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1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並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爲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薰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這裏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爲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爲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找,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生甲:我喜歡讀種花生這個部分,因爲只有辛勤耕耘,纔會有收穫嘛。

生乙:我喜歡讀議花生這個部分,因爲這一部分中,父親告訴了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歡讀吃花生這個部分,因爲吃花生這一內容,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歡讀議花生這個部分,因爲父親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做人道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後以人四人爲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着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再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並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

生1:我認爲課文中不是在比較它們誰的用處大,而是重點在說花生的果實是埋在地裏的,而不像桃子它們那樣掛在枝頭上,讓一看就喜歡。

生2:我覺得課文中還是含有對桃子、石榴它們的批評。因爲作者自己的筆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歡花生,所以也喜歡花生,把果實埋在地裏,默默無聞,不喜歡桃子、石榴把果子掛在枝頭炫耀自已。

生3:老師,我覺得桃子它們把果實高掛枝頭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長的同學向大家展示自已的才華,你能說是炫耀嗎?

生4:我就比較喜歡蘋果、桃子,它們既好看又好吃,還富有營養。

生5:我出喜歡蘋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買東西都喜歡看廣告,買牌子,它們外表美,掛在枝頭爲自已作廣告,有什麼不好呢?

生6:老師,大人們常說現在社會需要自我表現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是可貴的,但蘋果它們自我推薦也值得讚賞。

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爲落華生,就是因爲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並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於是在教學行將結束,在學生理解了作者筆名落花生的含義後,我讓學生也爲自己起個筆名並說說含義。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爲自己起筆名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教學結束後,我佈置學生課後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2.體會詩歌語句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懂得要珍惜生命,善待動物。

4.學會加上適當的表情甚至動作深情誦讀。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誦讀詩文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從一年級至今讀了好多詩歌,美文,甚至還會背,對不對?

誰願意來背上一首詩?(背得真流利)明白它的意思嗎?明白,一定能背得更好聽。(課前交流準備)

同學們誦讀了這麼多優美的詩歌,這是送給老師的最精美的禮物了,陳老師也想給大家朗誦一首余光中的詩——《鄉愁》。

教者朗誦。

你認爲老師讀得好嗎?(你說,好在哪兒?1.聽出思念故鄉2.老師的朗讀好在哪兒?語速緩慢能讓人聽出哀傷的回憶)

是啊,聲情並茂的誦讀,最能觸動人的心絃。

二.疏通正音,讀順讀通

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誦讀一首詩——《小鳥,請原諒我》,齊讀題。

“我”爲什麼要小鳥原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詩,邊讀邊想每一段的意思。

1.自由讀。

2.指名分節讀。(誰來讀第1節)

三.抓點釋疑,讀清讀懂

1.逐段提問,這段講的什麼意思?(用一句話概括段意)

板書:

(1)悽美死去。(惋惜難過)

(2)自然悲泣。(哀傷)

(3)萬物抗議。(害怕孤獨)

(4)請求原諒。(懺悔)

2.每一節的意思讀懂了,那麼你能體會到每段中融入了作者什麼情感呢?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每段各自流露出什麼感情?(學生讀2分鐘)讀好了嗎?

(出示第1節)請一位同學讀讀看,看他體會得怎樣?

個別讀。(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一隻美麗的鳥兒,它頸上的羽毛是那樣白,比雪花還白,你突出了哪個字——還,翅膀的羽毛是那樣綠,比小草更綠,你也突出了一個字——更,真好,這就叫重讀,重讀一些關鍵詞更能表達出情感來。多美的鳥啊,可他現在已經——死了,靜靜地躺在我的手中,此時,你的心情怎樣?你呢?你呢?)是啊,誰都會難過,誰都會可惜。(板書可惜)

一起來讀讀,體會一下,注意加點的字。

3.多美的鳥啊,大家想看看嗎?(播放視頻)

你覺得視頻中的鳥美嗎?

可是我親手扼殺了美麗,我的心沉痛極了,整個自然界也彷彿沉浸在哀傷之中,啊,大森林少了一名歌手——(引讀第2節,出示第2節)

小鳥的死給森林,給鳥媽媽,給山村、小樹、小草,給大自然中的一切帶來的是深深的——?(你說,板書哀傷在誦讀中如何表達哀傷的情感呢?一般的做法,放慢語速,語調低沉)

指名讀。你能讀出這種情感嗎?(“痛心的淚滴”太好了,讀。)

4.小鳥曾經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然而“我”卻朝它舉起彈弓。(出示第3節)啊,遠處有隻鳥在叫,他在幹什麼?(抗議)抗議的不僅僅是鳥兒,還有 ——花兒、樹……一切美麗的生命,好像都要離開我。設想一下,地球上鳥沒了,花謝了,樹禿了,就剩下你一個人,此時,你是什麼感受?(孤獨害怕)讀出來。(板書孤獨)這種孤獨的感覺真令人窒息。

如果再給你一把彈弓,你還會這樣去做嗎?(出示第4節)文中的“我”也後悔了(板書後悔)——把彈弓扔進深深的谷底。決心再不——打鳥!

如果是你,你會下決心改正錯誤嗎?請你讀,看看決心大不大。(“深深的谷底”決心大齊讀)

四.綜合操練,讀熟讀美

古人云“言爲心聲”,優美的誦讀猶如一杯清新的綠茶,沁人心脾;彷彿一個美麗的故事感人肺腑;好像一直動聽的歌曲給人力量。

(1)聽了同學們朗讀,老師也忍不住躍躍欲試了,願意聽老師讀嗎?

師範讀。

同學們的掌聲說明是對老師朗讀的肯定。你說說老師的朗讀好在哪兒?(語速慢,表現出悲傷。)(真會聽,對了,一般,讀熱烈、歡快的內容語速快一些,而這種悲傷的內容語速要慢一些)

同學們也想試試了吧!想不想?讀好先得練好。請你自由選擇一段練一練,老師也給你配上音樂。

(2)指名配樂讀。練(哪些同學練得第一段?就你)

(3)師生共評。(說出了我的心聲我也是這麼認爲的趕上老師了你是我的老師)

(4)男女生賽讀。(據我瞭解,我們班男生、女生朗讀水平難分高下,今天來賽一賽,男女生各推薦一名選手來比比)

言爲心聲,老師聽到了惋惜,聽到了哀傷,聽到了惶恐,聽到了懺悔。聽出了誦讀的力量。同時我們還學會了誦讀的一些技巧,重讀一些關鍵詞更能表達感情,讀到悲傷的內容語速要慢一些。這裏有一首西班牙著名詩人迦爾洛的小詩,這首詩用什麼樣的語速來讀?(慢)爲什麼?(悲傷)(好,你來讀)

獵人

在松林上,

四隻鴿子在空中飛翔。

四隻鴿子

在盤旋,在飛翔。

掉下四個影子,

都受了傷。

在松林裏,

四隻鴿子躺在地上。

今天,我們不僅懂了詩中的感情,還通過誦讀把這種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誦讀的力量,希望同學們把這兩首詩誦讀給你的家人聽。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善於表達,說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憶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情況。讓學生代表彙報活動情況,引發學生交流的慾望。

二、閱讀17頁口語交際內容提示,說說你通過閱讀明白了什麼?想一想你喜歡選擇什麼內容來和同學交流?

三、按同學選擇內容分爲三個組找好位置,並確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導辯論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確定好辯論雙方的角色,幫助明白各自的任務。

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要求說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對辯論小組評選出最佳辯手和獲勝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

教學過程:

一、閱讀習作要求,讓每一個學生弄明白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確定自己寫作的內容範圍。

三、帶領學生再次重溫學過的課文,體會故事怎樣才能表達清楚,怎樣才能吸引讀者,強調真實,有重點,有條理,精彩的地方要善於描寫,寫出自己真實的情感。採訪筆記要注意格式,注意語言的真實,要寫出自己的心得。記一次辯論,要寫清楚辯論的經過,精彩的地方寫具體,寫出辯論雙方的語言、神態、動作等,自己參加過的同學要寫出自己在辯論時的表現,心理活動等。還應該寫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四、學生交流選材、寫作內容等。

五、學生自己動筆形成初稿,教師隨機指點,個別輔導。

六、學生交流閱讀習作,相互提出鼓勵、幫助和修改意見。

七、講評範文。

八、學生再次修改,謄寫。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4

教材簡析: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最後一課。課文向我們講述了非洲是一個多彩的世界。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突出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這篇課文在篇章佈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採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後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和結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非洲風情文化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能夠快速瀏覽課文

2.通過看彩色非洲教學視頻和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非洲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語言美,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

教學準備:

蒐集與非洲相關的圖文資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1、聊聊非洲。 (學生交流對非洲的瞭解。)

2、在人們的印象裏,非洲和貧窮、落後、災難、疾病往往聯繫在一起。那是非洲政治、經濟落後所導致。今天,老師卻要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非洲(師板書:彩色)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3.、這節課就讓我們隨作者彭仁一起走進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受非洲的風情文化。

1.播放課件:非洲風光視頻

2.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表達作者對非洲真切感受的兩個句子。課件出示這兩個句子。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發現。

3.默讀課文,思考:“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表現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詞句來具體描繪非洲的色彩斑斕。可以做一下摘記,讀後同桌之間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出文章在結構上採用了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三.合作品讀,充分感悟“非洲的色彩”

1、 色彩斑斕的非洲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分組學習,讀悟交流:非洲的哪一處地方最讓你心動,讀一讀,品一品。

2、全班交流,彙報學習。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從哪裏看出這片藍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好在何處,並感情朗讀。

3.教師小結: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許多樹也開花”這一特點,寫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斕。

彩色的動物世界:

1.導語: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在非洲彩色的動物世界這一部分內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爲什麼?

4.資料交流:說說你所知道的非洲彩色的動物世界。

5.引語:人們曾說:非洲是上帝創造的伊甸園,這裏是植物的樂園,也是動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就在非洲!

6.課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動物。

7.小結:非洲的動物多種多樣,作者無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來寫,詳略得當,寫出了非洲動物世界的色彩斑斕。

彩色的日常生活:

1.導語: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

2.學生交流讀書方法,如:(1)抓關鍵詞理解;(2)找出寫得最美的句子進行體會;(3)給自己提問題而後找答案等。

3.相機引導:作者通過花花綠綠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綠樹紅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顏六色的賓館,來體現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引語:熾熱的赤道驕陽孕育了這一方皮膚油黑髮亮的非洲人,他們以自己的熱情奔放營造了七彩的生活.

6.課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普通三輪車伕豔麗的衣着及市場人羣多、食物多樣化,突出其五彩繽紛)

彩色的藝術:

1.導語: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藝術。

2.學生交流最令自己感興趣的句子,並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從彩色的繪畫、彩色的工藝品、彩色的音樂、舞蹈,來體現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

3.資料交流: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非洲的工藝品嗎?能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非洲舞蹈嗎?

4.引語:人們常說,非洲舞蹈是非洲藝術的靈魂,非洲的舞蹈質樸、清純、火熱。請同學們朗讀這句話,一起來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5.學生朗讀:“如果你有幸參加他們的篝火晚會,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歡跳的人羣,不,那是流動的、五彩的旋律,你就會更深地領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動與無限的活力。”

6.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課件展示非洲舞蹈的錄像片斷。

7.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讓人激情洋溢,熱情似火。請同學們再讀這句話,共同傳遞這份豪爽,這份激情!

四、總結全文:

1.導語:這激情洋溢的舞蹈,來自舞者的心靈。它訴說着非洲的原始與神祕,訴說非洲的熱烈與奔放。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2.學生朗讀這兩個感嘆句:“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師點題:是啊!說非洲是彩色的在於它的色彩斑斕,更在於它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再一次讚歎這彩色的非洲吧!

學生再次感情朗讀這兩個感嘆句。

五、推薦閱讀:《非洲地理雜誌》、《非洲之旅》等。

教學反思:

對於這樣一篇美文,要讓學生感受它寫作的技巧,體會非洲的色彩斑斕,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開課時的出人意料:在《夢想的力量》一文中,非洲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再出示絢麗多彩的非洲圖片,讓大家感到驚訝、震憾。而在學文中,我 分三步走:初讀知大意,再讀抓重點,三讀談感受。我充分創設情景,播放非洲風光視頻,激起學生對非洲的神往,再引領學生將全文進行梳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達特色。而後和學生一起走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再“讀悟結合,感受非洲的自然景觀”,讓學生走進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和動物世界,從文字中細細品味,用作批註的方法,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感情朗讀加深體會,全體交流盡情暢談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其餘部分的內容。課堂上,我注重精讀與略讀相融合,採用列提綱的方式來梳理本文的文脈,瞭解本文表達特色,給學生充分的言語實踐時間和空間,體現着略讀教學略教而不略學理念。再就是感悟與積累並重。採用作批註、激情朗讀等方式讓學生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斕並內化積累。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從哪機方面讚美廣玉蘭的。

3、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爲什麼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談話。

師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節,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

二:學習第二段。

1、輕聲讀讀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廣玉蘭的,你最喜歡作者描寫廣玉蘭的哪一段?

(1)學習第二小節。

(2)默讀第二小節,主要寫什麼?

(3)從哪可看出,它的花兒潔淨、高雅。讀讀,劃劃。

(4)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結合圖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廣玉蘭花兒的潔淨、高雅。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讀讀第三小節,說說這一小節說什麼。

(1)默讀,劃一劃,廣玉蘭花開放時有哪幾種形態?

(2)你覺得哪種形態最可愛或你最喜歡哪種形態?

(3)生說,相機出示圖片。

(4)指導感情朗讀。

(5)再讀讀這一小節,說說這一小節的結構。

過渡:廣玉蘭的花無論是含苞欲放還是全部綻開的都顯得那麼高雅,同學們你們喜歡廣玉蘭的葉子嗎?

3、讀讀四、五自然段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廣玉蘭的葉子,可結合觀察實物。

2、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無論是廣玉蘭的花還是它的葉,都給人們帶來勃勃生機,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讚美。

5、齊讀最後一小節。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篇課文學完了,其實廣玉蘭在我們南京也廣泛種植,你注意到了嗎,在許多公園裏、馬路邊都有廣玉蘭的身影,你留意過它們嗎,今天學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話要說嗎?

四:作業。

1、在課文裏找出三組意思相近的詞語。

凋謝(凋落)純潔(潔淨)潔白(純潔)

2、摘抄你喜歡的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朗讀背誦課文。

2、觀察一種植物,仿照課文第三段,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了第10課,感受了廣玉蘭那純潔、高雅的花兒,那散發着勃勃生機的綠葉,這堂課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背一背。

二:朗讀背誦。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爲什麼喜歡。

相機指導背誦。

三:仿寫。

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主要寫了什麼?

從哪幾方面來寫花兒的形態的?

說說這一段的結構。

觀察一種花,說說準備從哪幾方面來寫。

學生練習寫。

交流。

四:作業。

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並寫一篇觀察日記。

教後手記: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詢問年的體裁特點,把握課文結構,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閱讀,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理解作者“崛起於城中同步,希望於困頓同在”這句話的含義。

3、學習本文大量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1、學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你感受了什麼?

2、揭示課題,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一日》,確實感受一下。

二、閱讀感悟

1、瞭解新聞的體裁結構。

2、默讀課文。

出示閱讀提示:

A、認真閱讀課文;

B、想一想,作者從哪幾方面寫了“中國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記號。

D、讀完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閱讀提示B。(從中國的消費、市場、住宅、交通運輸、人口、國內生產總值等方面)

4、小組選擇一個內容,以畫圖表的方式把具體的數字呈現出來。提供學習資料:瑞典人口總數880萬,芬蘭人口總數524900,挪威人口總數462萬。澳大利亞人口總數1900多萬。

5、各小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並解說。

6、討論:中國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板書:改革開放)

7、拓展: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安枕無憂了呢?出示網上調查資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盧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國37,610 7. 丹麥33,750 9. 冰島30,810 98. 中國1,700

五年級語文經典教學教案7

本班學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學生都是附近農村的,父母雖然都在身邊,但是農村基礎教育薄弱,幾乎沒有家庭輔導。 通過與學生接觸,以及平時學生上課的表現與作業情況的觀察,發現此班學生學習習慣一般,特別優異的學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樓蘭之死》是北師大九冊三單元的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樓蘭之死》是一篇飽含着強烈情感的說明文,作者通過描述樓蘭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瑪干由綠洲變成沙漠的觸目驚心的史實。這篇課文可與《中國一日》這則新聞進行對比教學。比如:這兩篇都是說明文,都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但在表述的過程中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將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收穫。

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引用、舉例、詮釋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態植被被破壞的嚴重性,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

1、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態植被被破壞的嚴重性,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緊迫感。

2、 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引用、舉例、詮釋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讀題目,引導質疑。

1、師朗誦《從軍行》。解釋詩意。

2、板書樓蘭,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

3、引導學生想象樓蘭的樣子。

4、補充課題《樓蘭之死》

5、質疑課題,板書有代表性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自學文中字詞;思考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

2、全班交流。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預設統領全文的問題:樓蘭前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樓蘭死了的原因是什麼?

文中關鍵的詞:碧波盪漾 廢墟

預設師生雙邊活動:

1、讀課文,想一想:樓蘭前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交流回答,讀出相關的句子。相機板書 繁榮消亡

3、默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樓蘭爲什麼死了?小組交流樓蘭死了真正的原因。(樓蘭和羅布泊靠近大沙漠;地表的植被被破壞;人對植被的破壞加速了沙化的進程。)

4、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向我們介紹的?

5、全班歸納。結合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詮釋、舉例、列數字)

6、樓蘭死了,留給人們的是什麼?我們身邊也有類似的事發生。列舉身邊見到的環境惡化的例子。

7、小結:回想着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們依然在肆無忌憚的破壞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引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加強語氣:如果不讓悲劇重演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討論交流。

四、閱讀欣賞

反覆朗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詮釋、舉例、列數字、具體事例。)

五、拓展練習:蒐集有關自然環境的資料,準備辦一期手抄報。

六、課堂小結:

回想着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再看看今天人們依然在肆無忌憚的破壞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引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加強語氣:如果不讓悲劇重演的話,我們應該怎樣做?討論交流。

七、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