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5篇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5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小蝸牛善良、愛朋友的美好情感。

2、圍繞故事主題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學習製作微笑卡片,體驗關心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微笑的表情圖

3、卡片、彩筆

4、《歌聲與微笑》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微笑的表情圖,引導幼兒觀察:

(1)小朋友,請你觀察一下,圖上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那你們看到這個微笑,心裏感覺怎麼樣?(高興、快樂、舒服、愉悅、開心)原來微笑還能帶給別人快樂,森林裏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麼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

2、引導幼兒分段欣賞並理解故事。

(1)講述第一幅圖,提問:森林裏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做什麼?小蝸牛的心裏爲什麼着急?

(2)講述第二幅圖,提問:小兔子是怎樣誇小蝸牛的?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誇獎它?

(3)講述第三四幅圖,提問:小蝸牛爲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小蝸牛把微笑送給了誰?森林裏的小動物收到小蝸牛的信,心裏感覺怎樣?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爲什麼他們都認爲小蝸牛了不起?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微笑能給人帶去快樂,小蝸牛雖然能力不大,但它有一顆愛心,爲了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4、體驗微笑。

引導幼兒討論:你們覺得小蝸牛的微笑美嗎?你們會不會微笑?請小朋友學學小蝸牛的微笑並說說想把微笑送給誰?

(例如:我把微笑送給媽媽,讓她快樂;我把微笑送給生病的小夥伴,讓他身體快點好起來)5、結束活動:傳遞微笑。

教師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在音樂《歌聲與微笑》的伴隨下製作微笑卡片,然後將微笑卡片送給周圍的人。

活動延伸

把微笑傳遞給家人、朋友及周圍的人,讓大家體驗快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怎樣幫助我們身邊的人。

2、激發幼兒關愛別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捐助箱、圖書、玩具。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回憶交流

1、觀看“獻愛心捐助活動”的錄象。

2、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給誰捐款?爲什麼要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款?

3、師小結: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讓我們來看看照片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二、觀察圖片 分享討論

1、出示圖片一 (有人摔倒了)

圖片二 (有人生病了)

圖片三 (老爺爺揹着包在吃力地走路)

圖片四 (三輪車阿姨在吃力地騎車

2、提問:

(1) 你遇到了這些事會怎麼做?你想幫助誰,有什麼好辦法?

(2)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

3、幼兒討論: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會怎麼做?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他?

4、師小結:

大家都很願意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想了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也會幫助一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這些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

三、觀看幻燈片拓展經驗

1、講講圖片上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2、小結: 原來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了別人我們也會變得很快樂的。

3、引導幼兒獻愛心捐助災區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 情感激發

1、出示災區小朋友的來信,激發孩子的興趣。

2、老師讀信,激發孩子想幫助災區小朋友的願望。聽了來信你們說怎麼辦?

3、幼兒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來捐助,在“愛的奉獻”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植物生長記錄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觀察記錄的知識,樹立初步的觀察植物、照顧植物的任務意識。

準備:

每組一本植物生長記錄簿、種子完整生長過程的圖片,記錄樣例、標尺籤。

活動與指導: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長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激發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物的興趣。

2.提示幼兒植物生長是漫長的過程,不象錄相演的那樣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觀察,看看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開花……

3.啓發幼兒用畫和測量的形式來記錄它的生長。

4.示範記錄方法。

要求:看生長情況,數葉片,量株高,把觀察結果記錄在本上。記錄可以用寫數字或塗色高度、數量、空格的統計辦法。提醒幼兒植物未發芽前,用圓圈或三角形代表無變化。

5.請幼兒分組作記錄練習,提示幼兒每日的觀察記錄時間,以及輪流記錄的方法。

6.活動結束後注意觀察,觀察和督促幼兒的記錄,請幼兒定期向全班彙報記錄結果,逐漸形成責任心和任務意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

2、培養幼兒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圖書,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讓幼兒觀看大屏幕,提問,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師:貓寶寶是從哪裏出來的?幼兒:貓寶寶是從貓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

2、讓幼兒說一說哪些可以從蛋裏出來?(雞、鴨、鵝……)老師告訴幼兒從肚子裏生出來的寶寶叫胎生,從蛋裏孵化出來的叫軟生。

3、在黑板上出示寫有“十月懷胎”的卡片,讓幼兒說一說十月懷胎是什麼意思?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怎麼一點點變化的?

4、每個幼兒一本圖書《奇妙的生命》,讓幼兒自己欣賞,看一看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裏是怎麼一點點發生變化的?

5、讓幼兒觀看大屏幕,從書中找出寶寶是怎麼一個月一個月長大的?(在書的14頁、16頁、17頁)

6、在黑板上出示十張(十月懷胎)圖片,請幼兒找一找第一個月什麼樣?第二個月什麼樣?以此類推,老師講解。

7、讓幼兒欣賞視頻,觀看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樣子。臍帶有什麼作用?(是一根生命的管道)

8、讓幼兒欣賞視頻,看看臍帶是怎樣剪掉的?幾天之後,臍帶就會自動脫落。

活動延伸:

老師再次講解寶寶在肚子裏的成長,讓幼兒加深對媽媽的愛。

精彩推薦

兒歌,兒童故事,兒歌大全100首,三字經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的家庭氛圍。

2、願意爲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媽媽過生日》的掛圖。

2、《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談話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麼?出示掛圖"大蛋糕"師:我們在什麼時候纔會吃蛋糕呢!(幼兒回答)播放歌曲《祝你生日快樂》師幼一起唱生日歌。

二、1、出示掛圖

(1)師: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今天誰過生日?(媽媽)你是從哪看出是媽媽過生日啊!(幼兒觀察圖片回答)師:圖中的.小朋友和爸爸給媽媽做了她最喜歡吃的菜,你想一想圖中的媽媽最喜歡吃什麼菜?你的媽媽喜歡吃什麼菜?(幼兒討論)學念兒歌2、媽媽過生日只做兩個菜,夠不夠啊!那怎麼辦?(幼兒思考)出示圖

(2)提問:爸爸在做什麼?(切黃瓜)小朋友會幹什麼?(放醋和糖)學念兒歌3、出示圖

(3)師:把做好的黃瓜給媽媽嘗一嘗,你想想媽媽會怎麼說?(幼兒討論回答)請幼兒學學很香的樣子。學念兒歌

三、學念兒歌

1、老師把媽媽過生日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給媽媽過生日》

2、教師朗誦兒歌《給媽媽過生日》

3、幼兒學念兒歌

四、仿編兒歌

1、教師示範創編兒歌

2、師:你的媽媽最喜歡吃什麼菜啊!(幼兒回答)幼兒創編兒歌

五、師幼一起完整的朗誦兒歌師: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媽媽在家還做些什麼事情?你在家的時候都會幫媽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媽媽每天都把小朋友照顧的特別好,給小朋友買衣服、做飯、送我們上幼兒園……媽媽很辛苦,所以,我們在家的時候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六、小朋友放學回家的時候,把學的《給媽媽過生日》這首兒歌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活動結束活動反思:

幼兒都有爸爸媽媽忙着爲自己過生日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從爸爸和"我"爲媽媽準備生日入手,流露出濃濃的家庭親情,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活動的導入部分比較有趣,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寬鬆的氛圍,自然地將幼兒帶入情境中。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的形式,既能幫助幼兒有序的理解兒歌,又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進而來創編兒歌。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從小參加勞動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確實勞動不止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現在的孩子對成人的依賴性日趨漸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則越來越差,缺乏勞動的概念,更缺乏對勞動的體驗。於是我設計、組織了給椅子洗洗澡的社會活動,本活動來源於《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班(上),我以爲椅子洗澡的情節貫穿於整個活動, 本活動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於樂,在玩中培養幼兒愛勞動的情感,在做中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快樂的思想,讓幼兒逐漸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表達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快樂。

2、鼓勵幼兒學習勞動方法,即使用清潔工具有順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重點: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難點:學習使用清潔工具洗椅子,感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椅子每人1張;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音樂、椅子錄音。

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椅子哭了

錄音:嗚嗚

師:是誰在哭呢?

椅子:嗚嗚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們身上都很乾淨,你們看,我的身上很髒,我身上爲什麼會這麼髒呢?你們能幫我洗個澡嗎?

二、我來給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師:你們願意幫助小椅子洗澡嗎?那我們用什麼來給小椅子洗澡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們請它們來幫忙。怎麼樣才能把小椅子擦乾淨?(每個地方都要擦到)幼兒嘗試用抹布開始擦洗椅子,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快樂。

2、交流

你是怎麼洗椅子的?鼓勵個別幼兒來示範並用語言表達洗椅子的過程。

3、總結

胡老師還把擦椅子的步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擦椅子,這樣我們會把小椅子擦得更乾淨。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擰一擰;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腳,擦一擦;椅子檔,擦一擦,小椅子,開心啦!)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還應該怎麼更好地愛護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謝謝你們把我洗得這麼幹淨,以後你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噢!

我們去看看小椅子幹了沒有,我們帶小椅子一起回活動室吧!創設情景,幫助產生想幫助小椅子的慾望。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用什麼材料與方法去進行清潔小椅子。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並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結合兒歌,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驟。通過討論培養幼兒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