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5篇)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5篇)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瞭解一點關於象徵的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爲什麼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對於象徵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瞭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麼內在聯繫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着特別的意蘊,那麼,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

二、作者介紹(多媒體)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嚮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麼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艱難和挑戰。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爲什麼?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捨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爲什麼把詩題取爲“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徵,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爲什麼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爲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爲人生短暫,更因爲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着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後反思:

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纔有更深的體會,對於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捨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捨。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

2、品味細節描寫處,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3、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從咀嚼語言,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從一代農民父親的特點上正確而全面的理解“父親”這個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

合作討論法

點撥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遲志強演唱的《父親》創設情境,老師作爲中年人由衷的演繹歌詞內容。

二、詞語積累

易錯字和一詞多音的詞語積累

三、以“臺階”爲切入點,整體感知

試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梳理文章故事情節。(梳理思路圍繞“臺階”來展開)

明確:爲了提高自家的地位(原因),父親不辭勞苦花了大半輩子造成一棟九級臺階的新屋(經過),父親卻走向了衰老(結果)。

故事情節:想建臺階——準備建臺階——建造臺階——建成臺階

四、踏上臺階,看農民父親

1、要求學生拋開資料書,通過與文本的親密接觸說說你所讀到的父親。

2、根據學生的解讀分類梳理學生所讀到的內容製作成幻燈片。

3、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商討父親這個人物形象。補充同學們的解讀,豐富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學會如何扣住文本進行人物鑑賞。

A、同學們基本讀到的`已知內容:老實厚道、勤勞能幹、艱辛、吃苦耐勞、不服老、倔、倔強

B、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一:“有點虛榮”與“自尊心強”這兩點的爭鳴。預設:

這個點上引導同學們抓住第22段:“腰閃了一下。我就不讓他擡,他堅持要擡。擡的時候,他的一隻手按着腰。”還有第28段:“他卻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這個生氣的父親,不願接受老了的事實。他的自尊與倔強的個性。

這個爭論的點,是作者同情農民父親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這位農民父親的特有的謙卑;贏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C、部分同學對“父親”的個性化解讀三:懷念舊時光?

絕大多數同學所認爲的“懷念以前的三塊青石板的日子”;三塊青石板鋪成的臺階上見證着很多“快樂的時光”。

預設:

這個點的商討也是人物解讀的一個難點和有深度的思考,學生年齡尚小,與老牛拉破車的時代距離較遠,老師要助力學生。方法可補充一些助讀資料,引導學生去發現。設計問題如下:

1、“懷念”?九級臺階造好了,爲什麼父親的快樂沒有來到?

2、造新臺階的日子用了大半輩子,有着太多的艱辛,但其中的“快樂”在哪?爲什麼會很快樂?

扣住第28——31段的內容精讀,帶動學生對前文勞動所產生的“快樂”的理解。

明確:父親是一代農民的代表,勞動就是生命,在勞動中獲得尊嚴!不能勞動的現實擊垮父親,並不是戀舊。對父親的殺傷力之大足可以完全擊倒父親,作者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和憐惜。

D、部分同學的個性解讀四:爲目標而不懈堅持努力。

父親在臺階上尋找人生的高度,是一種追求和願景,目標實現後,人也老了。人生往往會爲一個並不確定的目標去奮不顧身。當願望似乎已經實現了的時候,我們卻突然覺得無所事事或者說目標達成的一刻就是美好結束的一刻。這篇小說刻畫父親這個人物形象就是這樣豐富和立體。

五、從“臺階”走下來,看“命若琴絃”

拓展到史鐵生《命若琴絃》主人公老瞎子的命運,豐富對人生目標、對生命的認識。

生命就是過程,如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最終歸入大海,化爲寂靜。一路的奮鬥,纔是生命的精彩,亦如史鐵生的《命若琴絃》——

主人公老瞎子彈斷了120根琴絃,理想實現了,復明的藥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過程就是好好活着”。史鐵生,失去雙腿,患尿毒症,靠透析活下來,生命與他而言就是苦難,但他從不說勇敢和堅強,從叫囂戰勝病魔,順其自然地活下去,“專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命若琴絃,繃緊了弦,把該彈的靜靜地彈下去——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我們的生活。

是鳥兒就要在空中飛翔,是不能飛翔也照樣在空中結網。

這是生命之苦,換一個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

板書設計:

臺階李森祥

臺階三級九級

父親謙卑、勞動者需求的尊嚴

作者的情感:敬仰與憐惜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過程和方法:學生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初始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3、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4、感受文章對稱的語言美

三、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用溫和、親切又含着莊重的語氣,平穩的語調將課文自由地朗讀一遍(6分鐘完成)

(2)輪讀課文(一人讀一節,共八人讀),比誰讀得準確、流利、有感情(如有讀錯字音的,則老師叫停,引導學生更正,並板書正確的字音)(6分鐘完成)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後,思考以下問題,8分鐘後比誰能正確回答。

1、去散步的一家人有哪幾個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時是怎樣的心情?說說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4、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通過散步這件事,你對這個家庭的四個成員都不陌生了,請你給這個家庭的四個成員分別加上一個修飾語。並說出這樣加的理由。

一個()的“我”一個()的母親

一個()的兒子一個()的妻子

2、我們常常把鮮花送給最可敬的人,這裏只有一束鮮花。如果是你,你會把這束鮮花送給這個家裏的哪個成員呢?你送鮮花給他時,能否說出送花的理由呢?(5分鐘完成)

速讀課文,採用畫波浪線的方法將文章中那些兩兩相對稱的句子找出來,然後同學之間交流一下品味語言的精美,3分鐘後比誰找的最多。示例: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你喜歡這個家嗎?它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如果要使每個家庭都變得和睦、溫馨、幸福,你覺得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呢?(獨立思考2分鐘後,比誰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課內練筆

你擁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嗎?請用你的筆來記下發生在你家的親情故事吧!(200字左右)

五、課外作業

1、真誠行動

回家爲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親情

用一段話或一首小詩寫寫你對親情的感受。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

在教學方法上,將朗讀作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說)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範例四教學藝術是不完美的藝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課堂的氣氛還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我在佈置預習時也出現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爲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爲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其次是學生的競爭機制沒有有效的發揮,比如小組打分不及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可能是我在實行課改上的一個缺失。

再有,學生在談感想時,很多同學語言蒼白,不夠深刻。鑑於此,我以後的工作有了方向。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4

教學目標

①瞭解寓言的特點,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獲得啓示,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今天,我們學習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說起寓言,同學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醜女效顰、南轅北轍、葉公好龍、刻舟求劍、鄭人買履)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大家喜歡這些寓言故事嗎?

(點評:內引以往的學習經驗,首次強調課外積累,走近寓言。)

有誰能說說寓言有什麼特徵?

(寓言,它總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上的啓示。)

師那麼從“醜女效顰”這個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啓示呢?

(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模仿別人。)

師作家嚴文井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現在再讀“醜女效顰”這個故事,除了這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寓意外,換個角度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師瞧,這就是魔袋,我們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東西。一個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讀,就可以讀出許多理趣,讀出許多智慧。下面請欣賞第一個魔袋《白兔與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東西來呢?

(點評:歸納寓言的特點,爲下面多角度解讀寓言作好鋪墊,走進寓言。)

也可選擇“守株待兔”:

1、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2、一次幸運不等於永遠幸運。

3、人不要存僥倖心裏。

4、不要死守着過時的經驗不放,否則會失敗的。

狐假虎威:

1、我們要善於識破那些像狐狸一樣狡猾的人的伎倆。

2、從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從狐狸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機情況,要像狐狸一樣機智、靈活。

  初一語文春季開學第一課教案5

教學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

2、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誰都遇到過困難,遇到了困難是應該勇敢地克服還是選擇逃避,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中有許多人,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道道險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終選擇了對目標或理想的放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卻是一位面對巨大困難敢於挑戰敢於戰勝的勇者,學習愚公,尤其學習愚公那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會實現人生既定的目標。

二、示標

學習這篇文言文,我們要達成這樣的目標:

1、順暢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一些重點文言句式。

2、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三、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爲。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言。

四、聽課文錄音,並輕聲跟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一些生字詞的正確讀音,並請輕聲跟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書下注釋(共48個註釋)翻譯課文。女生譯1、2段,男生負責譯3、4段,先自行試譯,也可相互討論,等會兒,各請一名代表當衆翻譯。

老師友情提示以下字詞的解釋:

河陽之北懲山北之塞

投諸渤海之尾畢力平險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以殘年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