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經典的哲理故事(通用25篇)

經典的哲理故事(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故事是漢語詞彙,意思是舊事、舊業、先例、典故等涵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典的哲理故事(通用25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經典的哲理故事(通用25篇)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

在晚清的歷史上,胡雪巖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肯給予別人幫助"的精神也確實令人尊敬。

一名商人在生意中慘敗,需要大筆資金週轉。爲了救急,他主動上門,開出低價想讓胡雪巖收購自己的產業。

胡雪巖不敢怠慢,經調查屬實後,立刻急調了大量現銀,給出正常的市場價來收購對方的產業。

那個商人驚喜而又疑惑,實在是不解胡雪巖爲何到手的便宜都不佔,堅持按市場價來購買。

胡雪巖笑着說讓他放心,稱自己只是代爲保管你的這些抵押資產,等你挺過這個難關後,隨時都可以來贖回屬於你的東西。

商人萬分感激,二話不說,簽完協議之後,對胡雪巖表示自己的敬意後便含淚離開了。

商人走後,胡雪巖的手下們也紛紛不解。大家問胡雪巖,爲啥送上門的肥肉都不吃,不但不趁對方急需錢叫低價格,還對給對方銀子。

胡雪巖喝了口茶,講訴了一段年輕時自己的遭遇:"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只是店裏的小夥計,經常幫着東家四處催債。一次,正趕往另一戶債主家中的我遇上了大雨,路邊的一位陌生人也被雨淋溼。正好那天我隨身帶了傘,便幫人家打傘。後來,每到下雨時,我便常常幫一些陌生人打傘。時間一長,那條路上認識我的人也就多了。有時,我自己忘了帶傘也不怕,因爲會有很多我幫過的人也來爲我打傘。"

說着,胡雪巖笑了笑:"你肯爲別人付出,別人才願爲你付出。剛纔那位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慢慢積攢下來的,我要是佔了他便宜,人家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這不是投資,而是救人,到頭來交了朋友,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能幫點就幫點吧。"

衆人聽後,都沉默不語。後來,商人前來贖回了自己的產業,胡雪巖因此也多了一位忠實的合作伙伴。

在那之後,人人都知道了胡雪巖的`義舉,官府百姓都對胡雪巖尊敬不已。胡雪巖的生意也好得出奇,無論經營哪項行業,總會有人幫忙,也有數不清的客戶來捧場。

不在別人遇到苦難時袖手旁觀,無動於衷;不在別人落難時不聞不問,落井下石。肯爲別人打傘,纔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人生在世,並不是充滿競爭和掠奪,更多的是共贏。有了這種人格,人生定會收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財富。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

一次孔子的弟子外出,路遇一人落水,將之救起,對方感恩以一牛相贈,收之。回來之後孔子稱讚他做得對。結果大家爭相效仿,民風得以改善。咱們不能不佩服大聖人的遠見卓識:付出有時也要有回報,這樣會激勵更多的人去做。

付出之後大家都渴望得到回報,物質或精神的回報,但是大家習慣把他們分開來,無私奉獻更高尚一些,殊不知這是人性的壓抑、心靈的扭曲。陶淵明先生被稱作靖節先生,多少人讚歎他的高風亮節,又有多少人讀懂他的'心,耿耿忠心報效祖國,換來的卻是嘲笑與排斥,只能走進荒山野林,只能伴着青燈、殘卷。他不想得到回報嗎?想。

大慈善家陳光標走到哪裏都愛宣揚自我的慈善,這有錯嗎?沒有,相反還激勵了更多的人去做這件事。父母的愛是無價的但不能說是無私的,他們也渴望得到回報,一句問候,一個眼神往往就是回報。“鴉的反哺之義”、羊的跪乳之恩感動了多少人,但又回報了什麼呢?

【哲理感悟】:回報是爲了你我他,大家的世界更完美,更和諧。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3

有個小村莊裏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準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籽,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

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籽。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籽和花香對村莊裏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

感悟: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4

人若怕鬼,鬼就嚇人;人不怕鬼,鬼就怕人。

一位參加夏令營回來的同學問我一個問題:假如在登山的時候,下起了暴雨,你該馬上下山還是等待救援?我說:“應該馬上下山。”同學說:“錯了,應該繼續前進。”我奇怪地問:“山上的風雨不是更大嗎?”

那位中學生告訴我,那天早晨,他們登一座高山,剛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他們要下山,帶隊老師不同意,反而要他們趕快往山上走。結果,他們一鼓作氣冒着風雨登上了山頂。傍晚下山的時候,他們發現那條道路被水沖刷過了,路上殘留着許多石塊、泥沙,而且越往下走,泥沙堆積的`厚度越高。

感悟:往山頂走,風雨可能更大,但不足以危及生命;如果往山下走,卻有可能遇到山洪致人於死地。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5

一個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總在想,假如我手頭要有兩萬元錢就好了。一天,這個乞丐無意中發覺了一隻跑丟的很可愛的小狗,乞丐發現四周沒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窯洞裏,拴了起來。

這隻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這位富翁丟狗後十分着急,因爲這是一隻純正的進口名犬。於是,就在當地電視臺發了一則尋狗啓事:如有拾到者請速還,付酬金兩萬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時,看到這則啓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準備去領那兩萬元酬金,可當他匆匆忙忙抱着狗又路過貼啓示處時,發現啓事上的'酬金已變成了3萬元。原來,大富翁尋狗不着,又電話通知電視臺把酬金提高到了3萬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腳步突然間停了下來,想了想又轉身將狗抱回了窯洞,重新拴了起來。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漲了,第四天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了讓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這才跑回窯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隻可愛的小狗已被餓死了,乞丐還是乞丐。

書外人語:其實人生在世,好多美好的東西並不是我們無緣得到,而是我們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剛要接近一個目標時,又會突然轉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慾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會害人傷己。?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6

有一間工廠的管工每天早上都步行到離家不遠的工廠上班,每當他經過一間咖啡店,都習慣地停一停,向店裏望一望才繼續上路。他的奇怪舉動吸引了咖啡店的老闆。終於有一天。老闆忍不住在他停下張望時上前問他道:“朋友。我注意你很久了,你每天都停在我店前張望,而又從來沒有進來光顧,你到底想幹什麼?”

管工回答:“對不起,老闆。我是前邊那個工廠的管工,因我必須按時響鈴,讓我的工人知道何時上班及下班;所以我每天早上經過你的店時就要看看你掛在壁上的.時鐘來調準我的手錶,好讓我能準時響鈴呀!”

啓示

在推銷業裏,有些人總是喜歡這間公司做做,那間公司試試。當聽見別人說有一間更好更新的公司,連忙又再跳槽,自己卻毫無主見,也不曾分析真相,總以爲對岸的青草必定較好吃。這樣迷迷糊糊地盲目亂跟,不但毫無成就而且使別人對他失去信心,再也不敢相信他所介紹的產品或他所提供的生意機會,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7

爺爺帶着小孫子在門口玩,小孫子好奇地摸着自己的頭髮問:“爺爺,爲什麼我的頭髮是黑色的,你的頭髮是白色的?”

老人感慨地說道:“因爲我年紀大了,接受了歲月的洗禮,本來黑色的頭髮在快樂、憂愁、煩惱、思慮中,逐漸由黑變白。”

小孫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繼續問:“可是爺爺爲什麼我不長鬍子?”

爺爺笑了笑說“因爲你還沒長大,就像你身邊這棵小樹苗,剛長出樹幹,而我就像小樹邊上的大樹已經開枝散葉,渾身都是歲月的痕跡。哎!爺爺說這些你還不懂,等你長大了,經歷了成功喜悅與失敗痛苦,你就會明白的。”

“爺爺,那你一定經歷了許多,能告訴我嗎?這樣我就可以避免失敗,直接成功了。”小孫子天真地問。

爺爺搖着頭回答:“生活呀!是沒有捷徑的`,你必須親自去經歷。”

“可是爺爺難道你就不可以在我未經歷的之前,提前告訴我該怎麼做纔不會失敗?”小孫子不解地問。“傻孩子,生活沒是有提起預知的,以後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必須親身經歷過、實踐過,纔是完整的人生。”

“噢!要是我失敗了可怎麼辦呀?”小孫子沮喪地說道。

“孩子,那就準備接受另一個失敗,在不斷的失敗中,積累成功的經驗。”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8

在一次歐洲籃球錦標賽上,保加利亞隊與捷克斯洛伐克隊相遇。當比賽剩下8秒時,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一般來說穩操勝券。但是,那次錦標賽採用的是循環制,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5分才能勝出。可要用僅剩的8秒種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教練突然請求暫停。暫停後比賽繼續進行,球場上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見保加利亞隊隊員突然運球向自己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全場觀衆目瞪口呆,比賽時間到。可當裁判員宣佈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保加利亞隊這出人意料之舉,爲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的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願以償地出線了。

【哲理感悟】:辯證唯物主義認爲,創造性思維就是以科學理論爲指導,面對實際,敢於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要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保加利亞隊教練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不墨守成規,而是進行了創造性的思考,從而獲得了出線,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9

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新教牧師,他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了一首短詩: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爲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爲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爲我說話了。

這正是背棄精神契約的最終結局。

人生在世,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難和困境,誰都有可能成爲弱者,如果我們在別人危急的時候不援手,誰能擔保自己不會吞嚥孤立無援的苦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陽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約纔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這種契約的人是高貴的。懂得爲冷漠付費的人是明智的。而當社會太冷漠時,人們將會爲自己的自私付出代價。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0

在很久很久以前,飛蛾、蒼蠅還有蚊子是最好的朋友,它們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光亮,哪裏有光它們就喜歡呆在哪裏。

這一天,三個好朋友在一起聊天。

蚊子和蒼蠅對飛蛾說:“我們發現了一處非常光亮的地方。”

飛蛾驚訝地問道:“真的嗎?在哪裏,我也要去看看。”

蚊子和蒼蠅說:“好呀!你跟我們來。”說着蚊子和蒼蠅帶路,它們飛進了一戶人家,蚊子指着竈膛說:“瞧!竈膛裏很亮吧?只是不能靠近。”

蒼蠅點點道:“是呀,靠的太近會被燒死了。”

飛蛾見蒼蠅和蚊子都不敢靠近,正是自己顯示能耐的時候,於是飛蛾輕蔑地一笑道:“你們也太膽小了吧!看我的……”說完飛蛾衝着熊熊燃燒火光昂頭撲了上去。

蚊子和蒼蠅在後面拼命的`喊,可來不及了,飛蛾已經火燒成了灰燼。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1

一個船伕在湍急的河中駕駛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學家。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數學嗎?”

船伕說:“不懂。”

“你的生命價值失去1/。”哲學家說。

“那你懂哲學嗎?”“更不懂。”“那你的生命失去了1/2。”正當哲學家與船伕繼續交談時,一個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學家掉到了河裏。這時,船伕問:“你會游泳嗎?”

哲學家喊到:“不會,不會。”

船伕說:“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全部。”

啓示: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就要求人們把讀書和參加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善於把書本知識轉化爲實踐能力。一個人在文憑上體現的生命價值與在社會實踐中體現的.生命價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只有把學習間接經驗與獲得直接經驗相結合,通過與羣衆的實踐相結合,熟悉人民羣衆,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克服自身的缺陷和弱點。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2

一把鑰匙整天被鑰匙扣栓着很鬱悶,他經常唉聲嘆氣自言自語的說:“哎!我可真不幸,老是被鑰匙扣拴着一點自由都沒有。”

鑰匙扣聽了也不吭聲,依舊牢牢地綁住鑰匙。

直到有一天,主人喝多了酒,咧咧蹌蹌往回走時,鑰匙扣被撞開了。鑰匙瞧準這個機會趕緊掙脫了鑰匙扣的鐵圈,高呼:“我自由了……我自由了……”然後他啪嗒落在了地上,一骨碌掉進了暗溝裏。

就在他興高采烈的'慶祝自己自由的時候,他瞧見主人走了。他急忙高呼:“主人,我在這了,你別把我丟了呀!”可他的呼叫聲主人一點也沒聽見。

於是鑰匙只能躺在暗溝裏,每天被數十雙腳踩來踩去十分痛苦,他不由得開始懷念和鑰匙扣在一起的日子,有鑰匙扣的保護,他永遠被主人重視,可如今,他哭了。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3

生氣!剛纔老孃誤加入一個博士羣裏。

有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羣裏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這時我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羣裏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後,然後老孃就被踢出羣了。

有文化真可怕!

知識可以給你帶來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經驗可以讓你更快的解決問題。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4

帕瓦羅蒂三十歲那年初夏,他應邀來到了法國的里昂參加一個演唱會。他提前一天趕到了里昂,晚上就住在歌劇院附近的一個小旅館。由於旅途的勞累,帕瓦羅蒂感到很疲倦。爲了不影響第二天的演出,便早出睡了。可是沒過多久,就被隔壁房間傳來的嬰兒啼哭聲吵醒了,而且萬萬沒有想到,那孩子竟一直啼哭不止。帕瓦羅蒂用被子矇住了頭,但那啼哭彷彿是具有魔法的歌聲,頗具穿透力,仍不斷在他耳旁縈繞。這讓帕瓦羅蒂十分苦惱。這樣折騰了將近半個小時之後,他只好披着被子在地上散步,心中一次次祈禱着孩子的哭聲趕緊停止。可那個孩子根本沒有要停止的意思,而且每一聲都跟第一聲一樣洪亮。無奈之下,帕瓦羅蒂索性就把孩子的哭聲當作歌聲來聽,漸漸地他竟佩服起那個孩子來:我唱歌到一個小時後嗓子都要沙啞了,可這個孩子的聲音爲什麼會依然嘹亮?難道小孩子有什麼了不起的方法嗎?如此一想,帕瓦羅蒂立刻興奮了起來。他發現小孩子的哭竟然很有學問:孩子哭到聲音快破的臨界點時,會把聲音拉回來,這樣聲音就不會破裂,這是因爲孩子的哭的時候是用丹田發音而不是用喉嚨。又聽了一會兒,帕瓦羅蒂也開始學着用丹田發音,試着唱到最高點,永遠保持着第一聲那樣的洪亮。帕瓦羅蒂練了一個晚了。第二天演唱會上,他們飽滿的聲音征服了觀衆。後來成了偉大的歌唱家。

啓示:孩子的哭聲和糟糕的環境已是既成事實,關鍵在於能否直視承認,並採取正確的`態度,做到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大師帕瓦羅蒂便做到了這一點,他並沒有讓孩子的哭聲左右了自己,讓煩燥影響自己傾聽的耳朵。在那一刻,煩惱既然躲避不掉,他就接受了,把哭聲當歌聲來聽,這反倒化解了煩惱,把壞事變成了好事。一個職業者的敏感和思辯讓他從煩惱中梳理出演唱的真諦,爲他的成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反之,如果當天帕瓦羅蒂把哭聲只當哭聲,把煩惱只當煩惱,一通吼罵,或者煩惱之下離開旅館,再或者找那孩子的父母抱怨,那麼他就不會領悟到演唱的技巧,說不準還會影響到第二天的演出,甚至影響到他的整個演藝生涯。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5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考慮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裏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他找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於是就帶着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着禁慾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慾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着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絕對不愁爲自己的慾望找不到藉口的。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少有時間享受;我們有越來越大的房子,但越來越少人住在家裏;開發了很多新藥,卻健康不在;有很多食物,卻無營養可言;到月球去然後回來,卻發現過個街到鄰居家有多麼困難;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對自己內心世界一無所知;擁有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最多的自由,但一點也不快樂。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6

一個農夫的家裏總是有老鼠到訪,於是他安裝了一個捕鼠器。

一隻老鼠透過牆壁上的洞,看見農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擺弄一個捕鼠器,急忙跑到農場的院子裏發佈警報。

但院子裏的雞、豬、牛等動物均一笑置之,認爲與自己無關。

當天晚上,一條毒蛇被捕鼠器夾住了,農夫的妻子趕來查看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爲給住進醫院的妻子補身子,農夫把雞殺了。

鄰居和朋友們聽說了此事,紛紛輪留照顧農夫的妻子,爲了款待他們,農夫又把豬殺了。

後來農夫的'妻子毒發不治而死,許多人前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殺了牛款待。

一個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雞、 豬、牛等動物失去了生命。

故事寓意:

小朋友們,你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什麼呢?有些時候你所遇到的事,其實已經有人告訴你了,你自己不留意最後導致缺口越來越大,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失敗了。我們不要認爲一切事都說的那麼無關緊要,我們要儘量懂得體諒對方,對方告訴你的某些事,對你來說都是一個選擇!千萬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哦!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7

有一天,一隻蝦慢慢的爬出來溜達。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

於是它問螃蟹,“你身上的紅色真好看,我要怎樣才能和你一樣呢?”

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

蝦聽後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着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曬死了。

故事寓意:

故事裏的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活動的規律和生活習性,盲目跳到岸上去曬太陽,可見,迷失自我的過程,也就是釀造悲劇的過程哦。其實生存的道理很簡單,只要不模仿別人就行了,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8

在伊朗的德黑蘭皇宮,你可以欣賞到世界上最漂亮的馬賽克建築。那裏的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顆顆璀璨奪目的鑽石鑲嵌而成。走近細看,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流光溢彩的“鑽石”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鏡子的碎片。

只不過,當初這座宮殿的設計者打算鑲嵌在牆面上的,並不是這些鑽石般的'小小碎片,而是一面面碩大的鏡子。但是,當第一批鏡子從國外運抵工地後,人們驚恐地發現鏡子被打破了。承運人忍痛將這些破損的鏡子丟到了垃圾堆,並把這個壞消息通知建築設計師。

形狀分割線

令人驚訝的是,該設計師並沒有爲此大發雷霆,而是命令手下人將所有丟棄的鏡子重新撿回,並僱了許多工匠將殘破的鏡子敲成更小的碎片。一切就緒後,按照這名設計師的構思,工人們將這些碎片鑲嵌到牆壁和天花板上,於是碎片就變成了“鑽石”。

置身於這座宮殿,審視四周由不計其數的小小碎片點綴的牆壁時,你或許會爲設計師的巧思嘖嘖稱奇,或許更會爲人生的意義陷入沉思。

當初,誰也沒有料到完好的鏡子會變得殘缺不全,更沒有料到支離破碎的鏡片會成爲完美無瑕的藝術品。

形狀分割線

在人生中,有多少次,當挫折與失敗突然來襲時,我們的夢想、熱情被侵蝕得千瘡百孔,就像那完好的鏡子被打得粉碎一樣。

當人生的碎片簌簌掉落時,千萬不要以爲那就是世界的末日,千萬不要讓碎片拋撒一地,應該去撿拾起那些碎片,重新上路,用生命的碎片書寫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傳奇。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19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髮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髮夾整理她的秀髮,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裏,拿走了一個髮夾。

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便到三公主房裏拿走一個髮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髮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

於是,七公主的髮夾只剩下九十九個。

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髮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髮夾?”

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裏想說:“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地彆着一百個髮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

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髮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髮因爲少了一個髮夾,全部披散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想當然的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

【哲理】爲什麼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補足?一百個髮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髮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

但正因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0

夾山善會禪師和定山神英禪師邊走邊談論法義。

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皆虛妄,連佛性也不執着,就能超越生死。”

夾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見地:“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兩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見大梅法常禪師,並陳述各自的見解。夾山問大梅法常禪師:“我們兩個人的見解,不知道誰的纔對?”

“一親一疏。”意思是一個說得比較對,另一個說得比較差。

夾山問:“是哪一個人比較對呢?”

大梅法常禪師回答:“你們先回去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夾山禪師又去追問大梅法常禪師:“到底哪一個人的'論點比較對?”

大梅法常禪師大喝:“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

禪是超越兩邊,不立不廢,直指人心的法門。夾山認爲超越生死,必須心中有佛,定山認爲解脫生死,連“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無的說法,就好比說“只剩半杯水”和說“還有半杯水”,只是觀點不同而己。

夾山不明白,非要問個對與錯,於是落入言語、思想的分別,難怪大梅法常禪師要呵斥他不對了。禪一問是非對錯,當下便落入二元對立,因此,學禪者如果還執着於好壞、是非、對錯、大小這種種差別相,就會與禪心相違,背道而馳。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1

19世紀,在鬥牛盛行的西班牙,一位勇敢的鬥牛士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了。他們的約會和擁抱充溢着生活中的每個時刻,甚至就連在鬥牛的競技間隙,兩個相愛的人也不會忘記用目光彼此問候。

鬥牛是一項十分危險的運動,每次她上場,她都要親吻他的額頭,祈望着把幸運給他。在他們剛剛偷嚐了愛的禁果不久後的萬聖節,一場舉國矚目的鬥牛競技開始了。這場比賽的獎金足可以讓他們舉行婚禮,兩個人都很興奮。觀衆的驚叫聲隨着他和牛之間的每一次交鋒起落着。她站在最前面一排的看臺上,心隨着競技場上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而驟跳着,不停地禱告着他平安平安再平安。災難還是發生了,當他又一次揮舞着長劍刺向那頭已經鮮血淋漓的公牛時,被腳下的一塊小石塊絆倒在地,憤怒的'公牛把他挑向天空,一次、兩次、三次……鋒利的牛角刺穿了他的心臟,她在人們的尖叫聲中暈倒在地……

20年後,又一個萬聖節,她將珍藏了20年的紅腰帶一點點地纏繞到兒子的腰間,然後,親了親兒子的額頭,兒子向她點了點頭,走向了鬥牛競技場,當她目睹着場上那頭黝黑色毛皮的公牛在兒子的長劍下倒下去時,淚水迷濛了雙眼。看臺上,掌聲和歡呼聲海嘯般響起。她擡起頭,看向天宇,喃喃而語:“你看到我們的兒子了嗎……”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2

一日,有一位高僧途經莊稼地。

田裏的漢子看這個和尚深一腳淺一腳地冒着酷熱趕路,就譏笑道:師父走得這麼急,是不是找不到地方打秋風了?

高僧一聽這漢子的話,就停下腳步說道:如果說我去打秋風,那你又在做什麼?那漢子高傲地說道:我在播種、耕地,期盼豐收!

高僧微微一笑:那看來我們也算是同行了!

那漢子一臉譏諷的樣子,說道:你也是耕耘者?

高僧仍舊微微一笑:只不過我和你的耕耘方式不一樣而已!

那漢子滿臉疑惑地問道:有何不同?

高僧言道:你播種耕地,需要有犁,需要有牛,而且要有一塊地和良種,再加把勁才行。到頭來這收成是否好,還要看你當初耕的地是否鬆軟,用的牛是否強壯,種的地是否肥沃,使的勁是否得當,節氣是否平穩。即便最後你確實有收成了,那收到的糧食又能爲天下多少飢苦的人填飽肚子呢?

那漢子聽高僧這麼一說,臉上掛着不服氣的表情說道:那你又能爲天下蒼生做些什麼呢?

高僧還是微微一笑:我以衆生的心靈爲田地,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作爲種子,以深厚的修爲作爲耕牛。我在芸芸衆生的心田,播上開啓智慧的.種子,以深厚的修爲爲執迷的人開墾前行的道路,從而使衆生拔出煩惱,得到安樂,並以他們在心田中成長起來的智慧,去開拓更廣博的財富。而他們又以開悟的心,去四處廣傳善緣,讓更多的人在心裏種下啓智明慧的種子,使更多的人得到恩惠。

那漢子聽完高僧的話,不禁面帶羞色,俯身拜倒於高僧的腳下。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3

應邀去參觀朋友的新居。

整個房間佈置得典雅、舒適。暗花的乳白色窗簾透着淡淡的天光,柔嫩的文竹在潔淨的玻璃茶几上牽繞,純木的電視臺櫃、闊葉的植物圍繞着客廳的中心——墨綠色的粗呢沙發。客廳裏的物件都各得其所,站在它們應在的位置,共同散發着主人渴望的溫情、閒適的格調。

可是,那出自名品“曲美”的沙發,在扶手、靠背上都被主人蓋上白色繡花的沙發布,彷彿綠洲上的幾塊沙漠,破壞了整體的協調。我的目光變得有些跳躍。墨綠色的`典雅華貴被分割後,不再能體現設計者當初想要表現的深色粗呢與線條流暢的木質相親的粗獷中的細膩,協調中的精細。

朋友在我們的請求下,撤下沙發布,又小心地蓋上。並解釋說,沙發套雖然可以洗,但洗過之後肯定會破壞料子的質感,蓋上布就可以多保持一下沙發的美了。

我張張嘴,想說點什麼又沒說。

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給我做了一件漂亮的花棉襖,爲了不弄髒,多穿幾次,媽媽給我套了件她的外套改制的藍色卡其布外罩。每次我想脫掉外罩展示一下棉襖的漂亮,總遭到她的訓斥和之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你喜不喜歡你的花棉襖?喜歡。你希不希望每年都能穿?希望。衣服洗多了會不會舊?會。怎樣才能讓衣服不髒?套一件外罩。

結果,每次穿上那件漂亮的花棉襖時,我就比平時更醜。

珍惜的結果變成過錯。這似乎就是生活中常有的悖論。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4

麥道飛機制造公司的前身道格拉斯公司是由唐納德·道格拉斯於1921年創建的,開始時主要生產運輸機和軍用飛機,例如他們製造的DC-3運輸機,至今仍被公認爲是飛行史上最重要的運輸機。但二戰後期,唐納德開始考慮開發大型民航客機的市場。當時他很想得到東方航空的一批訂單,但以民航客機爲主打的波音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肥肉,競爭可想而知。因此兩家都拿出了最佳的設計方案和最優惠的價格。

道格拉斯公司提出的DC-8s型客機的設計方案和波音公司的方案,無論投資還是品質都旗鼓相當,但唯一的缺點是DC-8s的噪音指數偏高。那時候,東方航空公司的主席是埃迪·裏肯巴克,一個二戰復員的老飛行員。埃迪對道格拉斯生產的戰鬥機頗有好感,因此私下對唐納德說:“我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把計劃書拿回去改一改,如果能保證噪音指數比波音低,我就選道格拉斯公司。”

唐納德跟工程師們連夜開會,研究改進方案,但最後大家一致認爲以道格拉斯目前的'技術水平,沒辦法把噪音降得更低。第二天,唐納德找到埃迪,把研究結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聽了唐納德的話,埃迪一點兒也不驚訝,“我知道你們做不到,我只是想看看道格拉斯公司誠不誠實。這1。35億的訂單是你們的了!”

——在誠實面前,任何的噪音動搖不了信任。

經典的哲理故事 篇25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爲,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禮義,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人生哲理小故事: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爲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