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說話要看對象示例

說話要看對象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小編爲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閱讀欣賞,更多精彩的故事盡在本站。

說話要看對象

(一)說話要看對象

孔子帶着他的幾名學生出外講學、遊覽,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點乾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繮繩,跑到莊稼地裏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一貫能言善辯。他憑着不凡的口才,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儘管費盡口舌,可農夫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幹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於是他走到農夫面前,笑着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麼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再說了,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纔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的意思也消釋了,於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纔算有口才,哪像剛纔那個人,說話不中聽。”

看起來,說話必須看對象、看場合,否則,你再能言善辯,別人不買你的賬也是白搭。

[-(@_@)-]

(二)熱忱的境界

明朝萬曆年間,中國北方的女真族爲患。皇帝爲了要抗禦強敵,決心整修萬里長城。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卻早已年久失修,就連“天下第一關”中的“一”字,也已脫落多時。

萬曆皇帝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恢復山海關的本來面貌。各地名士聞訊,紛紛前來揮毫,但是依舊沒有一人的字能夠表達天下第一關的原味。皇帝於是昭告天下,只要能夠雀屏中選的,就能夠獲得最大的重賞。

這次,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後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

題字當天,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備妥了筆墨紙硯,等候店小二前來揮毫。只見主角擡頭看着山海關的牌樓,捨棄了狼毫大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臺裏一蘸,大喝一聲:“一。”十分乾淨利落,立刻出現絕妙的“一”字。旁觀者莫不給予驚歎的掌聲。有人好奇地問他:爲何能夠如此成功。他被問之後,久久無法回答。後來勉強答道:“其實,我想不出有什麼祕訣,我只是在這裏當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當我在擦桌子時,我就望着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就這樣而已。”

原來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點,正好面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際,剛好這個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數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這就是他能夠把這個“一”字,能夠臨摹到爐火純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其實,這個有趣的故事,正是反應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練習造就完美,熟練才能精通。舉凡一些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頂尖人士,儘管這些頂尖人物優點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領域開花結果。他們卻都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熱忱、專注與精通。因爲熱忱,所以能夠投入強大的動力與能量;因爲專注,才能心無旁騖勇往直前;也更因爲熱忱與專注,才能達到專業與精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