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高一語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一、課題:

高一語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知識目標

1、通過品讀人物,激發學生想象的情感。

2、瞭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作者的評論與感受。

能力目標

1、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2、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情感態度價值方面

1、使學生對梁啓超產生無限的崇敬之情

2、培養學生做一個熱心腸的人

三、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四、教學難點:

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五、教學過程:

㈠知人論世(略講)

同學之間交流查閱的梁啓超的相關資料

教師補充介紹:

梁啓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她是梁啓超於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後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隨康有爲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

㈡品人品文

1、提問:“我們平常說這個人“熱心腸”是什麼意思?”(板書:熱心腸)

明確:心腸好,喜歡幫助別人,也就是樂於助人。

2、《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最後一小節中說道:“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可全篇文章並無一處寫到樑先生幫助別人,樂於助人的事,那麼在這篇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明確:真性情。梁實秋是一個真實的人,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地表現在人們眼前,不做作,不掩飾。他講《桃花扇》時“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他講杜詩時“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他背誦忽然記不起下文時,“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

富有感情。樑先生是一個感情真摯、豐富的人。文中說他演講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熾熱的愛國心。梁實秋是一個懷有熾熱的愛國心的人。他用他的學術用他的演講感動了學生教育了學生。文中說道“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總之,作者對於梁啓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而梁啓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問:梁啓超的演講給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樣突顯這些印象的?

(4段)獨特的開場白(謙遜自負)

(5段)深情的《箜篌引》(意韻豐厚)

(3段)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立外貌

神態特點——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7、8段)演講時敲頭回憶(自然可愛)

動作特點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自由灑脫)

我們在細節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範,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裏不僅看到了樑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衆人對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這次演講中,除了這些細節的刻畫,還有哪些側面能夠顯現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

“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後約十二餘年,……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着他歡喜。”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着人們,而作者從側面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啓超,這其中融會着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小結:梁啓超的名氣在於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並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啓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以及聽衆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着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面中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㈢觸類旁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個個性突顯筆下人物的獨特魅力呢?

1、兩個外貌描寫段落你認爲哪一個更爲出色?

片段一:“我的媽媽三十七八歲年齡,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長不短的剪髮,圓臉龐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別喜歡嘮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嚇,趕忙擡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脣,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細腳伶仃的圓規。”誰?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豆腐西施楊二嫂”。

設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媽媽的特徵,做事麻利,喜歡嘮叨,但細想一想,有多少媽媽不是這樣的呢?這不能表現出這個媽媽獨具的個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臘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臉兒,柳葉兒眉;也不是所有的壞人都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滿臉橫肉。而第二段魯迅先生的文字,從頭到腳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徵的部分,使這個被人世的污水弄髒,可鄙又可憐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現在讀者的面前,使其成爲典型,成爲“唯一的人”。不能不讓人拍手叫絕!可見,肖像描寫要抓特點切不可泛泛而談。

2、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更表現在怎樣做。”你認爲這篇文章中哪一處的動作描寫最精妙?爲什麼?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

設想答案:

本文:敲頭回憶、手舞足蹈、時悲時喜

課外:“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類極富魅力的行動描寫,整部小說就會頓時暗然失色,一個個梁山好漢也都英雄不再了。《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對同樣一隻狗而前後大相徑庭的言語和動作,將一個慣於見風使舵的“變臉行家”刻畫得淋漓盡致。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自覺地表現出的細小動作,往往是最真實的,是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個性、習慣和修養的。攝取細小動作,對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見海的神奇效果哦!

3、古人云“言爲心聲”,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什麼樣的語言最能夠顯現人物性格呢?

設想答案:有時塑造人物只選其三言兩語,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徵,袒露他的內心世界。陳涉“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的偉大志向。而本文也以簡短的語言“啓超沒有什麼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讓我們如見其人,

4、教師點播有烘雲托月之妙的側面渲染。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鞘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漢樂府名篇《陌上桑》寫羅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寫其容貌儀態,卻寫從使君達官到下里巴人,從老者到少者,人見人驚,人見人愛。一個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這不僅側面烘托了羅敷貌美驚人,更主要的還調動了讀者的想象,融入了讀者的再創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備了神韻。文學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見一斑了。

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讓讀者對你筆下的人物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經其事的感覺的話,就證明你的以寫人爲主的記敘文“興波起浪”成功了。

六、教學反思

優秀文學作品所以成功是因其塑造人物的成功。塑造成功的人,既需要作者有一顆善良的心,善於傾聽的心,發現美的心,有要求作者有一把寫作手法之利劍。

七、隨堂練習

試以《××老師的一堂課》或《××人的一次講話》爲題,任選本文所使用的一種或幾種寫人的手法,寫一段不少於300字的文字,記敘的筆下人物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八、佈置作業

完善隨堂練習,將《××老師的一堂課》或《××人的一次講話》寫成一篇800字的記敘文。

九、板書設計

①真性情

②富有感情

③熾熱的愛國心

①描語言

②立外貌

③舉行動

④抓側面

十、教後記

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着力在探索的是重視自讀課文的開發和利用。本單元側重寫人記事類文章,在前面的講讀課文中,已經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圈點勾畫閱讀習慣;也講解了寫出人物個性的基本方法,因此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爲先,以模仿寫作爲主,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課堂的節奏快了,學生釋疑耗時過多,學生練筆時間過於倉促,如果只講人物的性格或只練筆,那又與我對自讀課文的理解相違背,看來探索的東西還很多,希望得到同仁的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