肚皮吃個夠,吃是吃不完的。怎們辦?書包裏揣上幾個,到校送給老師,分給同學。端午節雞蛋吃得真叫過癮,鹹的、甜的,有時還能分上半個鵝蛋。

鍋糉飄香,打斷了我的思索。

老家的端午雖說沒有糉子,但同樣是甜香甜香的,那味道無論到哪兒都不會忘卻。隨着時光的流逝,它更醇,如一罈陳年佳釀,回味悠長。

 【作文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於門——因爲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上山採青——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作文四:端午節的味道】

每年到了這時候——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的父母拎着新包的糉子來學校看望孩子。

我們還沒有下課,這些父母就站在學校大門外等,直等到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露出來,他們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寄託、他們的一切。

這時候,我總是不禁想起媽媽,想起媽媽每年此時包的青青的糉子。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一起在田野間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煮了半天的香噴噴的糉子拿出來。我呢,就會狼吐虎咽地吃上兩三個,當咬到那一個個蜜棗時,就會覺得全世界的香甜都彙集到了媽媽的糉子裏。

長大一些後,我就會幫媽媽一起包糉子了。那一片片綠綠的糉葉,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後輕輕摁上一兩個蜜棗,再包成一個個有棱有角的新米糉子,加上青綠色的或五彩的糉線,煞是好看,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成語“秀色可餐”。剛開始的時候,我包得太鬆,江米常常跑出來;後來,越來越熟練,我包的糉子棱角也就更加分明瞭。包好後,媽媽就親手把它們放進大鍋裏,添上剛從水井裏提上來的清水,用帶着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糉子就可以出鍋了。最後,就能看到滿鍋的新糉子在熱鍋裏汩汩叫着等我了。

每年廟會前,媽媽會煮上一大鍋糉子,端午節前還會再煮一大鍋。這樣,我就可以吃個夠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樂乎。每當這時,我看到媽媽在熱氣騰騰的糉香裏也欣慰地笑了。原來,端午節裏不只有糉子的香味,更有母愛的味道,一如端午節裏,門口那些父母的愛。

此時,我的視線忽然模糊了。也許,那羣人裏,媽媽也在裏面。

 【作文五: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

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於門——因爲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上山採青——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

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