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熟能生巧成語典故

熟能生巧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成語典故

【出處】(北宋)歐陽修《歸田錄》。

【釋義】做什麼事情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期,有個人叫陳康肅,號堯諮,他從小就喜歡射箭,整日練習,所以他的箭術十分精湛。他因此非常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

有一天,陳堯諮練習射箭,只見他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支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旁觀人見他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領,無不拍手叫好。陳堯諮自己也很得意,他環顧四周,發現一個賣油的老頭只是略微地點了點頭,有些不以爲然的樣子。陳堯諮心裏很不舒服,不客氣地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你看我射得怎樣?”老人很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射箭。你射得還可以,但並沒有什麼,只是手法熟練而已。”

陳堯諮聽了有些惱火地說:“老頭兒,你敢小看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你有什麼更高超的本事嗎?”老人笑着說:“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我可以倒油給你看看。根據我賣油的經驗,知道你的射箭本領也是熟能生巧而已。”說完老人拿了一個盛油的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勺油,眼睛看準了,油勺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地從錢孔流入葫蘆裏。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人謙虛地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地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了。

【成長心語】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同時,人的大腦記憶功能有一個遺忘的過程與規律,我們所學到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複習的話,很快便會忘記。所以,學習中不斷地重複是必不可少的。讀書學習還有一個把書變薄再變厚的過程,抓住重點,加以聯想、引申、昇華,掌握其中的精髓,逐漸轉化爲自己的知識與理論。在多次重複之後,我們便可以熟練地運用這個知識點或者是這項技能了。

熟能生巧造句:

打字一事,只要勤練,自然熟能生巧。

學技術得靠琢磨,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

庖丁解牛的神技,說穿了,也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這種熟能生巧的活兒,沒什麼大學問,幹久了就會上手。

學琴的要訣在於熟能生巧,只怕不肯下工夫,不怕學不成。

開車雖然不是什麼大本領,想要熟能生巧,也得開個一年半載。

我剛開始接觸計算機時十分生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現在已是熟能生巧了。

這位老爺爺練了很久了,熟能生巧,一會兒就完成了高難度的動作.

小明學疊紙飛機,半天后他就很會疊了。這就叫做熟能生巧。

工序操作,在於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要想菜炒得好吃,就要常常做,熟能生巧嘛!

很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所以多加練習。就一定能夠成功。

掌握駕馭墨紙水及手掌力度這幾者之間的關係,長時間後纔可熟能生巧,爲描繪好粉彩山水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