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生死攸關的燭光》優秀教案

《生死攸關的燭光》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教材分析

《生死攸關的燭光》優秀教案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蹟,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爲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蔘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採用的方法;接着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聯繫課文內容“生死攸關、絕妙、厄運”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並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4、學習母子三人對祖國的熱愛和機智勇敢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抓住母子三人的語言、神態、動作等語句,體會人物的沉着、機智、勇敢。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

2、解題:“生死攸關”是什麼意思?燭光爲什麼會導致生死攸關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認讀詞語:盟軍 檔案 揉皺 燈芯 俘虜 厄運

生死攸關 不堪設想

說出對重點詞語的理解

2、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補充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什麼地點?都有誰?學生說出,指導讀一讀地名、人名,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走進課文,關注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運。

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保護的是一份怎麼樣的情報?爲保護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想了一個怎樣絕妙的辦法?

指名讀課文

學生默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組織學生交流,把握三處:(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2、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3、這支小小的蠟燭,這微弱的燭光已經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緊密相連,那麼,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表現情況危急的語句,認真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指導朗讀,讀出緊張、恐怖的氣氛。範讀。

母子三人分別做了哪些事情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畫出描寫伯德瑙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並用最簡短的語言概括出來。 抽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並相機板書。

伯諾德夫人:用油燈換蠟燭。

大兒子:端燭臺被搶下。

小女兒:拿蠟燭上樓。

4、重點指導閱讀:伯諾德夫人爲了換蠟燭,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她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學生找出“連忙”、“輕輕”、“吹”等詞語,體會夫人的機智和勇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請學生讀句子“她看着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着輕輕把蠟燭吹熄。”請大家認真讀讀,看看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伯瑙德夫人表現怎麼樣?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指導朗讀描寫兒子和小女兒的語句,抓住“慢慢”、“從容”、“嬌聲地”、“鎮定”等詞語,認真體會他們的機智和勇敢。

從描寫雅克的段落中體會雅克的從容鎮定和冷靜。

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帶着這份感動和欽佩把句子再讀。教師渲染: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彷彿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傑奎林挺身而出。她嬌聲對德國人說:……

重點體會“嬌聲”一詞。傑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傑奎琳的話。範讀

師生合作讀。

5、教師:同學們,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扣人心絃的戰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四、昇華情感

  總結:有時候,僅有勇敢是不夠的,還必須機智。傑奎琳的機智就在於她成功地喚起敵人身爲父親這一身份的“柔情”,並獲得他的喜愛,最終化險爲夷。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一家人都爲保護情報站沉着冷靜和敵人周旋,這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一度窒息和感動,就讓我們共同記住他們,記住這些在二戰中爲正義而鬥爭的平凡偉大的人物。

五、拓展練習

想象以下,敵人走後,母子三人會說些什麼?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點燃 伯瑙德夫人:用油燈換蠟燭

重新點燃 大兒子:端燭臺被搶

奪回 小女兒:拿蠟燭上樓——蠟燭熄滅——保住情報

機智 勇敢

 《生死攸關的燭光》研究教學反思

《生死攸關的燭光》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故事。表現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勇敢機智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頗有戲劇性,爲了讓學生迅速理清課文脈絡,我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備課時,我想,要圍繞“生死攸關”開展開教學。首先來理解生死攸關的意思,爲什麼一節小小的蠟燭能導致生死攸關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引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提倡個性化閱讀。在教學時,我採用了自讀感知,小組合作抓重點語句感知,有感情朗讀感知,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母子三人是怎樣利用機智、勇敢、沉着的品質去面對危急時刻,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這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學生明白了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加之讓學生想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母子三人的偉大精神。

一、抓重點詞語展示鬥爭過程

本課的故事驚心動魄,扣人心絃,耐人尋味。爲了讓學生迅速瞭解文本大意,體會人物精神,我引導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再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巧妙周旋的過程。當藏有情報的蠟燭被“點燃”時,伯諾德夫人一家想方設法保護這蠟燭:一是取出油燈,藉機“吹熄”蠟燭;二是大兒子傑克借搬柴生火之機“端走”蠟燭。當他們的行動沒有獲得成功,蠟燭被“重新點燃”和被“奪回”時,就在這危急關頭,小女兒以上樓睡覺爲由,藉機把蠟燭“拿上樓”,避免了一場危機。

二、反覆品讀體會人物心理

課文描繪的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又緊張激烈的戰鬥。這場戰鬥緊張激烈,主要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反映出來。文中寫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進行了三次周旋,他們一家人隨着蠟燭越來越短而表現出越來越緊張的心理,雖然情況越來越緊急,但他們依然從容鎮定地想出方法來保護祕密情報,反映出他們那強烈的愛國之心。

在學生讀書時,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語句,如文中反映雅克、傑奎琳機智勇敢的句子。如:“兒子雅克慢慢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着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房子頓時暗了下來……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傑奎琳鎮定的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晚安上樓去了。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臺階時,蠟燭熄滅了。”採用範讀、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充分的讀,來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然而在教學中,學生的讀還沒有讀好,老師的引導也不到位,時間上也不夠充分。老師在教學上放手的還不夠大膽,引導的多,學生的思維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課堂上,安排的時間不夠合理,致使課堂前緊後鬆,如指名讀三至七自然段時,可以去掉。學生直接談談故事發生了幾次扣人心絃的變化。節省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讀書上。在朗讀訓練中,學生的讀書少,對人物的體驗還不夠深刻,沒有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中。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也沒有充分的調動起來,讀書還把握不住人物的情感基調。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爲”,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敢於放手,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然而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一步一步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而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教師順利地實施教案,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教師所預定的標準答案,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基本侷限泯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創造天賦。因此,教師要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