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參考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參考資料一、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范成大幕符軍事,後來做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閒居,死時年八十六。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教學參考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題解:

《過小孤山大孤山》選自《入蜀記》,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兩則日記。是時,陸游被起用爲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因作《入蜀記》以記其勝。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東長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東南。

 小孤山簡介:

在安徽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風姿秀逸的山,這就是小孤山,它孤峯獨立,山高一百餘米,最稱著的爲龍耳洞,洞內風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頂亭、塔、樓、閣錯落有致、古樹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名聲卻很大。被稱爲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嶼》,據說就是爲小孤山而作。至於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陸游說:“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遊小孤山記》)。小孤山被詩人們所青眯,最初有謝靈運,既而有顧況、盧仝、王安石、王十朋、陸游、王守仁、袁枚……連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來附庸風雅。畫家們則紛紛將小孤山入畫,唐代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之稱,區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峯獨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障百川於千里,納羣山於足下”。“海門石柱”、“長江絕獨”、“江上第一景”均爲世人對小孤山之讚譽。此山高八十六米,圍僅一里許,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髮髻,舊稱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動,山貌漸變。鄉人云:“南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鐘,東看太師椅,北望嘯天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曰:“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爲橫鎖長江的“楚塞吳關”。小孤山主要建築是始建於唐代的啓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紅牆,寺內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小姑,乃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山頂“梳妝亭”,傳爲小姑梳妝處。亭臺甚雅,六角兩層,且可憑窗眺雲山沃野。亭後“長生樹”,又稱“梭羅樹”,從石罅中生出,高壯蔥茂。老者雲:“此樹酷似月亮裏的神樹。天上織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這棵樹剜的”。小姑廟歷來香客衆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廟宇亭臺,層次分明。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雲梯、臥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衆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這些諸多古蹟勝景爲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遊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謝縉有詩讚曰:“半空岩石架高臺,過客登臨此處來。佩玉尚聞仙子去,乘鸞疑見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妝鏡,絕頂雲鬢綰髻堆。動人的傳說與奇秀的風光使小孤山充滿浪漫情調。

然而一旦戰雲突起,小孤山又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爲“海門第一關”。古時山上建有烽火臺與炮臺,駐有戍兵。每逢戰事,這一帶江面便戰火紛飛,樓船衝撞,濤聲伴着殺聲,震天動地。朱元璋與陳友諒、太平天國軍與曾國藩的湘軍、王陽明與朱宸濠……都曾在這一帶江上血戰。小孤山斜對岸的馬當,更是長江上的雄關要塞。抗日戰爭中,爲了阻擋日軍軍艦溯江而上,中國軍民實施了馬當封江工程。千萬軍民不顧敵機的轟炸掃射,夜以繼日,在馬當江段上,鑿沉了滿載石塊的20艘大輪、駁船、躉船,600多艘帆船,滯緩了日軍的進攻。

當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那364級石階,躡磴捫蘿,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立刻會有一股磅礴之氣衝撞着你。登高縱目,看上下天光,檣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闊天高。你可許會想起“小姑前年嫁彭郎”的傳說,或許會浮現出昔日江上干戈錚錚的鏖戰。大江與雄關相連,詩情與戰火交織,你會情不自禁地高吟一曲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