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熱門】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熱門】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創意說明:本設計爲故事穿插法。《論語》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讀過程中若儘可能結合學習的內容,穿插有關故事,對初識文言文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對保護文言文閱讀興趣也會大有作用。

教學步驟:

一、由曲阜朝聖之舉和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事導入。

二、介紹孔子和《論語》。

三、對照註釋逐則翻譯,理解大意,不好翻譯和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過程中可補充說話背景,可穿插相關故事,可引用《論語》中相近的觀點,也可要學生結合親身經歷談認識。

四、記誦全文。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①孔子及《論語》簡介見教師用書。

②《論語》的幾個“最”:

《論語》共20篇,492章,是《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在我國,它最早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採用“舉一反三”的啓發式;是現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書中記錄的孔子對《詩經》的評論,是我國最早的文藝批評。

2.課文擴讀材料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綜合性學習指導】

漫遊語文世界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要求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能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對“生活處處有語文”有切己的認識。

2.要能夠具體生動地講述自己的見聞,能根據蒐集來的素材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能寫出內容充實、文從字順的作文。

二、活動策劃

課前明確活動目的、活動安排。完成選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進行蒐集和調查、小組合作編冊等工作。

課中主要用於交流活動感受、活動成果、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指導。課後總結和評價。

三、活動指導

1.明確活動目的、活動整體安排。主題:漫遊語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學語文/整體安排(見策劃)

2.選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材料,或師生共同羅列生活中常見的語文現象若干,請每一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一題。

3.分組。根據選題或調查途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推選出各小組召集人。以小組爲單位制定活動時間表及活動具體方略,小組要進行細分工,成員之間注意聯絡合作。特殊情況可單獨一人進行調查。

4.以小組爲單位開展實踐調查活動。對蒐集的材料做好選材取捨,科學分類,精當說明(點評),整齊謄抄,彙編成冊、冠名,使之成爲集體勞動智慧的結晶。

5.課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組召集人向全班口頭彙報活動情況,“推銷”小組成果。

體驗交流。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具體生動地口頭陳述活動見聞。

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對生活中語文現象的思考。

6.作文。兩類作文題,任選一題:

①結合這次語文調查的經歷,以“從生活中學語文”爲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針對這次調查中發現的

不純淨的語文現象,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

寫法指導:①選準切入點。一般來說,切入點要小一點、新一點,要用別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實”和“新”上有過人之處。②充分利用手頭資料。寫記敘文,要側重於生動描寫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現象;寫議論文,要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③注重語言表達的個性化。可根據所選語言現象的特點和自己文章的主題來設計作文風格,要善於化用鮮活的生活語言。

四、活動評價。活動評價着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合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活動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爲主。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係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樑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並在腦海裏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爲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後的感悟。並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於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並說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範:

範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示範:“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並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範例(二)(2)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艦船。

示範: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範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範: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讚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裏,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裏,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髮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爲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於瞭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n 1946年生於山西

n現任: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樑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樑衡》裏對樑衡的評價:

①樑衡很謙虛②樑衡待人誠懇

③樑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④樑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氾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菸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爲樑衡有着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爲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爲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爲我們這節課,也爲樑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樑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樑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讚美

嚮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五、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誦讀課文

3、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爲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迴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爲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繫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於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穫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裏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5、作業

①完成課後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6、小結

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繫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創意說明: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範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爲什麼?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4.你認爲本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2.交流你已領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寫出豐收之景)。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4.你更喜歡哪一首?爲什麼?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爲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麼做?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爲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爲什麼?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麼?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尚:還。

輒:當即。可:肯、同意。舍:拋棄。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當於“嗎”,表疑問。遂:於是,就。

本所以疑,正爲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爲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釋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麼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期行》行文簡潔,故事情節緊湊,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尋味。)

(《乘船》行文簡潔,故事情節完整,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總結:

通過本文兩個小故事的學習,我們主要學到了什麼?

佈置作業。

圍繞對課文中所闡明的主旨——“誠信”,聯繫社會現實,結合生活實際以“誠信”爲題材寫一段話。

課堂檢測:

《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世說新語》是由組織編寫的。(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驟(俄而:)

⑵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可擬:)

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捨去(捨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詠雪》中兩個比喻哪個更好?(4分)

4、《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4分)

5、"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爲哪個更好?爲什麼?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4分)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爲?(4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4分)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釋詞:(4分)

日中:()捨去:()

無禮:()引之:()

10、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4分)

11、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麼?(4分)

12、"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門後,友人會怎樣?(4分)

答案:

1、劉義慶

2、⑴俄而:不久,一會兒⑵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⑷捨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丟下,捨棄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4、"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5、略

6、略

7、元方,語言和行爲

8、守信用、講禮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沒有禮貌;拉元方

10、"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1、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爲表示抗議和蔑視。

13、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瞭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麼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後藉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夥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爲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爲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徵。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餘所有角色一人。)

4、佈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爲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爲什麼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爲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並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爲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爲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爲什麼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於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爲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爲一個人,要敢於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麼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佈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爲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於創新。 b.書寫規範、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本教案採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強。

一、情景導入

有條件的地方可捉來實物,沒條件的可出示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從蟈蟈的外形特徵方面作一介紹。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看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徵的句子,並比較與同學們的介紹有何不同。

明確: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的區別,引導學生對事物作生動介紹。

2.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徵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容?

明確: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3.學生相互介紹蟈蟈的特徵。

三、重點研讀,合作交流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爲什麼?

學生在研讀討論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語言生動傳神,擬人貼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徵。

四、問題研究

有人說文章寫蟈蟈的食性這幾個段落中,作者極寫其殘忍貪婪,與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佈置作業

1.在小字本上抄寫本文的生字詞。

2.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寫一篇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短文。

3.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備課,製作課件,講課。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調動,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一、佈置預習

1.第一組負責本課的生字詞的學習。

2.第二組負責介紹作者及其《昆蟲記》。

3.第三組負責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4.第四組談本文的寫作特點。

5.第五組全面評價本文。

6.第六組質疑。

二、學生上臺彙報他們的自主學習情況,並授課。教師相機加以點撥。

三、學生評出本次活動的最佳小組。

四、學生寫一篇學習本文的心得體會。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課前佈置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課堂上進行閱讀交流。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可進行擴展閱讀。

教學步驟:

一、提前兩週佈置課外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二、課前任選某一章節寫一篇讀書筆記。

三、課堂交流讀書筆記,評出最佳讀者。

四、老師出示《綠色蟈蟈》的有關問題,學生作答。

五、佈置作業:細心觀察某一小動物並寫成文。

[資料整合平臺]

1.法布爾與《昆蟲記》

我們需要法布爾精神(見《中華讀書報》20xx年5月8日)

2.擴讀材料

大肚子蟈蟈

大肚子蟈蟈趴在倭瓜花上唧唧地叫着。他在得意地欣賞着自己的大肚子:“瞧,我這大肚子,誰比得了,這裏面全是智慧呀。”

小螞蟻過來了,他攔住不放,非要和人家比比肚子不可。小螞蟻說:“我不比肚子,我還要勞動呢。”大肚子蟈蟈並不介意,因爲他已經看出來了,小螞蟻的肚子沒有他大,便得意地說:“哼,我就知道你不敢比。”

大肚子蟈蟈一邊啃着倭瓜花,一邊喝着露水,他完全不用勞動就可以得到食物,因此,他整天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肚子。小蜜蜂過來了,他要和小蜜蜂比肚子;小蜻蜓過來了,他要和小蜻蜓比肚子。小蜜蜂和小蜻蜓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屑一顧地飛走了。

大肚子蟈蟈氣壞了,肚子一鼓一鼓的,恨透了小蜜蜂和小蜻蜓。忽然一隻水牛從那兒路過,嗬,水牛的肚子好大呀,渾身的腱子肉,圓圓的肚子,大肚子蟈蟈可沒法相比。可大肚子蟈蟈天生比別人要強,水牛的肚子比他大,那還行?大肚子蟈蟈要跟水牛比試比試,他一口氣一口氣地往肚子裏運氣,要用氣兒把肚子充實起來。那肚子果然一下一下地鼓起來了。肚子已經好大好大了,可他看看水牛的肚子,不行,還沒趕上。於是又繼續吸氣,一口,一口,那肚子像氣球一樣又圓又鼓了。突然,“砰”的一下,大肚子蟈蟈的大肚子爆炸了,成了一個爛菜花。

水牛一步一步地走了,他不知道大肚子蟈蟈在和他比肚子,更不知道因爲和他比肚子,大肚子蟈蟈撐破了肚皮。他有事情,他要耕田的。後來,還是小螞蟻幫忙,一針一線地幫大肚子蟈蟈把肚子縫起來。大肚子蟈蟈接受教訓了沒有呢?那還得看他的行動。

最能使人意會到“立秋”已過的是那叫蟈蟈兒挑子。那一大擔鼓鼓囊囊、數以千百的小籠裏發出來的共鳴聲,使城裏人耳目一新,似乎給炎熱捎來一絲清爽和喜悅。路人投之以目,微微一笑。孩子們可來精神了,嚷着,笑着,興沖沖地捧着回家去。

鄉里人摸準了城裏人的脾性,不化本錢,只跑跑腿兒,就能讓人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包來。捧回去傻瞅着,心裏直納悶:小小篾編籠兒,掉頭轉身都難,可它卻閒舒安然,還不時地振翼歌吟,難道它忘卻了與生俱來的那一片篷勃青翠,那溼潤的泥土芳香,而滿足於投飼的毛豆瓜皮以及籠中的自吟自唱!

然而,幾天之後,叫蟈蟈死了。原因是家人對它那沒日沒夜地勁歌產生了厭煩,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進食,活活給餓死了。

夜半醒來,我於沉寂之中頗有一種失落之感,淡淡而又無奈。於輾轉反側之際,忽然省悟:倘它不如此地善叫,雖無進城之榮幸,怕也不至於有籠斃之命運吧?

以上兩篇短文同是寫蟈蟈,可將二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從不同側面描寫同一事物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一、教學目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二、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1、出示課題。

2、介紹寓言

3、朗讀

4、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5、整體感知

①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複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後爲什麼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佔有慾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啓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閒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並讓學生試着仿寫。

6、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②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麼?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麼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7、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的選取材料的寫法。

2、學習語言樸素,質樸中見深刻的寫作特點。

3、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德育目標:學習朱德同志獻身革命,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強學生對黨,對母親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地選取材料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選材和佈局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回憶錄的特點。

2、理清文章的結構。

一、導語:

朱德同志是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戰士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的母親鐘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偉大的女性。1944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懷着悲痛心情寫下了這篇樸素感人的回憶錄。

二、瞭解回憶錄的特點

三、佈置學生自讀閱讀提示,圈劃出回憶錄的特點。

四、理解字詞

1、要求讀準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輟 差役

2、要求掌握的詞:

五、讀課文,理清段落結構

(一)(1)痛悼母親逝世引起對母親一生的回憶。

(二)(2—15)追憶母親一生的事蹟。

(三)(16—17)對母親的沉痛悼念

巡迴指導、閱讀,標清層次。

六、佈置作業 回憶錄中共回憶了母親幾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瞭解作者讚美了母親哪些品德,把握選材特點

教學環節:

一、提問字、詞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本段點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敘事線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調的句子。

三、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作者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事?(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對革命的支持,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2、在回憶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這一方面記敘了母親哪些具體事情?

3、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者通過哪幾件事說明母親具有樸素階級意思,反抗精神和對革命的同情與支持?

4、當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產黨後,母親又是怎樣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麼感情?

四、總結: 課文第二部分追憶了母親一生的主要事蹟。

指導學生讀文。

指導學生找出寫母親煮飯,種田,養蠶,挑水,不打罵孩子,賙濟窮人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讀書,同情革命,堅持勞動等事。

指導學生概括出(1)母親過着儉樸的農婦生活。(2)作者永遠想念母親。

讀文並圈劃。

討論並回答 閱讀,討論,概括,回答。 獨立總結。

五、作業 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文章選材和佈局,學習語言樸素而深刻的特點。

教學環節:

一、檢查上節課的內容

邊提問邊糾正、思考回答

二、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提出問題:作者怎樣把對母親的熱愛與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結合起來的?給我們什麼啓示?

解決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感情的昇華,由母愛推廣到愛勞動人民,決心盡忠革命事業的感情上。

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指派代表回答。

三、概括文章主題:

1、本文圍繞哪個特點寫母親的?

2、選了哪些小事?

3、這些小事體現了母親作爲“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什麼本質特徵?

四、總結寫作特點:

1、以時間爲經線,以母親的優秀品德爲緯線,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2、語言樸素,簡潔,字裏行間卻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

邊指導朗讀邊幫助學生整理

特徵: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

講述寫作特點

感情朗讀課文,分析概括。

五、佈置作業 獨立完成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回憶我的母親

朱德

整日忙碌 勤勞儉樸 節衣縮食 寬厚仁慈

任勞任怨 賙濟窮人 退佃搬家 反抗壓迫

送我讀書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堅持勞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初步瞭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熱愛生命和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教學過程:

導入:神話動畫片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袁珂,神話學家。

關於神話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複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於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裏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裏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於神話的論述。

放《女媧造人》動畫片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後回答問題。

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爲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

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創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鬆弛,閒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遊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中“棲息”“遊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遊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裏,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閒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鵰。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三、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佈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四、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麼,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語言之美。

2、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瞭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着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爲了理解爲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文中的情爲什麼那麼濃。)

③感知內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3、研讀與賞析

①整體感知後,對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

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後,討論明確。

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 }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着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爲什麼稱“小山”因爲千佛山主峯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試着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4、[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②自由探究

[問題組]

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爲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讚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③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明確]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爲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e.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5、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想一想,爲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爲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爲寫好打下牢固的基礎。

③延伸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6、信息反饋:

《山中訪友》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③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二、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覆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帶着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衆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③感悟內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係是那麼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雲??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淨、無雜念的心境

雲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採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衆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啓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爲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着作者把自己想像爲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爲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4、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我們隨着作者“帶着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5、[教師小結]

當你帶着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裏行間透出的情愫裏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衆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業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爲遊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爲角色,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

6、信息反饋:

《秋天》

一、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三 、課前準備

①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

③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四、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②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問題組:a.爲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2、研讀與賞析

①示學生繪製的圖畫或。(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溼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嫺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爲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3、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4、佈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爲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爲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5、信息反饋:

《古代詩歌五首》

一、教學目標

①瞭解詩詞有關知識。

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④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三、課前準備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蒐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學習《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

二、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1、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峯。他已削平了北方羣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後患,統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天下了。《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爲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裏,藉着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爲一篇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明確]

①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盪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爲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3、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爲“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1、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2、感知內容

3、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②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4、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①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爲“江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爲因果,渾然一體。

②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5、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爲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爲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①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明確]

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爲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爲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爲什麼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奼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5、作業

背誦這三首詩。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匿笑、羅摩衍那”等字詞。

2.品讀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親情。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投入真情,反覆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利用想象,鑑賞詩歌,並嘗試藉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一、導入課文

學生齊誦《遊子吟》,問:這首詩誰寫的?(我國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深的愛和尊敬)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恆主題,因爲她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同樣以母愛爲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美的洗禮!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文學家,代表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我朗讀,我感悟

1.自由的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試着把握停頓,讀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課前預習完成)

嗅()羅摩衍那()()匿笑()

禱告()沐浴()()花瓣()

2.齊讀,注意字音停頓,體會情感。(配樂:相約卡農)

3.抽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提醒注意聽,讀完以後,要點評讀得怎麼樣)

4.教師指導朗讀

你認爲應該用什麼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

語速:輕快、跳躍

情感:喜悅、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頑皮

當你吃過中飯,

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嗎?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5.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聲音大聲一點,吐字清楚一點,感情飽滿一點。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6.這首詩寫了什麼事情?表達了什麼情感?

這首詩寫了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然後與媽媽一起嬉戲玩耍,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質疑,我探究

1.分組討論

(1)爲什麼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2)“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

(3)爲什麼媽媽見了面卻說:“你這壞孩子?”

(4)作者爲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爲孩子總想爲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而瞞着媽媽。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表現出“我”對母親默默的關愛之情。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表現出“我”對母親的牽掛之情。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表現出“我”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因爲媽媽找不到孩子,是多麼着急。何況一整天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這種責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④《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就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我”爲什麼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傾訴,我創作

但丁說:“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爲純真的赤子之心。”母愛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麼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

你還想變成什麼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趕快寫出來吧。

示範:

假如我變成了一縷清風,要與你相伴,停在綠野田間,輕悄悄地在空中來回,又在樹間吟唱,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假如我變成了一葉青芽,爲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頭,安靜地在茶山中等待收穫,又在滾燙的茶水中起舞,要讓你品嚐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夢,爲了尋你,停在夜空的深處,悄悄地在睡夢中徜徉,又在記憶深處嬉戲,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變成了…………

五、板書設計

媽媽“我”

做禱告時散發香氣

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拿燈去牛棚時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

母子情深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導學目標】

1. 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 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導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導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課時】兩課時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 )南 鑲( ) 水藻 ( ) 貯( )蓄

髮髻( ) 澄( )清 着( )落 看( )護

2.釋義:

響晴:

設若: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4.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爲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自主學習】

1.聽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研讀精彩語段,學習景物描寫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爲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讀第3語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課外練筆,感受一下自己家鄉冬天的特點,看誰寫得好。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技巧

巧,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裏。

2. 比較下列三組句子,你認爲哪一句好,爲什麼?

(1)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爲什麼?

(2)“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自我,展現自我風采,樹立信心,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

2.用普通話口齒清楚地介紹自己,發言時態度大方。能根據不同的目的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3.在介紹自我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要求儘可能集中、明瞭、簡潔地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力求寫出一點新意。

二、活動指導與建議

1.可以把全班同學先分成若干個活動小組,讓同學們在小組中介紹自己。然後由各小組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作自我推薦或自我介紹。“模擬面試”,可以由幾位同學或老師扮演考官,並事先準備一些與招聘內容有關的問題。

2.本單元的三項活動同樣是作自我介紹,但是目的卻不盡相同。活動一,目的是讓新同學儘快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因此,介紹要儘可能地全面,說出自己的個性特點。活動二,是學生爲了承擔某項工作而作的自我介紹,所以要重點突出,就自己從事該項工作的優勢作集中闡述。活動三,是讓學生在假設的場景中作自我推薦,趣味性、目的性強,重在在雙方的對話交流中展現自己的風采,文明得體地應答。

綜合性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次自主性活動,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選擇、設計和組織,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不過,鑑於本次活動是中學階段的第一次,教師可以多一些監督和指導。

4.無論進行哪一項活動,每位同學在自我介紹後都應留出一點聽衆提問的時間。這一方面是爲了增進同學之間的瞭解,另一方面是爲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互動空間。

5.可先佈置口語交際要求,只准打腹稿或列提綱,不得寫成書面文稿;在完成口語交際練習的基礎上,再佈置寫作練習。

6.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創造良好的說話環境;寫作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注意怎樣選取合適的角度來表現自己,如突出個人的某一方面特點,或多角度介紹自己等。務必強調要寫出新意、寫出個性。

7.建議在兩週內完成本單元學習任務。其中課內佔4課時(2課時口語交際,2課時作文及講評)。

三、活動評價

教師可根據口語交際和寫作練習的具體本情況,給出分數。

1.口語交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一、參與意識;二、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2.本次作文可以從兩點評價:一、語言表達是否通順;二、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寫出了個性。第二點可以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新意既可以是對全篇文章而言,也可以是對一句話、一個詞語而言。

3.建議從第一次作文起,爲每個學生建立寫作檔案,以便如實、全面瞭解學生七至九年級階段的寫作發展水平。

四、有關資料

1.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練什麼,怎麼練呢?

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練口、練耳是基礎。語言還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訓練的基礎上還得練眼、練手。

過去教語言,往往忽略口、耳,只注意手、眼。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的辦法。充其量這叫插瓶,也許能開兩朵花,然而開不多,也開不久。

練口,要從發音練起。要從小訓練發音準確、清晰。發音含糊,拖泥帶水,把詞句中的某些音節“吃掉”之類的現象,必須糾正。要練讀,大聲地讀。字讀得對,句讀清楚,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氣神情,纔算合格。要練說話,要求說話一字不苟,清楚完整。說稀裏糊塗的話,說半截話,都應當糾正。“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嗯”“啊”之類的東西,應當避免。進一步要求說話爽朗流利,有條理。所答非所問,拖沓重複,漫無邊際,語無倫次等等現象,都應當糾正。

2.說話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在現想現說的情況下,準確、簡明、流利、動聽地說整段整篇的、連貫的話語能力的教學活動。通過說話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接收能力,活躍思想,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說話是運用有聲語言通過口耳進行交際的語言形式,具有自然性和濃郁的生活色彩。一般講,說話中,短句多,長句少;自然句多,嚴密句少;並常運用語音的音高、音長、音強、音色來表情達意。進行說話教學,必須充分注意說話本身的本質特點。說話教學的具體目標是:發音準確,口齒清晰,語調受聽;說話有實在的內容和明確的觀點,意思集中,前後一貫,不散漫,不離題;用詞妥帖,語句完整,句式靈活,無語法錯誤;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實現說話的要求;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先想再說,敏於表達,不講粗話。說話教學可以分爲獨白體說話教學和會話體說話教學。獨白體說話教學可以採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複述、轉述、講故事、口頭作文、演講等教學方式;會話體說話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對話、討論、辯論等。說話教學還可以與讀文教學、寫作教學和課外語文活動相結合,隨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