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張中丞傳後敘》教師版學案

《張中丞傳後敘》教師版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學習要求

《張中丞傳後敘》教師版學案

語言知識:讀懂文意,辨識、說明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用法。

文學知識:瞭解古代文學家韓愈。

 課文閱讀分析

認識本文的主要寫作特色是敘事與議論並重,從整體上把握前半議論與後半記敘之間的分工和內在聯繫;

理解課文前半部分議論是針對誣衊許遠的錯誤論調進行批駁,識別批駁中所用論據的類別,說明批駁中所採用的論證方法;分別概括張巡、許遠、南霽雲三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分析它們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簡要分析文中三個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襯作用,找出文中通過反面人我來襯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作者簡介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後人尊稱韓文公。

韓愈與柳宗元同爲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爲“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對六朝以來的駢文,提倡先秦、兩漢的散文,文學上主張“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他的文章,說理透闢,氣勢充沛,結構嚴謹,語言精煉,對當時及後代的散文創作都有重大影響。有《昌黎先生文集》

 題解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

張中丞,即張巡,鄧州南陽人。開元未進士。安祿山反,張巡起兵抗擊,同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共同守護睢陽,被拜爲御史中丞,故稱其張中丞。

“序”是文章體裁的一種,古人常用它來說明著作寫作出版的情況,和對作家作品的介紹評論,一般放在書前,變稱作“敘”或“引”。“後序”除具備“序”的作用外,還可對著作進行補充,批語或反駁,一般放在書後。本文是作者在閱讀李翰所寫的《張巡傳》後,對有關材料作的補充,對有關人物的議論,所以題爲“後敘”。

  背景

唐隸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慶緒(安祿山之子)部將尹子奇率領12萬大軍攻睢陽,張巡,許遠率兵匕千人堅守數月,終因糧盡兵絕,睢陽陷落,張巡及部將五十餘人犧牲,許遠被叛軍擄至洛陽,不屈而死。睢陽保衛戰遏制了叛軍的攻勢,捍衛了江淮地區人民的生命與財產,爲唐軍積蓄力量,準備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因而張巡,許遠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讚揚 傳頌。但當時一些坐觀睢 陽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爲自己的可恥行爲辯解,同某些嫉妒張,許功績的文人一起,散佈流言,對張,許等抗敵英雄詆譭。張巡的友人李翰寫了這篇補敘英雄事蹟,批駁流言蜚語,弘揚英雄精神,反對藩鎮作亂的散文名作。

 一、選擇題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

A)着重補敘。 B)着重刻畫人物。 C)敘事與議論並重。 D)分敘主要人物事蹟。

2.描寫南霽雲的細節有( )

A)記憶超人 B)拔刀斷指 C)抽矢射賀蘭 D)怒則鬚髯張

3.《張中丞傳後敘》歌頌的三個主要正要人物是( )

A.張巡,張籍,雷萬春 B.李翰,張巡,許遠 C.張巡,許遠,南霽雲 D.許遠,雷萬春,南霽雲

4、在《張中丞傳後敘》中,當南霽雲抽刀斷指時,'一座大驚,皆感激爲雲泣下。'對刻畫南霽雲的形象來說,這種表現方法是( )

A.對比反襯 B.心理刻畫 C.表情描寫 D.側面烘托

5、在《張中丞傳後敘》“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的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是 ( )

A、對偶和對比 B、對偶和反襯 C、排比和對比 D、比喻和暗示

6、《張中亟傳後敘》中張巡、許遠堅守的孤城是( )。

A.徐州 B.泅州 C.唯陽

1、C  2、B  3、C  4、D  5、A  6、C

 二、解詞題

1.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

2.遠雖材若不及巡者。

3.將其創殘餓贏之餘……

4.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

5.士卒僅萬人

6.顏色不亂

7.必以其言爲信

8.棄城而逆遁

9.其講之精也。

10.巡因一見問姓名。

ll.以此詬遠。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處其下。

14.具食與樂,延霽雲坐

15.不能通知二父志。

1.尤:責備 2.若:似乎 3創:傷.殘:弱 4 以:因爲

5.僅:近 6.顏色:神氣、面容 7.信:真 8逆:預先 9講:考慮

10.因:憑惜 11垢:誹謗 12.恨:遺憾 13.柄:權柄 14.延:請

15.通知:理解

  三、翻譯題

1.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2.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矣。  ?nbsp;

3.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

4、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答案:

1.人到即將死亡的時候.他的五臟六腑一定有一個地方先得病。

2.人相互作爲食物即將吃完.即使愚蠢的人也能計算日期而知道死的時間了。

3.在這時放棄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來計算;擁有強大的軍隊而坐觀成敗的四周都是。

4.他們堅守着一座城池.捍衛着整個天下.率領着幹百名越戰越少的士兵.抗擊着日益增多的百萬軍隊。

 四、簡答題

1、“後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韓愈爲什麼要寫《張中丞傳後敘》?

2、閱讀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自上,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雎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因拔所配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爲雲泣下。雲知賀蘭終無爲雲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選用了哪些細節刻畫南霽雲的形象?

(2)從這段文字看,南霽雲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語言、動作描寫南霽雲外,還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這個人物?

1、寫在文章後面的跋文叫後敘。因爲作者認爲《張巡傳》對張巡等的記敘有所缺漏,所以寫“後敘”對張巡,許遠等人的事蹟作出補充(或“爲彌補《張巡傳》的缺漏”)

2、(1)兩個細節:拔刀斷指,射塔明志。(2)嫉惡如仇,忠貞剛烈。(3)一是對比反襯:用賀蘭的卑劣行徑反襯南霽雲的凜然正氣;二是側面烘托:以“一座大驚”來烘托南霽雲的壯烈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