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歡。

2、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來感受音樂、認識樂器。

準備:響板、樂曲

過程:

1、歡迎歌: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與教師進行相互的問候與介紹自己。

2、認識樂器:教師取出響板,讓幼兒看教師是如何使用的,然後進行傳遞樂器的練習,讓幼兒模仿教師的節奏來進行認識樂器活動。教師也可以讓幼兒來按照節奏節拍的方式進行認識樂器。

3、嗓音練習:讓幼兒能夠看教師的手勢來進行大小聲的發音練習,教師用手握成拳頭,請幼兒看着手勢發“啊”的音。

4、坐地蹦跳:教師以節奏的快慢的方式來進行兒歌“吃豆豆”的學習,第一節幼兒拍節奏學說兒歌。第二節讓

幼兒配合動作學說兒歌。

5、唱歌遊戲:follow me.學唱歌曲,並會表演。能跟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幼兒學會問答的形式進行表演唱.

6、成 語:刻舟求劍。教師在教給孩子成語的時候,以故事的形式來表現出來,這樣更加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7、手指遊戲:湊十歌。學說兒歌並會邊說兒歌邊遊戲,幼兒能用雙手錶示動作。

8、古 詩:楓橋夜泊。讓幼兒能夠感受古詩的韻律,變換節奏學說古詩。用響板代替古詩內容。

9、舞 蹈:機器貓,讓幼兒在愉快的互動活動中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和美。

10、結 束 歌:See you next time。放鬆幼兒情緒體會歌曲旋律。幼兒跟隨老師幼兒可變換同伴姓名,合理利用空間進行表演唱。

附:兒歌

吃豆豆

小妞妞,吃豆豆,吃了豆豆長肉肉,長了肉肉像球球,像個球球滾跟頭.

湊十歌

一加九,十隻小蝌蚪;二加八,十隻小花鴨;三加七,十老母雞;四加六,十隻金絲猴;五加五,十隻大老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交往,能與同伴交換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互相玩玩具,發現可以用交換、輪流、合作的方法玩到更多的玩具,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地在同伴面前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周圍的同伴一起玩的。學習初步的社交方法。

3、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初步懂得互相謙讓、愛護玩具。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個好玩的玩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玩自帶玩具,教師:小朋友都帶來了好玩的玩具,每一樣玩具都很好玩,現在請你們帶着自己的玩具去玩。[點評:讓幼兒在自由愉快的玩耍中主動地嘗試與同伴交往。]

2、組織幼兒討論。教師提問:你帶了幾樣玩具?剛纔玩玩具時,你玩了幾樣?哪些小朋友玩了許多玩具?怎麼玩的?請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和同伴一起玩的,教師引導幼兒從中發現、總結出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並表揚互相謙讓的幼兒。[點評:讓幼兒從自己的實踐中找出方法並與全班小朋友交流,給幼兒互相學習的機會。教師適當總結,幫助幼兒學會交換、輪流、合作等大家一起玩的方法。]

3、請幾組幼兒上來演示一下剛纔玩玩具的情況,讓幼兒互相學習如何一起玩玩具。

4、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愛護玩具。玩“玩具寶寶我們愛護你”的遊戲,讓幼兒對着玩具寶寶說,增加活動的遊戲性。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活動,嘗試與別人交換、輪流、合作玩玩具,教師巡迴指導。要求(1)鼓勵幼兒主動與別人交換玩具,能夠互相合作、謙讓。(2)在玩耍中注意指導幼兒愛護玩具。[點評: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實踐,主動交往能力得到了培養。]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在幼兒看圖書時,區角活動時,喝水、分點心引導幼兒輪流、合作、互相謙作,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家園同步:

家長提供機會,讓幼兒嘗試、輪流、合作和互相謙讓,不要處處以孩子爲中心。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說教的傳統教法,採取讓幼兒從玩耍中自己找方法,總結經驗,調動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初步感知1和許多以及他們的關係,理解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的1組成的,理解一個一個1合起來就是許多。

2、 在遊戲中能明確指認數量是1和許多的相關事物,學習運用1和許多等詞語表述。

3、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 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 兔媽媽和熊奶奶頭飾各一個。

2、 蘋果、鮮花、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1、 初步感知1和許多。

(1)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師:兔媽媽聽說大森林裏面的熊奶奶生病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她吧!

(2)遊戲:揀蘋果

師:小兔子們,蘋果成熟了,掉下來了,我們每個人去揀1個蘋果放在籃子裏帶給熊奶奶。

小結:一個一個蘋果放在一起就有許多蘋果了。

2、 進一步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

(1)理解一個一個1合起來就是許多

遊戲:摘花

師:寶寶們,這裏有許多漂亮的鮮花,我們摘一些送給熊奶奶,熊奶奶一定很高興的,但是摘的時候記住每個人只能摘一朵。

讓幼兒輪流將自己手中的鮮花放到熊奶奶的籃子裏,邊放邊說:“我放一朵”

總結:原來一朵一朵的花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朵花。

(2)理解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的1組成的。

師:你們真是一羣懂事的小小兔,給熊奶奶送來了許多蘋果和鮮花,謝謝你們,看!熊奶奶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引導幼兒說出許多糖果),請幼兒輪流上來去糖果,一人一塊。

教師總結:熊奶奶的許多糖果分給大家一人一塊就沒有了。

3、 活動結束

師:兔媽媽說:天黑了,我們該回家了,和熊奶奶說再見!

(教案大部分參照教師用書)

反思:

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初步感知1和許多以及他們的關係,理解許多是由一個一個1組成的,理解一個一個1合起來就是許多,我運用了操作法和遊戲法讓孩子玩中學,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在活動之前,我在其它生活環節和遊戲中多次引導幼兒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比如拿毛巾,喝水。有了之前的鋪墊,孩子對於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有了很深的理解,而且還會運動到生活當中,可以找出教室裏哪些物體是隻有一個,哪些物體是有許多個。在遊戲中,孩子每人手裏拿着一朵鮮花,我提問:怎樣才能讓籃子裏變出許多的鮮花?有個別孩子回答說,我們一朵一朵放進去就可以啦!由此可見,孩子對於感知1和許多以及他們的關係有了一定的理解。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凸透鏡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規律及生活中的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的精神、方法,動手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創造性性思維的形成;

3、培養學生養成主動探求的習慣,與人合作的科學態度,辨證的看待客觀事務的變化及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凸透鏡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規律。

教學難點:學生自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用具:凸透鏡、蠟燭、火柴、紙屏、投影儀、相機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認識凸透鏡:

【設疑】:放大鏡有什麼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發現】:放大鏡根據折射原理製成的。

【設疑】:放大鏡的鏡片有什麼特點?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發現】:中間厚邊緣薄 、透明----凸透鏡(板書課題)

(出示放大鏡)

這是什麼?誰知道它有什麼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請學生到前邊來做個實驗(給學生放大鏡和一本書)試着把書上的字放得最大。

[學生反覆實驗]

放大鏡還有什麼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書: · )

放大鏡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製成的。)(在圖下板書:折射)

再來看看放大鏡的鏡片有什麼特點?摸摸、看看。

(放大鏡的鏡片中間厚,兩邊薄。)

還有什麼特點?

(鏡片是透明的。)

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做凸透鏡。(板書:凸透鏡)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關於凸透鏡的知識。(出示放大鏡)這叫什麼?

(應該叫凸透鏡。)

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它有什麼作用?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據光的折射原理製成的。)

二、認識凸透鏡有成像作用:

【設疑】:看看凸透鏡,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探究】:(學生創造性的探究)

【發現】:通過凸透鏡看到的物體倒過來了。

凸透鏡還有什麼作用呢?

(能讓物體倒過來。)

你是怎樣做的?

(生示範)

大家都來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生1:我看見老師倒過來了。生2: 前面的同學也倒過來了。)

是人倒過來了嗎?現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嗎?放下凸透鏡再觀察,想想通過凸透鏡看到的是什麼?

(通過凸透鏡看到的是物體的像。)

那麼這叫凸透鏡的什麼作用?

(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

認識凸透鏡如何成像:

【探究】:讓蠟燭火焰的像出現在紙屏上

【發現】:蠟燭、凸透鏡、紙屏在一條直線上且高度相同。

【創造】:學生不同的擺放都能成像

【設疑】:像的大小與火焰的關係?

(反覆探究)

【發現】:像有時大,有時小。

用凸透鏡、蠟燭、白紙做實驗,讓蠟燭的像出現在白紙上,自己做做看。

(學生實驗)

大家是怎樣做的?請這一桌的同學到前邊來做一做。

(巡視過程中錯誤的代表)

(兩生做實驗,紙上無像)

能不能自己想個辦法。

(生改變凸透鏡、白紙、蠟燭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紙上得到蠟燭火焰的像

給大家講講你們是怎麼做的?

(凸透鏡、蠟燭和紙的高度得相同才行,而且凸透鏡、蠟燭、白紙得在一條直線上。)

我們按這個辦法再來實驗,同時我們把白紙叫做“紙屏”,看看在紙屏上得到的蠟燭火焰的像有什麼特點?

(生實驗)

彙報實驗結果。

(生1:在紙屏上得到了蠟燭火焰的像。生2:我們在紙屏上得到了蠟燭火焰的像還是倒立的。)

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而且成倒像。

(板書:凸透鏡使物體成倒像)

認識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設疑】:你對這個發現有什麼問題?

(學生質疑)

【探究】:反覆實驗,尋求規律

【發現】:與蠟燭、凸透鏡、紙屏三者的位置有關

【探究】:學生演示實驗、參與板書,進一步探究

【發現】:蠟燭、凸透鏡、紙屏三者的位置之間的辨證關係

【創造】:學生參與圖文結合的.板書形成

到底通過凸透鏡得到的像比蠟燭火焰是大還是小?我們再來做做看,像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生實驗,師巡視並指導)

誰到前邊來邊實驗邊彙報實驗結果。

(演示當凸透鏡離蠟燭近時,像就大,離紙屏近時像就小)。

那請你再說說什麼條件下成大像?

(當凸透鏡離蠟燭近、離紙屏遠時在紙屏上得到大像。)

那在什麼條件下成小像哪?

(當凸透鏡離蠟燭遠、離紙屏近時在紙屏上得到小像。)

那就請同學們再來做做看是不是這樣?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

誰再來彙報實驗結果?

生1:

生2:

(板書:當凸透鏡離蠟燭近、離紙屏遠時在紙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當凸透鏡離蠟燭遠、離紙屏近時在紙屏上得到縮小的像。)

認識凸透鏡的應用:

【設疑】: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什麼?

  【創造】:

1、用照相機拍攝同一景物成一大一小兩個像;

2、利用投影儀成大小不同的像;

3、能解釋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

這就是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大家想一想,什麼地方用到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你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照相機就用到鏡頭就是凸透鏡,被攝的物體相當於蠟燭,底片就相當於紙屏。)

(我們教室裏的投影儀也用到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請你到前邊給大家講講。(生講解)你能讓屏幕上的像變大嗎?

(可以讓凸透鏡離投影片近些,也可以讓投影儀離屏幕遠點。(邊說邊做)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自己製作“土相機”。 《凸透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 主題的產生

有一天孩子們從戶外做完可間操回到教室,劉權把從花盆裏摘下的一串紅撒在地上到處都是,孩子們爭着要搶,有的說:"這是花,我喜歡!"有的說:"這這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玩的呢!"花兒就在孩子的身邊,他們愛花可還有不少象劉權這樣的孩子雖然喜歡花卻不懂得怎樣保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環境,由此我設計了這次主題活動.

二 活動目標

1 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愛護花草,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2 培養幼兒欣賞和感受花的美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 初步瞭解花的主要結構,能說出自己喜歡的花名及主要特徵,並能動手錶現出來.

  三 活動準備

1 將幼兒園內各種鮮花集中在一個操坪裏並標上花名;

2 各種花的圖片;

3 識字卡:花,花瓣,花托;

4 剪紙用的剪刀,正方形的彩紙,小藍子等

  三 活動過活動一 認識花

  1 賞花

教師扮"花仙子"帶幼兒到戶外賞花,要求幼兒回答問題:你看見了什麼顏色的花?它叫什麼名字?

  2 說花

1)幼兒見到過的花:請幼兒個別發言講講自己見到過的花.

2)許許多多的花:幼兒說到的這些花大都是現在這個季節的花,還有不是這個季節開的花,老師帶來了一些花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花的圖片).

  3 認識花

重點認識花的主要結構:以玫瑰花爲例,教師引導幼兒由外到裏認識:花托,花瓣,花蕊.

  4 愛護花

討論:我們怎樣保護花?

  活動二:我喜歡的花

1 複習認識花的結構

2 說花:啓發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花:主要說出花的名稱以及花的顏色特徵等.

3 介紹活動場地,交代活動要求:室內分爲幾個大組:水墨畫組, 粘貼組,剪紙組,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但要注意把自己喜歡的花表現出來等

4 幼兒操作教師分別到各組進行個別指導

5 舞蹈:花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