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煙筒的另用民間故事大綱

煙筒的另用民間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我家的煙筒,一直以來是一隻熱水瓶的破外殼,鋁的。前年,小老太認爲“破殼”有損家容家貌,就換成了白鐵。不管是鋁還是鐵,其作用只有一個,這就是生煤餅爐子時,放在上面,用來抽菸拔風,以便使煤餅快速引燃。

煙筒的另用民間故事

近日,我才知道,這煙筒還有另外的用途,而且與煤餅啊爐子啊毫不搭界。

那天,小老太心血來潮,決定綠化屋頂的陽臺。她去了花鳥市場,買下了幾隻小缸似的大花盆,並叫了一輛三輪車運回家。踏三輪車的男子是江西來的,姓潘,看上去不到四十歲。他對小老太說,城外有泥土,獨好種花養草,順便時他會帶來的。下午,當小老太“巡街”回來,發現泥土已堆在了樓下的空地上。

“路遠迢迢的,真辛苦他了。”晚飯後,小老太叫我去付運費,並遞給我一大包衣服

潘師傅一家三口,住在南門小區的一個車庫裏。我走到時,潘嫂在門口的煤餅爐子上忙着。屋裏的那臺黑白電視機,播放着宋祖英的《十送紅軍》,因不是有線電視,屏幕上“雨雪”交加,聲音也失了真。不過,潘師傅和他四五歲的兒子,卻全神貫注地與宋美人一起,合作着男女聲三重唱。可能是家鄉民歌的緣故吧,潘師傅唱得有板有眼,也很有情感。

潘嫂見來了人,就喚了一下丈夫,潘師傅這才停了下來。我說明了來意。潘師傅接過衣服,連聲道謝。對於運費,他推讓了起來,說是空車順路分量又不重,但我還是把錢放在了桌上。這時,我才發現桌上擺着一湯碗老酒,半包花生米。潘師傅坐了下來,捧起碗有滋有味地呷了一口。

小男孩顯然還沒有過足癮,走到外面,繼續唱着“(介支個)下了山”。大概嫌自己的聲音沒有宋阿姨響亮,唱着唱着,拿起地上的煤餅煙筒,放到了嘴邊。

看到兒子把煙筒升級爲話筒,聽到歌聲在“話筒”裏打了幾個旋再傳出,有了立體感,產生了共鳴,潘師傅露出了驚喜的神色。他朝我嘿嘿一笑,轉而又對小男孩說:“真不懂事,髒的啊!”小男孩的嘴巴四周,印上了一個圓圓的黑圈,潘嫂不由哈哈大笑了起來。可小男孩唱興正濃,他用手往嘴上左右一摸,化妝成老生後,又將紅軍送了下去,潘嫂笑得更開心了。

潘師傅一邊喝着酒,一邊眯着眼睛,輕輕地和着兒子的歌聲並打着節拍,身心完全進入了陶醉的境界。

一隻煙筒,給客居他鄉,生活並不富足的打工者家庭,帶來了暖融融的天倫之樂。我住的是高樓,雖說是清掃馬路的幹活,與潘師傅不相上下,可客廳裏那套價錢不菲的音響,早已成了擺設,平時從窗口飛出去的,十有七八是埋怨聲責怪聲吵鬧聲。就在我心生感動和感慨之時,潘師傅突然站了起來,只見他走到小男孩身邊,說:“唱錯了,給我!”

說着接過煙筒,像當年手持土喇叭的大隊幹部,昂首挺胸,大聲唱道:“五送(裏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鴻雁(裏格)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