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16、頤和園

16、頤和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16、頤和園
k
16、頤和園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中自主識字,瞭解課文中“金碧輝煌、琉璃瓦”等詞語的意思,並體會“也”“幾乎”的用法。
2、 默讀課文,根據過渡句,瞭解作者遊覽路線及寫作方法。
3、 正確的朗讀課文,感受北京頤和園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學習課文介紹景點的方法,說或寫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過渡句,瞭解作者遊覽路線及寫作方法。
學生準備:
蒐集關於頤和園的資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媒體出示、感受園林美景。
1、 談話導入: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有許多名勝古蹟,北京的頤和園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6課。
2、 板書課題 指導書寫“頤”
3、 齊讀課題
4、 播放媒體,感受美景。用一句話來說說頤和園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二、 整體感知,瞭解遊覽路線。
1、 過渡: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作者整個遊覽過程經過了哪些地方呢?輕聲讀課文,把表示地名的詞註上記號。
交流 板書:長廊 萬壽山 佛香閣 排雲殿 昆明湖 十七孔橋
2、 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麼介紹自己的遊覽路線的呢?劃出文中有關的語句。
(1)交流(媒體出示過渡句)
(2)作者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都用了一句句子連接起來,這些句子寫得很有順序,看了讓人一目瞭然。
(3)引讀過渡句
3、語言訓練:誰能看着板書說是或作者的遊覽線路?
師小結: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遊覽線路向我們介紹他所看到的景點的。
板書:按照一定的遊覽線路
三、 突破重點,掌握遊記寫法。
1、 學習第2~~5節,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
(1) 默讀第2~~5節,討論:作者怎樣把這些景點介紹清楚的?
(2) 交流
長廊:作者先寫長廊裏橫檻上的畫,再寫長廊兩旁的花木。
引讀:進了頤和園的大門……
中間的長廊怎麼樣?……
長廊的兩旁又是怎樣的呢?……
萬壽山腳下:作者是從上往下看,先介紹上面的佛香閣,再介紹下面的排雲殿。
引讀: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擡頭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閣前:作者登上萬壽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後向東遠眺。
引讀: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呢?……
昆明湖:先寫兩岸,再寫湖中心,最後寫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橋。
引讀: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邊,兩岸有什麼?……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數十七孔橋了……
(3) 師小結:不同的景點,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順序來寫的。
板書:按方位順序介紹
2、 再讀句子,感受景點的特點。
(1) 過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寫作手法來寫出這些景點的特點的呢?再讀句子,找出你喜歡的景點加以說明。
(2) 交流,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A、 看圖感知“700多米”。
B、 出示橫檻上的畫,理解“橫檻”,朗讀。
C、 小結:長廊的特點就是長和彩畫多。
② 擡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A、 出示圖片,理解“琉璃瓦”。
B、 讀句子。
③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快碧玉。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A、 體會比喻的作用。
B、 理解“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的意思。
C、 指導朗讀。
④ 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小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A、“也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爲什麼要用“也”?
聯繫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B、指導朗讀。
(3)小結:作者抓住了每一處景點的特點把具有獨特魅力的頤和園展現在我們面前。
板書:抓住景點特點
四、 總結全文,運用寫作方法。
1、 總結:學了課文,我們知道寫好遊記要注意:按照一定遊覽路線,按方位順序、抓住景點特點來突出事物的特點。
2、 寫作練習:按方位順序、抓住景點特點向大家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長廊 佛香閣 按一定遊覽路線
16、頤和園 萬壽山 排雲殿 按方位順序
昆明湖 十七孔橋 抓住景點特點
教學效果反饋:
課文是一篇遊記,所以瞭解課文線索是至關重要的。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之後,找出文中表示地名的詞語,再劃出過渡句,引讀這些句子,體會過渡句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藉此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不同的景點採用不同的方位順序來描寫,也是本課的一大特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詞語,將每部分景物與作者之間的位置瞭解清楚,學習如何寫景。
文 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