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朗讀與小組合作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難點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夜間安全飛行的聯繫。

課前準備:

1、課件

2、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疑激趣

1.晴朗的夜空出現兩個亮點,越來越近,纔看清楚是一紅一綠兩盞燈,接着傳來了隆隆聲,原來是一架飛機在夜航。(課件出示朗讀,學生閉着眼睛聽。)同學們,在漆黑的夜晚,飛機爲什麼能安全飛行呢?要弄清這個問題,請繼續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認識它嗎?[蝙蝠(齊讀正音)]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溼的洞裏,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麼?知道雷達有什麼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揭示課題:蝙蝠與雷達(齊讀課題),有什麼想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說說初讀的感受。

1、同學們真會思考,這是讀書的好方法,下面就帶着你們的問題默讀課文,在默讀課文的時候帶着筆在課文中畫一畫寫一寫試着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讀後彙報,指名同學說說讀後知道些什麼,開始指名中下一的學生回答,課文的大概內容指名較好的同學回答。只要是學生的真實感受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1、今天我們就當一回科學家,找出課文中蝙蝠與雷達有關係的一句話(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讓學生讀並提問題。過度:是啊科學也是一樣善於發現問題並進行研究,但實驗一做就不可能一定會成功,找出科學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話。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句話並說說理由。體會科學家的發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細品味反覆和終於。

2、哪些句子是描寫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讀讀並說說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說說話。有新問題嗎?(蝙蝠靠什麼在夜間飛行的?)

3、我們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完成這張實驗表。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第一次蒙上眼睛鈴鐺不響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鈴鐺響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鈴鐺響個不停要靠嘴

4、研究結果表明蝙蝠夜間飛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來探路的。有新問題嗎?(怎樣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並用自己的話說給同桌聽。指名同學起來說並說說是從哪些句子中發現的?學生說教師板書。教師出示課件讓同學上臺解說。

5、受到蝙蝠夜間飛行的啓示把雷達應用到飛機上,讀讀相關的段落。模仿老師的課件在課文的圖上畫一畫邊畫邊說。讓同學演示演示,教師板書。教師出示課件讓同學上臺來解說解說。飛機就能在夜空安全駕駛了。

6、觀察板書說說發現了什麼?說說蝙蝠和雷達的聯繫。再用因爲又因爲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繫及其依據。所以課題用和聯繫起來。

四、鞏固課文,齊讀課文。又從課文中有哪些新體會。

五、總結:

我們要向科學家學習。要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啓示,將來爲人類造福。

六、擴展練習:

課後閱讀有關發明創造的書籍,把收集到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帖在教室後邊的牆上作爲牆報一起分享。

七、板書:

11蝙蝠和雷達

嘴超聲波無線電波天線

蝙蝠障礙物雷達

耳朵超聲波無線電波熒光屏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蒐集與處理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爲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三、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

2、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些什麼?

5、可以用課題拓展法蝙蝠與雷達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3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作者以簡潔、準確的語言,介紹了蝙蝠的嘴和耳朵的特殊作用以及對於發明雷達的啓示,揭示了蝙蝠和雷達的內在聯繫,介紹了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向我們介紹了某些仿生學的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比較重視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因此,這課的教學目標通常定位爲: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2、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有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課程目標,我想我們的教學也一定要做些新的嘗試,以便能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一、教學目標新

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而且是展示生命價值的舞臺;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而且是生長生命的土壤。教師在教學目標中既要有“智商”的培養目標,又要有“情商”的培養目標。新課程標準試驗方案中指出,在課程目標上,過去強調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現在更強調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情商”。

在《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於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通過自己讀課文就能發現,再多讀幾遍就能弄清。如果把弄清他們之間的關係作爲學生的學習目標,實際上等同於通過記憶儲存知識,既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又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減弱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我們給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科學家科學的思維方法、求實的科學態度。

2、激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形成運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價值觀。

這樣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跳一跳,摸得着,能使他們產生探索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教學目標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對於以往的教學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探索。

二、教學過程新

由於教學目標中,我們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隨之而來的教學過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1、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爲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性發展。

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時,我們的教學分爲三個層次:1、自讀理解,調動情感。以往的教學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所謂引導,即是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接受,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情感因素被忽視。漸漸地,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麻木”起來。現在,我們在教學中,充分信任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看看自己讀書讀懂了些什麼。這樣真正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知識的起點、他們還需要了解什麼。在學生的發言中,我們看到,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問題:飛機夜間能夠安全飛行是因爲人們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啓示;蝙蝠探路不是靠眼睛,而是通過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進行的;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髮明瞭雷達;蝙蝠探路的祕密是通過嘴巴發出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傳到耳朵裏;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看到這裏,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我們再也不可能像原來那樣,繼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弄請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上了。因此我們認識到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必須充分的信任學生,因爲它所帶來的是學生所給予的巨大回報,有時他會讓你感到意外,甚至是令你驚喜。

讓學生自讀理解這一過程,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知識經驗,雖然有的還很淺顯,但學生對課文有了自我的理解,並給了他們巨大的醞釀情感的空間,使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到了自己體驗學習的成功快樂,從而產生了樂於學習的積極態度,對於進一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注重過程,培養態度: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繫。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

我們認爲以往的`教學中,只把弄清蝙蝠和雷達的聯繫做爲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就存在中結論、輕過程的問題。我們把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爲本課的研究重點,激勵學生探索,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的做法是:當學生自讀理解之後,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接着,再請同學們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發明雷達的。經過學習討論,同學們發現,科學家發明雷達經歷了四個過程:發現問題(蝙蝠夜間能夠安全飛行,飛機夜間飛行存在很多危險)、提出問題(蝙蝠夜間是怎樣探路的?是不是蝙蝠的眼睛非常敏銳?飛機夜間飛行能不能像蝙蝠那樣安全呢?)、解決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得出結論。)、摹仿發明(摹仿蝙蝠探路的原理,發明雷達。)在學習中,學生知道了科學家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同樣是夜間飛行,蝙蝠很安全,而飛機卻不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樣的問題,這教會了學生要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這樣纔會有所發現;學生看到科學家發現了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提出了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特別敏銳?這樣的問題,他們知道了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來提出問題(弄清蝙蝠探路的原理,可以解決飛機夜間飛行的安全問題),可以根據人們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人類和動物一般都是用眼睛探路的)。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銳這個問題又使科學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因此學會提出問題是非常關鍵的。然後,教師和學生一塊兒着重探究科學家是如何試驗的。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進行角色換位,“假如你們就是科學家,四個同學組成一個科學研究小組,開始進行試驗。”要求有明確的分工:負責場地佈置的、負責試驗方法的、負責記錄試驗結果的、負責得出試驗結論的,還要求每位科學家談談自己是怎樣想的(比如:場地佈置方面,談談爲什麼選擇一間屋子?爲什麼要橫七豎八地拉些繩子,還要系些鈴鐺?實驗方法方面:爲什麼要先蒙上眼睛?……這些問題體現了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還可以由其他同學提出疑問,由試驗人員來解答)。

學生進行角色換位的過程,讓學生去體驗科學家的研究情景,使他們獲得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他們顯得興奮、投入,他們感受到科學研究的樂趣,更爲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揭開了科學研究神祕的面紗,他們感到,原來科學研究是這樣的啊,我們也能搞科學研究了,雖然這不出自於孩子們的口中,但這確實形成了這樣一種潛移默化的態度,這種態度是積極向上的,對他們終生受用的。

科學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這個問題也非常值得學生探究,因爲每次試驗,他們都會得到一個結論,第一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飛行不是靠眼睛。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探路和嘴巴有關、蝙蝠探路和耳朵有關。三次試驗的結論是: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當他們學到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弄清了蝙蝠探路的祕密時,同學們從“反覆”一詞中知道科學家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才發現蝙蝠探路的祕密,體會到科學研究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搞科學研究就應該有不懈努力的、求實的科學態度。

3、拓展延伸,形成價值觀:

當他們學到科學家發明雷達這一部分時,我們又讓他們想一想,科學家的發明有什麼目的?學生知道雷達使飛機能夠安全飛行,從而明白了科學家的發明是爲人類服務的。這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積累談談還有那些發明是人們從生物學中得到的啓示?學生思考後有了反饋:人們從齒輪形的小草割傷了手指中受到啓示,發明了鋸,人們從蜻蜓飛行的原理中受到啓示,發明了直升機……趁着這個時機,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們表示也要向科學家們一樣發明許多東西,爲人類服務。這不就是形成了一種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嗎?這不是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體現嗎?

通過這篇課文的探索,我們感到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讓情感、態度、價值觀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語文的人文性。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等詞。

2、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課文大意。

3、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瞭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領

一、以圖爲媒,引入新課

1、(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2、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目標:通過自學,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操作步驟:

1、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3)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2、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三、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目標:通過自主閱讀,理解蝙蝠在夜裏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

操作步驟: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2、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4、讀讀課文,同桌互相看圖表,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再指名上臺介紹。

5、小結:

⑴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雷達與蝙蝠有什麼聯繫?下節課我們再來閱讀探究這些問題。

五、練習書寫,完成作業

目標:鞏固詞語

操作步驟:

教師示範難寫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導學生注意本課生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部首隻佔三分之一,右邊佔三分之二,字要寫得勻稱整潔。

教學反思:

1、本人的上課流程太快,思路不清晰,基礎知識和全文脈絡的分析不明確;

2、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比較好的,但極少數同學還是比較差。對於靈活性較強的問題,解題能力較差,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欠缺。

原理分析:

1、本人是欠缺教學經驗;

2、學生原有基礎較差,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

整改:

1、注意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教深教透。

2、多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注意關注基礎較差的同學,注重他們的聽課效果。

3、注重較好同學的能力培養。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蝙蝠和雷達教案範文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品味精煉準確的語言。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和體驗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三次試驗表、仿生學小資料。

四、課時設計:

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課文主要講述了科學家通過(),解開了蝙蝠祕密,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解決了飛機()的問題。

二、細讀第三段,體會蝙蝠靈巧的飛行本領。

過渡語:同學們,連那麼先進的飛機都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啓示,才解決了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那蝙蝠的本領一定很厲害吧!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畫出寫蝙蝠飛行本領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間是怎樣飛行的?(指生彙報)

3、邊……邊……說明什麼?你能說個句子嗎?

4、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蝙蝠也能靈巧地避開。這裏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強調了什麼嗎?你能試着說一句話嗎?在說完之後同學們說一說它強調了什麼。

(蝙蝠在夜裏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5、指導朗讀。

蝙蝠夜行的本領真厲害!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全班齊讀

6、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說)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三、小組合作,解密科學家的試驗

過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厲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麼來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節課的預習作業,把你填好的實驗報告單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有問題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組討論並填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完成)

試驗次數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3.彙報交流。

(l)第一次試驗是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說一說)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師: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5)僅僅這三次試驗能證明這個結論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6)老師稍稍地修改了一下這個結論,你們發現少了什麼?

你能說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嗎?在這裏去掉行嗎?爲什麼?

“配合起來”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解決蝙蝠探路的祕密

過渡語:現在,我們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到底它們是怎樣配合呢?下面我們帶着這個疑問齊讀第7自然段。

1.生齊讀第7段。

2.現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哪位同學來說說。

3、提問,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頭完成填空:

蝙蝠的()裏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老師邊聽學生填空,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蝙蝠飛行原理圖。

4、哦,原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飛行的。爲了解開這個祕密,科學家容易嗎?(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讓你體會到這一點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們看看這兩個句子:

B比較句子:

科學家經過研究,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

C從“反覆、終於”你感受到什麼?

5.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用語言來把科學家的艱辛讀出來啊。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解決二者聯繫。

過渡:科學家發現了蝙蝠飛行的祕密,並模仿它,給飛機裝了什麼?(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來學習第八自然段。

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8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邊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用“”劃出重點語句。

(2)、仿照板書上的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並口頭說出雷達的工作原理。

2、他畫得對嗎?那請你說一說雷達是怎麼工作的?

3、對比兩個示意圖,得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

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個示意圖,進行一次脫口秀的遊戲,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達的聯繫。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師:同學們太聰明瞭!看來,同學們對蝙蝠和雷達的關係一目瞭然。學到這兒,你們想說些什麼?談談你的收穫或者提出你的疑問?

六、總結昇華,激趣拓展

1、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同學們,由蝙蝠獲得啓示發明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安全的問題,這就是屬於近代的一門科學——仿生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由動物身上獲得啓示而進行的小發明,你們蒐集到了嗎?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用“人們從()身上得到啓發,發明了()。”的句式來說。

我從()身上得到啓發,想發明()。

七:作業佈置:

師:回顧全文,科學家發現問題(第1、2段),提出疑問(第3段),在經過試驗解決問題(第4、5、6段),最後得出兩種事物的聯繫(第7、8段),讓讀者一目瞭然就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課下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麼啓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

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設計我又在兩個班進行講課,效果顯著。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積極討論填寫的實驗報告單,由於報告單由三次試驗的三行改成四行,學生討論更是熱烈,而且大都能說出老師爲何又設計了四行。小組活動有序、省時,爲下面的學習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在說、畫、講蝙蝠和雷達的關係時也顯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