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旅夜書懷》教學反思彙編

高中語文《旅夜書懷》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旅夜書懷》教學反思之一

我在設計《旅夜書懷》這首詩時,主要想抓住兩點:理解詩歌內容和學會題型的解題方法。事實證明,這樣做效果不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高中語文《旅夜書懷》教學反思彙編

我的設計如下:一、導入,圖像導入,聯繫出杜甫的晚年生活的介紹。二、走進文本。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整體感知詩歌內容。2、前兩聯分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3、聯如何理解?4、賞析尾聯。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讀杜甫詩《孤雁》,完成後面的題目。四、作業佈置。

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爲本,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爲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設計本詩的導語時, 想以新出奇,就想着能不能在上課伊始一下子就吸引所有學生的目光,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所以,我選擇了用泛而華麗的語句導入,試圖用好的語言來吸引學生。我一門心思想叫導語與衆不同,在奇與新上做文章,其他的就沒有考慮,犯了年輕教師經常會犯的通病:華而不實。導語是爲學生更好地學習文本服務的,不應該脫離文本。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追求新奇時不能忽略的知識體系和課堂教學重點。讓導語和教學新內容緊密聯繫起來,既能使學生了解文本的學習內容,又能明確文本的學習目標,這樣,更容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中。所以,我選擇了杜甫的晚年照片來衝擊學生的眼球,並配以他晚年生活境遇的介紹。如此,就和《旅夜書懷》的寫作背景聯繫起來,更容易讓學生走進文本。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彩的導語,也應該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每一篇課文有它自身的特點,導語也要據此量身定做。

新課程方案要求教師關注過程和方法,關注教學環境的設計、活動的設計,更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旅夜書懷》這首詩如何既考慮到欣賞的問題,又兼顧到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要反覆思考的問題。我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決定整個課堂都採取分組比賽的方式,學生回答問題,學生自己點評,教師適時點撥。我想這便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的時候,充分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回顧這堂課的前前後後,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很多。第一,自己總覺得挖掘還不夠深入,內容設計浮於表面。第二,沒有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雖然課堂氣氛很活躍,但總覺得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在支撐着,並不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了。第三,從準備到結束,自己的心態不能始終處於一種平穩的狀態。

總的來說,第一次上評比課,對我的影響很大。最大的感觸就是:上好一堂課真難。思考的越多越深入,越覺得沒法把握,好象一下子什麼也不會了,突然覺得不會上課了,覺得自己腦子裏的庫存太少,急需充電。這給了自己許多動力,也多了無形中的壓力。要想真正的上好一堂課,必須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奇。尤其是象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就要穩打穩紮,在平凡中求得實效。

  《旅夜書懷》教學反思之二

1.語文課程應該抓住語文教學的實質

語文教學的實質應該在於緊扣文本理解基礎上,加強學生在概括、組織和表達等語言能力的訓練,只有這樣,課才上得紮實有效。本節課設計的拓展環節,將自己喜歡的一句或兩句詩改寫成優美的散文,本環節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抓取畫面、融注情感、組織語言、恰當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課堂上佳段頻現。學生樂於動手寫作,敢於展示自己的習作。學習過程紮實、樸素、真實。

2.放手學生,引導學生

學習小組是學習的基本單位,每個小組都有一名語文學習的學科長和發言人,可以一人兼任,但是提倡學科長固定,發言人隨機。學科長在每次的學習中,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展開課前的自主預習;課堂上組織討論,收集問題,形成觀點,參與全班交流;課後督促檢查該科作業的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中會盡可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有所樂,學有所獲。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詩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討論交流中來,在教學設計時,我設計了“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句詩,自選角度,進行賞析”這個環節。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自由賞析,在小組或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賞析心得,其他小組評價補充。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可以從讀者和聽者這兩個角度去賞析文本,更容易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而且還可能生成很多個性化的理解。比如,有小組在賞析“天地一沙鷗”的'“一”字時,他們說這個“一”字除了有一種孤單孤苦渺小的感覺外,更能夠表現出詩人對自己志趣的一種堅守。

3.突出重點

本節課學習目標嚴格依據新課程的宗旨來設定。①依據課程標準,關注學生學情,確定的學習重點有針對性學習的難點。②從局部到整體,從品悟到實踐,梯度呈現,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③每一個環節中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讓學生感受階段性學習的學習效果,爲後面學習的推進做鋪墊。

4.語文課要突顯語文味

語文味的首要體現即讀。課標要求“涵泳”,本節課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環節,設計了齊讀初步感知、聽範讀跟讀賞析、個性化誦讀、小組合作誦讀等誦讀形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對詩歌情感有了更深地把握。在反覆的朗讀中,興趣濃厚,自然而然完成了背誦這個學習目標。

5.課件的恰當使用

課件的使用,其定位在輔助教學的層面上,不能將其變成一個圖片資料的堆積。本節課一共製作了7張幻燈片,這些幻燈片整體風格一致,相得益彰。

6.遺憾與不足

環節設計過多。一節課40分鐘,時間有限,在設計教學時,老是想着面面俱到。一節課的高效在於本節課學生對學習重點的掌握和難點的有效突破,以及學生的積極參與,不需要多而雜。這節課中,如果學生能充分地從語言、情感、表現手法等方面自主鑑賞評價詩歌。通過這個環節領會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有所感有所悟,時間充裕,學生就能分析鑑賞的深刻。但是,在設計時,我加入了在理解賞析鑑賞之後的改寫環節,時間非常緊張,功底好的同學也是勉強完成,更別提評價點撥。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就顯得不實效。如果能夠大膽地調整課時,在本環節留作下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並適時加以改寫指導,留足時間讓學生寫作,並充分在小組內交流,推選小組的精品參與全班交流,師生及時評價,學習效果肯定會大不同。

教師點評過多,學生點評略少。因爲教學設計環節過多,在教學時總是擔心時間不夠,有好多地方都是由我代替學生點評評價,這樣做似乎是節約了幾分鐘時間,但是這是與新課改的要求不符的。新課改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應該大膽地放手學生。學生的點評、補充、質疑,也許不一定準確,但是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師生關係纔是真正的主體與主導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