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尼羅河畔文字由來範例

尼羅河畔文字由來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1799年,法國拿破崙率軍遠征埃及。一個法國青年軍官在尼羅河口的羅塞達城附近,意外地發現一塊石碑。石碑是用黑色玄武石做的,上面像其他埃及古蹟一樣,雕滿了各種小圖畫,所不同的是上面刻有古希臘文字。這位軍官對石碑上的圖畫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弄明白上面的圖畫是什麼意思,於是他就把石碑帶回法國。這塊石碑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羅塞達石碑”。

尼羅河畔文字由來

年輕軍官請教許多學者,經鑑定石碑是希臘人統治時期的。學者們都想譯讀它,但都沒有成功。直到1882年,一位名叫商博良的法國學者,終於把這個謎揭開了。他花了20年時間,弄明白了石碑上奇妙圖畫的意思。原來這是公元前195年埃及祭司爲歌頌國王的功績而寫的頌詞。石碑上部是古埃及的圖畫文字(象形文字),中部是世俗體文字,下部是古希臘文字。從此,古埃及歷史寶庫的大門被打開了。

古埃及的圖畫文字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逐漸變化而來的,而且對後來的歐洲各國文字產生了很大影響。它是人類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圖畫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的早王朝時期,發展成爲象形文字,即借用圖畫來表達一些具體事物的概念。如“太陽”用“⊙”來表示。若是寫一個句子,就要把一些圖畫符號組成一個複雜的表意圖形。埃及現在珍藏着一塊公元前3000多年刻有圖畫文字的石板,上面刻有古埃及第一個王朝建立者那美爾用權杖打一個跪着的俘虜。俘虜的上面是一隻鷹,它的一隻爪子抓着一根穿在人鼻子上的繩索,另一隻爪子則踏着六棵植物。原來,這組圖畫文字是表示國王那美爾在戰爭中俘獲了6000名俘虜。

隨着社會的發展,簡單的圖畫文字已滿足不了日益複雜化的語言需要,於是出現了音節符號和24個輔音符號。到了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040~前1786年),圖畫文字簡化成一種草體字,稱爲祭司體(即僧侶體)文字。這種文字是用菜汁和煙渣做的墨汁,寫在一種“紙草”(像蘆葦一樣的植物莖幹,剖開後連續成片,經過壓平,曬乾製成紙)上,主要是禱文、咒語,藏於死人的墓中。後來又演化出一種世俗文字。希臘人征服埃及後,又出現了用希臘字母書寫埃及語的科普特文。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從此阿拉伯語逐漸成了當地居民的語言,而古老的埃及文字卻變成了死文字,無人知曉,古埃及的歷史也鮮爲人知了。

從圖畫文字演化來的24個輔音符號,雖然不是字母,但對後來腓尼基人創造的字母文字產生了很大影響。腓尼基人的字母后來成爲希臘字母的基礎,而羅馬人的拉丁字母又是根據希臘字母創造的。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是現代歐洲各國字母的主要來源。因此,古代埃及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