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5篇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1

  一、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二、研習第四段:

學——議——評——練

步驟:齊讀第四段後,由學生自主合作,結合註釋疏通本段文意,並由學生自由發言,提出疑問,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如解決不了,老師適當引導。如果學生沒提出疑問,那麼就提問學生,相關文言知識點由學生歸納總結出,教師作補充歸納,擴展延伸。同時利用練習鞏固提升。

第四段文言知識點歸納:

(1)實詞

神明自得:人的智慧聖心備焉:聖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不積跬步:古代稱跨出一小步爲“跬”用心躁也浮躁,不專心

(2)虛詞

風雨興焉:兼詞,於此聖心備焉:語氣助詞

(3)詞類活用

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方位名詞分別用在動詞“食”、“飲”前,作狀語,當“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講。

2、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4)古今異義(古/今)

1、用心一也:因爲思想意識活動/讀書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腳/跪下

3、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齒/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5)特殊句式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判斷句式

練:翻譯句子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拿刀刻東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是因爲它心專一。

課文互動探討分析: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並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爲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麼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三、總結全文。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後,接着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爲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明確: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爲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2

  一、誦讀第二節,理解內容:

調絃校音,情隨聲出(序曲)

演奏名曲,傾訴悲情(總寫)

珠落玉盤,急切愉悅(第一樂段)

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絕,幽愁暗恨(第二樂段)

鐵騎突出,激越雄壯(第三樂段)

曲終收撥,戛然而止(曲終)

江心月白,餘韻無窮(魅力)

  二、師生共同分析、欣賞: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並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並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附:[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淒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裏寫樂曲旋律的變化是:D

A、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B、由激越雄壯——逐漸沉咽——間歇停頓——舒徐流暢

C、由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激越雄壯

D、由激越雄壯——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使音節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②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寫聽衆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曲中帶情: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並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着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着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問: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爲何能聽出?

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說一句題外話,古人有的責備白居易不該於謫居中夜入離婦之船,認爲有違禮法。我們倒認爲,白居易能衝破封建的等級觀念,平等地看待一個地位卑賤的琵琶女,將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爲倡家女、今爲商人婦的遭遇作類比,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我國古代詩人雖有自比美人芳草的傳統,但大都比的是純潔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貴婦,自比歌伎是較少見的。

5、小結:描寫特色:

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爲形象可感;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D、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

三、總結全詩、佈置作業。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3

 一、導語引入

《紅樓夢》是明清四大長篇小說之一(其他三部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古代小說發展到《紅樓夢》,標誌着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達到了輝煌的頂點。《紅樓夢》的這一光輝成就吸引了一大批學者去研究它,後來形成了一門學問,叫“紅學”。有人戲言“一部《紅樓夢》養活了一大批人”。其實“紅學”並不神祕,如果立志研究它,我們也可能成爲“紅學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表明我們班的“紅學研究”正式起步了。

學習這一課,單元學習的重點是“鑑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我認爲這裏的語言,既包括人物對話語言,也包括描寫語言。要把握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不要忘了寧國府上房的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從“世事”“人情”上找到解讀的途徑。

二、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習情況。

1.這個片斷中主要寫了哪些人?請同學們根據要求回答:

①詳寫的人物──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等;

②略寫的人物──邢夫人、王夫人、李紈和賈氏三姊妹等;

③實寫人物──賈母、王熙鳳等;

④虛寫人物──賈政、賈赦等;

⑤單獨寫的人物──賈寶玉、王熙鳳等;

⑥羣體寫的人物──邢夫人、王夫人、李紈、迎春、探春、惜春等;

引導學生總結這樣寫的好處:突出重點,變化多姿。

2.瞭解這些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出示賈府人物關係表)

(二)這麼多人物,如果一一介紹出來,一定會很散亂,也很羅嗦。曹雪芹用的是一個什麼辦法呢?

提示:把全部人物介紹放在林黛玉的視角中去寫,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和內心感受呈現出來。

(三)讀了這個片斷後,印象最深或者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

王熙鳳出場 賈寶玉出場

 三、合作探究

1.老師作鑑賞示範

①正房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磊着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着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着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連續用幾個“半舊”看似平常,實際大有深意,爲何不是“全新”?爲何不是“全舊”?

賞析:“全新”給人的感覺賈府是一個暴發戶,“全舊”給人的感覺賈府是一個破落戶,半新不舊正是賈府的現狀。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佐證。

②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林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寶玉問黛玉:“妹妹可曾讀書?”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賞析:回答賈母以後,林黛玉感覺有點失口,所以回答寶玉時迅速改了口,緊扣開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寄人籬下,爲人謹慎。

體會:在文學作品中有矛盾、反覆出現、突然變化、沒有說完等等語言細節處往往是欣賞研究的突破口,我們應該抓住不放。

方法:①抓住特徵定好點,②去掉原文看一看,③前後換位作比較,④瞻前顧後尋根源。⑤.利用積累找佐證,⑥借鑑他人學經驗。

2.集中鑑賞王熙鳳出場片斷。重點仍然是人物形象和語言。

要求:

①朗讀“一話未了……王夫人一笑”。

②自己選擇一個專題(或者叫一個鑑賞點)。

③交流時先介紹鑑賞點。

 四、交流成果

要求:

根據鑑賞點在課文中的位置先後排列出交流的順序,選點在前的先發言,請同學們傾聽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在鑑賞中引導學生注重體驗。

提示:

①王熙鳳出場(人未到,笑先聞):在賈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②王熙鳳的肖像(珠光寶氣,極力鋪陳):穿着俗氣,內心空虛;外表美麗,實際刁鑽狡黠。

③賈母對王熙鳳的態度(破落戶,鳳辣子):寵愛有加。

④王熙鳳對林黛玉的評價(標緻人物,嫡親孫女,拭淚而笑):阿諛賈母,討好三春,吹捧黛玉,狡猾虛僞。

⑤王熙鳳吩咐傭人(只管告訴我):暗示黛玉,地位特殊。

⑥王熙鳳找緞子(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表面關心黛玉,暗地討好姑母。.

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行爲和每一點看法;教師不下結論,重在引導,及時點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消除學生學習任務中的負擔感,讓他們獲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悅。

 五、總結對話

1.從下面選擇一個開頭, 給王熙鳳作一句話評價。

①賈母眼中的王熙風是一個…

②王夫人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

③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風是-個……

④我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

2.給《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說一句話。

3.和同學們交流文學欣賞經驗。依據這個經驗在下一節課欣賞“賈寶玉出場”片段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

2、瞭解小說的主題、主題形成的途徑和主題的實現效果。

3、分析小說內容和主題的關係、不同藝術手法對主題的呈現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運用不同藝術手法表現主題的途徑。

2、浪漫主義、寓言、象徵等手法的賞析。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高爾基及《伊則吉爾老婆子》。

(二)指名請學生複述《丹柯》的故事。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點。

1、外敵的強大,森林環繞的艱險,在困難面前族人畏縮。

2、美少年丹柯帶領大家在森林裏尋找出路,黑森林的陰森恐怖,雷電暴雨的襲擊,人們對出路產生疑慮,並要對丹柯進行報復。

3、丹柯抓開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燒的心照亮了大家前進的路,他帶領大家終於走出了黑森林,丹柯爲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三)形象分析

1、請找一找丹柯面臨哪幾個方面的困難。

討論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爲因素。

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

明確:作者採用鋪飾、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於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着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

人爲方面的困難,在他面前是一羣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可言的族人。

篩選出族人變化過程中重要詞語。

討論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

2、面對這樣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沒有動搖?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討論交流。

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麼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麼結果的。爲什麼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裏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

(首先這句話體現了這羣族人膽小、懦弱的本質,其次體現了人物本身勇於實踐的精神,他堅信森林一定有盡頭。“林子”,特指困難,可以理解爲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個民族遭遇的災難和困境。而“盡頭”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話的意思是困難和挫折都是有限的,並非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走出烏雲,走出困境,取得勝利。)

②“我有領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麼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羣綿羊一樣!”

(對於這羣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丹柯對族人的批評認識到實踐和合作精神的可貴,進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實踐精神和獻身精神。)

3、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最後他們走出了森林,“樹林忽然在他們前面分開了,分開了,等到他們走過以後,它又合攏起來,還是又密又靜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乾淨了的新鮮空氣和陽光的海洋裏。在那邊,在他們的後面,在林子的上空,還有雷雨,可是在這兒,太陽發出了燦爛的光輝,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樣,草葉帶着一顆一顆鑽石一樣的雨珠在閃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意義和作用?

這段景物描寫,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和想象,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壯舉所產生的強烈的震撼效果及其勝利帶領族人抵達草原後的那種安寧、自由、和平與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業績的熱情謳歌和真誠讚美。

4、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這一羣自私自利的族人前進的道路,他的舉動得到理解了嗎?

明確:充滿了希望的快樂的人們並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沒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還在他的屍首旁邊燃燒。只有一個仔細的人注意到這個,有點害怕,用腳踏在那顆驕傲的心上。……

5、對於人們的表現請問同學有何感受?

明確: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這一羣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個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層悲劇意味。

(四)分析小說的主題,體會浪漫主義手法:

美醜對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則惡如野獸

想象誇張————抓出心,心燃燒,拿在自己手裏,給人們照亮。

破碎的心化爲草地上藍色的火星

1、一抑一揚,對比映襯。

a人羣

平靜生活在草原————快樂、強壯、勇敢

威脅面前,關鍵時刻————恐懼、妥協,願意去做奴隸

對比:貌似勇敢,實則怯懦。缺乏挑戰困難、拯救自己的勇氣

b丹柯

起來,到林子裏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

勇當領路人,挑戰困難,拯救族羣。

2、悲劇的力量震撼心靈

遇到密林————人們抱怨、詆譭、責難;丹柯掏出自己燃燒的心

走出黑森林————人們歡呼;丹柯被遺忘了,悄然死去

3、英雄形象顯示主題

丹柯————悲劇英雄

羣衆————怯懦自私、麻木

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丹柯是開創者領路人的形象,樂觀勇敢、勇於實踐、永不言敗、無所畏懼、無私奉獻。

(五)拓展

1、從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樣的困境怎麼辦?聯繫社會現實談談開拓者的形象,

類似主題的小說閱讀:魯迅《藥》

2、從族人想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丹柯那樣的人?

高一語文必修三教案5

課文分析:

課文《老人與海鷗》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爲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爲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深入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師: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想老人與海鷗相依相隨的許多畫面一定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播放老人與海鷗和諧相處的錄像,學生觀看)。

師:看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談感受)

師:說得真好!一個充滿着溫情的詞語:親人。老人與海鷗就像——(生接說)親人一樣。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那動人的情景,感受那份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欣賞老人愛海鷗的錄像,欣賞老人愛海鷗的錄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力求使學生感受到這樣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同時更是一位特殊的老人,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託在海鷗身上,這種與海鷗之間難以割捨的濃濃的情感,在音樂的渲染下更讓人動容,也爲第二課時,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誼埋下了情感上的伏筆。

二、自瀆悟情——感悟海鷗對老人的深情

1、師渡:當我們大家都沉浸在老人與海鷗的這份親情、和諧與幸福之中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了(出示PPT)生讀“沒想到過了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

2、師:老人在世時曾對人們說過他的願望:他說當他離開人世時希望能夠把他的遺像放大,帶到翠清邊,讓他再看一眼他的“兒女們”,人們完成了他的遺願,但就在把他的遺像帶到翠湖邊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15——19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句子讓你感動,並與同桌交流。

(1)快速朗讀,畫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部分。

(2)從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情感?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此刻海鷗的心情嗎?

海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閱讀體驗。

3.老人把海鷗當作親人,海鷗也把老人當作親人,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海鷗是老人的親人?

4.彙報交流

預設:

A.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1)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大不一樣”,提問:海鷗的叫聲與姿式與平時會有怎樣的“大不一樣”?

(2)師:老師從你們的回答當中知道了,海鷗此時是焦急的、悲傷的,(出示PPT)海鷗們連聲呼喚,他們似乎在說什麼?

(3)師:同學們,海鷗們一聲聲熱切的呼喚有驚訝,焦急,還有悲傷,誰能把這種感覺朗讀出來?

師:我分明看到了一隻焦急熱切而又悲傷的海鷗,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把這段話讀一讀。(生齊讀)

師渡:海鷗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老人卻始終一動不動,海鷗們終於明白:老人已經永遠永遠地離他們而去,於是,在翠湖邊上,它們爲老人舉行了一場特殊而感人的葬禮。哪些地方能夠體現海鷗對老人的一片親人般的深情呢?。

B.“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1)師;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哪個詞感受到的?

(2)如學生說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的看,一般指對偉人的尊敬,老人是偉人嗎?(學生討論彙報)

(3)你能讀出海鷗對老人這種親人般的溫情,還有對偉人的尊敬與愛戴嗎?(指名讀)

C.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1)師:你體會了什麼?(生髮表意見)

(2)師;好,同學們,閉上你的眼睛,現在你就是一隻海鷗,把你最好的祁禱與祝福送給老人吧!(生閉上眼睛祁禱)

師:睜開你們的雙眼,把這份守靈時誠摯的感情讀出來。(生有感情地齊讀)

(3)師:十多年了,幾千個日子,老人每天都來,可有一天老人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音樂響起,畫面是老人喂海鷗)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了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麪,覺得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了。可這一看竟成了訣別了。同學們你們讀16自然段描寫海鷗的句子,老師讀描寫老人的句子。

師:同學們很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用心體會,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我們繼續交流。

D.“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1)師:這一段都值得大家好好體會,出示PPT:誰有信心讀一讀這一段。

請一生讀。

(2)師範讀,把“撲”字讀成“飛”字,引導學生討論行不行?(學生討論彙報)

(3)師:看來,這兩“撲”含義很深,情意更重,寫作時,用詞要反覆推敲,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感動了,這裏面的焦急、悲傷依依不捨是多濃的一份情感,生死都願意相隨。一隻只海鷗撲過來,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渦。

師:這是一場怎樣驚心動魄,讓人爲之動容的葬禮,同學們再自由讀一讀這段,讀出海鷗們一片深情。

生自由讀,再請兩生到三生個體讀,請生評價。

師:讀得真好,今天,老師把當時兩張真實的照片帶來了,(一張是排隊瞻仰守靈時的照片,一張是海鷗“撲”過去的照片)出示PPT,師配悲傷小提琴曲《離開你的那一天》沉重解說:海鷗們站成兩行,他們一動不動爲老人守靈,在心裏輕輕地呼喚着:“老人,生前你沒有兒女,就讓我們做你的兒女,讓我們爲你守靈,爲你祁禱吧!老人的遺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鷗們不顧一切的撲過來,大聲鳴叫:不,不要搬走這張照片,讓我們再看我們的親人一眼,給他鞠個躬吧!”同學們,拿起你的書,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第16、17自然段。(生深情齊讀)

5.同學們用心想一想,究竟是什麼原因會發生這樣的意想不到?(生彙報)

師:正因爲老人生前對海鷗奉獻出無私的愛,所以纔會有海鷗意想不到的舉動。(板書)看着這樣悲壯的場面,這不禁又讓我們想起老人精心喂鳥的情景(出示喂鳥畫面)回讀: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師:“節奏”是音樂的靈魂,誰知道節奏與什麼有關?

師:那老人喂海鷗的節奏是怎樣的?

生:老人喂海鷗的節奏也是時而快時而慢的。

師:那老人喂海鷗爲什麼時快時慢?

師:多由意思啊!表面上看來是海鷗依着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鷗的節奏邊走邊放。(指名讀)

海鷗來的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生①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生②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生③讀)

師:這起起落落的海鷗,翻飛的白色,譜成了一篇------(生:有聲有色的樂譜)

師: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裏,你聽到了什麼?

師:除了海鷗的聲音你還能聽到什麼?

師:你們又彷彿看見了什麼?

師:你們看到了那麼多,聽到了那麼多,感受到了那麼多,能不能把這段話讀一讀,先自己練練。誰想讀:(指名讀)

師:十年來,每逢冬季來臨,老人風雨無阻,,像照顧兒女一樣,與海鷗相依相隨,共同譜寫着這首美妙的歌—學生讀(變換成的詩,配以《致愛麗絲》音樂)?

過渡:多美妙的一支歌呀!可如今卻變成一首悲情的哀歌,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

語文教學要“以讀爲本,讀佔熬頭”,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人與人告別時的場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海鷗爲什麼爲老人守靈,理解文中爲什麼用“撲”而不用“飛”。文本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海鷗對老人那深厚的情誼,很自然地通過朗讀流露出來,加上採取不同方式的讀(範讀、指名讀、引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賽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三、想象寫話——深入品味老人與海鷗至死不渝的親情

1、師渡:是啊,老人的心裏歸牽掛的還是海鷗,海鷗們對老人也是依依不捨,我想,他們一定還有好多好多的話想向彼此傾訴,讓我們一起來幫他們完成這個心願吧!

生想象寫話:

(1)假如你是一隻老人曾經餵養過的海鷗,面對天堂裏的親人——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2)假如你是天堂裏的老人,回憶與“兒女們”海鷗相伴的一幕幕,面對悲痛欲絕的海鷗,你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2、生寫,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滲透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會情感和人文價值,使語文課堂的“語文味”更濃些。引導學生超越文本,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引導學生從課文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讓學生讀懂作品,領悟真諦,通過超越文本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四、拓展昇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1、師:多麼誠摯的語言,多麼動人的情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後來,人們在翠湖公園裏建立了一個雕塑(出示PPT),師解說:老人依舊滿臉慈祥的笑容,周圍,海鷗翩然翻飛,多麼和諧的場面!同學們,這就是那位老人,讓我們用最神聖的隊禮向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表達出少先隊員們最崇高的敬意!

2、師: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我們現在來聽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平共處吧!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意在使學生用心靈頌讀,用心靈傾聽,用心體驗,用心靈表達,“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們帶着收穫,帶着思考,帶着信心,走向新的課堂,開始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