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岳陽樓記》精品教學設計大綱

《岳陽樓記》精品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設計思路:

《岳陽樓記》精品教學設計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啓發引導。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學習重點: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預習任務:

1、對照課下注釋,能翻譯全文。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2、課外蒐集有關“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爲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因此,有人說,岳陽樓就是一部文學史,連范仲淹也說“前人之述備矣”,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范仲淹沒有像李白登臨黃鶴樓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闢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岳陽樓記》從此名於世,傳於後。今天,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探討一紙文章天下傳的奧祕吧!

  二、明確學習目標。

找一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大家共同明確學習任務。師:本節課的任務比較的重,要想順利完成任務,就要靠大家肯自學,會合作,大家有沒有信心呢?

師:“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你們知道哪些?學生討論,多媒體出示。(《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等。)

 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讀懂文句,小組合作完成譯文。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如: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

四字短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薄暮冥冥 檣傾楫摧 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把酒臨風 喜氣洋洋

3、各小組展示自己翻譯課文的成果。(2-6組)對應段落展示,開火車的方式。1組讀課文(大家讀得很好,雖然沒有高歌入雲,慷慨激昂,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投入,這說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組展示對應段落的段意和文中發現的閃光點。6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確:

討論並歸納: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1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師總結:作者敘的是重修岳陽樓的緣起及作記的緣由,描寫的是洞庭湖的勝景,晴景,雨景,抒發的是觀景的悲喜情感,議論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2、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與“喜”?他們悲與喜的原因是什麼?作者認爲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究竟跟什麼有關係呢?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學生稍作思考,立即舉手回答)

學生:概括遷客騷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概括遷客騷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遷客騷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樂是在人民快樂之後才快樂啊!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十分準確,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到班上交流)

學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陽樓來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其實,作者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句話是范仲淹的心語,他想以《岳陽樓記》一文廣爲人知。

學生:其實作者想讓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先憂後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同學們感到很吃驚,唏噓了一下)大家不要驚訝,我是查閱有關資料的。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展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爲己任,以利民爲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爲此,就要不爲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這位同學能引經據典,見解精闢,很好。同學們還有其他的理解嗎?

學生: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但是,我覺得他的“憂君”帶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過,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着借鑑和教育意義。

教師:同學們對這句話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內涵,敢於陳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這種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用到學習上。其實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請大家談談。(學生靜靜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積極)

學生: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爲百姓考慮。

學生: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學生: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學生: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學生:孫中山爲了讓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王朝,奔走呼號,嘔心瀝血,英年早逝。

學生:現代歌手叢飛,爲了讓西部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竟然貸款捐助,而自己卻一貧如洗,乃至得了絕症無錢醫治。

……

教師:同學們,大家說得很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憂國憂民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的思想精髓,做一個胸懷祖國,心憂天下的當代公民。

  五、品讀,析語言。

教師: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憂國憂民,具有遠見的卓識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經典之作,以其規範、典雅、精緻的語言被世人所喜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邊讀邊劃)

教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根據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品味語言有哪些方法?

(學生自由說說,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可以從句式的角度來品味,因爲課文是駢句和散句的結合,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

學生:也可以從音韻方面來品味。因爲文章有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學生:還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哲理方面來品味。

學生:我覺得從詞語的運用方面來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師:同學們提供了這麼多方法,下面讓我們就把它運用到實踐之中去吧。

(學生分小組交流3分鐘後,再到班上交流)

學生:我很喜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於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說完後同學們熱烈鼓掌)

學生:我最喜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爲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學生:我最喜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這句話。它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爲“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

學生:我尤其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這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爲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

學生:我很喜歡“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係,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

學生:“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最富有詩意,我最喜歡。“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着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學生意猶未盡,還想說出自己的感悟)

教師:同學們不愧是個詩人,對語言有很強領悟力和感受力,老師被你們絕妙的語言深深感動了,希望大家在寫作時,學學這樣的寫法,運用這些經典的句子。

六、誦讀,重積累。

(學生讀讀背背這些句子)

  七、課堂小結。

教師: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爲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聖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下課!

  八、作業設置:

1、背誦全文。

2、寫一段《岳陽樓記》的導遊詞如何?

  板書設計:

先後 敘事:重修岳陽樓 作文以記

天天 ↓↓

下下 寫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憂樂 ↑↑

而而 議論: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憂樂

附教師下水文:

遊華山

暑假期間,單位組織集體旅遊,正好兒子也放假了,一家三口高高興興的跟隨大部隊一快去了西安一線的“紅色旅遊區”。風塵僕僕的旅途,雖奔波勞累,但也玩的很快樂。

旅遊的最後一天,就是爬華山。在車上,聽導遊小姐介紹說: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上到處是懸崖峭壁,山路險峻,有的地方筆直向上,只容一個人上下,有的地方成九十度的角度,如果有“恐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冒險,有好多女孩子爬上去,就下不來了,蹲在那兒哭,路很狹窄,又不能別人背,只能靠自己的耐性和膽量往下走,看來這些小姐們,哭過後,還要用自己的雙腳走下來。

很多人遊華山,視爲探險,在險中尋求自信與陶醉。唐代大文學家韓愈遊華山,好容易鼓足勇氣爬上了“蒼龍嶺”,回頭一望,見山路如此險絕,不禁大驚失色,想着這次可能回不去了,於是寫了遺書投下山澗。這裏的崖壁上就刻有“韓愈投書處”五個大字。這故事很可能是後人編的,但卻形象地表達了此境之險。有個八十多歲的老頭,登上華山後,大笑韓愈的膽小;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但登到險處,膽戰心驚,半途而返。華山之險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處,也就在這個“險”字上。我的身體素質很差,聽導遊這麼說華山的險峻,心裏就想放棄登山。呆在山腳下等大部隊,既不需要汗流浹背,也無險事迭生。即使枉費了那一張爬山的票,也不可惜。無奈,兒子死纏硬磨,非要我陪他爬上山頂,爲了給兒子做表率,我和愛人(有恐高症)還是硬着頭皮答應孩子的要求。最後,一家三口研究決定:既然來到山腳下,就要盡力去爬。如果中途實在爬不上去了,就原路返回。

同行者中有三個很胖的同事,害怕爬山吃盡苦頭,他們好不猶豫的選擇了坐索道上山。還有五個年齡大的同事在華山山腳下等着。不過,這幾個老同事都在華山腳下,花了八十元錢,他們和華山的各個險山風景合影了,也不枉此行!我們大部隊從 華山山腳的玉泉院起步,前者呼,後者應,兒子跑在前面,我和主人也看不見兒子的影子,路又那麼險,心裏急,一路上嘴裏不停的大聲喊着兒子的名字,人家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來,怎麼來到華山,老子落後兒子靠前了。沿山谷,走約二十華里,到達一處叫青柯坪的地方。其東側有一塊大石,刻有“迴心石”三字。從這裏往上就是華山的險途。這三個字是告訴那些體力不濟和膽子小的人,到這裏就可以原路返回了。同事們都很有毅力,沒有中途返回的。太陽也來湊熱鬧,高高的掛在哪裏,一點情面也不講,頂着烈日,我們攀一步,再攀一步,再一步。

大約一個小時零二十分鐘,“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絕美風景,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們的眼睛。好美的華山,雲天相接,好似來到九霄雲天裏,好險的華山,從山頂往下看,山路筆直向下,就像站在井邊往下看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的感覺。我一直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沒有自信。今天,我能登上這險峻的華山,看來我的身體還很過硬。可惜的是,登上北峯,主人的恐高症狀反應很厲害,不敢再攀登了。主人不敢往山下看,坐在那山頂的石頭上休息。兒子很疼他的爸爸,提議坐索道下山。我們一家三口,花了一百五十五元錢,坐索道下山了,體驗了一下坐索道的滋味,還是蠻舒服的,就跟坐飛機差不多。

有些東西光聽別人說,自己沒有親身體驗是感覺不準的。華山雖險峻,但並不可怕。我對華山的總體印象:華山,在險中讓人沉醉。華山,沒有桂林山水的風情萬種,也沒有灕江的“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芬芳,它有的是“雄奇壯美,空曠博大”。華山註定不能與險分割,他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幅絕世的畫卷,彼此輝映,相互映襯。

磨破雙腳的華山之路,劃破雙手的鐵索鏈條,令人膽戰心驚的筆直的石級,給了多少人一個信念: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華山的險峻時刻提醒登山的人,路在自己的腳下,只有憑藉自己纔可有“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勇往直前,風雨兼程,才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華山的險峻也給登山的人們平添了一種勇氣,平添了一絲信念,將堅定的步伐踩的更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