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7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錦集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都已有交朋友的意識了。他們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熱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樣做客的一些禮儀還不是很瞭解。因此,結合小班數活動內容“認識3以內的數”,預設了本活動,旨在讓孩子在做客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數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與3以內的數數活動,初步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 體驗去朋友家做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佈置家的場景:物品按數量1、2、3一組分散放於三個櫃中。1——3數字寶寶圖片(粘於椅子上)

2. 水果一籃

3. 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活動過程

1. 帶禮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帶什麼禮物去呢?

模仿開汽車,邊唱歌:看朋友,到數字寶寶家。

敲門,進去,和數字寶寶打招呼。

個別提問:你在和誰打招呼?

2. 送禮物

(1)思考:應該怎麼送禮物,數字寶寶才高興?

要求:你送的水果個數要正好是數字寶寶表示的意思。

幼兒選擇禮物給數寶寶

討論:老師送的禮物對嗎? 互相檢查。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你覺得數字寶寶的家怎樣?(東西擺放)有幾個櫃子?看看櫃裏的東西,你發現什麼?

交換數字寶寶朋友,把水果放好。

3. 回贈禮物

1. 2. 3數字中你還有哪個數字寶寶沒打過招呼,帶上數字寶寶去選它送給你的禮物。

個別介紹,互相檢查。

4. 聽音遊戲

聽到幾下聲音,就請幾寶寶出來。帶着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找朋友”舞。

5. 和數字寶寶再見,開汽車回。

馬路上的車(小班社會教案)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實驗幼兒園 馬桂芳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瞭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瞭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今天早上你坐什麼車來的幼兒園?啓發幼兒說說車的名稱、特徵和用途?你還見過什麼樣的車?

小結: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並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誌: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遊戲: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遊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麼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遊戲”爲載體,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材料準備:

牛奶盒、少量毛線與彩繩、各種紡織品邊角料、一次性木筷三根、鈕釦玩具若干。

製作方法:

1.在牛奶盒底部開洞,將木筷插入並裝上鈕釦作車輪。

2.在牛奶盒後部上方開洞,裝上用毛線編織的牛尾巴。

3.將綵帶插入牛奶盒口,裝飾奶牛。

建議玩法:

1.可組織幼兒開展拖拉奶牛車的比賽。

2.爲提高幼兒運動興趣,可讓幼兒邊拉奶牛車邊念兒歌:奶牛車,嘀嘀嘀/來來回回送奶忙/白白牛奶真香甜/寶寶喝了身體棒!

實用價值:

1.適合託班和小班幼兒開展走、跑等基本動作訓練。

2.激發幼兒參與鍛鍊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樂器——碰鐘

2、能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樂器

活動準備:小碰鐘、碟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小碰鐘,先敲擊幾下,讓幼兒聽,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樂趣;

2、教師拿出光碟,播放光碟

請幼兒觀看圖片,看一看圖中都有些什麼?他們都在幹些什麼?他們都用了些什麼東西?

3、請小朋友們模仿一下這裏面的動作,所做的動作

4、請小朋友用拍打來敲擊,並有節奏的讀兒歌

讓小朋友們多動手鍛鍊幾次,讓幼兒體會音樂中的節奏感。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玩遊戲,並能夠通過遊戲,感受其中的樂趣。

  遊戲規則:

(1)、小朋友們自由結伴,分別都找到一個好朋友,互相拍手;

(2)、教師播放音樂,讓幼兒仔細的聽,同時能夠有節奏的和好朋友對手拍掌,在拍掌的過程中,教師先示範,幼兒在第一次遊戲的過程中,只需拍手,教師念兒歌,慢慢的等熟練了以後,就請幼兒領讀兒歌,反覆的鍛鍊,以便加深幼兒的印象。

教師小節:針對幼兒所學的加以鞏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感受美妙的雪景,領略冬季的自然風光。

2、培養孩子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3、進一步瞭解雪的特徵,認識動物的不同特徵。

  活動準備:

1、帶幼兒觀賞雪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掛圖、故事磁帶。

3、動物頭飾、“貓鼻子”、“鴨嘴巴”、“狗爪子”等道具。

 活動過程:

1、下雪天,帶孩子欣賞雪景,並討論:

——下雪後周圍景象有什麼變化?

——地上有什麼變化呀?

——走在雪地上有什麼感覺?

2、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冬天的小路》。

3、出示掛圖並提問有關故事內容的問題:

——下雪了,大樹、屋頂、小路都有什麼變化?

——小動物是怎樣掃雪的?

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並學說動詞“推”、“鏟”、“扒”、“掃”。

4、幼兒聽故事自選道具進行表演,教師應及時提醒幼兒邊做動作邊講故事。

5、延伸活動:將動物頭飾放在表演區,讓幼兒隨時即興進行表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木偶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麼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纔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遊戲:

(1)“鈴... ...”來電話了,

教師示範接電話:“喂,您好,... ...再見。”

(2)“鈴... ....”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遊戲:相互打電話

[關注點]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徵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遊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關注點]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能用圓、橢圓、曲線待表現金魚的外形特徵。

2、 在觀察的基礎上概括金魚的各部分形狀,並能畫出不同形狀的金魚。

3、 活動中充分體驗參加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範畫

各種各樣遊的小魚畫

蠟筆、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 猜謎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一位動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班上,請你們猜猜是誰呢?”

幼兒猜小動物

教師稍加提示,幼兒再次猜

“哇!原來是小金魚來了,我們拍手歡迎它!”

  二、 觀察小金魚,瞭解金魚的外形特徵。

“小金魚長的什麼樣子的?”

“橢圓形的身體象什麼?”我們伸出小手來畫一畫,小金魚吃了小朋友喂的糧食長得胖胖的,所以小金魚的身體要畫的大一些

“圓圓的眼睛像什麼?” 我們伸出小手來畫一畫

“長長的.尾巴象什麼?” 我們伸出小手來畫一畫,小金魚喜歡在水裏游泳,尾巴大長遊得動了,所以尾巴西也要畫的大一些

“彎彎的魚鱗象什麼呀?”我們來畫一畫

  三、 瞭解金魚游水的不同形態。

“小金魚喜歡生活在哪裏的呀?”“它在水裏是怎樣遊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幼兒學小金魚遊

“老師把你們學小金魚遊的樣子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範畫:“這條小金魚是怎樣遊的?它的眼睛看着哪裏?尾巴呢?”

小結:原來,把眼睛,尾巴畫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就可以畫出小金魚游水的各種形態。

  四、 交代要求,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表現金魚的主要特徵。

提醒幼兒先畫金魚,再塗色,並保持桌面的乾淨。

  五、 展示幼兒作品,幼兒相互欣賞、評價

“哇·這麼多的小金魚游到了這裏!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哪一條小金魚?爲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初步唱準跳進音程“哆~~~嗦”,嘗試對即興提問做出快速反應的演唱。

2.注意傾聽問句,藉助一問一答的遊戲方式,理解並掌握對唱的演唱形式。

3.願意參與問答式對唱遊戲,在對唱活動中感受、體驗與教師、同伴的情感交流。

活動準備:

1.教師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大指歌》,初步指導五個手指的名稱。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玩手指遊戲,鞏固對手指名稱的認識,激發幼兒幼兒的興趣。

教師伸出手指,幼兒說出手指的名稱。

教師說出手指的名稱,幼兒伸出相應的手指。教師及時反饋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參與活動。

玩“手指問候”遊戲。如教師問:“x指哥x指哥,你在哪裏?”幼兒回答:“我在這裏。”然後伸出的手指相互問好:“你好不好?”爲演唱歌曲做準備。

(二)教師示範邊唱邊玩手指遊戲。

教師唱歌曲前半段時,伸出雙手大拇指;唱歌曲後半段時,將兩個大拇指相對,做問好動作。

教師示範唱歌曲,幼兒玩手指遊戲。

(三)幼兒邊玩遊戲邊學唱歌曲。

教師唱完歌曲前半段,幼兒答後半段,同時伸出雙手大拇指。教師帶領幼兒唱準1-5音。教師用自己的大拇指觸碰幼兒的大拇指,以示鼓勵,調動幼兒進一步參與遊戲的興趣。

交換角色,幼兒唱問句,教師唱答句。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變換其他手指名稱替換“大指哥”。

教師:除了大指哥,小手上還有誰?怎麼唱呢?

教師唱問句,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根據問句的內容伸出相應的手指,並用唱的形式回答。

讓幼兒選擇唱“提問”還是唱“回答”,邊玩遊戲邊演唱。教師用手勢提示幼兒,練習一問一答演唱。

(四)教師唱歌曲前半段,即興變換手指名稱,幼兒較快速地演唱後半段,同時伸出相應的手指。

(五)複習律動“生活模仿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指做相應的模仿動作,如食指――刷牙,大拇指――按門鈴。

幼兒提出動作內容,教師帶領幼兒按音樂節奏動作。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提供手指木偶,幼兒結伴或獨自遊戲,唱到哪個手指時,就把手指木偶套在相應的手指上唱“我在這裏!我在這裏!你好不好。”如結伴玩,可以講兩個木偶碰一碰,表示相互問好,一方面可以相互檢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2.家園共育:幼兒在家與家長唱唱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