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10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範文10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發展跑的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

2.在信號聲中,顏色的對應,快速找到奔跑方向。

3.體驗幫助好朋友解決困難的樂趣。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5.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向指定方向活目標快速地跑。

2.活動難點:向指定方向活目標快速地跑。

活動準備

1.用紅、黃、綠皺紙捻成的小蟲。

2.蘿蔔、青菜、蘑菇、母雞圖片各一張。

3.綠筐3個。

4.紅、黃筐各一個。

5.泡沫墊36塊。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幼兒自由開火車進場。

2.聽音樂做小雞操。

小雞操

小雞小雞走走走,

餓得肚子咕咕叫,

看到小蟲快吃掉。

小雞小雞走走走,

休息休息喝喝水,

身體棒棒來做操。

擺擺手,彎彎腰,

做個健康的雞寶寶!

(二)練習部分

1.教師介紹遊戲場景。

師:小雞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好朋友蘿蔔娃娃、蘑菇娃娃、和青菜娃娃吧。

(教師帶領幼兒慢慢跑到“蔬菜寶寶家”,與蔬菜好朋友打招呼。

2.師:聽,是誰在哭?好像是青菜娃娃哭了,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師:哎呀,原來是許多蟲子在欺負青菜娃娃,我們怎麼辦呢?

1.遊戲“小雞捉蟲子”。

(1)教師一邊介紹遊戲,一邊示範遊戲玩法。小雞每次捉一條蟲子,捉好後送到綠筐裏。要求“小雞”在捉蟲子時不要擠在一起。

(2)請1—2名幼兒示範遊戲。

(3)幼兒集體遊戲,把蟲子捉完。

(4)幼兒再次遊戲。(在青菜、蘿蔔、蘑菇的家裏放上紅、綠、黃三種不同顏色的蟲子,增加紅、黃筐各一個。)提示幼兒,可以跑到青菜、蘿蔔和蘑菇“家”捉蟲子,要把不同的蟲子分類放回不同的筐中。

(三)結束部分

1.聽音樂做放鬆運動。

教學反思

基於小班幼兒認識顏色的基礎,紅、黃、藍三色是小班幼兒能掌握認識的顏色,所以在活動中設計的小蟲也採用了這三種主顏色,在抓小蟲分類過程中很多幼兒都能按照要求進行分類,並且分類正確。但是還是不排除存在個別幼兒分類錯誤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會要求在重新進行遊戲,重新進行分類,以鞏固對顏色的認識和物品的分類。想在美術活動中,也多涉及一些顏色的認識,幫助幼兒在其他領域活動中能開展關於顏色認識的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多種顏色知識瞭解。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用舌頭品嚐各種食物,知道舌頭能感覺各種味道。

2、啓發幼兒說出酸、甜、苦、辣、鹹等不同味道,學習表達嚐到這些味道時的感受和表情。

活動準備:

1、將蘋果、酸梅、榨菜、山楂、苦瓜等食物分成小塊,幼兒每人一盤,一根牙籤。

2、教育掛圖《小小宴會》。

活動過程:

1、介紹食品名稱,引起幼兒品嚐的興趣。

今天老師爲每一位小朋友們都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讓我們先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提問:

(1)這些食物你們吃過嗎?它們有什麼味道?

(2)怎樣才能知道這些食品的味道呢?(知道是用嘴巴里的舌頭感知到的,讓幼兒伸出舌頭,互相看看舌頭的樣子)。

2、 出示教育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

(1)你們看這四個小朋友嚐到了什麼味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吃過這些東西嗎?你是用什麼嚐到味道的?

3、請小朋友品嚐食物是什麼味道,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吃的是什麼?有什麼味道?也要看看旁邊小朋友的表情,並鼓勵幼兒品嚐每樣食品。

4、品嚐食物時的感覺。

提問:

(1)你剛纔嘗的是什麼食物?它有什麼味道?

(2)還有哪些食物也是甜(酸、苦、辣、鹹)的呢?

(3)你看到別人臉上的表情嗎?是什麼樣的表情?你學一學。

(4)你最喜歡吃的是什麼?爲什麼?

小結:食品的味道是各種各樣的,有甜的、有酸的、有苦的、有辣的、有鹹的,用舌頭嘗一嘗便能知道,我們的舌頭真能幹。

5、師生共同討論保護舌頭的方法。

舌頭是最勇敢的,什麼味道都能嘗,舌頭也是最嬌弱的,我們不能吃太燙的食物,這樣會把舌頭燙破的。我們人生病了,舌頭也會難過的,這時你吃食物也不會太香,甚至感覺不出食物的味道了。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特別是針對小班幼兒尤爲重要。這些小班新入園的幼兒,好多大哭大鬧,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在家中養成了各種各樣的睡眠習慣。通過觀察,有的幼兒習慣比較好,有的幼兒習慣睡覺時吃奶嘴的,有的幼兒睡覺時要媽媽或其他人摟着睡的,有的幼兒晚上睡的晚、白天起得晚的,還有的幼兒有特別睡眠習慣的,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明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非常重要,並瞭解正確的睡眠姿勢和習慣。

活動目標:

1、明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非常重要。

2、瞭解正確的'睡眠姿勢和習慣。

3、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引導幼兒樂於交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或小豬、大象、老虎、小狗、小鹿木偶各一個,幼兒每人一個玩具娃娃,搖籃曲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引起幼兒興趣,教師講述故事。

2、大象裁判請小朋友幫助評選火炬手。(討論)提問:你認爲誰是形象最美的火炬手?爲什麼?

(提示:小鹿是黑眼圈、小老虎是翹嘴巴、小狗是青紫色的嘴脣)討論:

①他們今天的形象是怎樣的?

②小鹿是黑眼圈、小老虎是翹嘴巴、小狗是青紫色的嘴脣是什麼原因?(先請幼兒猜想,後請小動物自己分析、講一講)

3、小結:小鹿鬧鬧昨天睡得晚了是黑眼圈不漂亮;小老虎皮皮睡覺愛要奶嘴是翹嘴巴不漂亮;小狗豆豆睡覺愛趴着是青紫色的嘴脣不漂亮。只有小豬睡覺姿勢正確,還能做到早睡早起,形象最好、最漂亮,小豬白白就是這次森林運動會的火炬手了大家鼓掌表示祝賀。

4、討論:睡覺應該注意什麼。請小豬拜拜講一講正確的睡眠習慣。(睡覺時應右側臥,並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5、請小朋友哄小寶寶睡覺。(小朋友要將小寶寶背對自己,舉起小寶寶拿勺子的小手以區分左右。隨着音樂唱起搖籃曲)

活動延伸:

(遊戲)請小朋友和小豬一起做火炬手傳遞火炬。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動作 ,提高走跑動作的協調性。

2、學會在走跑活動中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小羊、小兔、小貓頭飾各5個,紅、綠蘿蔔各8個,小房子三座,小桶兩個,筐子兩個,蘿蔔地兩塊,小河一條,弓形門三個,費舊報紙做的臺階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和幼兒談話導入,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運冬糧”。

運糧前,教師提出了大家互相幫助一塊來運糧的要求,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意識。

二、熱身運動

教師指導語“我們學小羊跑一跑,我們學小兔跳一跳,我們學小貓走走貓步。”(把小動物的運動特徵通過熱身活動體現出來)

三、基本部分

(一)運糧

遊戲一:幫小貓運魚。

和幼兒一起踩石頭過小河幫小貓運魚,由兒歌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協調的走,教師提出了遊戲規則:每人運一條大魚和一條小魚,在遊戲規則中滲透了數學領域的按大小歸類。

遊戲二:幫小兔拔蘿蔔。

爲了提高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在運蘿蔔的過程中設計了躲大灰狼的情節,從而提高幼兒跑的技能。在拔蘿蔔的過程中,滲透了1和許多及顏色的歸類。

遊戲三:幫小山羊背山草。

師幼幫小山羊運山草,路上下雨跑回自己家裏避雨,訓練幼兒跑的動作,並讓幼兒在跑中學會保護自己。在運山草的過程中設計了按食性對應鑽山洞的情節(小貓鑽貼有小魚的山洞,小兔鑽貼有蘿蔔的山洞,山羊鑽貼有青草的山洞),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小小慶祝活動

運完糧食後讓幼兒進行慶祝,在慶祝中讓幼兒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和成功感。(在慶祝中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放鬆運動)

四、結束

教師指導語“寶寶們,還有許多小動物沒有準備過冬的糧食呢,我們一塊去幫幫他們好不好?”教師引導、激發幼兒去幫助他人。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用側身滾動的方法模擬某一滾動的物體,爭搶身體的協調性。

2、體驗身體滾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一個球;

2、各種顏色的果果。

  【活動過程】

1、播放《健康歌》歌曲,帶孩子進入教室,隨音樂做動作,然後在海綿墊上坐好。

2、師說“今天呢,老師呢,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特變好玩的東西,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啊?”(球)“那小朋友們知不知道它會怎麼樣呢?”(滾、轉、)“會滾會轉,小朋友真棒,這個球呢,它會咕嚕魯的轉是不是呢?那,小朋友知不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會咕嚕嚕呢?”(球、瓶子、杯子、車輪。)

讓孩子舉手說,“哦,原來有這麼多東西會咕嚕嚕呢,那老師這裏也有很多東西會咕嚕嚕,請小朋友邊看邊告訴老師,好不好?”

3、播放照片,讓孩子說是什麼。

4、小朋友看完了這麼多會咕嚕嚕的東西,那再來,就請小朋友跟老師做一個骨碌碌的遊戲吧。

教孩子做骨碌碌的律動,教孩子做一次,在和孩子一起做。

5、老師問一下我們的小朋友,剛纔我們做骨碌碌的時候,都有哪些地方咕嚕嚕起來了呢?(手、胳膊)

其實呢,我們的身體有很多會咕嚕嚕的地方,比如說,手、胳膊、腿、腳頭,現在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試試吧(邊介紹邊做動作)

6、剛纔啊,我們知道了這麼多會咕嚕嚕的地方,。但是如果他們受傷了,還能咕嚕嚕嗎?(不能)

那我們平時站隊的時候能不能爲了當排頭去推別的小朋友?

下樓梯的時候能不能不扶扶手過去撞別的小朋友?

在外面做操的時候能不能隨便就沒跑了?

那老師再問問我們的小朋友,我們做遊戲的時候能不能爲了搶第一就去推別的小朋友?我們應該注意安全是不是?

小朋友記住剛纔說的什麼了嗎?那老師現在就來玩一個遊戲考驗考驗我們的小朋友記住了沒好不好?

7、接下來我們要玩的遊戲是一個用側身滾動的遊戲,名字叫“小刺蝟背果果”,播放遊戲音樂。

請一名孩子做示範,跪在地上,兩隻手彎着放在地上,往前爬,看到有果果就側身滾到自己的身上,粘完請別的小朋友幫忙拿下來、然後分組進行,每組兩名幼兒。

結束活動:請小朋友排好隊,跟老師走出教室。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2、讓幼兒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活動準備:

1.芝麻糖、調羹、鏡子、杯子、水、水桶等。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請客吃糖: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呀?(教師出示芝麻糖,讓幼兒品嚐)

“老師帶來的糖好吃嗎?哎呀,你們的牙齒怎麼了呀?(引導幼兒發現牙齒上的黑芝麻,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觀察自己的牙齒)。

3、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辦法。

4、教師總結:

牙齒髒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裏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那誰在家裏漱過口的,請你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示範漱口)

4、請幼兒討論漱口的方法是否正確。

5、集體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3)、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

(4)、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5、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水桶裏。

6、照照鏡子,比一比,誰的牙齒最乾淨。 漱口習慣的養成,光靠幼兒園是不行的,所以,學習活動結束後,應將漱口要求及兒歌內容告之家長,請家長在家裏也督促孩子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飯後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係到孩子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孩子養成這個習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儘管前一週我們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但總是有個別孩子跟你“捉迷藏”,能逃則逃,逃不脫則敷衍了事。

自從那次觀察活動後,孩子們漱口積極多了,不用老師提醒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認爲我們應給孩子創設一個能讓他們親自去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並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的行動。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漱漱口 相關內容: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早睡早起身體好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咕嚕嚕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大大的眼睛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不怕看醫生幼兒園小班心理健康教案:高興和生氣的時候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天天刷牙好大班藝術活動《新疆集體舞》中班語言活動:奧運會知識競答查看更多>>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遵守遊戲規則,能根據指令變化調節自己的動作。

2、在開汽車的過程中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遵守遊戲規則,在開汽車的過程中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指令變化調節自己的動作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簡單的交通標誌若干,如左右轉彎、限速、禁止停車等

2、紅綠燈、斑馬線,停車場(標上1—6的停車號);標有左轉、右轉、限速20、限速60的交通標誌佈置場地

活動過程

一、遊戲準備

教師組織幼兒背好紙箱車,做遊戲前準備動作。

二、遊戲

我是快樂的小汽車

1、認識交通標誌,進行單項練習

2、組織幼兒遊戲

3、幼兒遊戲數次,表揚安全行車的幼兒

三、進停車場休息

活動反思

體育遊戲是幼兒在平時的課程中最喜歡的遊戲。因爲在體育遊戲中,不用受椅子是束縛,坐在椅子上上課。而是,在熱鬧的氛圍中游戲着上課。本次活動由於在教具方面準備的多樣化,吸引着幼兒的眼球。在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就連平時上課時長長會開小差的幼兒,玩的也特別高興。但還是存在着些缺點,在組織方面,本人還是需要較強練習。在幼兒常規上還是要多抓一下。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製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說:由於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麼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如:髒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遊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並經常洗手,保護手的乾淨,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活動建議:

瞭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9

[主題的生成]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探索世界不妨從幼兒最貼近的自身開始。當幼兒在討論“奇妙的身體”題目時,許多幼兒充滿了好奇,發表了不同的意見和引發了疑問:“爲什麼我們人有手、腳丫、眼睛、嘴巴呢?”“爲什麼會有大便和小便,還有‘放屁’呢?”“爲什麼我們要穿上衣服呢?”“爲什麼身體會發出很多不同的聲音呢?”“爲什麼爸爸的手比我的大呀?”……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奇妙的身體》,通過“蒐集資料----認識外形----感知用途----學習保護”的步驟,讓幼兒逐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遊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徵以及其用途,並教育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主題的的實施]

1、子題一:認識身體器官名稱和作用

從一起蒐集回校的書籍,認識到眼眉、鼻毛、指甲、耳廓、胃、大腸、小腸等的名稱和功用。

藉着書本解釋消化系統的運作過程,知道大、小便是怎樣形成的,和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2、子題二:嘗一嘗

大家合上眼睛,用舌頭試試這些是什麼?甜?酸?苦?辣?鹹?

3、子題三:嗅一嗅

嗅嗅這些是什麼?原來我們的鼻子能夠辨別出很多東西呢!

4、子題四:身體也能說話

身體中有很多器官都會“說話”的,以表達出身體的機能狀況,如“打嗝”代表氧氣不夠,胃發出“咕咕”聲代表肚子餓等。

嘗試利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不同動作表達出一些友善和不友善的表情。

5、子題五:動動手

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羽毛、絨線、粉筆、紙……集合在一起造成一個大巨人!

小朋友自選身體其中一部分,例如將鼻子塗上水彩來畫畫。

6、子題六:保護自己身體

從書本、錄像帶和經驗分享,知道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如:睡眠充足、適量運動、少發脾氣。並認識到怎樣去保護身體,如:在猛烈陽光下要戴上太陽眼鏡和在乾燥時塗上潤膚露等。

通過角色扮演故事“多多告訴你”,小朋友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免受騷擾。

小朋友將帶回來的相片和圖片加以分類,從而認識一些多身體有益和無益的食物。

7、子題七:小小詩歌創作家通過兒歌表達對身體奇妙的讚美。[家長工作]這個主題開展以來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家長們都積極地配合,如:幫助我們蒐集有關的書記、錄象與大家分享。我們還請家長利用平時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人的身體部分的外型特徵,每個人的異同等。並且,請家長平時引導、督促幼兒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通過《家教園地》以及離園時間與家長密切溝通,使每個家長了解到孩子們最近在學什麼,我們的主題開展的程度,家長需要做些什麼等。

[活動剪影]

1、剪影一:今天小一班怎麼這麼熱鬧?原來,是小朋友在和小手玩遊戲呢!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疊被子,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搓橡皮泥,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給娃娃扎辮子,還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畫了很漂亮的畫,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拼了一輛小汽車……原來,我們的小手有5個指頭呀!這5個小指頭可真能幹!幫了我們好多忙!

2、剪影二:看!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老師在塑膠跑道上快樂地做着什麼呢?大家都光着腳丫跑來跑去,這踩一踩,那跳一跳,玩得可真高興!“哇!老師的腳可真大,爲什麼我的腳這麼小呢?”不過,別看我們小朋友的小腳不大,它可棒了,我還用小腳印畫了好多張漂亮的畫呢!我們的小腳還會撕報紙、夾珠子呢!

3、剪影三:“三八”婦女節到了!這可是媽媽們的節日,該送媽媽點什麼呢?我們小朋友可要把我們的本領獻給媽媽了。瞧!教室的牆上貼得都是我的畫《媽媽的臉》。對啦!媽媽的臉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眉毛……

[活動反思]

《奇妙的身體》是反映小班幼兒認識自我的教育內容。由於認識、探索的對象來自於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神祕又充滿情趣的樂事,因此全體幼兒始終情趣盎然地投入活動。在目標的定位上,我們將認識、技能、情感三要素有機地結合,立足於讓幼兒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通過感知-觀察-比較-推理,提升其以有的經驗,將“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滲透到教育過程中。

通過各門學科的整合:融合了繪畫、常識、歌表演、兒歌、遊戲等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身體的構造,知道五官、消化系統等的外型特徵以及其用途,並教育幼兒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整個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在漱口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將水直接吐出來,或將水嚥下去,不能正確掌握漱口的方法。而且由於年齡小,很多孩子在家還沒有刷牙的習慣。那麼漱口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在生活中更爲實用和方便的清潔牙齒的方法。更重要的還是讓孩子們從小有清潔牙齒的好習慣,從小知道保護牙齒。

活動目標:

1、願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2、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重點: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

難點:願意漱口,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解決:通過請客吃黑餅乾使牙齒變髒以及小羊和大蚜蟲角色的介入使幼兒產生漱口和清潔牙齒的強烈願望。。

活動準備:

黑餅乾、盤子、手偶小羊、手偶大牙蟲、鏡子、杯子、水、臉盆、牙刷、牙膏等。

活動過程:

一、 引起幼兒興趣:去小羊家作客。

二、 懂得漱口的重要性

1。小羊請客吃黑餅乾:餅乾是黑的,牙齒會變黑嗎?

2。照鏡子:牙齒上怎麼會有黑黑的?是什麼?

如果不把黑餅乾從牙齒上趕走,時間一長牙齒會不會生病?

3。小羊牙痛表演,出現大牙蟲。

4。討論:小羊好可憐,你喜歡大牙蟲嗎?

你的牙齒上也有黑餅乾,時間一長也會長出大牙蟲,想個辦法趕走它?

三、 學習漱口

1。 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2。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a。幼兒自由表現漱口,教師進行提煉。

b。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呸。

c。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d。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臉盆裏。(《刷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