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朋友們的小手是很靈巧的,能寫字、能畫畫、能看書、能遊戲。我們的小手作用很大,威力也很大,小朋友們還知道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嗎?展示給你周圍的小朋友們看吧!比比誰的小手厲害。

活動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活動準備: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說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祕狀)小朋友,手指在說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說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說,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裏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

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啓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說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感知3以內的數量,並按量的多少把物體歸類。

2、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3、 樂意參加點數活動,大膽判斷物體的數量是否一樣多。

4、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1、複習感知3以內的的數量。

遊戲:按數量指令,點數不同顏色的小餅乾。

(評析:孩子有正確辨別紅、黃、藍、綠顏色的經驗。我分別以不同布偶小動物的口吻,讓孩子分別按不同小動物喜歡的顏色找相應數量的“餅乾”,能較好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大多數孩子都能正確找出相應顏色相應數量的“小餅乾”。)

2、學習判斷數目的多少,並按量歸類。

(1) 出示貼有數字的大嘴小動物分類盒,提出,按數量“喂小動物吃餅乾”的操作要求。

(2)讓幼兒找出相同數量,不同形狀的各種小餅乾,擺在桌面上。

(3)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喂不同形狀的餅乾。

(評析:讓孩子找出同樣數量不同形狀的餅乾,主要讓幼兒感知數量是不受物體形狀等因素影響的;把按數量找出的餅乾擺在桌面上,目的是可以檢驗幼兒是否掌握;喂餅乾的操作遊戲,幼兒喜歡,但具體喂小動物時,一些幼兒出現沒有按要求的數量喂,而是隨意,只是感受餵動物的興趣中。)

3、小結幼兒的學習情況。

4、延伸活動:利用幼兒用書,完成“小兔種菜”操作練習。

反思:

結合學習目標,活動採取小班孩子喜歡小動物的共同愛好,分別利用布偶動物,以擬人化的口吻引導孩子循序漸進的進行操作遊戲,通過點數“餅乾”和“喂餅乾”的過程,幫助孩子在遊戲的操作過程中,直觀感知數量的多少。把餅乾擺在桌面上的環節,可以讓老師快速直接驗證孩子掌握數量的情況;但對於在“喂小動物”環節中,一些孩子沒有按數量喂,而是興趣在不停的“喂”,尊重這些孩子的興趣,對於按數量歸類的掌握,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延伸活動,幫助他們鞏固掌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通過了解交警叔叔的工作,體會交警叔叔工作的艱辛,激發遵守交通秩序的熱情以及向交警叔叔學習的願望

活動準備: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的錄像

請一名交警叔叔來與幼兒互動

活動過程:

(一)交通規則的討論

1.馬路上有行人、有機動車、有非機動車,有什麼辦法大家可以各走各的,很有秩序,走得順順當當呢?(遵守統一的交通規則)

2.你知道哪些交通規則?(行人、車輛)

3.不遵守交通規則會出現什麼情況?碰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4.還有一種人,他們專門站上十字路口指揮交通,他們是誰?

5.觀看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的錄像

(二)與交警叔叔對話

1.請交警叔叔來談談他們在指揮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

2.幼兒與交警叔叔互動提問

3.學習交警叔叔,跟着交警叔叔一起來做“交警指揮操”

(三)給交警叔叔送禮物

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送禮物給交警叔叔,如:唱歌,畫畫,寫字,做紙工。

鼓勵幼兒用多種內容送禮物給交警叔叔,如:我的特長,我的願望,我想對交警叔叔說的話等。

活動延伸:到馬路上看看交通協管員的工作,公交調度的情況

做家庭裏的小小交通警,和家人一起遵守交通規則。也可以設計表格記錄家人及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喜歡朗誦兒歌,並根據兒歌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幼兒製作的小船。一盆水。兒歌《小船搖》(《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4頁)。

  形式:小組

  活動過程

1、出示《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與幼兒一起朗誦兒歌《小船搖》。

小船搖

小動物,坐小船,

小船水上搖呀搖,

大風吹,呼呼呼,

小船快到彩虹橋。

2、與幼兒討論兒歌並嘗試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

3、準備一大盆水,請幼兒把自己的小船放在水盆裏,觀察自己的小船前進的情況。

4、提議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賽船比賽,請他們用嘴巴吹,看誰的船最快到終點。

5、請幼兒用扇子扇動小船進行賽船比賽。

6、完成後,請幼兒說說用嘴巴吹和扇扇子產生的風力有什麼不同,哪種風力能讓船走得更快。

  活動評價

能朗誦兒歌《小船搖》。

能用不同的方法讓小船向前進。

能分享發現及表達自己的想法,知道哪種風力讓小船走得更快。

  活動建議:

活動適合在比較暖和的時間和地方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間、親人間的`愛意。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並能在活動中大膽地想象和表述。

3、學習一頁一頁輕輕翻閱圖書,產生對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繪本《小藍和小黃》;

2、繪本《小藍和小黃》準備幼兒人手1本。

活動過程:

一、引出繪本故事的主人公

通過撕紙出現“小藍”和“小黃”,引導幼兒用語言問候兩位新朋友。

二、翻開大繪本《小藍和小黃》,逐頁講述

內頁一:介紹小藍家

①幼兒觀察畫面並提問:我們一起去小藍家參觀一下,看,家裏有誰?

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爲什麼覺得它是爸爸(媽媽)?

③小結:小藍的家裏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小藍,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內頁二:介紹小黃家

①幼兒觀察畫面:小黃就住在街對面,來看看,小黃的家裏有幾個人?都有誰?

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人物形象。

3、內頁三:介紹小藍和它的朋友

①幼兒觀察畫面:小藍有許多好朋友,你們認識嗎?它們都是誰?

②引導幼兒逐一說說顏色朋友的名字。

4、內頁四:小藍還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它是小黃。

5、內頁五:小藍和朋友的遊戲——捉迷藏

①幼兒觀察圖片並引導其大膽想象:小藍和它的朋友經常在一起玩遊戲,看看它們在幹什麼?

②幼兒參與捉迷藏遊戲,能運用遊戲語言“XX——XX——快出來。”

6、內頁六:小藍和朋友的遊戲——拉圈圈

①幼兒觀察圖片並引導其大膽想象:小藍和小黃又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②幼兒參與吹泡泡遊戲,感受朋友遊戲的愉悅。

7、內頁七:幼兒觀察圖片並說說小藍和小黃在幹什麼?(排排隊)

三、繪本閱讀

幼兒圍繞桌子坐下,老師發給幼兒人手一本《小藍和小黃》。

觀察封面,並跟隨老師的故事講述逐頁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水對於每位幼兒來說對非常的喜歡玩,一次幼兒在洗手的時候,發現拿着海綿球在水池邊玩。吸引了不少幼兒,於是我將海綿吸水的特性和水聯繫起來,一方面讓幼兒瞭解海綿的特性,另一方面讓幼兒利用海綿的特性來玩水,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願意大膽猜想並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一盆水,空盆,海綿

四、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主題。

摸起來軟軟的,坐下去壓扁它,站起來變原樣。(海綿)

(二)出示海綿,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的特性。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軟,而且能夠壓扁,壓扁後能變回原樣。

·看上去海綿中間有一個個小洞洞。

2、猜測今天拿海綿來做什麼?

(三)出示一盆水,幼兒想辦法將水注入空盆中。

1、提出疑問,幼兒猜想。

誰有辦法把水注到空盆中?幼兒自由討論。

2、提供材料----海綿,幼兒嘗試將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將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綿,你們有辦法嗎?

3、幼兒嘗試操作,並說出辦法。

幼兒操作時,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

將海綿放入盛滿的盆中,吸足水後,拿出來,放到空盆並用手擠出水。反覆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海綿的本領還真大。

(四)海綿的其他用途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海綿都能幫上忙,比如:海綿拖把,海綿洗潔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造型石頭;

2、學習與同伴協調地進行活動;

3、大膽的嘗試,體驗做個小藝術家的快樂。

活動設計思路: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得的活動資源,曾經在活動中利用過它,孩子們在活動中意由未盡。由此想到設計這一活動:小小石頭藝術家。一方面滿足幼兒玩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幼兒對已接觸到的美工技能(塗畫、粘貼、搓捏、壓印等)得以鞏固,在他們的嘗試中感受動手的快樂。

讓小班幼兒進行造型活動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活動的目標定位於願意利用石頭塑造,體驗動手的樂趣,從中獲得自信心與成功感。活動以觀察小動物的石頭作品開始,讓幼兒在一種自由的形式中去尋找去發現,並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去思考總結。同樣幼兒嘗試也是以自由的形式進行,即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跟哪個小動物學本領。通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幼兒感到自己本領的大,與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獲得成功才能使他們有活動興趣至使學習變得主動起來。

活動流程:

導入觀察作品 → 產生利用石頭創作的慾望 → 嘗試創作,體驗做小藝術家的快樂 → 分享各自的創作成果

準備:和

幼兒一起收集石頭及石頭製品;;美工工具(顏料、一次檯布、棉籤、水彩筆、彩色紙、膠水、畫有圖案輪廓的大紙、彩泥等);佈置熊、松鼠、小狗、公雞、小兔作品展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石頭):小朋友這是什麼?(石頭)我們教室裏來了幾位動物藝術家,它們知道我們在收集石頭,所以帶來了和石頭有關的禮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時想一想是什麼?猜猜是怎麼變的?

(二)引導觀察並講述

1、 觀察石頭

(1)幼兒分散觀察石頭。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石頭變成了什麼,想想用了什麼辦法(材料)。

2、 講一講

教師:你看到的石頭變成了什麼?用什麼東西,什麼辦法使石頭變成XX的?

(鼓勵幼兒大膽的把觀察到的用語言表達)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頭變成了小魚。

松鼠用石頭拼出小屋。

3、個別演示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演示或請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兒沒提到的教師可以提出:這是怎麼做的?

(三)創作要求

動物藝術家的本領可真大,你們想不想跟小動物學本領,做個小小石頭藝術家呀?你想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引導講述:怎樣用石頭,把石頭變成什麼呢?)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要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

(四)嘗試體驗: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東西(材料)創作,注意和小朋友協商一下進行(小朋友不要爭搶,先到人少的動物哪兒學本領);

2、引導使用顏料的幼兒注意顏料不要過多;

3、提醒可以結合石頭已有的外形想象,並粘貼(看看石頭的形狀象什麼);

4、鼓勵幼兒嘗試一種以上的方法創作(你可以試試到其他動物那兒學本領);

5、幫助個別幼兒完成活動內容。

(五)展示評價:

1、展示幼兒的作品;

2、說說自己的作品;

你跟誰學了什麼本領?把石頭變成了什麼?

3、請幼兒自由參觀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創作的快樂。

教師:給你的朋友介紹介紹你的學到的本領吧!

具體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頭、橡皮泥、墊板)

松鼠(石頭、畫有輪廓的圖案的大紙)

狗(石頭;顏料紅、黃、藍;盒子進行滾畫)

小兔(石頭;顏料;棉籤)

雞(石頭;公園情景,進行建構)

建議:

結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頭按輪廓拼可畫一張大幅畫(顯幼兒間協調)

滾畫可提供小勺舀石頭

可用提供的石頭創造一個環境作爲延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蠟筆畫圈。

2、感受繪畫遊戲的興趣。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蠟筆、母雞頭飾一個、歡快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引題

“咯咯噠,咯咯噠”我是一隻小母雞,出來找東西。

2、幼兒跟着老師一起來活動。“咯咯噠,咯咯噠母雞要下蛋了。快快躲到家裏面”

  二、教師示範

1、看,母雞的蛋蛋要出來了,一個圈圈孵出來,一個蛋蛋孵出來。我的蛋蛋真是多。

2、個別示範。

  三、幼兒做畫。

1、所有的寶寶跟着老師試一下,

  四、教師評價

1、鼓勵幼兒大膽練習

2、提醒幼兒畫完後注意擦淨手上的顏料,保持自身清潔。

3、家長爲寶寶的蛋蛋做畫。

活動反思:

教學開始以遊戲的形式導入,讓所有的小朋友先跟着老師變成一隻小母雞,並學母雞叫,學母雞下蛋。此環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幼兒比較歡快的參與其中,但是如果能讓幼兒帶上頭飾或胸飾,幼兒的興趣度也許會更好。也會更投入。

教師在示範的同時,語言要童趣、深入、更具渲染力,幼兒纔會更專注,適度的運用一定的手勢及誇張動作,有助於幼兒的模仿與學習。

同伴的榜樣示範非常關鍵,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示範動作,同化的作用得到深化,幼兒也會更願意傾聽和模仿,深度加強。

每次活動評價對幼兒都是一種強化,互評和自評。但是幼兒年齡偏小,藉助陪同人員輔助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有利親近兩者的情感。

不過事後的整理方面還需不斷加強,寶寶自身的清潔和保持桌面的做畫規則還需不斷練習和穩固。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爲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