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書典籍的修補工序

古書典籍的修補工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導語:我國曆史源遠流長,保留了許多非常珍貴的史書典籍,但經過歲月的洗禮難免有破損。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現在人們是如何修補古書典籍的。

古書典籍的修補工序

我國的古籍修復事業歷史悠久。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就記載着:“書有毀裂,酈方紙而補者,率皆攣拳,瘢瘡硬厚。瘢瘡於書有損。裂薄紙如薤(音械)葉以補織,微相入,殆無際會,自非嚮明舉之,略不覺補。”這應是文獻中有關古籍修復的最早記錄。“自晉代已前,裝背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背。”(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所謂裝背,就是裝褙、裱褙。到了唐代,朝廷在弘文館、崇文館裏都設有專職的熟紙匠、裝潢匠,專職從事宮廷中書畫裝裱工作。唐以前,由於古籍裝幀形式以卷裝爲主,古籍的裝裱、修復被稱作裝潢、裝褙。唐末五代,由於板印書籍的大量出現,書籍的裝幀形式有了很大的發展,卷軸字畫的裝裱與修復和冊頁書籍的裝訂與修復分工逐漸明顯,字畫裝裱和修復多在裱褙鋪,而書籍的裝訂和修復則集中在書鋪、書肆、書坊等書籍經營場所。因此古籍的修復應該包括字畫修復、書籍修復兩個方面。

由於社會各界對字畫裝裱一般都比較熟悉,這裏主要說一下古籍修復技藝。

古書修復一般分爲三個步驟:即準備、修補和復原裝幀。

準備工作中首先要檢查書籍保存狀況、確定破損原因、確定修復方案、製作修復檔案;其次要分解書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書籍因水浸、黴變發生粘連的情況,還要選擇“幹揭”“溼揭”“蒸揭”“粘揭”等技術措施,把整冊書籍分解成單張書葉。

在修補過程中,主要是將書葉上面蟲蛀的破洞、鼠齧的殘缺以及黴變的部位,用與書葉紙張顏色類似、薄厚相仿的中國傳統手工紙當作“補丁”,將破損部位補好。這個過程中,要用到“遛(補)書口”“補破洞”“託紙加固”“噴水壓平”“剪齊”“撴齊”等技法。

復原裝幀,即將修補好的書葉集中在一起,按照修補之前的裝幀形式還原。

培養一個技術較好的修復人員,過去通常要用三五年的時間甚至更長。除了師傅的.傳授以外,修復人員還要有一定的悟性,積累相當的經驗,注意總結才行。這就制約了整個修復隊伍的成長速度。在2005年,全國從事古籍修復的技術人員不足100人。

2007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成立,我國古籍修復事業迎來了發展壯大的歷史機遇。2008年以來,保護中心已經舉辦了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提高班、研修班,培訓修復人員近千人次。目前,全國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成倍增長。

除此之外,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又成立了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一個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17個傳習所。

令人欣喜的是,由於社會各界對古籍修復的不斷了解和關注,關於古籍修復技藝的學歷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現在已經有數十家高等教育機構開設了包括古籍修復的大專、本科專業。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已經開始招收古籍修復專業碩士研究生。可以預計,在不遠的將來,還可能有古籍修復專業的博士學位。古籍修復事業的春天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