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經典哲理故事1

課時,講師突然拿起一杯水:“各位認爲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200克,也有人說300克。

經典哲理故事通用15篇

“是的,它只有200克。那麼,你們可以將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講師又問。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會怎麼樣!

講師沒有笑,他接着說:“拿1分鐘,各位一定覺得沒問題;拿1小時,可能覺得手痠;拿1天呢?1個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大家又笑了,不過這回是贊同的笑。

講師繼續說道:“在準確無誤的同樣重量下,隨着我所拿時間的.延長,它的重量也在發生變化。其實這杯水很輕,但你拿得越久,就覺得越沉重。這就像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壓力是不是很重,時間長了都會覺得越來越無法承擔。我們要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會兒後再拿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們所承擔的壓力,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能承擔更久。”

說完,教室裏一片掌聲。

壓力誰都會有,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或者,就像拿這杯水一樣,適時地放一放,別讓它越積越重。

經典哲理故事2

達爾文的童年

有一個孩子,功課差極了,老師說他的智力有問題。看上去,孩子的確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個人坐在屋前的花園裏看着花草小蟲很長時間。他的父親教訓他:“除了喜歡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有辱你自己,也會辱沒我們整個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這個學習成績平平、行爲怪異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但是他的母親愛他,她想如果孩子沒有那些樂趣,不知道他的生活還會有什麼色彩。她對丈夫說:“你這樣對他不公平,讓他慢慢學會改變吧。”丈夫說:“你這不是教育,你會毀了他的一生。”但她卻固執己見,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勵。

她支持孩子到花園中去,還讓孩子的姐姐也去。母親耍了一個小心機,她對孩子和他的姐姐說:“比一下吧,孩子,看誰從花瓣上先認出這是什麼花?”孩子要是比他的姐姐認得快,媽媽就吻他一下。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無法回答的一些問題。他開始整天研究花園的植物、蝴蝶,甚至觀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點的數量。

對於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覺得不可理喻。認爲那種憐愛是無助無望的,除了暫時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無益處。

但是,就是這位醉心於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後成爲了生物學家,創立了著名的“進化論”。他就是達爾文。

精彩哲思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一個人總會有自己的興趣,興趣就是最佳的發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知道,只有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才能實現你所確定的終生奮鬥目標。但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要問問你自己的興趣所在。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繫着的'。“我喜歡做什麼?”“我最擅長什麼?”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事業的目標,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灰心喪氣,而能想盡辦法,百折不撓地克服它,甚至廢寢忘食,如醉如癡。愛迪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裏辛苦工作十幾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爲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難怪他會成大事。

很多人往往一時很難弄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或擅長什麼,這就需要你在實踐中善於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不斷地瞭解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如此才能取之所長、避之所短,進而取得成功。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爲作家,曾幾次改行。開始,因爲他身高一米九多,愛上了籃球運動,成爲市男子籃球隊員。因爲球技一般,年齡漸長,又改行當了專業畫家。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當他給報刊繪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於發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發現和準確判斷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通過對自己經歷的回顧。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興趣歸於某種興趣類型,並與相應的職業對比,可以幫助你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

所以,若想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必須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此才能使你的事業如虎添翼,順利到達成功彼岸。

慧語箴言

一個人總會有自己的興趣,興趣就是最佳的發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師。

經典哲理故事3

生命操之在我,過去、未來皆然。——祖母摩西

從前有兩個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醫院的小病房裏。房間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個人,在他的治療中,被允許在下午坐在牀上一個小時(有儀器從他的肺中抽取液體)。他的牀靠着窗,但另外一個人終日都得平躺在牀上。

每當下午睡在窗旁的那個人在那個小時內坐起的時候,他都會描繪窗外景緻給另一個人聽。從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園裏的湖。湖內有鴨子和天鵝,孩子們在那兒撒麪包片,放模型船,年輕的'戀人在樹下攜手散步,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地方人們玩球嬉戲,後頭一排樹頂上則是美麗的天空。

另一個人傾聽着,享受每一分鐘。他聽見一個孩子差點跌到湖裏,一個美麗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裝……他朋友的述說幾乎使他感覺自己親眼目睹外面發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後,他心想:爲什麼睡在窗邊的人可以獨享看外頭的權利呢?爲什麼我沒有這樣的機會?他覺得不是滋味,他越這麼想,就越想換位子。他一定得換才行!有天夜裏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個人忽然驚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來。但這個人只是旁觀而沒有幫忙——儘管他感覺同伴的呼吸已經停止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來的時候那人已經死了,只能靜靜地擡走他的屍體。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人開口問,他是否能換到靠窗戶的那張牀上。他們搬動了他,幫他換位子,使他覺得很舒服。他們走了以後,他企圖用手肘撐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牆。

經典哲理故事4

加利利海與死海的區別

以色列有兩個內海——加利利海和死海。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處,它的周圍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對岸則是約旦的領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鹽分,鹽的比重很大,當人們掉進去時,身體會自然浮起而不會淹死。死海的水中無魚,也沒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個淡水湖,裏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穌基督曾在此地漁獵,而享有盛名。海中盛產一種“聖彼得魚”,這種魚雖然外觀醜陋,可是肉味鮮美,已成該地名產。加利利海邊餐廳林立,都以售聖彼得魚爲主,來遊覽的旅客們常常因此大飽口福。

加利利海的`岸邊的老樹枝葉茂密,樹上百鳥雲集,啼聲悅耳,真是一個充滿生趣的美麗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沒有這麼活躍。死海沒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圍也沒有半棵樹,更聽不到鳥兒的歌聲,連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氣,都讓人覺得沉重而透不過來,從來沒有一隻住在沙漠上的動物,到岸邊去喝水,因爲如此,人們纔會名之爲“死海”吧。

兩者爲什麼形成如此差別呢?

先哲們的解釋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後,又流了出來,最後到歸之死海。

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東西,也會給別人多少東西,所以它經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後,都要被佔有。死海把所有的東西都佔爲己有,只知進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願意住在其中,成爲死氣沉沉的景象。

經典哲理故事5

有一位富翁,整日悶悶不樂,愁眉不展。

一天,富翁貼出告示:誰能夠給「完美人生」一個準確答案,將會得到他的鉅額獎賞。

要求就是:這個答案必須能夠適用在任何一種情況,包括示意、得意、快樂、煩惱、成功、失敗……

幾天裏來了許多人,也給出了許多答案,但沒有一個答案令富翁滿意。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位尼姑。她對富翁說:“三天後,我會給你一個完美而又令你滿意的答案。”

三天後,尼姑獻給富翁一張紙條,只見上面寫着:「一切都會過去。」

禪中道義:人生本來就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有好有壞,這原本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終將都會成爲過去。面對生活,待機而動是虛擲光陰、是不可取的行爲。生活是不能等待的.,隨時隨地都要隨着因緣際遇鍛鍊自己、提升自己。

順逆成敗,都能讓人得到新的經驗和成長,那纔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禪宗第三祖僧燦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憎愛,洞然明白。”所以,不必將順逆成敗看得過重:在逆境時,不要自暴自棄;在順境時,也絕不可得意忘形。

經典哲理故事6

村裏有一位99歲高齡的長者做壽,同村人均來祝賀。

村中有一位愛逞口舌之快的遊手好閒之徒,經常東家一言、西家一語的胡說八道,信口開河,以致村裏人都討厭他。

這次見老者作壽,他又想借此機會去混頓飯吃。

所有的'來賓還未入席前,這人便站在庭下對老者屈躬作揖道:祝您老人家長命百歲,希望我明年也能祝賀您百歲大壽。

老者一聽,心想我今年就已經99歲了,你祝我活百歲,這不是咒我明年就死嗎,於是馬上說:好啊,我看你的身體沒什麼大礙,明年一定能來爲我祝壽。

在場所有的人頓時鬨堂大笑起來,弄得這位平時油嘴滑舌的傢伙狼狽不堪,飯也沒吃成就灰頭土臉地跑了。

大道理:

老者對付那個油嘴滑舌的人,運用特別的手段,反其道而行之,結果讓那個人很狼狽。

經典哲理故事7

失敗的巨大價值

美國有一個名叫諾曼?沃特的收藏家,他看到衆多收藏家爲收購名貴物品而不惜重金,靈機一動:爲什麼不收藏一些劣畫呢?於是,他開始收購兩種劣畫:一種是名家的“失常之作”,另一種是價格低於5美元的無名人士之作。沒多久,他便收藏了200多幅劣畫。

1974年,沃特在報紙上登出要舉辦首屆劣畫大展的.廣告,聲稱目的是讓年輕人在比較中學會鑑別,從而發現好畫與名畫的真正價值。沃特的廣告廣爲流傳,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人們爭先恐後地前往參觀,有人甚至專程從外地趕赴展館。出乎他的意料,畫展非常成功。

還有一個與“劣畫大展”極相似的展覽——“失敗產品陳列展”。

美國有一家市場情報服務公司,經理叫羅伯特。他酷愛收藏,共收集了75萬件“失敗產品”。後來,羅伯特試着創辦了一個“失敗產品陳列館”。這個陳列館把許多企業和個人費盡心思研製,卻因種種原因失敗的產品展示出來。參觀者絡繹不絕,羅伯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經典哲理故事8

給自己一面反省的鏡子

兔子本來爲自己的膽小而痛不欲生,當見比自己還膽小的綿羊時,卻忘了自己的弱點,而失去大聲嘲笑綿羊,看來不僅是兔子,還有我們其他人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永遠爲自己留一面鏡子,不要只照別人,而對自己正在犯着同樣的錯誤卻渾然不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愚蠢,並不失時機地譏笑別人,殊不知,自己卻正在犯着同樣愚蠢的錯誤。

反省自己?少來這一套!你一定會有這種反應吧!

要你每天反省自己,這聽起來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事實上,這句話的確價值連城。你若認真去實踐的話,一定會獲益匪淺。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爲什麼要反省?因爲人不是完美的,總存在着個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磨鍊。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旁人會提醒你,但絕大部分人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時會袖手旁觀,因此,你必須通過反省才能瞭解自己的`所作所爲。

那麼,該反省什麼呢?

——人際關係。你今天有沒有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在與某人的爭執中你是否也存在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句話是否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處理是否恰當,是否有不妥之處,怎樣做纔會更好,有沒有補救措施?

——生命的進程。反省到目前爲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處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

——借修正言行來使自己進步。

每日反省能糾正你做人處事的方法,讓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我希望你能養成反省的習慣,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

經典哲理故事9

偉大的饒恕

在17世紀,丹麥和瑞典發生戰爭,一場激烈的戰役下來,丹麥打了勝仗。一個丹麥士兵坐下來,正準備取出壺中的'水解渴,突然聽到哀求的聲音,原來在不遠處躺着一個受了重傷的瑞典人,正雙眼看着他的水壺。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麥士兵走過去,將水壺送到傷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長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點,只傷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丹麥士兵說:“我原來要整壺水給你喝,現在只能給你一半了。”

這件事後來被國王知道了,特別召見這個丹麥士兵,問他爲什麼不把那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殺掉?

他輕鬆地回答:“我不想殺受傷的人。”

感悟:這個故事看到人性的一面,在別人忘恩負義之後,仍有饒恕的心,這是第二次的饒恕,也是一種更偉大的情操。

經典哲理故事10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世間最快的東西,一定是時間,就像此時,剛剛過了立秋,後日就是白露了,一夜之間,稻子黃了、歸倉了,柿子紅了。

我,的確不是那個仗劍走天涯的少年了,小半生,掰着手指,也就過了。從前,喜歡和人爭執,凡事見個高低,面紅耳赤,現在連話也懶得多說了。看慣了、看淡了,也就沉默了。從前,喜歡什麼都寫在臉上,喜怒哀樂,不加掩飾,現在臉都僵着,一種職業的笑,好假,卻收斂不了。但凡種種,都是現世安穩的樣子。

不喜歡鬧騰騰的社會,當所有人往熱鬧處趕,自己卻逆向而行,只是一個人,也不覺得有多孤獨。那些喜氣洋洋的迎來送往,看起來多餘了,倒騰來,倒騰去,我還是原來的我,始終還是一個人默默努力,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貴人就是我自己。與人交往,平淡如水,不再把酒言歡,偶爾小酒一杯,也上頭,哪怕有人怒激,也無動於衷,對身體的愛,勝過酒席間的朋友之情。

不喜歡無聊的肥皂劇。生活閱歷多了,本身就是一部劇本,自己寫,自己導演,自己唱主角。當然,也不反對那些爲劇情人物擔憂的人,因爲不在乎,還覺得好笑。如果可以,更願意一個人坐在時光一隅,敲打屬於自己的文字,或許,不成章節,但也消遣了時間,回憶了一段真實的內心故事。

更喜歡樸素了。好幾年都不再逛街,穿着打扮自己舒心就行,不太在意別人的眼神。生活是過給自己看,不是被別人左右。雖然不我行我素,但追尋簡單樸素,哪怕穿着有些過時,但降低了洋氣的.回頭率,這樣,挺好的。

那些成功和失敗,也忘記了一些;那追逐功名利祿的躁動少了一些,多了追求安靜的想法。或許是因爲記憶力在退化,或許是真的學會了放下。內心仍舊有憧憬,但不是很高大上,只是心存一座靜謐的小院,可以坐看雲捲雲舒、夕陽西下。閒暇時候,想種一片花花草草,把日子過成一首詩。

不再做人云亦云的人,對那些中傷自己的話,也學會了忍讓。有人告訴我,誰誰誰做了什麼大事,誰誰誰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心情都是波瀾不驚的樣子。自己內心都藏着一大堆的東西,如果再去接受別人的東西,那就超負荷了,每天揹着包袱上路,這不是我想要的樣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物剋一物,何必自尋煩惱,所有的流言蜚語,都止於平常。

對錢也不夠敏感了。錢夠用就好了,畢竟不是萬能的。再多的錢,買不到真正的愛情,換不到父母的長命百歲,戰勝不了時光的流逝。如果苦苦追求錢,也就是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數字,僅此而已。

當然,走過半生,懂得了淡看人生,坦然面世,並不是生命的墮落,而是生命的沉澱和昇華。此刻,做人做事,更加有主見了;目標不好高騖遠,而是更加清晰了;遇事,不是走向極端,而是懂得了運籌帷幄了。

走過半生,心仍舊少年,有夢,有情,有心,有愛,給別人溫暖,也給自己溫暖。

願你,走過小半生的時間,還能懷着少年的理想上路,用最好的方式打拼,做最美的自己。

經典哲理故事11

貪慾是束縛人最好的繩子。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張三的生意很火,因爲猴子很敬業也很聽話,所以幫張三賺了不少錢;李四卻不行,他的猴子經常消極怠工,還時不時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請工匠加固了猴舍,還在每個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繩索束縛,但仍然收效不大。無奈之下,他去找張三取經。

在張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沒有發現張三有什麼絕招,對猴子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和自己沒有什麼兩樣。

然而,到了吃飯時間李四才發現有些不同,只見張三準備了許多香蕉、葡萄等新鮮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還多了幾分水靈。吃飯的時候,老張總是先把模型擺出來,然後纔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裏。

李四不解地問張三:“你擺這麼多水果模型幹什麼?雖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張三輕輕一笑,說:“雖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慾望,想着這些新鮮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動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會逃走,因爲一旦逃走,它就永遠失去了擁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機會。”

李四恍然大悟:束縛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緊它脖子上的繩子,而是吊起它心頭的慾望,使其貪婪起來。束縛人不也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頭的慾望,你就相當於被別人用繩索束縛住了,戴上了枷鎖,從此自由受限,再也難以自在清明瞭。

經典哲理故事12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他做得對,因爲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人說他做錯了,因爲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沒法兒死而復活。

哲學家聽說了這個故事,也感到疑惑難決,他就去問農民。農民告訴他,他救人時什麼也沒去想。洪水襲來,妻子在他身邊,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遊。待返回時,孩子已被洪水沖走了。讀到這個故事時,我被這個農民打動了很久,我從內心深處佩服這個農民。這個農民如果進行一番抉擇的話,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呢?洪水襲來了,妻子和孩子被捲進漩渦,片刻之間就要沒了性命。而這個農民還在山坡上進行抉擇,救妻子重要呢,還是救孩子重要?

我想,也許等不到農民繼續往下想救妻子還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兒都沖走了。在生當中,有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機會和時間進行抉擇。有人總喜歡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再三權衡利弊,猶猶豫豫,舉棋不定。結果,待到想好了去做的時候,早已時過境遷,機會已經沒有了。把手頭的機會抓住,這是至關重要的。最靠近你的機會,就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把手頭的機會抓住了,就等於把一切機會都抓住了。因爲,過去的機會已不復存在,而未來的機會總是要一步一步才逼近你身邊的。沒有到來之前,你縱然絞盡腦汁,也是徒勞枉然。

人生的抉擇是最困難的,也是最簡單的'。困難在於你總是把抉擇當作抉擇。簡單在於你別去考慮抉擇問題,只是動手去做。人生的抉擇,一直困擾着無數的文化人。可笑的是,這個沒文化的農民,可以做我們這些文化人的導師。

經典哲理故事13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爲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爲,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爲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小貼士:有太多人認爲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爲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爲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經典哲理故事14

有個商人要參加一年一度的美國商品展覽會,他運氣不佳,根據抽籤結果,他的展位被分配在一個極偏僻的角落,這個角落被稱爲“死角”。有人就勸他放棄,等明年再來參展, 商人卻不以爲然,決心要把展位設計得與衆不同。

商人請來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兩人一起冥思苦想,最後決定把展位設計成古阿拉伯宮殿的樣式,展位前的大路則設計成人工沙漠。展位上的工作人員一律穿上阿拉伯國家的服飾,女職員還要用面紗把臉遮住,只露出兩隻眼睛。商人還派人買來六隻雙峯駱駝用來運輸貨物,同時做了一大批氣球,準備在展會上使用。

開展後,展會上空飛起了無數色彩斑斕的氣球。氣球升空後不久,便自動爆破,變成一片片膠片撒落下來。有人好奇地撿起一看,只見上面寫着:憑此膠片,可以去展會某處的阿拉伯式展位前換取一份紀念品。這下,商人的.展位前人頭攢動,人們爭相跑去領取紀念品,反而冷落了處於黃金地段的展位。展會結束後,商人大賺了一筆。

有時候,難題反而會成爲創造機會的動力。

經典哲理故事15

一羣校友,在其職業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功,相約一起去看望他們的大學老教授。談話很快變成對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抱怨。教授要爲客人們準備咖啡,去廚房拿回一大壺咖啡和各式各樣的杯子:陶瓷,塑料,玻璃,有些杯子很不起眼,而有些則非常昂貴和精緻,教授請他們隨意喝點熱咖啡。

當所有學生都有一杯咖啡在手,教授說,“是否你們注意到,所有好看而昂貴的杯子都被拿走,只剩下普通的和便宜的。雖然你們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這很正常,但那就是你的問題和壓力之所在”。

“你們大家真正想要的.是咖啡,不是杯子,但你們有意識地去拿那些較好點的杯子並盯着別人的杯子看”。“現在,如果生活就是咖啡,那麼工作,金錢和社會地位就是那些杯子。他們只是容納和維持生活的工具,但生活質量不會因此而改變。有時,只注意杯子的好壞,我們就無法享受其中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