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世界茶葉第一書--《茶經》範例

世界茶葉第一書--《茶經》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揚子江心第一泉,

世界茶葉第一書--《茶經》

南金來北鑄文淵;

男兒斬卻樓蘭骨,

閒品茶經拜羽仙。

這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詠茶》詩。詩中除表達了他志在疆場衛國殺敵,不念兒女之情的諍諍誓言外,還描寫了他戎馬倥傯(kǒng zǒng)之餘的活動:品味品味《茶經》,領略領略飲茶情趣,祭拜祭拜羽仙。

這《茶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這“羽仙”是一位什麼樣的神,值得文大祥對他(它)如此關注呢?

原來,這《茶經》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部關於茶葉的專著,而這“羽仙”就是這部專著的作者陸羽,人稱“茶仙。

陸羽,字鴻漸,別號竟陵子。大約在唐朝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出生在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縣)。

關於陸羽幼年時的生活,有一段傳奇故事。

在唐朝開元年間,竟陵西北的覆釜洲上,有一座名叫龍蓋寺的寺院。寺院裏住着智積禪師。

公元733年的一天,智積燒了香,誦完了經,便信步走出了寺院,準備到湖邊轉轉。還沒等他走多遠,就聽見湖邊蘆葦叢中羣雁鳴叫,還不時傳來嬰兒的啼哭聲。智積覺得奇怪,便順着聲音尋去。只見幾隻大雁用翅膀覆蓋着一個嬰兒。智積很是詫異,自言自語地說:“這孩子將來定非等閒之輩,要不大雁怎麼會這樣保護他呢?”於是,他輕輕撥開大雁的翅膀,把嬰兒抱回了寺院。這嬰兒就是後來的陸羽。

在這段傳奇故事中,儘管某些情節是出於後人的虛構,但陸羽由智積禪師撫養成人卻是事實。

陸羽是3歲的時候被人送到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見他聰明伶俐,便很高興地收養了他。智積在收留他的當時,就有了打算,準備等他長大後,讓他皈(guī)依佛門,繼承自己的衣鉢。誰知,事與智積禪師願違。在木魚聲中、香菸繚繞里長大的陸羽,卻不喜歡剃度爲僧,他一心只想着學習佛理以外的文化知識。這使智積禪師很是生氣。智積禪師對他說:“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就是希望你能修得正果。沒料到你竟這樣叫我失望。從今往後,你若是能潛心誦經,我便既往不咎;若是執迷不悟,就去清掃廁所,打掃庭院,放牧牛羣吧!”

智積禪師本以爲陸羽聽了這話會回心轉意,承認錯誤,跟他讀經禮佛。沒料到,陸羽只是默默地聽完了他的這番話,並沒有表示什麼。第二天一早,陸羽竟很早起了牀,清掃了廁所,打掃了院子,簡單吃了點飯,趕着牛羣出去放牧了。當時,陸羽只有10歲。

陸羽的態度激怒了智積禪師,他訓斥陸羽說:“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假如不是看在佛主的份上,我早把你驅除出山門了!”說完,又命令陸羽伸出雙手,狠狠打了兩下。然而,訓斥也好,體罰也好,陸羽仍不改初衷。放牧時,他在牛背上用竹籤劃字;清掃庭院時,他邊清掃邊默默地揹着前人的詩賦。後來,終於因學習而迫使他離開了龍蓋寺。

陸羽12歲那年的一天。他不知道從哪兒搞到了一篇漢代著名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寫的《南都賦》。那優美而勢如貫珠的文字,深深地把他吸引住了。他看了兩遍還覺得不過癮,又學着私塾裏學童的樣子,正襟危坐地大聲朗誦起來。引得廟裏的和尚都停止了唸經,聽他朗誦:“……於是暮春之禊(x),

ì無已之辰,方軌齊軫,祓(fú)於陽瀕。朱帷連網,曜野映雲。男女姣服,駱驛繽紛。……”

陸羽正讀得來勁兒,不曾想,智積禪師怒衝衝地來到了他的身旁。智積禪師一把奪下他手中的《南都賦》,厲聲喝道:“我看你是得寸進尺,竟敢在這裏高聲朗誦,壞我僧心。快給我滾到菜地裏拔草去,省得你閒着難受!”

此時正是夏季,陸羽含着眼淚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在菜園子裏拔着草。他邊拔邊回想着近兩年來發生的事,越想心裏越痛苦:歲月一天天地過去,我卻不能學習詩書,這如何是好呢?突然,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的腦子裏冒了出來:“逃!逃離寺院,不再在這裏受罰捱打!”

陸羽拿定了主意,便趁這外出拔草的機會逃了出來。從此開始了他漫遊、研究的生活。

唐朝時,各寺院飲茶成風。和尚們寧可食無糧,不可飲無茶。受這種環境的薰陶,陸羽從小就喜歡飲茶。但待他長大後,他已不僅僅滿足於飲點好茶,而是把心思用在研究有關茶的各種問題上了。

爲了考察各地茶葉的情況,他走川東,過鄂西,奔豫北,遊越州(今浙 江紹興),至無錫,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他還親自上山採茶,供自己品飲、研究之用。他的好朋友、詩人皇甫冉,曾作詩描寫過他上山採茶的艱辛,並對他這種艱苦的勞動,予以深切的關懷。

在一首《送陸鴻漸山人採茶》詩中,皇甫冉寫道:

千峯待逋客,香茗復叢生;

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磐聲。

這道詩讓我們體驗到陸羽採茶的個易:千峯萬壑,香茶叢生。陸羽獨自 一人,來到深山中,不知疲倦地採着茶葉。那寂靜幽深的山巒,離寺院很遠很遠。

然而,艱辛的耕耘,必有收穫。陸羽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終於在漫漫長夜裏、幽幽孤燈下,寫出了《茶經》這部不朽的名著。

《茶經》是一部歷史和實際考察相結合的關於茶的專著。全書共3卷,分爲10篇,約7000餘字。別看它的字數不過一萬,但它的內容卻極爲豐富。言簡意賅地論述了茶的起源、茶樹的性狀特徵、茶樹的生長環境、茶樹的栽培利用、茶樹的品種鑑定;煮茶工序和水質品位;飲茶器皿、飲茶風俗,以及茶葉的優劣等。

史書上稱,由於《茶經》的出現,“天下飲茶之風更盛”。這話雖有誇張,但《茶經》在茶的發展和傳播史上,的確起了重要的作用。《茶經》問世以後,便不脛而走,人們爭相傳誦。在日本,陸羽被稱作“中國的茶祖”。日本人說,陸羽同日本的茶道(日本一種傳統的品茶儀式,一般在招待客人時舉行,以示對客人的敬重)有着很深的淵源關係。

《茶經》一書嘉惠了後人,後人也沒有忘記陸羽的功績。公元804年,陸羽在浙江湖州逝世。從此,人們便奉他爲神。據記,唐朝的茶館都把陸羽的陶製塑像擺供在茶爐上,求他保佑茶水清香、茶館生意興隆。人們還傳頌着他的軼事,對他進行懷念。

其中一則故事說,陸羽最會煮茶,他煮的茶有着獨特的香味。他在龍蓋寺的時候,除了幹雜活,每天都要給智積禪帥煮茶。而智積禪師則是非陸羽煮的茶不飲,說是別人煮的茶味道個純。當陸羽離開龍蓋寺後,智積禪師爲沒好茶飲煩惱了好多年,甚至拒絕飲茶。後來,代宗皇帝召智積禪師進宮宣講佛法,宣講前,代宗讓人給智積禪師獻上一杯茶。智積禪師頓覺清香襲人,端起茶杯一飲而盡。飲過這杯茶,智積禪師顯出很感嘆的樣子對代宗說:“貧僧好久沒有飲到這味道純正的.茶了,這茶水就像我兒鴻漸所煮的一樣!”聽了智積禪師的話,代宗哈哈大笑起來,對智積禪師說:“大師所言不差,這正是陸羽煮的茶。朕知道大師喜歡飲陸羽煮的茶,便專門派人宣他進宮,爲大師煮上一杯。”代宗說完,就讓陸羽出來拜見智積禪師。

這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它說明的是,陸羽有着精湛而獨到的煮茶技藝,以至離別多年的智積禪師,仍能品出他煮的茶味。[-(@_@)-]

還有一則故事說,陸羽對煮茶的水特別有研究。一天,湖州刺史李季卿因事到了維揚,住在揚子江畔的賓館裏。李季卿早就聽說陸羽有一手煮茶的絕活,便派人把陸羽請了來,對他說:“陸羽先生對茶有研究,這早已是天下盡人皆知的事。我也是久聞先生大名,只緣沒有機會相見。現在,揚子南零這天下煮茶第一好水又近在眼前。本是二妙千載難逢,而今天我卻有幸相 遇,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呀!我馬上就派人去南零取水,請先生爲我煮茶,不知意下如何?”

陸羽笑着說:“既然大人如此看重我煮的茶,那我就不客氣了。您派人去取水吧!”

李季卿見陸羽答應了爲他煮茶,很高興,忙吩咐手下軍士帶着水桶駕着小船到南零去取水。這邊,陸羽準備好了煮茶工具,只等南零水一到,就開煮。

不久,水取回來了。陸羽低頭往水桶裏看了看,用勺子舀了點揚了揚,對取水的軍士說:“你取的這水雖然是江水,但卻不是正宗的南零水,它好像是岸邊的江水。”

軍士狡辯說:“我划着船去的南零,見到我的人,不下一百,我怎麼敢弄虛作假?”

陸羽沒說什麼,把桶裏的水倒去了一半,又用勺舀了些水揚了揚說:“從這往下才是南零水。”

軍士聽了這話,大吃一驚,忙磕頭謝罪說:“先生說的沒錯,是我不對。我從南零取水回來,到岸邊時,發現桶裏的水晃盪出了一半。我怕刺史大人責備我取的水太少,就舀了點岸邊的水來湊數。沒想到先生一眼就看了出來。”

刺史李季卿在旁邊聽了陸羽和軍士的對話,十分驚奇,讚歎陸羽說:“先生鑑別水的能力真神!”

唐朝詩人溫庭筠在《採茶錄》中記有這段故事,唐朝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陸羽一生致力於茶的研究,並有着自己的做人準則。他對朋友非常真摯,因而,許多人都願做他的朋友。像大書法家顏真卿、和尚詩人皎然等,都是他的莫逆之交。皎然爲他寫過很多首詩,《唐詩三百首》中的《尋陸鴻漸不遇》,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詩云: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呔,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這首詩是陸羽遷居後不久,皎然前去拜訪不遇所作。詩人用清淡的筆調寫道,陸羽遷居後的新家雖然離城不遠,但卻很幽靜,要沿着野外小路,直走進桑麻叢中才能見到。他的住宅外的籬笆旁種植着菊花。這些菊花大概是遷來後才種上的,所以,雖然到了秋天,它們還沒有開花。我走過去敲他的院門不但無人應聲,就連狗的叫聲都沒有。無奈,我只好去問他西邊的鄰居。鄰居告訴我,陸羽進山裏去了,每天回來都要到太陽西下。

陸羽才華橫溢,但卻淡泊名利。在他晚年,德宗皇帝曾拜他爲“太子文學”,“太堂寺太祝”,讓他到朝廷爲官,可他毫不動心。他謝過皇帝的恩德,繼續在苕溪(今浙江西北部)過着隱居的生活。他經常獨自在山林中漫步,拍打着樹幹誦吟着詩歌。有時觸景生情,還會痛哭失聲,或者仰天長嘯,完全過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日子。

陸羽對名利淡泊,而對情誼卻十分看重。他小時候由智積禪師撫養長大。儘管後來的日子智積禪師對他很不好,但他逃離寺院後,仍沒忘記智積禪師的養育之恩。當智積禪師圓寂(和尚逝世稱圓寂)的消息傳到他的耳中時, 他十分悲痛,並揮筆寫了一首《六羨歌》來明志寄懷。

陸羽懷念故土,故土的人們也沒有忘記陸羽。爲了紀念他,竟陵人在他的故居建了一座陸公祠,併爲他塑了像。竟陵縣城內有一口三眼井,深近百尺,井水清純甘甜。陸羽在竟陵的時候,曾常來打水煮茶,因此,竟陵人稱這口井爲“文學泉”。還在井旁豎立了一座“唐處士陸鴻漸小像碑”。

不獨陸羽故土的人們懷念陸羽,中華民族的子孫,乃至一切喜歡中國共茶人們都懷念陸羽。人們是不會忘記這位爲中國茶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有功之臣的。

陸羽故鄉的人們把竟陵城裏那口百尺深的井,稱爲“文學泉”,爲什麼這樣稱呼呢?我們在前面說過,在陸羽晚年,德宗皇帝曾任命他爲“太子文學”,但陸羽沒有就職。雖然如此,人們仍然用這官職來稱呼他,叫他“陸文學”。因此,故鄉人便稱那口井是“文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