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巴黎聖母院》導學案及參考答案

《巴黎聖母院》導學案及參考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巴黎聖母院》導學案】

 學習目標:

《巴黎聖母院》導學案及參考答案

1、激發學生閱讀《巴黎聖母院》的興趣,在課堂導讀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自主閱讀。

2、消除閱讀《巴黎聖母院》中存在的障礙,大致瞭解小說的人物、情節及欣賞的角度。

學習重點:

如何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說主題。

學習難點:

對人性中“美與醜”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學法指導:

誦讀法、探究法。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家,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於文學,14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徵文獎。1827年,雨果發表《<克倫威爾>序言》,提出系統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被稱爲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隨後發表了戲劇《歐那尼》、詩集《東方集》《秋葉集》等一系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1831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

1851年,他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年的國外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的詩集《懲罰集》《靜觀集》、大型詩史《歷代傳說》以及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相繼問世。1870年,他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巴黎繼續參加政治運動。1885年5月,雨果病逝於巴黎,法國人民爲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2.寫作背景

在1828年初,雨果就開始醞釀《巴黎聖母院》這部作品,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當天,在波旁王朝垮臺的歡呼聲中,他才正式動筆開始創作,小說於1831年2月出版。小說的創作時期,正當雨果從政治上逐漸脫離保守派立場而傾向自由民主,文藝上逐漸脫離古典主義而提倡浪漫主義之際。

小說以十五世紀末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爲背景,自然可以視爲一部歷史小說,小說以一個吉卜賽女郎的經歷爲中心,描寫下層人物的生活。雨果注意描寫當時的歷史風貌,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這是十五世紀巴黎的一幅圖畫”。在小說中,中世紀的民間節日,上演神祕劇,推選醜人之王的古風得到細緻的描繪,特殊的流浪人社會,在街頭和廣場聳立的絞刑架、陰森恐怖的巴士底獄、巫術和鍊金術的流行、宗教享有的特權、國王隱蔽和行蹤不定的生活都一一得到再現。

1831年3月,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的((原序》中說:“幾年前,當本書作者去參觀,或者不如說去探索聖母院的時候,在那兩座鐘塔之一的暗角里,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可怕的單詞:ANARKH(注:希臘字,意思是命運)……這幾個由於年深日久而發黑,並且相當深地嵌進石頭裏的大寫字母……這些字母所蘊含的悲慘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他多方尋思、盡力猜測那痛苦的靈魂是誰,他爲什麼一定要把這個罪惡或悲慘的印記留在古老教堂的額角上之後才肯離開人世……正是由於這個單詞,作者寫下了這部著作。”雨果在這段文字裏明確地向人們提示了克洛德罪惡的一生、悲慘的一生以及《巴黎聖母院》的.創作緣由。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A級)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劫持( ) 畸形( ) 原形畢露( ) 毛骨悚然( )

覬覦( ) 遁入( ) 氣勢磅礴( ) 傾巢出動( )

2.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場作戲 ( )命是從 ( )羞成怒 面目猙( )

( )腕嘆息 白璧無( ) 前( )後繼 膾( )人口

 二、初步感知(B級)

1.主題概括。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 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 (人名)。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 (人名)爲救女郎捨身。書中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在作家筆下構成一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 的對比。小說揭露了 的虛僞,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爲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2.簡述《巴黎聖母院》中愛斯梅拉達這個人物形象。

3.簡述《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這個人物形象。

4.簡述《巴黎聖母院》中弗羅洛這個人物形象。

 三、品讀探究(C級)

1.同樣愛着愛斯梅拉達,弗比斯和卡西莫多的愛是不同的。請試舉一個例子說明。

2.雨果說:“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後。”請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節加以說明。

 四、學習反思(D級)

通過對《巴黎聖母院》的學習,你認爲應該如何看待人性中的美和醜?

 五、佈置作業(B級)

1.簡述卡西莫多最打動你心靈的一個場面。

2.簡述《巴黎聖母院》中一個令你難忘的情景。

六、拓展閱讀

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巴黎聖母院》賞析

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其他兩部是《悲慘世界》(被稱作“法律的命運”)和《海上勞工》(“事物的命運”),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傑作僅僅用了150多天於次年即已完稿,不愧爲曠世奇才!我們可以從研究古希臘悲劇中,把雨果的前輩古人所說的命運大別爲三類,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決,三是人與社會的或自然之間的衝突不可調和。固然,《巴黎聖母院》所敘述的命運,一個重要的側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穢、叛教,不信天主教誨,偏信鍊金邪術,爲淫慾所支配,終於導致他自己以及他所愛和不愛的人們統統滅亡——這是悲劇之一。而敲鐘人卡西莫多由於天生畸形,特別是他的既瞎又聾,阻止企圖營救愛斯梅拉達前來攻打聖母院的義民於前庭廣場,終至被他與國王派來捉拿這吉普賽女郎的軍隊上下夾擊,代表着黑暗中世紀鮮見的正義力量——那些下層社會的賤民全部被消滅,這是又一悲劇。無辜的跳舞姑娘不僅是一切慘遭統治歐洲長達一千年的歐洲愚昧黑暗勢力摧殘的可憐百姓中間的一個,也是他們的楚楚動人的形象,無論她怎樣辯白,無論人們怎樣出於義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脫被絞死的命運——這是悲劇之三。所有這些正是上述悲慘命運的三大契機或動因一齊發揮作用的慘烈結果。《巴黎聖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筆觸刻畫的就是那黑暗時代幾乎全部平頭百姓不可逃脫的這樣悲慘的命運。國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後面,他卻正是雨果拿出來示衆的血腥屠殺的元兇大憝!無辜慘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殘的民衆就是這部悲劇的真正主角。然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仍然要求我們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們拋灑眼淚的同時,要像雨果那樣“我睜開眼睛,看見了燦爛的晨星”,是的,應該永遠樂觀:“相信白晝,相信光明,相信歡樂”。雨果高唱着這鼓舞人反抗壓迫、衝破黑夜的詩句,奮勇前進,向人類廣佈他的人道主義呼聲,從30歲起進入了法國乃至全歐的浪漫主義創作更高更盛的時期。

巴黎聖母院,威嚴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視着滾滾河水、芸芸衆生,曾經是多少人間悲劇、人間喜劇的見證!在雨果的這部小說中,它彷彿有了生命的氣息,庇護愛斯梅拉達,證實弗羅洛的罪行,悲嘆衆路好漢嘗試打擊黑暗統治而英勇獻身的壯舉,驚讚卡西莫多這“渺不足道的微粒塵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劊子手踩在腳下的俠義行爲;它甚至與卡西莫多合爲一體,既是這畸形人靈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異軀殼的依託。在雨果的生花妙筆下,它活了起來,同時也以它所銘刻、記述並威武演出的命運交響曲增添了偉大作家的光輝。美麗的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建築藝術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時代就對建築藝術——尤其是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及至青年時代,他至少進行了三年的準備,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屢次親身鑽進聖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時廣泛閱讀有關資料,掌握了法國人引以爲榮的這座建築物所有的奧祕,便於1830年7月着手寫稿。他假託在那兩座巍峨高聳的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這樣一箇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說是這個支配人類的命運,事實上支配那愚昧時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確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就是爲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弗羅洛,還是卡西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衝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着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衝突,終於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死光的慘烈結局。我們在這部鉅著中看見的命運,就是在特定環境即中世紀的法國首都,愚昧迷信、野蠻統治猖獗的那個社會之中,發揮其橫掃一切的威力。《巴黎聖母院》作爲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正是由於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主義死板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巴黎聖母院》導學案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劫持jié 畸形jī 原形畢露lù 毛骨悚然sǒng

覬覦jì yú 遁入dùn 氣勢磅礴páng bó 傾巢出動qīng

2.(逢)場作戲 (惟)命是從 (惱)羞成怒 面目猙(獰 )

(扼)腕嘆息 白璧無(瑕 ) 前(赴)後繼 膾(炙)人口

 二、初步感知

1.浪漫主義 愛斯梅拉達 卡西莫多 善與惡美與醜 宗教

2.愛斯梅拉達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酷愛自由,純潔善良,富於同情心。她挽救誤入乞丐王國的青年詩人甘果瓦,當卡西莫多在烈日曝曬的廣場上遭到鞭撻,口渴得發出痛苦的呼號時,只有她對這個醜怪異常而深夜又劫持過她的敲鐘人表示了同情;她還敢於捨己救人,熱情天真,品格堅貞,清白無瑕,;是巴黎流浪人和乞丐的寵兒。 她熱情天真,致死愛着負心的法比,絲毫沒有懷疑他會欺騙和背叛自己。她品格堅貞,面對克洛德的淫威寧死不屈,最後無辜地被送上絞架。

3.卡西莫多外貌奇醜,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弗羅洛對他的養育之恩而極其感激。在愚人節被選爲“愚人王”,受弗羅洛指使劫持愛斯梅拉達。在受刑時對愛斯梅拉達的送水感動不已。他勇劫法場,把愛斯梅拉達救到聖母院悉心照顧,並深深愛上了她。最後他殺死了邪惡的弗羅洛,自己也抱着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而死。

4、副主教弗羅洛是宗教惡勢力的代表,外表道貌岸然,內心毒似蛇蠍,表面上過着嚴肅、清苦、刻板的生活,標榜高尚的德行,摒棄世俗的生活,甚至對節日的狂歡也表示反感和厭棄。內心裏卻貪求女色,對享樂充滿妒羨,對世人滿懷惡意。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愛斯梅拉達,一手造成了她的悲劇。他是虛僞的禁慾主義和淫邪本質的矛盾統一體。

 三、品讀探究

1.愛斯梅拉達將行刑時,她發現弗比斯沒死,他正坐在姑媽家的樓上冷漠地看着她,身邊有姑娘倚着,他不敢出面證明她無罪,還把門給關上了。這時,伽西莫多從教堂衝出來,揮着手打倒行刑的劊子手,把少女高舉肩頭,跳進了教堂,並用可怕的聲音叫道:“聖地!”

2.雨果的“美醜對照”原則體現在:愛斯梅拉達的美貌與卡西莫多的醜陋,她的善良與克洛德的狠毒,她的鐘情與弗比斯的輕薄,都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同一個人的身上也存在對比,例如弗比斯雖然英俊瀟灑,不但風流成性,而且極爲卑鄙,竟然在玩弄愛斯梅拉達之後,還帶領弓箭手去追她;敲鐘人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卻有顆善良的心,爲了愛斯梅拉達的幸福,他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四、學習反思(略)

  五、佈置作業

1.愛斯梅拉達被押到廣場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來證明愛斯梅拉達的無罪。加西莫多從教堂裏衝了出來,他揮拳打倒了劊子手,把愛斯梅拉達高舉肩頭,跳進教堂,用嘶裂的聲音喊道:聖地!卡西莫多搭救了愛斯梅拉達並將她安排在鐘樓塔頂。看着被絞死的愛斯梅拉達,悲痛萬分。他終於識破弗羅洛,就是害愛斯梅拉達的罪魁禍首。他抑制不住怒火向弗羅洛猛撲過來,把弗羅洛從頂樓上推了下去,最後他伴隨着愛斯梅拉達長眠於墓窟之中,以身殉情。

2.愚人節後的第二天,受弗羅洛的指使,意圖綁架愛斯梅拉達未成功而被巡邏隊抓住的卡西莫多被綁在廣場上示衆,在烈日下口渴難忍,遭受圍觀者的嘲笑和辱罵,只有愛斯梅拉達不計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裏,這個看起來愚鈍無比的人感動得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