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經驗。

2、指導幼兒嘗試觀察記錄的方法,養成細緻觀察的習慣。

3、培養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小陀螺、紙花片、長方形小積木、風車、球形插塑每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兒有五種不同的物體,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這小陀螺會怎樣?

這幾種物體都會轉動嗎?

二、幼兒預測結果

請幼兒把你自己認爲轉或不轉的想法記錄在表的第一行格子裏。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記錄的?

三、幼兒操作,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並及時進行記錄。

要求幼兒動腦筋仔細觀察它們是怎樣轉動的?

四、討論記錄結果

請幼兒告訴大家玩的結果與開始認爲的一樣嗎?你又是如何記錄的?

五、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轉動物體。

六、再次探索物體轉動的現象。

請幼兒再玩一次,仔細觀察它們轉動時有什麼不同?

活動結束:

製作風車,玩風車。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發現並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2、能按不同條件給葉子分類,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3、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採集的葉子

2、不同的葉子實物和圖片

3、分類盒、紙、筆

4、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採集葉子的成果。

(幼兒的桌上陳列有采集來的各種葉子)

教師:大家來相互說一說,你採集到了什麼葉子,它是什麼樣的?

2、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徵。

(1)教師:這些葉子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出葉子的不同之處,並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比較有關葉子。

教師小結: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

(2)教師:葉子有共同的特徵嗎?

教師小結: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和葉柄。

3、給葉子分類

(1)教師:你會給葉子分類嗎,看看誰和誰一家?爲什麼要這樣分,給他們做個標記。

幼兒在分類盒中將葉子分類,並製作分類標記。

(2)請幼兒講述分類情況。

4、瞭解幾種特殊的葉子。

(1)瞭解可以吃的葉子。

教師:葉子可以吃嗎?你吃過什麼樣的葉子?

教師(出示一些蔬菜):你吃過這些菜的葉子嗎?你還吃過哪些菜的葉子?

(2)瞭解有特殊本領的葉子。

教師(出示盆栽含羞草、豬籠草和毛氈苔、合歡的圖片):你認識這是什麼植物嗎?他們的葉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領。

教師演示、介紹這四種植物葉子的特殊本領。

5、總結性談話。

教師:你看了那麼多有趣的葉子,覺得大自然奇妙嗎?大自然中是個神奇的大寶庫,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發現。

活動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樹葉,使孩子積累有關葉子的經驗。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通過對豆豆的觀察和實驗,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高腳杯6個、黃豆若干、大鐵盤6個、記錄白紙30張、鉛筆30支。

【活動過程】

探究的問題:把黃豆放到高腳杯裏,要裝得滿滿的,然後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會從杯子裏跳出來。

(3)不會有變化。

試一試。幼兒把黃豆放到高腳杯裏,裝得滿滿的,然後加入少量清水,再將酒杯放在大鐵盤上並仔細觀察。

說說我的發現。

(1)看見一顆顆黃豆陸陸續續地從高腳杯跳到鐵盤中。

(2)豆子發出蹦蹦的響聲,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裏放不下就跳出來了。

數一數,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並在記錄紙上記錄活動的結果。

想一想,還有哪些豆子會跳舞呢?水泡過的豆子與幹豆子有什麼不同?

【注意事項】

1、實驗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各個環節教師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2、挑選黃豆時要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找找、說說的過程中知道動物尾巴的各種功能。

2、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大膽想象,能發現問題並提出疑問。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猜猜我是誰,兔子舞的flash。

2、情景設置:樹林。

3、動物和動物尾巴的圖片,動物胸飾人手一份,幼兒遊戲用錄音磁帶等。

4、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的圖片,積累一些粗淺的動物尾巴功用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1、師:最近,我們一直在和動物交朋友,現在,我的電腦裏有幾隻小動物想和大家捉迷藏,請你們猜猜它們是誰?

2、課件

由局部觀察到整體聯想猜測。

3、師:你們發現這些小動物都有什麼?它們爲什麼要有尾巴呀?(幼兒自由講述)

二、找一找,說一說。

1、師:那邊樹林裏還有許多小動物想和你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你們快去找找吧。(幼兒尋找小動物)

2、師:你找到了哪個動物朋友?你發現了什麼?(沒有尾巴)

3、這些小動物沒有了尾巴,它們都怎麼了?它們爲什麼要(着急)呀?(幼兒自由講述)

4、師:哎呀,原來動物的尾巴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來幫助逃跑,有的可以當成武器,有的可以纏繞,有的可以當成被子,還有的可以用來報警、儲存脂肪、趨趕蚊蠅……它們的尾巴有這麼大的用處,我們快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吧。(幼兒尋找動物朋友的尾巴)

5、師:你的動物朋友的尾巴找對了嗎?請你和你的朋友看一看,都找對了嗎?

師:有誰找錯了嗎?它的尾巴應該是怎樣的?

6、師:動物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尾巴可高興了,我們和它們一起慶祝一下吧(看flash舞蹈)。

活動反思:

1、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都特別強,加之他們又都非常喜歡動物,但通過了解我發現,孩子們對動物的某一身體部位,比如說“尾巴”的瞭解就比較少。我選擇這一課題,就是爲了滿足幼兒對這方面的探究慾望。

2、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在本節活動課的設計上,是以猜測、觀察、描述、遊戲爲主體組織教學。作爲教師,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做好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從中知道各種動物尾巴的用途,同時克服活動難點——瞭解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通過觀察、描述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遊戲環節裏,讓幼兒在合作參與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升幼兒熱愛科學,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瞭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係。

重點、難點:

產生風的各種方法,風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並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係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風在哪裏?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戶外去尋找風娃娃,並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裏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說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2、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麼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啓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爲什麼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爲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爲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3、瞭解風與人們的關係。

1)玩遊戲: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2)請幼兒想想,風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4、總結,結實活動。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幼兒通過操作,知道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塗有紅、黃、藍顏色的小手掌;魔術箱;紅、黃、藍顏色的水: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瓶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一碰》,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1.幼兒隨音樂《碰一碰》進入活動室。

師:咦,小朋友,你們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麼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麼顏色?(紅色、黃色、藍色)

請幼兒自由回答並提問。如:你在哪裏見過紅顏色的東西?鼓勵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有顏色的東西。(以此形式再提問黃色、藍色)

2.開始遊戲

請小朋友隨音樂《碰一碰》找一個跟自己手掌顏色不一樣的好朋友來碰一碰,並提問:“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顏色有什麼變化?(變色了)。讓小朋友隨音樂再找一個跟自己顏色不一樣的朋友碰一碰,再次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二、魔術表演,瞭解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今天,老師不僅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遊戲,還給小朋友準備了神奇的魔術呢!小朋友要瞪大眼睛,看看魔術到底是怎麼樣神奇的呢?

教師準備三個瓶子,裏面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每個瓶子裏插上兩根帶有開關的塑料管。音樂響起,教師進行魔術表演。表演完後提問幼兒:“瓶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小了)到哪去了呢?(流到魚缸裏了、不見了等等)有的小朋友說是流到魚缸裏去的。瓶子裏裝的是紅色、黃色、藍色的水,爲什麼魚缸裏卻沒有紅色、黃色、藍色的水呢?魚缸裏現在是什麼顏色?這是怎麼回事呢?此過程讓幼兒各抒己見。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魔術的祕密吧。(教師拉開簾子)哦,原來水是順着管子流到下面魚缸裏去的,看一看每個魚缸裏都有幾根管子,管子裏有什麼顏色?”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並能說出:紅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橙色,紅色碰上藍色就會變出紫色,藍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綠色。

三、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兩種顏色配色後神奇的變化

“剛纔這個魔術不僅老師能變出來,小朋友也可以變出來,小魔術師們,你們試試吧!”

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瓶子裏有一種顏色,請小朋友找一個相同顏色的即時貼貼在瓶子的身上,記住它就是瓶子裏現在水的顏色。還有的顏色藏在瓶蓋裏,請小朋友找一個跟自己瓶子裏顏色不一樣的瓶蓋蓋上去,擰擰緊。

此時,教師爲幼兒準備了三張桌子,第一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紅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藍色標誌的瓶蓋;第二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黃顏色的水,並配有藍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第三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藍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

小朋友,快到老師這裏來!我們的魔術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變魔術要有神奇的咒語呀,跟老師一起唸咒語吧:“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讓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

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晃動瓶子裏的水,讓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小魔術師們快看,你手裏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通過提問,鞏固哪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分別會變成橙、紫、綠三種顏色。

四、幼兒噴色,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魔術師們可真厲害,變出了這麼多漂亮的顏色!小朋友,看,這裏有什麼?(大樹、小草)大樹和小草都是什麼顏色的呢?(綠色)以同樣的形式出示南瓜、桔子、葡萄等。現在就讓我們用手中的顏料來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幼兒進行噴色活動,體驗顏色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五、結束部分

顏色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樂趣,讓我們到外面去尋找更多有顏色的東西吧。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7

活動目的:

1.通過看看、品品、聽聽、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花仙子的花園)

金銀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薰香用品、乾花袋、花朵裝飾品、春姑娘圖片、花朵頭箍、紙、記號筆。

活動流程:

觀察環境,引出主題—觀察嘗試,操作發現—自我創造、描述構思—情感激發

一、觀察環境,感知花的美

1、帶入場地: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

2、觀察環境: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爲什麼漂亮?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觀察、品嚐、發現、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禮物:花仙子還爲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2、幼兒觀察、品嚐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是怎麼用的?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嚐嚐、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禮物。

3、逐個提問:這是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

4、小結花的用途

提問:花還可以做什麼?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仙子的花朵頭箍:花仙子的禮物你喜歡嗎?我也用送點禮物給花仙子。我的頭箍是用什麼做的?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後面老師準備了紙筆,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等下說給大家聽,你做了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情感激發

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環保教育)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瞭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裏?"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願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範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爲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延續活動:

鋤草(西紅柿成活後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爲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髒衣服和鞋子)

四、採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爲什麼不同?"

2、採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嚐西紅柿。

將採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裏清洗乾淨。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並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嚐,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裏是什麼滋味?好吃嗎?"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穫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活動反思: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於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比比、嚐嚐、數數等活動,瞭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徵工功能。

2、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瞭解換牙的一般常識。

3、發蔚縣幼兒的感官,培養探索自身奧祕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的手一個、食品若干。

2、牙齒模型一個,有關牙齒三兄弟(門牙、犬齒、臼齒)形狀、功能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主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寶寶。"

(二)運用感官進行探索,瞭解牙齒的一些簡單的特徵、功能。

1、數一數(知道牙齒的數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寶寶?讓我們請鏡子幫忙,照一照、數一數。"(幼兒自己數,同伴之意相互數)

(2)"你們嘴巴里上面有幾顆牙?下面呢?一共有幾顆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齒的名稱)

(1)"你們嘴巴里的牙寶寶模樣長得一樣嗎?張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門口的叫什麼名字?有尖尖的頭的呢?最裏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麼名字?"

3、嘗一嘗(知道牙齒的功能)"牙寶寶模樣不一樣的,名字不一樣,它們的本領也不一樣,讓我們來嘗一嘗,看看它們的本領到底有什麼?"給舍圖片、模型小結:現在我們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齒有差不多有20顆,每天你開口笑的時候,第一個看到的是門牙,它負責將食物咬斷,門牙旁邊有尖尖的頭是犬齒,它負責將食物撕碎,最裏邊肥肥胖胖的叫臼齒,它負責食物過口腔的最後一關將它們完全磨碎後吞進肚子裏。

(三)瞭解的換牙的一般常識。

1、剛出生的嬰兒有牙齒嗎?你有沒有的換過牙?

教師小結: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這樣,吃奶時就不會咬痛媽媽的了。大約長到七個月大小時,小寶寶就開始要吃些主食了,這時,也開始長牙了。我們稱它爲"乳齒",到六歲開始換牙,新長成的稱爲"恆齒",全部長成有32顆呢。

2、人會的是牙,那動物會不會的換牙呢?

豐富知識:動物也會的換牙,馬和獅子一生的換一次牙,蛇和鱷魚則一生的是好幾次牙。

(四)瞭解護牙的一般常識

1、假如人沒有牙齒會怎麼樣?

2、牙齒會生病嗎?我們怎麼樣保護牙齒?

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牙齒痛、有蛀牙時就必須去找牙醫治療。不過最重要的是平時的保健,吃完東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纔不會蛀牙喔!

活動延伸:

1、回家找資料查查還有哪些動物也要的換牙,它們一生換幾次虎?

2、看看老爺爺、老奶奶的牙,想一想爲什麼他們又要掉牙了?掉了還會再長嗎?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發展比較性觀察力,瞭解幾種熟悉的植物的過冬方式。

2、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關於秋天景色與冬天景色的圖各一幅;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1幅;幼兒常見的冬天落葉植物圖片4幅;松樹、小麥圖片各1幅;靠種子過冬的植物圖片2~3幅;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圖片各1幅;蔬菜大棚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你們去旅遊過嗎?旅遊時都看到了什麼了?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師講故事)

2、基本部分:

A、邊講故事,邊出示秋天與冬天的圖片,引導孩子感受季節的變化。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住着蝸牛媽媽和它的孩子小蝸牛,有一天,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去玩吧,地上開滿了鮮花,你去採幾朵鮮花給我吧。” 小蝸牛很願意幫媽媽做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它爬呀爬呀,不知過了多少天,終於來到小樹林,它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畫面)地上根本沒有鮮花,而是長着蘑菇,樹葉全黃了。於是,小蝸牛隻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說:“媽媽,鮮花沒有了,地上長着蘑菇,樹葉全變黃了。”蝸牛媽媽聽了,說:“哦,已經是秋天了,那你快去採幾朵蘑菇回來吧。”小蝸牛再次爬出去,過了好久纔來到小樹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畫面),咦?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訴小蝸牛這是爲什麼嗎?

B、引導幼兒觀察秋天與冬天的景色圖片,發展孩子的比較觀察能力

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小蝸牛兩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時出示兩幅圖片)

C、(出示幼兒園院內環境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兒?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再與現在室外環境相比較,一樣嗎?哪裏不一樣。通過對比,引導幼兒學習身邊常見植物落葉,變枯的原因,知道這是某些植物過冬的一種本能,通過落葉、變枯來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此現像也叫休眠。採取這種過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楊樹、柳樹、月季花、梔子花的圖片);學習瞭解植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麥、松樹、冬青;靠根過冬:韭菜、菊花等;靠種子過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結束部分

(出示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的圖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不能吃到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討人類可以幫助植物過冬的方法。如,爲小樹穿稻草棉衣,給蔬菜建大棚等。

【活動延伸】

到戶外尋找需要人類幫助過冬的植物,爲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變化,瞭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幼兒園院內的花壇裏失去了往日的嬌豔,花草都變得枯萎了,唯有一棵棵冬青仍舊傲然挺立在花壇之中。這些現象引起幼兒的注意。戶外活動時,他們會不約而同的產生疑問:花草爲什麼變枯萎了?路邊的大樹的葉子都落光了,爲什麼冬青還是綠綠的?它們不怕冷嗎?……爲了順應幼兒興趣需要、發展需要,我認爲通過活動《冬天的植物》可以讓幼兒瞭解冬天對植物生長產生的影響,以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和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由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1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2

設計意圖:

玩降落傘是我園小朋友很喜歡玩的一項戶外體育活動,幼兒沉醉在物體緩緩落下的情景中。於是,就借用降落傘……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2.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大膽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並記錄結果。

3.提高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降落傘若干個、重量夾子若干、勾叉記錄標誌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重點:

喜歡參與科學活動,體驗玩降落傘的樂趣。

活動難點:

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探索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降落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師:小朋友見過各種各樣的傘,今天啊洪老師也帶來了一頂奇怪的傘,看是什麼?(出示降落傘圖片)降落傘是什麼樣子的呢?(幼:大大圓圓的布、還有線)那個大大圓圓的叫傘面,傘面還有方的、長的,下面還有一根根傘繩。那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用降落傘呀?(幼:從飛機上跳下來的時候、飛機出事的時候)降落傘還可以用來做什麼?(飛機在一個地方不好降落時人們也要用降落傘)師:你們喜歡玩降落傘嗎?

師:今天洪老師也爲大家準備了簡易的降落傘我們一起來玩玩吧。

(二)第一次嘗試玩降落傘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探索、物體下落這一自然現象。

1.請幼兒拿着降落傘,把它們輕輕地往上拋,看看它們會怎樣。

2.剛纔我們玩了降落傘,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總要掉下來、你有什麼發現?它是怎樣落下的?

(三)第二次探索"降落傘"。(引導幼兒感知降落傘降落速度快慢與垂吊物重量之間的關係)

1. 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猜想。

師:大夾子寶寶看到小夾子玩的這麼高興也很想來玩一玩,我們也請它一起來玩玩吧?你們覺得大夾子坐着降落傘下來是怎樣的呢?跟小夾子的降落傘會一樣嗎?哪一個會比較快(引導幼兒猜想,大夾子的降落傘和小夾子的降落傘速度有什麼不一樣)老師這兒有一張表格請你們看看,想一想那一種降落傘落下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呢?(大夾子、小夾子)把你認爲會落得比較快的那個在裏面畫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根據幼兒的猜想情況作小結。引導幼兒動手實驗。

2. 介紹實驗及觀察要求。

(1)自己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進行試驗。

(2)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比較

(3)根據比較的結果,給較快的降落傘打上∨,給較慢的降落傘打X。

3. 幼兒自主探究,教師指導。

4. 結合記錄表進行梳理小結。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實驗過程和結果。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降落傘落的快,有的降落傘落的慢呢?

(3)教師梳理小結。

師:掛小夾子的降落傘輕,降落傘落的慢,掛大夾子的降落傘重,降落傘落的快。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降落傘,也觀察探索了一下,不同重量垂釣物的降落傘降落的速度,還知道了降落傘對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回去以後可以跟你們的好夥伴還有爸爸媽媽他們一起分享吧。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3

活動要求:

1、通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

關鍵點: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並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環節:

操作要點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自行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

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並能說出它們的功用。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4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瞭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 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瞭解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區分泥土和石頭

1. 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麼?請你們試着把他們分開。

2. 老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 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 說一說你是怎能麼發現這裏有泥土和石頭的。

5. 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 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一、 給泥土石頭洗澡

1. 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麼變化?

2. 試說給石頭洗澡後的結果。

3. 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後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並小結。

二、 做泥團

1. 能不能試着把泥做成團?

2. 引導幼兒嘗試泥幹了怎麼辦?溼了怎麼辦?

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 觀察泥土在水裏的變化。(變混合)

三、 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 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請幼兒試着說出泥土的用處。

4.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幼兒園科學課中班教案15

  【活動設計】

蒜頭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我們請幼兒帶來了蒜頭,在自然角中進行植物發芽的活動。一段時間過後,蒜瓣長出了嫩綠的小芽,在這發芽過程中,還有伴有濃烈的氣味,甚至還有點“臭”。可孩子們天天都往自然角跑,還好奇的觀察着。我們知道只有自己親手嘗試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會真實而牢固,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也是《幼兒園指導綱要》所要求的。於是結合我的個人課題探究《讓科學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科學活動《有用的蒜頭》,讓幼兒對蒜頭有一個初步的全面認識。通過看、摸、剝、數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的特徵,瞭解蒜頭的用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讓幼兒體驗了探索蒜頭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體驗發現的樂趣。

2、會手口一致地點數,感受用數字記錄地簡便、明瞭。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統計表。

2、筆、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蒜頭,導入活動。

師:看,這是什麼?(蒜頭)

看一看蒜頭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什麼顏色?

(分析:首先開始部分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頭引起幼兒觀察興趣,通過直觀的視覺形象初步感知蒜頭的外部特徵,同時引導孩子從蒜頭的不同角度來想象其像什麼,這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想象力。)

二、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徵。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蒜頭,仔細的摸一摸,看一看能發現什麼?幼兒觀察。

師:你發現了什麼?(滑滑的,上面有紋路)(硬硬的)

小結:蒜頭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線一樣的花紋,凹凸不平的,裏面還藏有一個個的蒜瓣。

(分析:幼兒在近距離觀察蒜頭時,通過摸、看等多種方式感知蒜頭外部的基本特徵。在探索觀察的基礎上,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怎麼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麼樣的呢?(剝)那我們來剝一剝。剝的時候注意看看蒜頭的外衣是怎樣的?

幼兒剝蒜衣,師:蒜衣是怎樣的?

(分析:引導幼兒在剝蒜衣的過程中發現蒜衣一層層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師:看看現在的蒜瓣怎樣的?(一個個緊緊的抱在一起)那掰開看看一一個的蒜瓣是又像什麼?怎麼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們的身上有什麼?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還都有件小衣服呢,讓我們剝開看看裏面又會是怎樣的?(白色的…)聞聞什麼氣味?有股特殊的氣味,甚至有點臭。

那蒜瓣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嗎?(有的大有的小)

師小結:蒜頭除了一層層的外衣,每個蒜瓣都還有件小衣服,剝開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氣味,我們還發現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分析:該環節逐步深入,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感知蒜瓣的特徵。知道蒜皮除了一層層的外衣,其實每個蒜瓣身上都還有一件“小衣服”,並再剝開來進一步觀察。通過聞一聞蒜頭特有的氣味,從而可以加深幼兒對蒜頭的認識。)

4、那麼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呢,讓我們來數一數吧。小朋友動作要快快的,並用筆記下數出的總數哦。

師:你的蒜頭裏有幾個蒜瓣?有誰也是XX請舉手?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小結:看,在這張統計表中幾個小朋友數到了幾個蒜瓣,幾個……,最多的有?,最少的有?原來蒜頭裏的蒜瓣是有多有少。

(分析:藉助記錄和數量統計,讓幼兒通過數數,發現蒜頭中蒜瓣的數量是有多有少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引導幼兒能數出正確的總數並進行記錄。在科學活動中滲透了數學領域的知識,提升了幼兒的數數能力。)

三、遷移生活經驗,瞭解蒜頭的作用。

師:那你知道蒜頭有什麼用呢?

教師小結:大蒜可以生吃殺菌、做菜除腥味、預防感冒、抗癌等等,還可以當做種子呢。那小朋友覺得蒜頭的作用大不大呀?那我們可要多吃哦!

(分析: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蒜頭的作用。有了對蒜頭作用的瞭解,能激發孩子想吃、願意吃蒜頭的慾望。也使本次活動達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於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材料的難度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符合幼兒興趣點,所以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本次活動採用看門見山的方法來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主動觀察、發現,由裏到外的探索蒜頭的特徵,積極地投入到科學探索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經過三次磨研活動,使我發現自己在組織科學活動時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科學活動中幼兒纔是主體,孩子們的發現應讓孩子自己來表達。在設計科學活動時應巧妙的運用一些有啓發性、針對性的提問,通過問題啓發幼兒大膽動手、獨立思考及積極地表達。並根據不同的內容,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