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揚州十日政變

揚州十日政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揚州十日是據《揚州十日記》所述於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順治二年)四月發生在多鐸統帥的清軍攻破揚州城後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當時南明將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組織軍民對清軍殊死抵抗。同年四月十八日,清豫親王多鐸成功突破江淮防禦線包圍揚州。

揚州十日政變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沒有迴應。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爲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將史可法處死。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餘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鬥,清軍才佔領揚州。清軍攻佔揚州後,當時大雨傾盆,多鐸宣佈把揚州城進行屠城。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揚州死難八十萬人。多鐸後來在《諭南京等處文武官員人等》中宣告:“嗣後大兵到處,官員軍民抗拒不降,維揚可鑑。”

《揚州十日記》是其中一本記載了揚州被屠城的書籍,這是一本約八千字左右的小書,有說法指此書被長期被清廷禁止無法流通,直到清末纔有人將此書由日本帶回,姚覲元於光緒八年(1882)所刻的《禁書總目》中曾記述此書,乾隆時軍機處奏準全毀書目中亦列有《揚州十日錄》一書,然而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史書《小腆紀年》卻有引用《揚州十日記》的內容: “臣鼒曰,予讀王氏《揚州十日記》,言可法抑萬里長城之黃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傑,至謂壞東南之天下者,史道鄰也。此蓋書生率意妄語,無足論也”。時人對此書的'部分內容和有關數據有所爭議。

革命黨人陳天華在《獅子吼》寫道:“有當時一個遺民,於萬死一生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揚州十日記》,敘述殺戮之慘。”可說是辛亥革命的輿論準備之一。《揚州十日記》在史學界影響很大,一些書籍如:《清代通史》、《辭源》、《辭海》、《中外歷史年表》、《清史編年》等皆予引用。

據《揚州十日記》所載,清軍攻破揚州城後進行了爲期十天的大肆屠殺,史載:“諸婦女長索繫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復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里。”後來由城內僧人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八十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