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範文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範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範文集錦6篇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縱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動作的特徵,引起對“關節”的興趣。

2、體驗與木偶共舞的快樂。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自制木偶一個、小木偶的音樂磁帶、紙、筆。

活動過程:

一、木偶跳舞

師:前幾天,我們看了《小木偶歷險記》的影片,裏面的小木偶一開始不喜歡上學,後來呀,它漸漸地變了,變得聰明又機靈,今天,小木偶又來了,現在,請出我們的小木偶。

1、聽音樂,幼兒集體操縱木偶表演:小木偶。

師:小木偶表演的真棒,我們一起表揚表揚它。

2、提問:剛纔你們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們發現木偶的動作和我們的有什麼不一樣?(體會木偶的動作是由許多不連貫的定格動作組成的。)

3、師小結木偶動作的特徵(大關節會動)

4、我們人的各個小關節都能動,做的動作柔軟、連貫(試着比較幾個動作)

二、幼兒學跳木偶舞

1、幼兒聽音樂,自己學跳木偶舞

提問:小木偶除了會做這些動作外,還會做什麼動作?

2、幼兒自由討論表演

3、個別幼兒表演

三、遊戲“拷貝不走樣”

小木偶說我們的小朋友真聰明,學他們的動作真像。現在小木偶說要表演一個遊戲給我們看看,今天他們玩的遊戲是“拷貝不走樣”,也就是說木偶老師跳什麼動作,你們的小木偶也要學什麼動作,看你們哪個木偶學得最像。

1、師生共同做遊戲

2、幼兒自由結伴操縱木偶玩遊戲

四、記錄木偶的舞蹈動作

師:小木偶說雖然他們只有大關節能動,但是他們會做各種舞蹈動作,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小木偶會跳的不同動作記錄下來

1、師示範記錄方法(用單線條)

2、幼兒邊擺放木偶邊記錄

提醒幼兒先擺好木偶的動作,再記錄。相同的動作不要重複記。

五、展示交流

互相交流:誰的木偶做的動作最多、最優美。(數一數、評一評、學一學記錄的動作)

六、聽音樂,幼兒操縱木偶自由跳舞

活動反思:

1、選材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讓幼兒在操作、記錄、表演、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小木偶的動作特徵。

料投放充足(幼兒人手一個自制的小木偶),設計新穎,讓幼兒百玩不厭。

2、整個活動在學一學、共同遊戲等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充分體驗到木偶和人動作之間的不同。瞭解到了各自動作的特殊性。

3、幼兒能根據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記錄,興趣濃厚。最多的記錄了二十幾種。該部分可根據幼兒的記錄速度和興趣,可適當延長時間。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2

  活動背景分析

開展“可愛的蟲蟲”主題活動期間,各種各樣的小蟲子成爲孩子們關注的焦點,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過程尤其吸引大家。孩子們喜歡翻看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教材圖畫,圖書角里《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圖書也成了孩子們的最愛。我發現“毛毛蟲變蝴蝶”這個題材非常適合進行舞蹈創編。因此,精心製作了“毛毛蟲變蝴蝶”的動畫課件和音樂,藉助動畫以及段落分明的音樂,讓孩子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變化,用各種身體姿勢表現毛毛蟲到蝴蝶的變化過程。這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幫助幼兒體驗到自由表達和創造表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變化,用各種身體姿勢創編毛毛蟲變蝴蝶過程中的表情、姿態、動作。

2 能與同伴友好商量、合作,創編舞蹈動作。

3 充分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卵——毛毛蟲、毛毛蟲——繭、繭——蝴蝶),有蝴蝶飛舞的動作經驗。

物質材料:“毛毛蟲變蝴蝶”的課件和音樂。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節選自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第三段音樂節選自肖邦的《仙女圓舞曲》,課件設計剪輯自《好餓好餓的毛毛蟲》視頻文件。

  活動重難點

重點:根據音樂的節奏和變化,用頭、手、軀幹動作表現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難點:理解音樂性質,用相應的姿態、表情、動作進行表現。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聯想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1 回憶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 第一次欣賞音樂。

師:現在大家來聽一段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音樂。聽完以後告訴我聽起來感覺怎麼樣?(感覺很優美、歡快;聽起來想跳舞……)

3 第二次欣賞音樂,並播放“毛毛蟲變蝴蝶”的課件。

師:老師把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配進了音樂裏。我們來看一看。請小朋友動腦筋想想。我們怎樣用身體表現毛毛蟲變蝴蝶,

師:請遙遙和成成來表演一下。(身體扭動變成毛毛蟲,雙臂學蝴蝶飛)

  二、分段欣賞音樂,進行動作創編

1 感受第一段音樂,大膽創編卵變成毛毛蟲的過程。

(1)欣賞音樂的第一部分,引導幼兒用身體、手臂創編毛毛蟲爬、鑽的動作。

師:我們來聽聽卵變成毛毛蟲活動的這段音樂,大家想想卵是怎樣活動的,我們可以怎樣將自己變成毛毛蟲。

師(根據幼兒回答不斷追問):毛毛蟲怎樣從卵裏出來的?怎樣扭動?毛毛蟲往樹上爬的時候,它的身體該怎麼樣動?能加上一點身體方向的變化嗎?除了身體能變成毛毛蟲,還能用哪個部位變成毛毛蟲?做什麼動作看起來像毛毛蟲爬?

(2)集體表現,體驗創編的樂趣。

師:我們跟着音樂來跳一跳卵變成毛毛蟲的舞,要注意動作與節奏的配合,把你們喜歡的動作用上。

(3)請大家欣賞同伴的表演,並評價。

(4)再次集體表演,進行表情的突破。

師:舞蹈不光要有動作,還要有表情。想想好奇的毛毛蟲有怎樣的表情,該怎樣做?(睜大眼睛、要笑、嘴巴要張開)我們配上表情再來一次,我想看到最可愛的毛毛蟲。

(5)評價幼兒表現。師:有了表情,毛毛蟲變得可愛極了。

2 感受第二段音樂,大膽創編動作表現毛毛蟲變成蛹的過程。

(1)欣賞毛毛蟲變成蛹的音樂。師:這段音樂是毛毛蟲的身體變成了蛹,邊聽邊想想它是怎樣變成蛹的。

(2)根據音樂的情緒,創編毛毛蟲吐絲、纏絲的動作。

師:音樂變慢了。毛毛蟲慢慢地、小心地開始吐絲把自己包起來。它怎樣吐絲的?(引導幼兒用手臂往身體的上面、下面、旁邊、前面等方位,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態表現“吐絲”。)

(3)集體練習,充分體驗創編的快樂。師:你們都編出了自己的動作,想想毛毛蟲現在的心情,該用怎樣的表情來跳毛毛蟲變成蛹的舞蹈?

(4)評價幼兒的表現。師:你們能配合音樂的節奏,動作慢了下來,看上去很美。

3 感受第三段音樂,與同伴互動。

(1)欣賞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音樂,運用已有的蝴蝶飛的動作經驗。表現毛毛蟲歡快地飛舞。

(2)與同伴互動,表現毛毛蟲變成蝴蝶後的心情。

師(根據幼兒回答不斷追問):毛毛蟲終於變成了蝴蝶,它多麼高興啊。你能用什麼樣的動作把快樂的蝴蝶跳出來?動作很優美,你和朋友打招呼了嗎?蝴蝶怎樣打招呼?你們一起慶祝了嗎?怎樣轉,用什麼樣的步伐?還能用什麼步?太好了。你們會用這麼多的動作和步伐。

(3)集體練習,充分體驗創造的快樂。

師: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吧。注意和音樂、朋友的配合。

(4)評價幼兒的表現。師:你們不僅自己會跳,還能和朋友合作。真是一羣快樂的小蝴蝶。

4 完整隨音樂表現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1)幼兒完整表現創編。師:剛纔小朋友們自己編出了毛毛蟲變蝴蝶的舞蹈,我們連起來跳一次,一定要注意音樂的節奏和變化。有表情地跳出毛毛蟲變蝴蝶的舞蹈。

(2)欣賞同伴的舞蹈,並評價。

(3)再次完整表現創編,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表現的樂趣。

  三、分組協商,運用綵帶進行舞蹈的創編

1 出示綵帶。引起幼兒的`興趣。師:和朋友商量一下怎麼把綵帶用到剛纔的舞蹈裏。

2 幼兒到場地的四周取綵帶,並和同伴商量。

3 請幼兒說說商量的結果後,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自由使用綵帶跳起舞蹈,

4 教師總結幼兒的表現。師:你們能靈活運用綵帶,每一組都用得不一樣,還能和音樂配合,很好。

  四、欣賞教師的舞蹈,在教師的舞蹈裏尋找自己的動作,再次體驗創編的成功感

1 欣賞教師舞蹈。師:老師把小朋友剛纔編的動作都編進了舞蹈裏,你們想看嗎?感覺怎麼樣?

2 和教師一起再次表現舞蹈。

  五、結束。愉快的“小蝴蝶”飛到操場玩耍。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動作。

2、會根據歌詞自編簡單的舞蹈動作。

3、激發幼兒的舞蹈情趣。

重 點:學習踏跳步的基本舞步動作。

難 點:學會基本動作要領。

活動準備

星星裝飾圖片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一、音樂入場(活動前全身練習)1 學大象(上肢運動)2 學小貓(體側運動)3、 學青蛙(跳躍運動)4、 學小鳥(整理運動)教師導入:小朋友們,今天呀太空上的阿姨邀請我們去做客,但是她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要我們學小動物走上去( 隨音樂進入佈置好的太空),還有呀不能大聲講話,不然太空阿姨生氣了下次就不請我們去玩了好嗎?

二、談話、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星星)都有些什麼顏色的呢,(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小朋友們知道星星發亮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像什麼?(一閃一閃的,像眼睛)那小朋友們喜歡星星嗎?這麼漂亮的太空,我們一起來編個舞獻給小星星怎麼樣(花仙子)

三、學習基本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自編動作 。(星星是怎樣眨眼的,用動作表現等)2、教師組合部分動作。

3、學習踏跳步。

4、師生一起唱一遍歌曲。

5、教師將組合的動作示範一遍,幼兒隨教師反覆練習。

四、隨音樂集體跳舞一遍。

五、遊戲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捉星星)。玩了這麼久,星星阿姨也累了,我們該回去了。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集體舞,感受和表現樂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2、藉助簡單的節奏型,探索豐富的動作表達,並在遊戲情景中,建構完整的舞蹈結構。

3、在腕花的提示下,掌握交換舞伴的方法,並享受交換舞伴和舞伴共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瞭解幼兒對集體舞的經驗。

關鍵概念:單圈、雙圈、面向圓心、背向圓心、面向圈上。

2、幼兒會玩老狼遊戲、照鏡子游戲、領頭人遊戲。

3、一半幼兒戴橘黃腕花,一半幼兒戴紅腕花。

4、活動室內的椅子排成圓形,椅子之間有一定距離,便於幼兒進出。

5、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玩“老狼遊戲”遊戲進場。

1、老師和幼兒在活動室外準備,相互牽手,呈鏈狀隊形。老師扮演“老狼”,帶着幼兒跑四步後突然回頭,全體幼兒迅速停止跑動,靜止不動。依次反覆。

2、隨着進場人數的逐漸增多,原先的鏈狀隊形演變成單圈隊形。全體幼兒面向圓心,繼續玩上述遊戲。

3、音樂結束,幼兒隨意找張椅子坐下,老師和幼兒圍坐在一起。

4、喜歡剛纔的音樂嗎?音樂給你什麼感覺?

二、單圈玩“照鏡子”遊戲,表現簡單的節奏型。

1、教師提議玩“照鏡子”遊戲,並提供“拍,拍,扭一扭” (ⅹ ⅹ ⅹⅹ ⅹ)的動作模式讓幼兒模仿。

2、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替換“拍”的動作,再帶領全體幼兒練習。如:“跳,跳,扭一扭”等。

師:除了拍,還可以做什麼動作?再想一個其他動作!

師:我們還可把晨間玩過的遊戲編到舞蹈裏面。

3、邀請幾名幼兒輪流做領頭人,理解輪流的意思。和全體幼兒隨着音樂玩“照鏡子”遊戲。

三、雙圈玩“照鏡子”遊戲,嘗試兩人的配合。

1、站雙圈,面對面隨着音樂玩照鏡子的遊戲。

請戴橘黃色手腕花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雙手放下,背對圓心。每個戴紅色手腕花的小朋友去找一個戴橘黃色手腕花的好朋友,和他面對面站好。

2、提取幼兒最喜歡的兩個動作,隨着音樂集體操練。

3、老師邀請一對幼兒做示範,從中發現“照鏡子”規律:做一模一樣的動作,朝着一個方向。

四、找新舞伴,聽音樂玩“找朋友”。

1、激發幼兒交換舞伴的興趣。

(1)指出並說出新朋友

和你現在的朋友面對面站好不動,伸出戴腕花的手,順着腕花的方向向下指對面的新朋友。

(2)跳過去找新朋友

裏圈橘黃腕花孩子不動,外圈紅腕花逆時針跑到新朋友前握握手。

2、跟着音樂玩“找朋友握手”遊戲。

五、完整隨音樂跳雙圈集體舞。

1、大家一起再回憶一下集體舞的過程:老狼遊戲、照鏡子游戲、換朋友遊戲。我們把三個遊戲連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看的舞蹈。

2、完整舞蹈。

前奏:全體幼兒雙圈方向站立,和朋友手牽手靜止等待。

A段音樂(8個樂句):跑,跑,看(重複八次)。最後一個樂句,老師提醒幼兒面對面站立。

B段音樂(8個樂句):ⅹ,ⅹ,扭一扭(重複四次);*,*,扭一扭(重複四次),動作幼兒創編。

間奏(4個樂句):跑,跑,握握手(重複四次,即交換四個朋友)

間奏結束部分(變奏部分):做自由放鬆動作。

重複A、B段動作。

間奏(2個樂句):跑,跑,握握手(重複兩次,即交換兩個朋友)

間奏結束部分(尾奏部分):靜止造型。

六、邀請客人老師參與集體舞。

每個小朋友找一個客人老師,和客人老師拉拉手站成雙圓圈,幼兒在裏圈,客人老師在外圈。在做放鬆動作時,客人老師給小朋友一起撓癢癢。在玩照鏡子游戲的時候,可以請客人老師輪流當領頭人。領頭人做什麼動作,大家就跟着做什麼動作。音樂最後,幼兒和客人老師一高一矮靜止造型。

七、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活潑的動作和愉快的情緒表現自己對歌曲和大自然的感受,發展小朋友的表現力。

2、學習蹦跳步、等動作並能協調靈活地運用。初步學跳第一段。

3、通過欣賞、創編、學習、表演等形式,激發小朋友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及熱愛自然和生活的積極情感。

4、讓小朋友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在七彩陽光下快樂成長的美好情景,激發其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

  活動難點

能用活潑的動作表現自己對歌曲的感受,體驗創編的樂趣。

能基本協調、連貫地完成第一段動作。

  活動準備

製作課件,錄製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春天來了,今天老師帶你們去踏青,好嗎?好!讓我們趕快出發吧!

在《春天在哪裏》的音樂聲中,集體表演基本步法隊形組合,進入舞蹈場地。

二、環境導入

1、環境激發,複習熱身 。

2、師:孩子們,這兒真美!讓我們在這美麗的地方,隨着動聽的音樂動一起來舒展一下身體吧!(集體複習地面基訓組合)

3、老師 播放課件,表演唱歌曲《七色光》。

4、讓我們聽着這首歡快的歌,唱起來跳起來吧!”

5、聽音樂啓發學生自由創編表演

三、講解示範,新授動作

1、教師示範

師:看小朋友跳得這麼開心,我也忍不住編出了一段動作,請大家看一看,老師這段舞蹈中,有哪些你們學過的舞步?(碎步、跑跳步)

2、練習、蹦跳步

3、教第一段動作,不斷幫助小朋友協調練習。

4、聽音樂連貫鞏固、練習第一段動作。

四、糾正表演,激發情感

1、糾正小朋友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2、指導小朋友連貫練習

3、激發小朋友體驗歌曲積極的情感和歡快的節奏,共同或分組表演第一段

  活動延伸

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幼兒園大班舞蹈教案 篇6

  活動前評析

舞蹈《千手觀音》是一個由壁畫產生靈感,從而將靜態藝術轉變爲動態藝術的創作,是一個非常具有特色,讓人賞心悅目的節目,不管是舞臺的佈置、燈光、服裝、飾品還是演員優美的舞蹈動作,都給人帶來一種震撼美。特別是舞蹈中的動作造型更是有利於大班孩子主動的參與,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受到薰陶,喚起孩子好奇心和表現欲,引起共鳴。由於參加表演的都是殘疾人,他們克服了種種身理上的困難經過三年的反覆編排和排練,共同努力的集體團結合作,更是值得孩子們學習。

  活動目標

1、欣賞古典舞蹈,初步感受舞蹈中的美。

2、探索舞蹈動作的特點並嘗試多人合作表現舞蹈。

3、體驗欣賞合作表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千手觀音》碟片、多媒體。

  活動過程實錄

  一、初次欣賞舞蹈,感受舞蹈的美。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請小朋友看一看、聽一聽這段舞蹈什麼地方美?

幼兒觀看舞蹈片段。

師:剛纔聽小朋友邊看錄象邊說,好多人都看過了,這是《千手觀音》,春節晚會上的舞蹈。美嗎?哪些地方美?

幼:手的動作

師:初了動作,還有美的地方嗎?

師:你覺得他們穿得服裝美嗎?還有美的嗎?剛纔我們看到他們身上一會是紅的,一會是綠的,那是什麼美?

幼:燈光美。

師:那你們覺得音樂美嗎?

:我們看了《千手觀音》的舞蹈,發現這個舞蹈的動作、服飾、燈光、音樂、道具都非常的美。

  二、再次欣賞舞蹈,探討舞蹈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

師:我們再來看一遍,你覺得這裏有哪些好看的動作?你最喜歡哪個動作?

師: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動作做給小朋友看看?

幼兒“蘭花指”並示範動作,幼兒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師:我們小朋友來試一試、學一學他的動作。

師:我看出來了,好多小朋友都想試一試,現在就請小朋友到前面找個空地方做一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教師:老師現在要考你們一個問題,爲什麼只能看到一個人的臉,而能看到很多人的手呢?

幼兒議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這說明一個問題,他們的隊伍很整齊,很直,象一條線,但是他們手的位置不一樣,有的手低,有的高,還有的更高。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一遍我們要看他們的手有哪些神奇的變化?播放錄象,在有手部動作造型的地方暫停:這些手的動作象什麼?

幼兒依次欣賞一隻手、兩隻手的動作。

師:我們來數一數有多少人在跳舞?(21人)。他們的動作一樣嗎?象什麼?

幼:像打開的翅膀;像半圓形;像打開的扇子;像轉動的風車。

三、幼兒分組,嘗試多人組合表演舞蹈,體驗合作的快樂。

師:我們又欣賞一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請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個人)做四手觀音。

師:兩個人難不倒,三個人怎麼樣,再找你的好朋友試一試。

幼兒嘗試。

師:只能看到一張臉,6隻手。三個人的手有高、有低。

播放音樂,幼兒嘗試五個人合作跳舞。

師;老師準備了一個小道具,請第一組的小朋友來表演。

欣賞第一組的小朋友表演,教師:我們來看看他們做了一個什麼造型?

師:剛纔我們做了五人一組的觀音,現在我們按照剛纔進教室的隊伍(一條直線)站好,面向大鏡子一邊看一邊跳。

師:你們的舞蹈美嗎?你知道跳舞的這些演員是什麼樣的人嗎?“聾啞人”,那我們回去也好好地練,然後跳給弟弟妹妹們看,好嗎?