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1

5月5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

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糉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糉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

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糉子的原料;包糉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糉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糉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糉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糉子,一邊聽奶奶講一些關於端午節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糉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3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

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歌,便想起快樂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傳說,這一天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爲了紀念他,所以端午節也叫“詩人節”。據說,那是的老百姓十分愛戴屈原,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把屈原的遺體吃掉,就把裹的糉子投入河中。這也就是糉子的由來了。

每逢端午,人們把房子都要打掃的一塵不染,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滋生。又是還把雄黃酒帶在身上,這樣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練習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還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的花環、配飾,美麗芬芳,婦女們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些神祕。作爲每個炎黃子孫,我們都應該繼承傳統,愛護傳統節日,因爲只是一種文化,需要我們來保護它!

描寫端午節的五年級作文400字6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節目衆多,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糉子……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媽媽給我煮起了香噴噴的糉子。糉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那是按形狀來分的。按餡兒分,有肉糉,有豆糉,還有棗糉……

說起糉子,還有個動情的故事。傳說詩人屈原很熱愛楚國,當楚國被秦國滅亡後,他悲痛欲絕,投江自盡。百姓們知道了,就紛紛划着小船,到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又怕魚兒吃他的屍體,就包了糉子投進江裏,以免魚兒傷害。

“看賽龍舟了,看賽龍舟了!”小朋友叫喊着,我歡快地擠到江河邊。龍舟五顏六色,栩栩如生。在太陽下,龍舟上片片銀鱗,閃閃發光。每隻龍舟像一條條巨龍臥立江面等候命令。“砰!”一聲令下,龍舟的健兒們奮力擺動船槳,整齊一致。“巨龍”飛也似地衝向終點。河岸邊掌聲不斷,劃漿聲、吶喊聲、歡呼聲、號子聲、鑼鼓聲,匯成一首熱鬧歡快,激動人心的交響曲。

端午節熱鬧非凡,刺激精彩,我喜歡這樣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