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通用23篇)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通用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通用23篇)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

趁着暑假我去了我媽媽的家鄉——山西大同。

那裏有着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雲岡石窟、九龍壁、懸空寺等等,我最喜歡雲岡石窟了,那裏面雕的佛像栩栩如生,高大宏偉,有的俏皮可愛,有的就只有我們一個手掌大小。

剛進入大門不久,我們就來到了曇曜廣場,中間聳立着一位老爺爺,聽導遊說他就是了不起的僧人曇曜,在那時候也就是北魏,僧人對黃帝說皇帝就是當今如來,君權神受,皇帝很高興,就讓曇曜帶領着四十萬人和僧人一起去雕瞭如來的雕像,因爲如來就是皇上,拜瞭如來就等於拜了皇上,從此,皇上也開始信佛了。那時的佛教得到了保護,佛教也變得昌盛,雖然中間經受過一次滅佛,但新皇上信佛又把佛教修復了,而且超過了以前。曇曜一共雕了五座大佛,每一座都代表着魏國的一位皇帝。

雲岡石窟已有1500年曆史,共有佛像15000座,大佛像有252個。

我們再往前走,就到了山堂水殿,我向前遠眺前面就是放佛的`石窟了,我們便繼續前行,我們進了石窟,很快就被濃濃的佛教氣氛包圍了,高大的佛像俯視着我,佛像被雕的栩栩如生,我擡着頭往上看牆上還刻着數不清的小佛,姿態不一,有的在吹笛子,有的手拿扇子,數不勝數。

在這252個大佛當中,我最喜歡曇曜造的第五座大佛,高大、面部豐圓、大大的眼睛、雙兒垂肩,兩邊的飛天手拿笛子,與其他的飛天與衆不同,大佛的佛窟因多年的風雨和自然的原因而倒塌,從側面看,大佛的眼睛拉得太后,右眼的眼睛往裏凹,耳朵拉的過後,我們原本是不可以從這個角度觀看大佛,而大佛是可以俯視着我們接受我們的膜拜。

我去了雲崗石窟,對佛教更尊敬更加了解了。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2

五一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位於山西大同市的雲岡石窟。這個充滿佛教色彩的地方,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像。

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依山開鑿,東西大約綿延一公里,現存洞窟53個,5萬1千多尊的石雕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佛像立於石窟中,有的經過彩繪工藝十分美麗。大佛最高17米,最小僅幾釐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羣之一。

石窟的石料是黃砂岩,這種石頭非常軟,利於雕刻,古人因此利用這種石料修築了著名的雲岡石窟。這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28窟,三尊佛像保存完整,它們像盤古一樣頂天立地的站着,氣勢宏偉雕刻精細。眼睛由黑色的琉璃做的,目光嚴肅、明亮,象是在告訴人們要做好事,不要做壞事。在其他窟裏,我還通過牆上的連環畫,知道了釋迦穆尼頓悟成佛的故事;看到了多寶佛和釋迦穆尼對坐論經的場景。由於整個石窟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打,好多佛像身體風化、脫落、掉色,甚至有的窟裏只能見到隱隱約約的佛像的影子;還有的人將佛像的琉璃眼睛盜走……真是可惜!

大人們來到這裏,我聽見他們總說震撼,可是當我看到這些雕刻時,我想到的是一定要保護好我國的文物,因爲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精髓,我們古人的心血啊!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3

五一的三天假期裏,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一起去山西大同市看著名的雲岡石窟。

爸爸開車從大同市出發,二十分鐘後我們就到了。當我發現大部分雕像都是在石洞裏時,十分驚訝,來之前我還以爲它們是陳列在一個博物館裏的呢。石窟位於武周山上,整個山的南側到處都是石洞,每個洞裏都至少有一個佛像。這些佛像大小不一,都一臉莊嚴。

欣賞石窟的幾個佛像石洞後,我忍不住驚歎於石窟的創造者——北魏人的`手藝。幾乎每一個石洞,不管上下左右都刻滿了佛像,有一些佛像非常小,和一個充滿氣的中等氣球差不多大,它們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佔了每個石洞的一堵牆!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佛像雖多,卻沒有兩個重樣的!

在一個石洞裏,我見到了一個巨型佛像,遊樂園裏的摩天輪也沒有它高,並且別的佛像都盤着腿的,而她卻站着,雙腿微微分開,腿作半蹲狀,身上還有幾個小佛像,她雙耳垂至肩,眼睛烏黑髮亮,我懷疑是黑珍珠做的呢!

爲了看到這個佛像的頭,我擡起頭。哇!洞頂上還有飛天的刻畫呢!只見許多衣炔飄飄的仙女踩着雲彩,好像要準備飛走。

我看完佛像,問身旁的爸爸:“爸爸,你說這古代人怎麼刻的呀?”

“不知道。”

這時,一位站在我身後的阿姨告訴我:“古代人信仰佛,在刻之前先沐浴、換衣、拜佛,刻一段時間再沐浴、換衣、拜佛,以此類推。因爲他們認真對待,所以手藝再差刻出來也很棒。”

“哦。”我明白了。

阿姨還說:“如果把這種精神用到學習上,學習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聽了阿姨的介紹,我想,北魏人非常愛佛,他們把自己的心血和敬仰傾注給了這些佛像們,這是一種值得我學習的精神。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4

大同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國都,是道教和佛教的盛發地。自古以來許多國君都在此修建廟宇,創建道觀。其中廟宇中最有名的便要數雲岡石窟了。它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共稱中國四大石窟。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這裏,目睹了這千古聖地。

從大同市區出發,坐三路公交車就可以直抵雲岡石窟。一下車,便是氣派雄偉、肅穆端莊的、刻有云岡石窟的牌坊。走進牌坊,就見柏油馬路一條條通向雲岡石窟景區的正門。進入景區就看見一些被古人雕琢在巖壁上的石窟,裏面雕刻着幾尊慈眉善目的佛像,非常了不起,但要知道這纔是雲岡石窟45窟的一小部分。其中的四十五窟有5-6窟的`巨型佛像,所有的佛像都是慈眉善目、眼睛似乎看着你又似乎不看着你。有琉璃球做成的眼珠加上那惟妙惟肖的雕工,顯得栩栩如生。兩邊的中型佛像,嘴角微微向上揚,眼睛柔和的望着入口處,慈善的看着來人,再加上窟內那五彩斑斕的壁畫,襯托出一種特殊的神祕感。走出大窟,向高處走去,看到牆壁上滿是小窟,窟裏雕刻着一到一千尊佛像,有的因風化被腐蝕掉了,但是輪廓依然清晰可見。再看巖壁外層,也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佛像的輪廓。有的還是窟中窟、洞中洞,向我們形象的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辛勤勞動的成果。

夕陽西下,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落日的餘暉染紅了大地,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石窟。這美麗奇妙的雲岡石窟向我們展示了古人的血汗成果和過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將雲岡石窟稱爲世界雕塑史上的巔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5

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記錄了中國佛教史的變化,也反映了歷史的變遷,這樣的好地方我怎麼能不去,這不,這個暑假我就去了大同。

一進景區就是一個偌大的廣場,廣場中心塑着一個慈眉善目的和尚,眉宇間又帶着嚴肅,這就是雲岡石窟最先的開鑿者——北魏時期的曇曜法師,他開鑿的五個洞窟叫做曇曜五窟。

接着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岡美術館,館裏總會有不同的展覽,這次我們看到的'是關於魯迅先生的展覽,之前我只知道魯迅是著名的作家、文學家,通過展覽我才知道,原來他還是個美術家和收藏家。其中他收藏的北魏時期的文物讓我很感興趣,上面雕刻着很多佛像,佛像慈眉善目,神態相似,都低垂眼簾彷彿正在修行。

一片林蔭道後,就看到了著名的雲岡石窟,它坐落在山“肚皮”上,與青島的石頭山不同,大同的山比較特殊屬於砂岩,山不高,真應了山不在高有佛則名。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的大佛,它高13.7米,是一尊坐佛,由北魏曇曜法師指揮開鑿。只見這佛巍然端坐,表情喜悅,像是看到了人間事事美好而開心。他耳大垂肩、兩耳有輪,眼睛和眉毛細長如柳葉,嘴角微微上揚。據說這是根據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形象塑的。我還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它只有2釐米。我最想看到的有音樂飛天彩塑的石窟因維修關閉,沒有能參觀到,很遺憾。

在其他窟裏,我還看到有些佛頭殘缺不全,據說是被日本人盜取的!舊中國的屈辱歷史啊!讓祖國母親飽經風霜、飽受侵略!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學習、保衛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雲岡石窟名不虛傳,它果然配得上四大石窟的美名。參觀結束後我還意猶未見,可是隻能期待下一次了!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6

你知道中國有哪四大石窟嗎?對了,就是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還有我今天要來到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窟龕252個,大小造像五萬一千多個,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羣之一。雲崗石窟創建於公元450年,迄今已有約1560年的歷史。雲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築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

聽說這是一個佛教盛地,有我們不熟悉的雙腳交叉佛;也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彌勒佛。姿態和名字各不相同。佛像數不勝數,雲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狀一般是厚脣、高鼻、長目、寬肩,有雄健的氣概,體貌表現了少數民族的特徵。當然,也有例外。有一些是明朝重新刷上彩釉的'“改良型”佛像。這麼多佛像中最大的有17米,而小的卻只有兩三釐米。

雲岡石窟裏的很多佛像全身上下都佈滿了洞洞,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原來這是乾隆皇帝爲了保護這些佛像,減少風化,讓我們後人也能看到,就叫工匠在佛像全身糊上一層泥。可是沒過多久,泥幹了後就會脫落,於是便想了個辦法,在佛像全身鑿滿洞洞,在裏面填上泥拌草,然後再在佛像表面糊上一層厚厚的泥,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延長泥的脫落時間,這樣就減緩了風化的速度。

聽導遊說,雲岡石窟原來的規模比現在大10倍,我不禁感嘆,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在1000多年前就有如此精湛的雕刻藝術了,這真是留給我們一件寶貴的“財富”呀!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7

說起雲岡石窟,我不由得感嘆一聲,真是太宏偉了,說着就來到了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共有53個窯洞,大大小小將近5萬,已有1500年的歷史,最大的是如來佛祖,身長十七米,光手臂就有兩噸重,手臂長2。6米,相當於兩個人的身高,最小的只有大拇指長,上面的紋路非常清晰,雖小但做工非常精細,它緊閉雙眼,兩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說到這裏,想起了一個故事,日軍來到雲岡石窟,想把最大的佛祖運走,請來了十幾臺吊車,三百多萬人一起運,幹了幾天幾夜,佛祖紋絲不動,甚至有人還看到了佛祖眼裏露出了一絲兇意。

在5萬多窟洞裏,最有特色的是音樂窟。有些佛祖手上拿琵琶,好像彈奏着一些美妙的音樂,有些佛祖手拿快板,嘴裏邊說邊唱,手裏還隨時跟着節拍,準備打快板。有些佛祖嘴一張一合,好像在說着相聲。音樂窟裏各種聲音都有,大概有幾百個佛祖在演奏。

這就是雲岡石窟,這是山西的'一顆明亮的繁星,也是大同的一個亮點。雲岡石窟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地方,裏面的佛祖更是栩栩如生,表情生動,動作端莊,好像真人在那裏一樣。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8

今天下午我和姐姐跟媽媽、爸爸拿上滑板車去雲岡石窟玩。我們先坐上15路車到火車站,換乘4路到新開裏,在新開裏坐上3—1次車到了離雲岡石窟兩裏的地方。在那裏坐上一輛電瓶車到了雲岡石窟的外圍。我們問了一下進入大佛景區的票價,原來漲價了,以前60元,現在漲到100元啦。因爲身上帶的錢不夠,我們只參觀了外面的景點,其實外面的景物也挺好,有的攤位在賣紀念品,有的.遊客騎在駱駝身上拍照。

我們遊覽了“石鼓寒泉”,那是從山澗石縫裏流出的一股清泉,細細的,格外清澈,一些學生拿着飲料瓶在排隊等着接水。以前雲岡石窟前面的河上沒有景點,現在中間蓋了一座木頭做的寺廟,據說古時候原本是有的。兩邊由石橋連着,河裏有大羣的蚊子,把我們叮得滿身是包。寺廟裏面廣場上有一個和尚的雕塑,是主持開鑿雲岡最早的五尊大佛的人,高大,消瘦。我們看到了兩排大象馱的柱子,很有氣勢。柱子上有密密麻麻的各種各樣的佛像,兩邊牆上有石雕的佛教歷史故事。

參觀完之後,我們坐上3—1回到新開裏,在小飯館吃了一頓飯,又坐上4路車回到火車站,然後坐上15路回家啦!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9

暑假的一天,天氣晴朗,我高興地前往著名的雲岡石窟遊覽。

“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由鮮卑族建造,是北魏三大石窟最早開始修建的石窟……”隨着講解員的聲音流入耳畔,我好像回到了那個久遠的時代。

雲岡石窟從東到西望不到頭,好像大大小小的寶石嵌在綢帶上。首先,我們來到了1號窟。1號窟風化嚴重,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彩。地面上留下了水流沖刷的痕跡。在洞窟中央,還保留着佛像的底座。佛像早已面目全非,留給人們的,只有無盡的想像……

在過了幾個風化嚴重的石窟後,我們來到了3號石窟。石窟的正門又高又大,讓人心生敬畏。走進石窟,一陣微風吹來,好像在讓人精神起來。石窟中,有幾個巨大的石柱,上面雕刻着佛經。雖然風化嚴重,但依舊可以看出字跡。在石窟的.正中央,坐着一尊阿彌陀佛像。大佛面帶微笑,但也擋不住日月變遷留下的痕跡。大佛張着口,好像在向人們訴說着歲月的故事……

在日佔時期,日本人盜走了3號窟大佛的眼睛,並把大佛的衣服剝去,使大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如今,大佛得到了保護,不再遭到破壞。

接着向下面的石窟出發。7號窟是雲岡石窟中最大、最宏偉、最壯麗的一個石窟。遠遠地望去,它好像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宮殿,走近一瞧,有種人在山腳下的感覺。

隨後,我們進入石窟。石窟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壯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佛像,頂天立地,中央一根石柱同樣頂天立地,石柱中央、周圍全都雕刻着小佛,小佛只有2釐米高,並且刻得栩栩如生、精美絕倫。人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啊!真美啊!”

我想,雲岡石窟的美麗,凝聚着多少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不知不覺到了離開雲岡石窟的時間了,我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雖然離開了雲岡石窟,可那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的佛像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充滿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真讓我佩服!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0

結束了一上午愉快的恆山之行,接下來我們將度過在大同這座夢境般的城市的最後一個下午。這個下午有一次收官之旅,那就是家喻戶曉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石像51000餘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設計藝術,佈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上第一個巔峯時期的經典傑作。

邁進雲岡石窟的大門,整個景區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道路一塵不染,建築井井有條,樹木錯落有秩,遠處的土山,和這邊的建築,就好像兩個世界似的,但是再看一眼,它又顯得如此的融洽,十分有意思。

穿過一個又一個廟宇,香火天生神聖的氣味,使這個佛教勝地多了一絲莊嚴。走了半天,好不容易走到了石窟所在的那幾座土山,也不知道是誰又惹夏公公生氣了,它開始發怒了,又是流淚又是吶喊,原本豔陽高照的大晴天,突然下起了大暴雨,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一下子我就成了落湯雞。但沒事兒,我有雨傘,不影響觀賞。

我懷着期待的心情邁進了第一個石窟,那裏面有幾尊小佛像,雖說很小,但雕得十分傳神。第二個石窟是一尊大佛,大約有10米左右高,大大的耳垂,大展的雙眉,尤其是那雙眼睛,大而有神!用錘子,鑿子可以把一塊毫無生機的石頭雕得有神,使這尊沒有生命的石雕有了靈魂!古代工匠的技術,已經不能用神乎其技、鬼斧神工來形容了!

後面的石窟各具特色。有的佛臥,有的佛立,有的佛盤腿而坐,雙手合十……這雨來得好!陰雨連綿,這些石窟中的佛像被淡霧包裹,真的像在騰雲駕霧,令遊人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陰雨落,我們也結束了大同二日遊,十分精彩的二日遊。下午5點40分的火車,我們將會啓程下一站――呼和浩特。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1

今天,我伴着難以平靜的心情來到了雲岡石窟,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地方了。一路上,我怎麼都坐不住,心裏總翻騰着一股熱勁兒,好像想馬上就到達目的地似的。

在路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紅葉子和已經變黃了的樹,遠遠望去,好一派中秋之景!

來到雲岡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銅的“守門女神”,她們面帶微笑,好像是熱烈歡迎我們似的。再走就是一座橋,這裏的水那麼清澈,那麼明亮;還有一顆顆黃了的樹,一串串火紅火紅的葉子,襯托的雲岡那麼美麗。享受完這美景後,我們來到了靈巖寺,裏面有很多拜佛的人,還有爲佛祖“捐錢”的,靈巖寺裏還有一個龍王廟,立着一個很高大的龍王,使人看起來有點害怕。

再走,哈哈,再走就到了我渴慕已久的、著名的雲岡石窟了。遠遠看見,全是一個個的窟窿,一座座山。可走近一看,哇,不管是大窟小窟,裏面全是佛像。這些佛像形態各異,神色端莊。其中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在第五窟內,它高達17多米,而最小的佛像卻僅有幾釐米,聽介紹人說,這座巨大的佛像是從上向下雕刻而成的。

其他窟內的佛像是千姿百態,有的'擊鼓有的敲鐘,有的載歌載舞有的手捧琵琶,都面向遊客,真是栩栩如生。有些小佛的頭都掉了,也不知道是沒雕刻完還是歷史悠久掉了。而這些又把雲岡襯托的那麼古老。

對於這些,我不能不感嘆古人是那麼偉大,我真佩服他們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啊!

今天的遊玩對於我來說真的很開心!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2

最近,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巍峨壯觀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北魏時期留下的佛像石窟雕刻羣,是世界文化的遺產、我們中國的瑰寶、也是山西大同的文化名片,很多中外遊客都到這裏參觀、遊覽呢!

剛進門,我就邊跑邊喊:“快看,這個金屬雕像真漂亮!”導遊神祕地告訴我:“這是一個叫曇曜的高僧塑像。”原來,雲岡石窟最初就是由這位高僧主持開鑿的,現在的`第16至20窟就是著名的“曇曜五窟”。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0窟--超級露天大佛,有13.7米高,胸以上的石頭堅硬,保存得完好無缺。大佛的兩肩又寬又厚,左邊的身上披了衣服(導遊說是袈裟),右邊的肩膀是裸露着的。大佛的臉很豐滿,嘴脣薄薄的,鼻樑高高的,神情嚴肅。背光的浮雕可華美呢,把主佛襯托得更加剛健雄渾。這第20窟是雲岡石窟的“外交大使”,我們看到的宣傳雲岡石窟的圖片上的大佛就是這座大佛。

我還跟“外交大使佛”照了張相,樣子是:右手反蘭花指放在胸前,左手摸着佛的耳朵。我彷彿摸到了又嫩又軟的大耳朵。

今天收穫真大呀!不僅讓我穿越時空,來到了1500年前,看到了古代人親手雕刻的佛像石窟羣,還讓我跟佛有了親密接觸——摸到了佛的耳朵。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3

今天,我們去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玩。

雲岡石窟位於我國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於北魏時代,是當初爲了供奉佛教創建的。

到了雲岡石窟,遠遠望去雲岡石窟像座山,近看都是一個個有佛像的石窟,石窟有五十三個,石窟裏的人物千姿百態,有的在跑,有的在跳,有的在走。還有一座佛像,光胳膊就兩噸重,下面有一個一米多高的小佛像給他撐着,不然那佛手早就斷了。佛像的眼睛是用琉璃嵌上去的,非常逼真。

導遊阿姨帶領我們從石窟羣的東邊入口開始,詳細地介紹了每一個洞窟的特點。聽導遊阿姨說這些洞窟有的風化已經十分嚴重,有的佛像已經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卻十分完好。據導遊阿姨介紹,這是因爲在清朝順治年間由政府在這兩個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質結構的樓閣,所以對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進第5窟,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計這尊佛像至少有6層樓那麼高,他的面部圓潤、鼻尖高挺、雙目有神、兩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滿了精美的佛龕、佛像,製作工藝簡直是天衣無縫,有可能連現代機器也比不上呢!

雲岡石窟作爲世界的文化瑰寶,佛教殿堂,人文景觀,教育基地,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雲岡石窟一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種各樣精美的佛像,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故事;這一天我過得很充實,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同時也瞭解了我國北魏時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4

暑假裏,媽媽帶我遊玩了山西的雲岡石窟,那裏真是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

說它神奇吧!你看這裏一共有5.1萬餘尊的佛像,佛像大小不一,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最小的只有2釐米,不論大小,每尊佛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進入了雲岡石窟就彷彿來到了佛像的世界,慢走細看,恍若有成佛成仙的感覺。

說它美麗吧!你看第七窟的奇麗造型令我們難忘,那就是“三頭六臂,三頭八臂”的佛像,導遊娓娓道來,我也明白了那體現了智慧與力量的和諧之美。音樂宮再次爲雲岡石窟獻上了精美的華衣,生動形象的飛天造型,古人吹奏着五花八門的樂器,讓我們見證了1600年前的音樂造詣。第十三窟的大佛手臂之下竟然有2個大力士,他們就是託臂力士,據導遊講解,這裏本來是一根用來支撐的`柱子,後來雕刻成了佛像,進一步體現了雕刻藝術的魅力。

遊玩石窟,我也感覺有點遺憾,隨着歲月的流逝,有些佛像已經被風化了,毀壞了,失去了它們的藝術魅力。更讓人感覺遺憾的是石壁上竟然有3個窟窿,看上去很顯眼,據說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偷走的3尊佛像,心中不免怒火中生了。

雲岡石窟見證了一段歷史,是最早的“連環畫”,它散發着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衆多的中外遊客!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5

如果有人問我“中國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裏?”我一定會脫口而出——雲岡石窟,它給予我那種奇妙的輝煌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也正是這種感覺,令我至今都難以忘懷。

那是一年夏天,當我們導遊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我們跟着她走完了前二十個洞穴,在這前二十個洞穴裏,使她最少費力的,便是二號洞穴了。因爲這裏的風化太嚴重了,有些導遊甚至不將遊客引入,只有洞口做簡單的`介紹。

我後來知道,雲岡石窟的石質是侏羅紀砂岩,一種很鬆軟的石頭,易開鑿而不易保存,而二號洞又受到了地下水的侵襲,風化便更加嚴重。

我們自由拍照的時候,我又回到了二號洞穴。洞穴裏的氣溫並不像外面那麼烈熱。裏面只有一兩個人。我緩緩的走進,就連外面的喧鬧都減少了。

洞的終點是一尊風化只見輪廓的佛像。模糊的臉上無眼,無鼻,無嘴,無耳,但我卻冥冥中聽到他在言語,旁邊一位老人似乎注意到了我,走過來對我說:“姑娘啊,你喜歡這尊佛像?”他雖然已滿頭白髮,但眼神卻還是清澈,有神的,我微笑着點點頭。他帶着笑意看着我:“年輕人就應該多感覺什麼纔是真正的靜,小姑娘你還真是少見啊!”

正是老爺爺的話激發了我,我似乎感覺到了那種靜,我凝視着那模糊的臉——那種無喜無怒,無哀,無恨,無懼,無愁的表情。一幅超然的冷清,不也正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嗎?這樣的表情,只有大自然能展示,這樣的靜,也唯有大自然能詮釋。

那是一種沒有憂愁的靜,那是一種沒有煩惱的靜,那也是一種心無雜念的靜。這一刻,我讀懂了那石窟中的靜。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6

歷史悠悠,我品古代風味;文化綿綿,我讀千秋萬載。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澱,五千年智慧的結晶。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早已作爲一道割捨不了的古韻情懷,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傳承永駐我們的心間。今天,我就爲大家介紹被譽爲“石窟三聖”之首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現山西省大同市的武周山,從北魏文成帝初(460年)開始開鑿,歷經隋、唐、遼、金、宋、元、明等多代的不斷開鑿,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雲岡石窟現存洞窟53個,窟龕254個,石像51000餘尊,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羣之一。

遠遠望去,武周山連綿起伏,如同一道屏障,千里不絕;又如張開的雙臂,將石窟緊緊擁在懷中,實在是柔和又不失巍峨雄奇,秀美又不失磅礴大氣。在這條蜿蜒的巨龍上,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爭相開放。一陣微風拂過,柔枝搖曳,如同春姑娘的`青絲秀髮。有幽草澗邊生,有黃鸝深樹鳴,又有白鷺上青天,如此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雲岡石窟歷經1500餘年的歷史滄桑,時代變遷,仍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彷彿是把雕刻的過程擺在我們眼前,如昨日剛建造的一般,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佛像則體現了各個時代的服飾、信仰等特點,爲歷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雲岡石窟真不愧是三晉大地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7

6月13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作爲大同日報社小記者,我驕傲自豪地來到了中國文化遺產山西主會場——大同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南麓,石窟始建於公元460年,歷經70年開鑿完成,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此地現存大小254個,主要洞窟457座,造像59000餘尊。再離石窟不遠前。可以看到一個由青磚綠瓦蓋建而成的寺廟,四周由水圍繞,講解員告訴我們,這座寺廟叫做靈巖寺,又被稱爲山塘水殿,該寺採用了古代的“龜前戲水,山水朝陽”的建築風格,正體現了古樸疑重,莊嚴大氣,更是彰顯出了當年皇家園林的高大氣勢。講解員阿姨帶領我們從石窟羣的東邊入口“入佛之見”開始,詳細地介紹了每一個洞窟的特點。這些洞窟有的風化已經十分嚴重,有的佛像已經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卻十分完好。據講解員介紹,這是因爲在清朝順治年間由政府在這兩個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質結構的樓閣,所以對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進第5窟,我擡起頭,就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計這尊佛像至少有6層樓那麼高,擡頭望不到佛頭,講解員告訴我們:“這座佛像耳朵長3。4米,光手指就長達2。7米,眼睛由夜明珠製成,他的面部圓潤、鼻尖高挺、雙目有神、兩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滿了精美的佛龕,真不愧被譽爲“雲岡第一佛觀”啊!

後來我們來到了曇曜五窟,在雲岡石窟中的編號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較爲完好的石窟。曇曜開鑿的五個石窟是雲岡石窟最老、最經典、最爲宏偉的洞窟了。據文獻報道:‘曇曜五窟’始鑿於公元460年,結束於公元465年,其間歷時5年。”5年啊!建這座多麼的不容易啊!曇曜五窟的第16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洞窟,中間巨佛立於蓮柱上,昂首挺胸,氣概非凡,被西方遊客譽爲“美男子”。四壁有千佛、佛龕。這些造像,神情生動,姿態美妙,有的像在吹竹笛,有的像在彈琵琶,令人歎爲觀止。而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稱爲雲岡石刻的象徵。

望着那遠方一座座高大雄偉的佛像,我們不禁對雲岡雄偉壯觀和構思精巧所稱讚。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8

古樸的山西大同,不僅僅是享譽全國的煤都,還有着衆多的名勝古蹟。比如恆山、懸空寺、善化寺、九龍壁等等,但我認爲最古老壯觀的還是那雕刻在岩石上的北魏王朝文化——雲岡石窟。

寒假裏,我們一家驅車來到了神祕的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爲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它依山而鑿,東西綿延一公里,氣勢恢宏。

進入景區,首先會看到一個消瘦和尚的塑像,他廣袖輕舒,露出超凡的微笑,這就是曇曜和尚。雲岡石窟最早由他主持開鑿,整個石窟裏最精美最著名的,也就是開鑿最早的“曇曜五窟”。沿着佛光大道繼續往前走,道路兩旁依次排列着幾十頭石象,這些石象雕刻得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留念。我們迫不及待地往前趕路,很快就來到了石窟大門。踏入大門,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只見一座又一座的石窟羣矗立在山間,石窟內的佛龕,像蜂窩狀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遠看甚是壯觀!

我們從第一窟開始,慢慢遊覽。聽導遊說,這裏現存的洞窟有四十五個,大小窟龕二百五十二個,造像五萬餘尊。在這些石雕羣中,有的雕像大至十幾米,有的只有幾公分;每個佛像的姿態各一,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有的懷抱琵琶或手捧樂器,悠然自得。每一尊佛像、菩薩都不完全一樣,可見當時在雕刻的時候工匠們花費了多少心血!在參觀的石窟當中,有幾個窟中還出現了色彩斑斕的彩繪。這不禁讓我又一次驚喜!歷經滄桑,這些繪畫作品依然色彩豔麗,而且人物異常生動。

在衆多的石窟中,要說最有代表性的還屬第20窟,它是曇曜五窟之一。是一尊高13.7米的露天大佛。如果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他,你會從佛的臉上看到莊嚴、慈祥、震懾。大佛全身比例勻稱,他寬闊的身軀給人一種穩健的感覺。看那棱角分明的嘴角,彷彿在向人們宣講着佛語……聽爸爸說,雲岡石窟的佛像有一個奇特之處,就是眼睛。以往在其他地方見到的佛像,眼睛大都是千篇一律的微閉,而云岡石窟的佛像,眼睛都是睜着的,眼珠是用琉璃做成的,顯得炯炯有神,他是要把這個世界看得明明白白。望着大佛慈祥的目光,總覺得想要與千年前的人們說些什麼,我久久不願離去。

雲岡石窟帶領我們穿越歷史,領略了一千五百年前北魏佛教藝術。它的恢弘、壯麗,令我難以忘懷!這裏的每一件藝術品都浸透着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爲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爲我的祖國而驕傲!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19

國慶節放假期間,我和一個老同學一起去大同的雲岡石窟遊玩。

走了兩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雲岡石窟。

走進大門,穿過了佛光大道,我們先去看了靈巖寺。只見寺內矗立着三座高大的佛像。中間最大的佛像前有一個香爐,有許多遊人在那裏燒香祈福。

從靈巖寺裏出來,我們就直接去看了石窟,雖然來之前我已經查了很多關於石窟的資料,已經瞭解了一些關於石窟的數量和它的宏偉規模,但是到了實地後還是把我震撼了,石窟之多,看得我目不睱接。由於石窟太多,我們就按着順序從一號窟開始參觀。

這些石窟裏有的佛很大,有好幾米高;有的佛像很小,還不足五釐米;有的佛笑容滿面,而有的卻面目猙獰讓人害怕;有的打坐,有的站立,一個個形態各異。經歷了1500多年的風雨洗禮,有的佛像卻能夠保存的完好如初,而有的因爲風化已經變得殘破不堪了,身體也不太完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洞窟的牆壁上整整齊齊的排列了一些小洞,每個洞裏都坐了一個小小的佛像,好像在看演出似的,不由得讓我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終於看到了露天大佛,露天大佛是第二十窟。

這些佛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眼睛。他們的眼睛都特別有神,好像都有感情一樣,在和遊客們訴說着他們的故事。

最後,我們去了博物館,博物館分左右兩列,左邊是關於石窟的歷史和簡介,右邊是一些從石窟中取出來的文物。

從博物館出來,我戀戀不捨的結束了雲岡石窟一日遊。我希望雲岡石窟能不被破壞,永遠保存下去,讓更多的人見識到古人的非凡智慧和不屈的耐力。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20

雲岡石窟在1961年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1年才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到2007年5月8日,大同市雲岡石窟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已成爲國內各界人士參觀遊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

現在,我就走進這個石雕藝術寶庫了 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羣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巨石橫亙,石雕林立,蔚爲大觀。他們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遊人。這些佛像、飛天、贊助者、供養人的面貌和衣飾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着異域色彩。在我國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吸取、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及波斯藝術的精華,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性勞動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與其它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整個石窟分爲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現在,大家在這個窟集合,我身後的這個算一個東部石窟多以造塔爲主,故又稱塔洞;現在,這個巨大的窟屬於中部石窟,這種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佈滿浮雕;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窟在西部石窟這一帶裏,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爲最多,修建的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不過,兩者雕出來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總體來講,整座石窟氣魄宏大,外觀莊嚴,雕工細膩,主題十分突出。這石窟中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建出雲岡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研究雕刻、建築、音樂、宗教都是極爲珍貴的資料。

雲岡石窟真的很宏偉壯觀,站在它的面前,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呢,這次遊覽真的是難以忘懷啊!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21

我的家鄉山西大同,這裏不僅是享譽全國的煤都,還有數不盡的名勝古蹟。比如說有華嚴寺、九龍壁、善華寺等等。可我最喜歡的是聞名世界、被譽爲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雲岡石窟。

暑假的一天,風和日麗,我和媽媽來到雲岡石窟。我們進了景區大門,先來到了“馬識善人”廣場,中央矗立着雕刻家“曇曜”的銅像,真可謂巧奪天工之作!往裏走是佛光大道,寬敞的石路一直通到石窟外圍的“山堂水殿”。石路兩旁站立着潔白的石象,它的背上託着高高的'寶塔,有着濃厚的宗教氣息。繞過七孔橋,一陣涼風吹過,樹枝搖曳,把像玉鏡一樣的水面吹起層層的漣漪,美麗極啦。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近氣勢宏偉的雲岡石窟。

聽導遊介紹說,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1500多年,是當初爲了供奉佛教創建的,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曇曜開鑿的五個窟,後來逐步開鑿了200多個窟。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羣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的石雕,石雕滿目,真是太壯觀啦。他們的形態多種、神采動人。有的佛像,飛天或擊鼓或敲鐘,有的手捧短笛或載歌載舞,有的懷抱琵琶,面向遊人,我們感嘆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佛像中最知名的要數那尊高約17米的釋加牟尼佛像,看過它的人都會肅然起敬,他慈眉善目,五官端正,神態端莊,雕刻精美絕倫,無愧爲雲岡石窟的“代言人”。其它窟內的雕像和各種形態的小佛也都雕刻得栩栩如生,特別是小飛天體態輕盈,像真的要飛起來似的,還有數不清的彩色壁畫,令遊客們歎爲觀止。

雲岡石窟真是一座藝術的寶藏,讓人流連忘返。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2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它從北魏緩緩走來,它向我們述說着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興衰,勝敗與存亡。45個石窟,252個小窟龕,51000餘軀石雕,龐大,壯麗,雄奇。這何嘗不是那世界雕刻史上的珠穆朗瑪,世界藝術史上一顆熠熠閃光的明星,歷史長河中一陣氣勢磅礴的浪潮。

石窟的一大特色便是那數不勝數的飛天浮雕,她們形態各異,婀娜多姿,猶如那九霄之上,天上宮闕的舞女下凡入塵。靠近端詳,高高的髮鬢讓飛天更具歷史的美感,若隱若現的.雙足隱蔽在飄飛的披帛中,形態飄逸,呼之欲出,有的飛天乃是手託博山爐,聽聞她們在佛祖講經之時,會在天際飄飛,播撒雨露,傳播香氣。這不正爲嚴肅的石窟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月份活潑靈動之象。

更有一窟,萬餘小佛滿目玲瓏,一個個小佛雕刻的細緻入微,栩栩如生,仔細欣賞,其神態寧靜,中立一大佛,彷彿口中唸唸有詞,正在娓娓而談。兩者相併,課堂的氣氛油然而生,那萬餘小佛不正如我們,正在聽課一般,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那大佛不正如老師,正在授課一般,教導有方,口若懸河,循循善誘。

雲岡石窟的壁畫雖不如敦煌莫高窟的那般瑰麗,那般壯麗,但也獨具風味。用那絢麗的色彩描繪了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那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各具神情姿態,有剛,有柔,有怒,有喜,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卻靜如止水。一幅幅畫,彷彿刻畫了一個個絢麗的人生。

最引人注目,最令人流連忘返的定是那巨佛,它所給予的是視覺與感覺的雙重震撼,讓人切身體會其“佛之高大,人之渺小”的啓示。那巨佛有的端坐禪定,猶如在思考人生的喜怒哀樂和人間疾苦;有的則站立,眼睛平視遠方;更有甚者,似站非站,欲坐又止,令人浮想聯翩。衆人皆嘖嘖讚歎。

雲岡石窟遊記五年級作文 23

六年前我隨同家人曾經遊覽過位於大同市被譽爲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寶庫的雲岡石窟,那時的印響只知道它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

今天我再一次走進雲岡石窟,去了解一個神祕的王朝,追尋遠逝的鮮卑民族。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北魏和平初年,止於北魏正光年間,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締造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

聽大人說,擴建後的雲崗大景區,參觀遊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近10倍,佔地面積達2.2平方千米,景區內集皇家石窟寺、皇家園林、古建築羣於一體,成爲中外遊客嚮往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遊覽勝地。來到這裏我被這裏的風景迷住了。

擴建後的雲崗景區增添了曇曜廣場,這個廣場是爲紀念雲岡石窟的開創者曇曜高僧而建;佛光大道,向西走去,十三對“騎象四棱神柱”位於佛光大道的兩側,神柱高8.73米,氣勢雄偉很壯觀;靈巖寺又叫山堂水殿,營造在形似龜背的湖心島上,閣樓巍峨,顯示了當年皇家寺院的恢弘氣派。還有食貨街、雲崗上堡、周恩來紀念室、石佛古寺、陳列館與演藝中心。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還要數,和露天大佛拍照,遊客們紛紛採取不同的姿勢和方位與大佛合影,我有上次遊覽的經驗,選擇了一個高臺恰到好處的摸到了大佛的耳朵。

朋友們,如果你想更多的瞭解雲崗,就來這裏走走吧,相信你一定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