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精選6篇)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那麼寫這類作文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精選6篇)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1

不輕易評論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因爲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的全部;不隨便把別人說得那麼糟糕,因爲我們自己做的也並沒有多好。—題記

網絡,如今已遍佈我們的生活,已成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近幾年有一股“洪流”在網絡上盛行,幾乎所到之處無人涉足,即使觸碰,也會被懟的遍體鱗傷,體無完膚。那股“洪流”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鍵盤俠。他們憑藉着手速和犀利著稱,想必有人已經知道這是什麼了吧?

暫且拋開正文,我先說一段前段時間我剛看到的視頻。視頻中,節目組隨機招募了二十個路人,讓他們戴上面具,模擬網絡暴力施暴者,對嘉賓進行第一印象評論。出場的嘉賓有三個,且打扮個性十分鮮明。節目開始,讓嘉賓先簡單介紹自己,隨後,二十個觀衆開始對嘉賓肆意評價,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個嘲諷不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彙。

三個嘉賓轉身看到評論,情緒都十分不穩,嘉賓三甚至直接崩潰,淚目離開現場。他們前期完全沒想到別人會這樣看待自己,雖然都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這樣的言論完全是懵的,已經嚴重超過了心理負荷。

後期這三名嘉賓在接受採訪時,他們表示,當時很難受,就像刀子紮在心上一樣,也許這些對別人來說,只是幾個字,但當事人卻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言論。

視頻雖然簡短,但是感悟頗深。網絡暴力看似離得我們很遠,但是我們錯了,其實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姐之前玩微信遇到一個同城小哥哥,沒想到那人卻是披着羊皮的狼,看似優秀其實是一渣男,只會玩弄感情的渣。我姐的感情被他玩弄,被他甩,他卻蹬鼻子上臉,各種恐嚇和騷擾,本以爲離他遠遠的就可以安寧,但他卻越做越過分,把我姐的照片傳至網絡,還有各種變相的扭曲事實,才短短几分鐘,下面就有幾萬條評論辱罵我姐,並且一條比一條犀利,全都是針對我姐的。我看着評論,不禁心頭有一股怒火遲遲難平,但是有什麼辦法呢?下面幾萬個人,發一句評論半分鐘就可以被淹沒的無影無蹤,只能忍氣吞聲的受着,那段時間我姐的情緒真的是差透了,可惡......

其實網絡暴力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之所以網絡暴力施暴者如此猖狂,就是利用了網絡世界上最大的bug——未實名制登錄。現在各大軟件都有了第三方軟件登錄的功能,這更是給了網絡暴力施暴者留有可乘之機。他們完全可以不綁定手機號,直接應用軟件,然後懟的差不多了就註銷賬號,揚長而去。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對於網絡暴力受害者來說無疑是用利刀深深地紮在心上,雖然時間沖淡一切,但是永遠都衝不淡網絡暴力受害者心中的疼痛,網絡暴力留下的傷疤是永久的,這可能會讓受害者疼痛一生,這可能會讓受害者走上絕路......

網絡暴力施暴者們,噴子們,停手吧,不要把傷疤深深地刻在別人心上,不要讓疼痛伴隨別人一生,不要因爲你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毀了別人的青春!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2

正值花季雨季的青春年華,琪琪卻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生命,是她對生命不負責?是因爲店主通過網絡定了她“莫須有”的罪名?還是因爲網友們無情的人肉搜索?又或是因爲同學輕信網絡便加指點?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扼殺了一個正如夏花般綻放的生命。

首先,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但丁亦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倘若不曾偷竊,管他網上是疾風驟雨還是雷電交加,只要問心無愧,君子只管坦蕩蕩!倘若確曾爲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何苦就此輕生,選擇死亡或許可以逃避一切,卻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反而只在親人心中留下無法痊癒的傷疤。

誠然,我們只是旁觀者,不痛不癢地評價着當事人的做法,卻無法感受其痛苦,那琪琪當時究竟身處何境才致使她毅然拿死神當擋箭牌?

一切的開始,從店主把懷疑琪琪的視頻截圖發上微博並請求人肉搜索說起。既然是“懷疑”也就是不確定,既然是不確定,憑什麼“開啓”網絡的人肉搜索功能?君不知未經允許就有目的地發佈他人照片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君不知當今網絡無孔不入足以毀了一個花季少女?君不知網絡暴力恐怖得足以把“白”的染成“黑”的?難道調查真相的方法就只有一種嗎?難道店主不可以求助於相關機構或私底下找當事人調解嗎?

當然,這件事也少不了成千上萬的網友的推波助瀾,好奇心必然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裏,但那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爲了滿足它而傷害他人。首先,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發起人肉搜索就應該馬上撲上前去湊熱鬧嗎?其次,如果真的認識當事人,給店主私信聯繫方式足矣,至於把他人的隱私也昭告天下嗎?試想一下,如果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你的個人隱私,不會覺得生活中像有無數雙眼睛盯着你看嗎?你能活得暢快自在嗎?

再者,作爲同學,即已與琪琪相處有一段時間了,對其爲人怎麼也瞭解到個大概了吧?這時她最需要的就是身邊人的支持,聽她說說心裏話,聽她談談事件真相,再作進一步的舉措,總比從一開始就因網絡傳言而在其背後暗暗指點來得要好吧!

究其原因,都是網絡暴力惹的禍,無論是誰,都不應掀起或參與一場網絡暴力,用強大的內心抵制網絡暴力的侵害也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慢慢扼制網絡暴力。請讓人間多一份尊重與信任,少一些網絡“誤傷”和“誤殺”!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3

現在生活中充斥着各種暴力,無論是社會上面的暴力還是校園暴力,都對受害人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隨着信息科技的發展,一種暴力手段,成爲了一種流行的加害方式,那就是網絡暴力。爲什麼會有網絡暴力?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爲有很多人覺得,網絡是非法之地,無論發表怎樣的言論,對什麼人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都不會有人找上門來,他們不用承擔在現實裏的後果,所以他們爲所欲爲去發表一些傷害別人的言論,他們覺得說出來了自己的心情爽了,就沒有什麼事情了,也不顧別人的感受,反正也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沒有什麼影響,畢竟別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他們就會肆無忌憚的去對一些人進行傷害。

網絡暴力是不可取的,雖然說熱暴力是一種很殘忍的方式,但是網絡暴力即使是沒有肢體上的衝突,也會給人帶來很深刻的心理陰影。在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會因爲網絡暴力而想不開呢,在我們的生活裏就有很多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我都會不禁的心寒,覺得有些人爲什麼要把別人逼向死路呢,他們就不能嘴下留情嗎?在網絡世界,我們通常看到的都是表象,無論一個人是好是壞,可能都是他營造出來的人設或者是在不經意中被別人詬病,而以小化大。我們在網絡社會中不能夠隨意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聽風是風,聽雨是雨,這樣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即使我們對一個人有不滿,我們也不應該在網絡上對他惡語相向,更不應該用一些詛咒的話去辱罵他,如果我們感覺到不滿,但是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就不要看就是了,這樣也可以讓我們的心情好一點,如果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但是偏要出自於想要解氣,要去罵那個人就非常的不應該了。每一個在網絡上發表信息的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是一個像我們這樣的人,你能夠想象,如果你因爲生活中的一件趣事發到網上,卻被人一直辱罵這樣的心情嗎?無論是怎樣一個在網上展現出自己生活或者是發表一些文章和視頻的人,他們在現實裏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他們也有着敏感的脆弱的心,雖然他們作爲公衆人物需要去承受一些傷害,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加害的理由。

我們每個人都要拒絕網絡暴力,在網絡上營造一個清朗的環境,讓網絡世界更加的和諧,我相信以後我們國家也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網絡並非不法之地,我們不應該在網絡上隨意的辱罵別人,給別人的身心帶來傷害,如果有人承受不了這樣的辱罵,這樣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4

高中女生琪琪因不堪網友和身邊同學朋友的指指點點,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這一極端手段爲她涉嫌偷竊服裝而被店主求人肉搜索這一事件畫上了句點。大好的青春年華,就這麼被網絡暴力吞噬,讓人不禁扼腕嘆息。孔子曾說“苛政猛於虎”,我認爲現如今網絡暴力的危害比苛政更甚,因爲它不僅導致人們的生活下降,更使得精神上難以得到安全感。

“琪琪事件”裏,我看到了網絡暴力正伸出魔爪來腐蝕人們的心靈,若不及時制止,便會導致公民意識淡化及權利與義務統一意識的削弱,那所謂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將會成爲一紙空文。網民的幫助讓店主對琪琪的個人信息瞭如指掌,若琪琪果真偷竊店內服裝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但片面的去顧及店主的感受往往就會忽視當事人琪琪的感受。因爲琪琪也是一個家庭的成員,琪琪的逝去也會造成這個家庭的破碎。這些暫且不論,按理說店主只是懷疑琪琪偷竊服裝,並沒有確鑿證據證明琪琪就是小偷。店主將琪琪照片發到網上,引發了網民的人肉搜索,侵犯了琪琪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悲劇的發生也就不足爲奇了。

原本這只是一場誤會,也許只要雙方解釋一下就會誤會消除,彼此相安無事,可事實並不總是如此。有人說店主將琪琪照片發到網上使琪琪聲譽受損是造成琪琪結束自己生命的原因,但我認爲網絡暴力纔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網絡暴力必然不會憑空產生,而是人民的創造,更深一步的說,是人們道德感的缺失和法制觀念的淡薄才讓網絡暴力有了滋生的空間。比起社會上的其他暴力現象,網絡暴力的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對當事人的打擊大等等特點真是讓人膽戰心驚。

“琪琪事件”也讓我想到了一個事件:“賈君鵬事件”。當初一句“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紅遍大江南北。網民們紛紛對“賈君鵬”進行人肉搜索,並將其個人信息在網上公佈。原本賈君鵬只是一個小白領,只想過平常人的生活,可個人信息在網上曝光後,無論何時他都會遭到記者的圍追堵截,這給他生活上和精神上都造成了極大壓力,最終住進了精神病院。

所以,網絡暴力只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社會上總會出現第二個琪琪,第二個賈君鵬,更多的人會因遭受網絡暴力而痛苦。只有自覺抵制網絡暴力,還網絡一個安全、純潔的環境,才能使人民羣衆過得更加舒心。這不僅是對政府說的,更是對我們自己說的。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5

陸豐望祥河橋上輕輕地縱身一躍,一個年輕的生命眨眼之間便從我們的面前消失了。生命的消逝令人惋惜,可生命消逝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去反思。

一個不確定的指控,一場浩浩蕩蕩的人肉搜索如同滔天的巨浪,“轟”!一個生命在這漫無邊際的網絡暴力之海中被湮滅了。這一切事人們缺乏理性判斷,頭腦發熱所導致的嚴重後果。生命的消逝給那些懵懂不清的人當頭一棒,使人們清醒,這代價無疑是慘重的'。

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網絡信息氾濫的年代裏,我們被信息包裹,這使我們混亂,迷失方向。因而我們需要保持清醒,才能找準前行的方向。“毒奶粉”、“毒大米”等動搖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食品安全問題瞬間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於是關於各種食品的安全的信息在一夕間充斥滿了我們的生活。網絡上說某某知名企業生產的飲料含有工業明膠,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唾棄它:報道中說國產奶粉質量不好,人們便對“國奶”敬而遠之,紛紛追逐“洋奶”……總之,只要網絡上、報告中說某某食品有問題,奉勸大家不要購買,人們便將其當成是至理名言,奉行到底,也不管其是否真實可靠。這樣的人是愚蠢而悲哀的!愚蠢就在於面對流言的皮鞭,一鞭子下來也無暇思考,像耕地裏的牛一般,指東便往東。指西便往西。而悲哀就在於,人之所以能位列動物之首,其前冠以高級的名號,就是因爲人們能夠思考,能對事物進行理性的判斷。可爲何在這能一語道破的流言面前我們卻成了不會思考的單細胞生物。這多麼可悲啊!

思想是最有利的武器,它能擊倒漫天流言蜚語,帶領人們邁向真理。末日流言在社會散佈,激起民衆陣陣恐慌,於是有人便創立邪教,借安撫人心、永保平安之名趁機斂財,煽動民衆。但在邪教那妖言惑衆的說辭中,我們政府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果斷出擊,粉碎了這顆危害社會的毒瘤。人們對末日言論理性思考,現如今末日期限已過,太陽照常升起,流言的身影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面對流言,我們若能保持清醒,理性思考,我們就能理解“速成雞”的存在是可以的,我們就會知道營養快線是安全的,我們就會明白國產奶粉是可以信賴的。

生命的消逝爲我們敲響了警鐘,若我們能及時理性對待,保持清醒,鮮活的生命就不會墜入無邊的黑暗。

來吧!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性思考,去撕破流言華麗的外衣,揭開謊言的假面,爲我們的生活撐起一片理性的藍天。

擡頭仰望,藍天依舊,白雲依舊。

  網絡暴力不可取議論文6

網絡傳播媒介影響了網民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易使人們不經思考便下結論,但爲何網民的語言往往傾向於攻擊,武斷如何演變爲“武力”,粗暴如何上升爲暴力?網絡語言暴力行爲主體的心理機制便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社會心理學上將攻擊行爲定義爲“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爲或者言語行爲。”網絡語言暴力當屬此範疇,而攻擊行爲的產生當有其相應的心理原因。心理學上對攻擊行爲的一個經典解釋的便是挫折-攻擊理論: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爲。“這裏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當我們達到一個目的的動機非常強烈,當我們預期滿意的結果,卻在行動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挫折便產生了。”但是攻擊的能量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我們學會剋制直接的報復,特別當別人會對這種行爲表示反對時。相反,我們會把我們的敵意轉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標上。 由此可以推論,當網民在現實生活中遇見上文所指的挫折時,這種挫折感所產生的攻擊動機便促使人們在不需爲自己言論負責的網上施以語言暴力。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又是講求和諧一致,自我剋制的集體主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看重與家人,同事的關係,隱忍剋制一直是中國乃至儒家文化的特點。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寫道:“忍耐爲中國人民之一大美德?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中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折”產生的攻擊動機往往無處釋放,而網上的匿名性,開放性正好爲網民,爲中國人提供了一個不用負責任的安全輿論空間,隱忍剋制下的攻擊動機終在網絡上找到了發泄的途徑。在“史上最毒後媽事件”中,網民對事件當事人進行瘋狂的道德圍剿,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其進行攻擊,並發動人肉搜索導致所謂小慧的後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跪地喊冤,而最後事實證明所謂史上最毒後媽純屬人爲炒作。但是在事件過程中,網民對小慧後媽進行的言語攻擊,已然變成一個發泄心中私憤與鬱積的途徑。所以,我們可以把網民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歸於我國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一個原因。而這種不如意與挫折感在當下的社會中越來越普遍。

“在高速現代化的國家裏,隨着城市化程度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對物質生活的可能的前景越來越敏感。但富裕羣體只能較慢地擴展。因此,人們的期望與實際所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使得他們的挫折感變得更爲強烈。” 這正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的特點,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是世界矚目的事實,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由於社會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問題,下層民衆中形成了一種被剝奪的心理感受。《小康》雜誌的調查發現,影響人們“快樂”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不公平,社會底層民衆的願望不能實現”以及“社會貧富收入差距懸殊導致的心理不平衡”。而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06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報告》中,“壓力大”“不平衡”“安全感差”“滿意度低”等,成爲描述現階段公衆心態的最常用詞彙。這些調查無不顯示中國民衆較爲普遍且越加強烈的心理挫折感。

因而筆者認爲,中國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過大,不公平不平等現象的大量發生促使民衆挫折感加劇,攻擊動機加強,因而將這種情緒大量釋放到網絡空間裏,造成了越加嚴重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

網民的從衆心理亦是網絡語言暴力產生的助推器。從衆—由於羣體壓力而引起的個體行爲或信念的改變,即俗稱的“隨大流”。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即是沉默的螺旋理論在發揮效力。“大多數人力圖避免因持有某種態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達支配意見和不表達意見的人數增加的時候會放棄原有的想法和態度。選擇與主導意見趨同。” 雖然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羣體的壓力不會像現實生活中那麼明顯和有力,但是,如果一旦語言與主流非理性情緒和暴力言論不一致,那麼經常會引來大量言語的攻擊。這會給異議者,或者說理性思維的持有者帶來心理的不適。況且網絡事件與網民的切身利益往往沒有聯繫,網民通常不會爲一個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的事件堅持己見而遭受語言暴力。同時如上文所分析,網絡形成的公共領域,成爲網民情緒的釋放場,這種情緒化的非理性言論氛圍,會影響虛擬空間中的其他參與者,激發他們的語言暴力傾向。當一羣理性思維不佔主導地位的人在一起討論時,往往會受到情緒的感染,不自覺地融入這樣的言論場中,形成集體無意識的施暴。所以網絡事件中理性的聲音往往會消弭,非理性的暴力語言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