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練習題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練習題1:

  課內練習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練習題

一、由這篇演講辭可以看出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身爲北大校長的蔡元培由此對青年學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畫出來,談談你的感想。

二、作爲一篇就職演說,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三、體會下列句子的含義和特點。

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爲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爲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爲流俗所染。

不惟開誠佈公,更宜道義相勖,蓋同處此校,譭譽共之,同學中苟道德有虧,行有不正,爲社會所訾詈,已雖規行矩步,亦莫能辯,此所以必相互勸勉也。

  課外閱讀

一、閱讀以下片段,完成後面的練習。

一旦抱定宗旨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 。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都 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於此者,綿有做官發財能說會道和畢業預料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爲幹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於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爲將來畢業有人提攜也。現在我國精於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和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果欲其做官司發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儘可肄業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須抱定宗旨,爲求學而來。入法科學,非爲做官;入商科者,非爲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爲不多,?能愛惜分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財,宗旨既重,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惜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役,吾人這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事人對於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不於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已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心不正大。此餘所希望於諸君一也。

1、作者認爲,“大學之性質”是什麼?

2、作者教育青年學子要“抱定宗旨”,請問“宗旨”的內容是什麼?

3、“入法科者,非爲做官;入商科者,非爲致富”是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提出這樣的要求?

4、畫線部分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

5、文中的“誤己誤人”各指什麼?

6、作者爲什麼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二、課外閱讀:

閱讀散文,回答文後的問題。

孤獨的旅客(節選)

林賢治

我理解愛因斯坦,兩次世界大戰從同一個槍口洞穿了這個德國人的一生。德國,這個盛產哲學頭腦的民族,在一個夜裏,竟然變成了一頭瘋狂的野獸!最可怕的,還不在於千千萬萬的人們對於權力者的意志的屈從,而是把一種獸道主義內化爲每個人心中的道德律――於是放火,殺戮,欣欣然彷彿幹着世界上唯一正義的事業。他們收拾起同類,就像收拾街頭的垃圾一樣,自然而便當!整個祖國背叛了愛因斯坦。幸好,他有另一個祖國。他是把周圍的知識分子集團當成自己的祖國的。這時,“精英”們如何呢?情況更糟!知識,非但沒有爲他們保持一點應有的操守,反而成了可供徹底叛賣的資本!在一個爲軍國主義者的暴行辯護的被稱做《文明世界的宣言》上面,便有九十三個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以屬於他們的手,簽署了他們尊貴的姓名!九十三個!九十三個赤裸裸地站出來向人類的良心挑戰!而另一個反戰宣言《告歐洲人書》,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簽名的才一共只有四個人!……不順從就意味着反抗。在一個專制的國度裏,誰不敬畏權力呢?他沒有了退路。 他完完全全地被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拋棄了!但是,比起大批大批死於汽油與火的猶太人,愛因斯坦究竟是幸運的。無論怎樣,後來,他總算可以站在自由女神的火炬底下自由地喘息了。愛因斯坦!你儘可以沉浸在天才的想象之中,而無須理會千萬裏外的戰爭的囂騷;你可以靜靜地觀察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而無須提防暴力的.報復;可以進一步完善你的相對論,而無須擔心絕對權力的威凌。讓你結束那個關於“祖國”的惡夢,向未來世紀的子孫們講說你眼中廣袤、輝煌的宇宙天體,大自然的美與和諧吧!要是教堂的晚鐘響過,你也已感覺疲倦,那麼,就走出實驗室,帶着你心愛的小提琴,隨同紛飛的鴿子到公園或是曠野裏來!那裏,有惠特曼撫摸過的柔和的草葉,有愛默生喜歡的岩石、松樹和橡樹,有林肯播種的紫羅蘭的纏繞不息的芳香……我知道你是一個詩人,未來意義上的詩人,愛因斯坦!可是,這個剛剛逃脫了政治迫害的人,卻把他全部的激情,獻給了政治鬥爭。

1、如何理解“兩次世界大戰從同一個槍口洞穿了這個德國人的一生”?

2、“他有另一個祖國”中“祖國”的含義是什麼?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練習題2:

1、你怎樣理解“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這是蔡元培先生在談到“抱定宗旨”這個觀點時所提出的一個觀點,他之所以提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這也”,這與當時北大的腐敗有關,作者想讓青年學生明確大學的性質,來大學學習不是爲了做官致富,這纔有可能消除當時北大所存在的弊端。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還滲透着精神獨立、學術自由的理念,即是要師生們不要受外界不良風氣的侵襲,也不要受外界思想的束縛,而是發揚自由、獨立的精神,用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見解、樸實的作風,去研究高深的學問,使自己處於社會思想、人類科學的最前端,並用研究出的成果啓發人們的心智,造福於社會。

2、本文的說理有何特點?

一。情理並重。本文不僅僅只是說理簡要透徹,而且情理並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有痛心的指陳,又有激越的闡發,還有設身處地的忠告。

二。善用反問。講述“三事”的三個段落,都有反問句,不僅使人警醒,而且語重情長。

三。語言明曉通暢。當時還處於文言文、白話文交替之期,本文語言“亦文亦白”,將文言的簡練典雅與口語的通俗明快融於一體,堪爲中國現代之經典。

四。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當時北大校風頗不如人意,文中所列舉的各種腐敗現象確實存在,對其痛加鍼砭,大有催人奮進之勢,演講中提出的三個要求,都含有匡正時弊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