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公開課教案

高二語文公開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語文公開課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資料,歡迎閱讀哦。

高二語文公開課教案

  高二語文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2.瞭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爲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網絡篩選信息法、總結歸納法

2.研究創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薰陶。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教學方法:

1.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網絡信息篩選法、總結歸納法、改寫法

2.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材處理:

《滕王閣序》是一篇記述盛會的序文。是初唐文學家王勃一揮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親途中,到達洪州,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成,宴請賓客,閻都督聽說王勃之才,因此邀請王勃參加。

作者用生動的文筆,由地理風貌到自然、人文景觀,再到宴會,層層鋪敘,突現了滕王閣的壯麗,描繪出歡飲娛樂的場景;並且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在表現技巧上,文章的詞藻極爲豐富華美,其中不乏精闢之句,受到時人和後人的讚賞。文章多用典故,簡練含蓄。結構也很緊湊,前後互相呼應,脈絡十分清楚。

《滕王閣序》能成爲千古傳頌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學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確立本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爲:

1.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2.欣賞千古名句,體味名句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悽瑟,西風颯過,萬木鹹荒。葦葉紛下,蕪杆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教師引入: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初通文意,力爭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導讀教學的基礎。

A、知文體:

從寫作目的看,《滕王閣序》是一篇序。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即臨別贈言,屬於贈序類的文章。

從行文特點來看,《滕王閣序》又是一篇駢體文。駢文,是魏晉後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B、知背景、作者:

滕王閣在江西南昌贛江之濱,爲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歷代屢有興廢。爲三大名樓之首,現樓高25米,爲明三暗五層結構。詩文以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爲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前往交趾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爲他的“絕唱”。

C、再讀課文,力求讀準::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結構: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爲幾部分?

明確: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三、佈置學生活動:根據上述思路,熟讀和背誦全文,並依據註釋先自譯課文(課後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