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範例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1

每逢過大年,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小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孩子壓歲錢。據記載,壓歲錢始於唐代。唐玄宗天寶年間,宮廷盛行春日撒錢。這錢除賀喜外,主要是長者爲新生兒鎮邪驅魔。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

後來,這個風俗逐漸傳到民間。到宋代,已經成爲過節的主要風俗。宋後,正月初一取立春爲春節而代之,原洗兒錢和春日撒錢的習俗融合在一起,演變爲今天的壓歲錢。

但是在民間,有關壓歲錢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裏都會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來守護孩子,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除夕夜,爲了防止祟來害這個孩子,這對老夫妻不睡覺,爲了小孩也不睡覺,就一直逗着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着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久了他們也熬不住了,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心想那“祟”應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着,一陣陰風吹過,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裏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讓他們隨身帶着,“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2

春節拜年,一般是按輩數大小互相拜的`。

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拜年的兒童“壓歲錢”。

壓歲錢,相傳是由宋代的“壓歲盤”演變而來的。

據說,在歷史上,舊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贈送,這就是“壓歲盤”。

後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這就是現在付給壓歲錢的方式。

清代,壓歲錢帶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歲時記。

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這裏,是指帶方孔的銅製錢。

自紙幣代替金屬製錢以來,便改用紅紙包封之以示吉利。

清代曾有人寫詩描繪了兒童得到壓歲錢時的喜悅心情:“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錫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3

壓歲錢的傳說一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

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

在年三十晚上,爲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

因“歲”“祟”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壓歲錢的傳說二

當時,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是北宋的京城,春節的時候,全城慶賀,熱鬧非凡。

據史籍《桯史》中記載,北宋神宗年間,當時的朝廷樞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名叫南陔,在春節的夜晚,南陔隨大人在汴梁的街頭觀燈遊玩,卻不慎被歹人掠走,準備勒索一筆錢財。

途中,帶着南陔的歹人巧遇朝廷裏的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倉皇逃跑,南陔得以隨車入宮,宋神宗問清了事情的經過,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

此事原本發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宮內,卻很快傳揚了出來,並流傳於民間。

於是,人們紛紛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過年的時候,除了給孩子們買爆竹、吃食外,還要給孩子們一些壓驚的零用錢,稱爲“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